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运营商企业业务新闻中心 → 正文

中移动新咪咕能否担起数字化服务创新重任

责任编辑:editor004 作者:素文 |来源:企业网D1Net  2015-01-16 11:06:25 本文摘自:新浪网

1月15日上午,中国移动新媒体公司—咪咕文化科技有限公司在中国移动大楼正式揭牌。这家成立于2014年11月18日的新公司,整合了中国移动原音乐、视频、阅读、游戏、动漫五大基地的业务,是中国移动面向移动互联网领域投入运营的第一个专业子公司,不仅被中国移动寄予厚望,也引发了出版、传媒、影视等行业大鳄的关注。从揭牌仪式现场云集的ICT圈、媒体圈、娱乐圈等各圈大佬满是期待的目光可见:这家新公司的“前景”与“钱景”可期。

力图“去中国移动”的数字化服务创新

市场饱和、OTT业务替代加剧、产业价值快速转移、行业格局重组裂变……电信运营商的日子越来越不好过,怎么办?

中国移动董事长奚国华去年以来曾多次强调发展的“三条曲线”:一是传统通信业务已达顶峰并开始下降,二是流量业务持续上升正迎来爆发,三是以内容和应用为主的数字化服务成为未来方向。

咪咕文化的成立,正是中国移动针对移动互联网业务探索专业化运营所迈出的第一步,也是其探索数字化服务至关重要的一步。在该公司揭牌仪式上,中国移动总裁李跃回答了业界对咪咕文化成立的三大疑问。

为什么成立专业公司?因为原有的基地模式无论资源配置、业务发展还是管理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移动互联网的发展。“简单说,新媒体公司就是基地创新模式的升级版,专业公司将具有更大的资源活力、更强的市场竞争力”。

为什么将咪咕文化定位为基于新媒体的产业集团?因为原音乐、视频、阅读、游戏、动漫五大基地的产品均基于内容,服务用户相似、平台资源相似、为用户提供的产品类型相似。“更重要的是,未来媒体将是全媒体的发展模式”。

为什么今天成立?李跃表示:“党的十八大以后,中国传统文化呈现勃勃发展生机,这是最大的政治背景;中国影响力提升,中华文化的生命力提高,这是社会基础;各种信息技术不断涌现,使得文化产品的展现形式更加丰富,这是科技基础;中国4G的发展为文化创新提供了难得的平台。咪咕文化的成立恰逢其时,现在正是最好的发展时机,中国移动希望利用现代科技为传统文化插上腾飞翅膀。”

记者了解到,此前中国移动已经进行了专业化公司的积极探索,先后成立了终端公司、政企公司、物联网公司、财务公司、在线服务公司等子公司。这些公司有一个共同特点,均带有“中国移动”的大帽子,而咪咕文化则十分“另类”,从名称上就直接“去中国移动”,采用了原音乐基地的咪咕品牌。一方面,这固然是因为源于音乐基地的“咪咕”品牌在上亿青年用户中影响巨大;另一方面,则是因为中国移动希望咪咕文化能够尽量跳出国企机制体制的限制,真正用互联网的理念和思维运营。业内专家评论说,互联网时代,电信运营商原有的组织机制、生产关系已难以适应新生产力的发展。据透露,未来咪咕文化将在专业化公司转型的基础上尝试混合所有制改革,包括运作上市。

优势明显,劣势突出

对咪咕文化的发展,中国移动信心勃勃。中国移动数据部总经理、咪咕文化法人代表刘昕表示,咪咕文化的新梦想是“四个全”:全产品、全渠道、全终端、全用户。

为了实现这一梦想,咪咕文化将携手合作伙伴打造三大平台:一是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新型平台;二是合作共赢的服务平台,咪咕文化将优化商业模式,丰富买断、保底+分成等多种合作模式;三是保护正版版权和扶持原创内容平台,为创业者提供更多创业机会。据了解,2015年咪咕文化将面向产业链推出五大举措,通过更优化的商业模式、更完善的服务能力、更具有激励性的渠道政策,加强正版保护,加大原创扶持力度,与产业链各方合作,为用户提供更加满意的服务。其中,仅投入正版内容购买的资金就达数亿元。

“2015年,实现60个单品内容收入过千万元,30个渠