当前位置:移动办公MDM → 正文

为什么说2015,必将成为MDM的爆发年之一:市场认知

责任编辑:王李通 |来源:企业网D1Net  2015-02-06 16:56:00 原创文章 企业网D1Net

1.1几个基本概念

MDM的主要功能是:

提供完整的移动设备生命周期管理。从设备注册、激活、使用、淘汰各个环节进行全面管理。具体能实现用户及设备管理,配置管理,安全管理,资产管理等功能。

MDM的主要价值是:

价值体现一:安全“保护神”

设备丢失或被盗情况下的处理。移动管理可执行一系列操作,搜寻设备的位置、远程锁定设备、远程擦除设备上的数据、使手机发出警报音,确保在能够定位和检索的同时最大程度地保护数据。

危险配置保护。移动管理平台能强制设备设置密码,同时能在设备越狱后第一时间通知管理员。

违规拷贝的保护。对SD存储卡具备数据加密功能。

恶意软件入侵的防御。对企业应用商店进行安全扫面检测,在第一时间杜绝不安全的因素。

应用滥用。设置应用的黑白名单,禁止部分应用安装和使用,保证终端的安全。

价值体现二:应用及文档分发“二传手”

对于企业应用更新、消息、特定文档能一键下发到终端,并可设置文档的下载/预览权限。

价值体现三:资产管理“好管家”

IT自动化框架的核心优势是审计与库存管理,而结合移动设备管理之后,用户可以从更广泛的角度来远程管理设备。这部分功能包括有单一集成界面、详细设备信息、详细应用信息、根据请示更新设备信息、便捷的管理报告。

价值体现四:配置策略“好帮手”

此管理允许管理员通过无线方式来规范和批量部署网络连接、网络安全和应用程序设置。不再需要逐个手动配置,提高生产效率,降低人工成本。

价值体现五:备份和恢复“好记星”

对于需要确保最少停机时间和最大生产力的企业来说,业务连续性至关重要。移动管理可以远程地将关键用户数据备份到具有自动恢复功能的中央储存器中。

价值体现六:通讯成本管控“好省心”

可统计用户流量情况并告警,统计用户漫游与否状态并告警,保证企业的移动设备管理。

市场规模

市场是检验产品的唯一标准,伴随着企业对移动化需求的增长,企业移动设备管理的市场规模也在逐步的提高。Gartner预计,移动设备管理软件市场的规模在2013年将达到16亿美元,高于2012年的7.84亿美元。全球移动设备管理(MDM)市场的大增长趋势也带动了国内市场规模的扩张,虽然中国移动设备管理(MDM)市场刚刚起步,但预计2013年全年,国内移动设备管理(MDM)市场规模将突破1.5亿人民币。

其中移动安全占比约为10—20%,即为10—20亿元左右,而移动设备管理(MDM)在移动安全整体(包括硬件、软件、安全服务等)投入中约占10—15%,达到1.5亿元左右。预计在未来3年中,移动设备管理(MDM)会稳定占有企业级移动安全市场15%左右的份额。不过,也有行业内人士根据市场占有率分析,2013年国内MDM的市场份额不会超过1亿元。

但是,不可否认,国内企业级移动信息化的快速发展给现有的管控系统带来的压力,为移动设备管理(MDM)提供了较大的市场发展空间。

1.2VDI与MDM错误的预测和宣传影响了IT预算

IT 市场分析公司在关于技术采用方面进行伟大的预测,引导技术供应商们为下一个热门技术投资,同时他们向企业大肆宣传,导致企业在这些新兴却又很快失去光芒的技术上过度花费。

软件公司Norskale的创始人兼虚拟桌面专家Pierre Marmignon在2014年峰会上将这个现象解释为技术周期。他详述了过去对IT行业的若干预测,这些预测促进了虚拟桌面基础设施(VDI)和移动软件市场的发展并导致了企业IT预算的弱决策能力。

Marmignon在以’回到现实:人们对VDI、EMM、和BYOD等技术评价过高!大部分的桌面都是物理的是有原因的’为题的文章中说:“我看见许多的供应商热情地谈论VDI以及移动设备管理,但是我只看见了物理桌面,这是有原因的。”……

1.3、技术话题:外国的月亮圆?谈MDM中西技术差异

最近总有人说国内的MDM和国外MDM差距不大,两者功能半斤八两,实则不然,国内MDM厂商起步较晚,在技术上还无法与国外厂商相媲美,从黑莓时代国外就开始专注MDM技术研究,而国内厂商基本上都是在近两年开始,在技术的掌握上,以及接口的运用上尚存一定差距,所以国内MDM厂商千万不要妄自菲薄,一定要认清自已的距离,修炼好自身内功才能在当前国产化浪潮中占有一席之地。

a)国际厂商之间的MDM功能差异不大,这是因为产品都开发了很多年,相对成熟,另外大家都是基于标准开发接口实现的,没有高不可攀的技术门槛。比如:Apple提供了iOS MDM protocol,Google提供了Android Device Admin API;

b)国内厂商MDM二三级功能元不够完善,国内MDM产品基本上去年才起步,因开发较晚,所以只是覆盖了一些核心MDM功能。相比国际MDM产品,策略的颗粒度不够细,也不够灵活,管理界面也不易操作。

c) 针对Android碎片化现状, 国际MDM产品已开始实现细分化管理。由于Android平台开源,2014年,Android机型已多达18679设备。各个厂商修改底层源码,很多功能都被手机厂商阉割,或者植入类似MDM功能APP(例如:小米的云服务),所以MDM产品都无法做到一套功能支持所有Android机型。国际MDM产品除了提供常规的Android通用管理功能外,已开始实现细分化管理。对于开放了企业级MDM接口的Android设备,可支持更高阶的管理功能。而国内MDM产品还在混沌状态。

d)“零时点支持”,国际MDM产品具备优势。移动OS的升级比较频繁,国产MDM产品通常无法做到对iOS和Samsung等主流设备的“零时点”支持。(可以作为一个)

i.所谓零时点支持,就是操作系统已经提供升级版本,但国产MDM厂商并没有完成对新版本的向后兼容性测试。可能会出现客户端在移动设备上失效,或不兼容的情况。国内就有用户因为iOS从7.0升到7.1,Per-App VPN无法工作,所有移动用户不能接入内网的案例。

ii. 不提供“零时点”支持的另一个弊端就是无法享用最新的移动OS升级带来的好处(比如,最新的企业级管理功能),或者无法使用最新的移动设备。因为这些新设备暂时不能纳入到管理范畴。

iii.致命的是,通常IT管理员无法阻止用户在看到更新提示后,自主选择升级的行为。国际MDM领导厂商与Apple和Samsung,Microsoft等大牌移动设备厂商是战略联盟关系,在最新移动OS更新前,都会同时发出“零时点”支持的声明。而很多国内MDM厂商, 在iOS7出来都快一年了,到现在还是不能支持iOS7提供的一些新企业管理特性。如Airprint,touchID,Airdrop等。又如samsung的NFC的管控等。

另一组观点:

国外厂商利用其品牌推广资源和市场合作的号召力使其移动设备管理(MDM)产品具备较强的知名度,国内厂商基于产品和服务本土化特点,深耕优势行业客户逐渐形成影响力。

与国外厂商的移动设备管理(MDM)产品相比,国内厂商在产品和服务方面拥有本土化的优势,并且利用良好的行业客户资源进行由点到面的逐步进入,例如国内移动信息化发展较快的政府、金融类行业客户群,是国内厂商重点涉足的目标市场。国内厂商利用已经形成的客户案例和实践经验面向更多的行业客户市场进行机会拓展并且扩大自身品牌影响力。同时从服务层面来看,国内厂商建立了更多的分直销渠道,服务更加接近用户。

国内品牌的移动设备管理(MDM)也普遍得到了用户认可,尤其是天畅、烽火星空、国信灵通等厂商,而国内品牌在用户中的表现也产生了一定差距。

1.4、中小企业是否需要MDM

为了安全,答案显然是必要的。唯一的顾虑是,成本。

但对于那些负担不起MDM部署费用或者没有完整的IT部门的企业来说,他们应该怎么管理这些设备呢?没有集中控制这些移动设备的手段,这些小企业应该怎么保护他们的数据呢?

首先,最现实的问题是,中小企业通常不具备集中控制员工设备的能力(他们员工的设备通常都是私人设备),那么他们需要怎么做呢?在一些情况下,一些小型企业完全放弃MDM,而这显然是有着很大的风险。有时,这些小企业甚至不在黑客的攻击名单内,这也是他们愿意承担风险的一个原因。大多数人认为小企业拥有着较少的有价值的数据,因此他们可以赌黑客并不会攻击他们。

显然,这并不理智。实际上,哪怕员工们并非黑客的第一目标,但因为员工会安装很多种类的应用,由此,设备的企业数据很有可能会泄漏。”除此之外,一些其他的问题也一样,例如,设备丢失。

但是又该如何管理员工的私人设备?

“在某些方面,MDM几乎没有改变局面,这是因为员工并不愿意让企业控制他们自己的设备。但如果你提出了折衷的目标’如果你想要用私人设备连接敏感数据,那么你必需接受MDM的管理’,这样的话,员工就会处于便利性而接受MDM产品。”

当然,如果对价格敏感,中小企业也可以选择一些替代方案。

比如,一些MDM厂商推出了一些适用于中小企业的云版本MDM。不同于臃肿的传统版本,云版本MDM可以完美的满足中小企业的需求。

1.5MDM的部署阻力

1)如果MDM不支持最新的升级,员工将无法在自己的设备上运行新的特性。MDM想要员工百依百顺,然而员工将会退出BYOD项目。MDM过度控制,员工就会反抗。MDM虽然解决企业BYOD安全和隐私分问题,但有时破坏了BYOD的敏捷与高可用。其中分寸还有待供应商和企业进一步探究。

2)所有这类额外安全与监督(连同既有设备与支持问题),会引发与员工相关的更大问题,因为员工知道或预料到,一旦他们设备被放到雇主MDM的安全保护伞之下,那么IT部门将拥有存取其个人信息的权限。

结果,雇主对于赋予IT部门拥有个人设备访问权限的做法,会变得更加敏感,同时会寻求能将个人内容与企业内容分别隔离的解决方案,如此势将大大限制IT存取或变更个人内容与应用软件的能力。

关键字:MDM

原创文章 企业网D1Net

x 为什么说2015,必将成为MDM的爆发年之一:市场认知 扫一扫
分享本文到朋友圈
当前位置:移动办公MDM → 正文

为什么说2015,必将成为MDM的爆发年之一:市场认知

责任编辑:王李通 |来源:企业网D1Net  2015-02-06 16:56:00 原创文章 企业网D1Net

1.1几个基本概念

MDM的主要功能是:

提供完整的移动设备生命周期管理。从设备注册、激活、使用、淘汰各个环节进行全面管理。具体能实现用户及设备管理,配置管理,安全管理,资产管理等功能。

MDM的主要价值是:

价值体现一:安全“保护神”

设备丢失或被盗情况下的处理。移动管理可执行一系列操作,搜寻设备的位置、远程锁定设备、远程擦除设备上的数据、使手机发出警报音,确保在能够定位和检索的同时最大程度地保护数据。

危险配置保护。移动管理平台能强制设备设置密码,同时能在设备越狱后第一时间通知管理员。

违规拷贝的保护。对SD存储卡具备数据加密功能。

恶意软件入侵的防御。对企业应用商店进行安全扫面检测,在第一时间杜绝不安全的因素。

应用滥用。设置应用的黑白名单,禁止部分应用安装和使用,保证终端的安全。

价值体现二:应用及文档分发“二传手”

对于企业应用更新、消息、特定文档能一键下发到终端,并可设置文档的下载/预览权限。

价值体现三:资产管理“好管家”

IT自动化框架的核心优势是审计与库存管理,而结合移动设备管理之后,用户可以从更广泛的角度来远程管理设备。这部分功能包括有单一集成界面、详细设备信息、详细应用信息、根据请示更新设备信息、便捷的管理报告。

价值体现四:配置策略“好帮手”

此管理允许管理员通过无线方式来规范和批量部署网络连接、网络安全和应用程序设置。不再需要逐个手动配置,提高生产效率,降低人工成本。

价值体现五:备份和恢复“好记星”

对于需要确保最少停机时间和最大生产力的企业来说,业务连续性至关重要。移动管理可以远程地将关键用户数据备份到具有自动恢复功能的中央储存器中。

价值体现六:通讯成本管控“好省心”

可统计用户流量情况并告警,统计用户漫游与否状态并告警,保证企业的移动设备管理。

市场规模

市场是检验产品的唯一标准,伴随着企业对移动化需求的增长,企业移动设备管理的市场规模也在逐步的提高。Gartner预计,移动设备管理软件市场的规模在2013年将达到16亿美元,高于2012年的7.84亿美元。全球移动设备管理(MDM)市场的大增长趋势也带动了国内市场规模的扩张,虽然中国移动设备管理(MDM)市场刚刚起步,但预计2013年全年,国内移动设备管理(MDM)市场规模将突破1.5亿人民币。

其中移动安全占比约为10—20%,即为10—20亿元左右,而移动设备管理(MDM)在移动安全整体(包括硬件、软件、安全服务等)投入中约占10—15%,达到1.5亿元左右。预计在未来3年中,移动设备管理(MDM)会稳定占有企业级移动安全市场15%左右的份额。不过,也有行业内人士根据市场占有率分析,2013年国内MDM的市场份额不会超过1亿元。

但是,不可否认,国内企业级移动信息化的快速发展给现有的管控系统带来的压力,为移动设备管理(MDM)提供了较大的市场发展空间。

1.2VDI与MDM错误的预测和宣传影响了IT预算

IT 市场分析公司在关于技术采用方面进行伟大的预测,引导技术供应商们为下一个热门技术投资,同时他们向企业大肆宣传,导致企业在这些新兴却又很快失去光芒的技术上过度花费。

软件公司Norskale的创始人兼虚拟桌面专家Pierre Marmignon在2014年峰会上将这个现象解释为技术周期。他详述了过去对IT行业的若干预测,这些预测促进了虚拟桌面基础设施(VDI)和移动软件市场的发展并导致了企业IT预算的弱决策能力。

Marmignon在以’回到现实:人们对VDI、EMM、和BYOD等技术评价过高!大部分的桌面都是物理的是有原因的’为题的文章中说:“我看见许多的供应商热情地谈论VDI以及移动设备管理,但是我只看见了物理桌面,这是有原因的。”……

1.3、技术话题:外国的月亮圆?谈MDM中西技术差异

最近总有人说国内的MDM和国外MDM差距不大,两者功能半斤八两,实则不然,国内MDM厂商起步较晚,在技术上还无法与国外厂商相媲美,从黑莓时代国外就开始专注MDM技术研究,而国内厂商基本上都是在近两年开始,在技术的掌握上,以及接口的运用上尚存一定差距,所以国内MDM厂商千万不要妄自菲薄,一定要认清自已的距离,修炼好自身内功才能在当前国产化浪潮中占有一席之地。

a)国际厂商之间的MDM功能差异不大,这是因为产品都开发了很多年,相对成熟,另外大家都是基于标准开发接口实现的,没有高不可攀的技术门槛。比如:Apple提供了iOS MDM protocol,Google提供了Android Device Admin API;

b)国内厂商MDM二三级功能元不够完善,国内MDM产品基本上去年才起步,因开发较晚,所以只是覆盖了一些核心MDM功能。相比国际MDM产品,策略的颗粒度不够细,也不够灵活,管理界面也不易操作。

c) 针对Android碎片化现状, 国际MDM产品已开始实现细分化管理。由于Android平台开源,2014年,Android机型已多达18679设备。各个厂商修改底层源码,很多功能都被手机厂商阉割,或者植入类似MDM功能APP(例如:小米的云服务),所以MDM产品都无法做到一套功能支持所有Android机型。国际MDM产品除了提供常规的Android通用管理功能外,已开始实现细分化管理。对于开放了企业级MDM接口的Android设备,可支持更高阶的管理功能。而国内MDM产品还在混沌状态。

d)“零时点支持”,国际MDM产品具备优势。移动OS的升级比较频繁,国产MDM产品通常无法做到对iOS和Samsung等主流设备的“零时点”支持。(可以作为一个)

i.所谓零时点支持,就是操作系统已经提供升级版本,但国产MDM厂商并没有完成对新版本的向后兼容性测试。可能会出现客户端在移动设备上失效,或不兼容的情况。国内就有用户因为iOS从7.0升到7.1,Per-App VPN无法工作,所有移动用户不能接入内网的案例。

ii. 不提供“零时点”支持的另一个弊端就是无法享用最新的移动OS升级带来的好处(比如,最新的企业级管理功能),或者无法使用最新的移动设备。因为这些新设备暂时不能纳入到管理范畴。

iii.致命的是,通常IT管理员无法阻止用户在看到更新提示后,自主选择升级的行为。国际MDM领导厂商与Apple和Samsung,Microsoft等大牌移动设备厂商是战略联盟关系,在最新移动OS更新前,都会同时发出“零时点”支持的声明。而很多国内MDM厂商, 在iOS7出来都快一年了,到现在还是不能支持iOS7提供的一些新企业管理特性。如Airprint,touchID,Airdrop等。又如samsung的NFC的管控等。

另一组观点:

国外厂商利用其品牌推广资源和市场合作的号召力使其移动设备管理(MDM)产品具备较强的知名度,国内厂商基于产品和服务本土化特点,深耕优势行业客户逐渐形成影响力。

与国外厂商的移动设备管理(MDM)产品相比,国内厂商在产品和服务方面拥有本土化的优势,并且利用良好的行业客户资源进行由点到面的逐步进入,例如国内移动信息化发展较快的政府、金融类行业客户群,是国内厂商重点涉足的目标市场。国内厂商利用已经形成的客户案例和实践经验面向更多的行业客户市场进行机会拓展并且扩大自身品牌影响力。同时从服务层面来看,国内厂商建立了更多的分直销渠道,服务更加接近用户。

国内品牌的移动设备管理(MDM)也普遍得到了用户认可,尤其是天畅、烽火星空、国信灵通等厂商,而国内品牌在用户中的表现也产生了一定差距。

1.4、中小企业是否需要MDM

为了安全,答案显然是必要的。唯一的顾虑是,成本。

但对于那些负担不起MDM部署费用或者没有完整的IT部门的企业来说,他们应该怎么管理这些设备呢?没有集中控制这些移动设备的手段,这些小企业应该怎么保护他们的数据呢?

首先,最现实的问题是,中小企业通常不具备集中控制员工设备的能力(他们员工的设备通常都是私人设备),那么他们需要怎么做呢?在一些情况下,一些小型企业完全放弃MDM,而这显然是有着很大的风险。有时,这些小企业甚至不在黑客的攻击名单内,这也是他们愿意承担风险的一个原因。大多数人认为小企业拥有着较少的有价值的数据,因此他们可以赌黑客并不会攻击他们。

显然,这并不理智。实际上,哪怕员工们并非黑客的第一目标,但因为员工会安装很多种类的应用,由此,设备的企业数据很有可能会泄漏。”除此之外,一些其他的问题也一样,例如,设备丢失。

但是又该如何管理员工的私人设备?

“在某些方面,MDM几乎没有改变局面,这是因为员工并不愿意让企业控制他们自己的设备。但如果你提出了折衷的目标’如果你想要用私人设备连接敏感数据,那么你必需接受MDM的管理’,这样的话,员工就会处于便利性而接受MDM产品。”

当然,如果对价格敏感,中小企业也可以选择一些替代方案。

比如,一些MDM厂商推出了一些适用于中小企业的云版本MDM。不同于臃肿的传统版本,云版本MDM可以完美的满足中小企业的需求。

1.5MDM的部署阻力

1)如果MDM不支持最新的升级,员工将无法在自己的设备上运行新的特性。MDM想要员工百依百顺,然而员工将会退出BYOD项目。MDM过度控制,员工就会反抗。MDM虽然解决企业BYOD安全和隐私分问题,但有时破坏了BYOD的敏捷与高可用。其中分寸还有待供应商和企业进一步探究。

2)所有这类额外安全与监督(连同既有设备与支持问题),会引发与员工相关的更大问题,因为员工知道或预料到,一旦他们设备被放到雇主MDM的安全保护伞之下,那么IT部门将拥有存取其个人信息的权限。

结果,雇主对于赋予IT部门拥有个人设备访问权限的做法,会变得更加敏感,同时会寻求能将个人内容与企业内容分别隔离的解决方案,如此势将大大限制IT存取或变更个人内容与应用软件的能力。

关键字:MDM

原创文章 企业网D1Net

电子周刊
回到顶部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版权声明隐私条款广告服务友情链接投稿中心招贤纳士

企业网版权所有 ©2010-2024 京ICP备09108050号-6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9343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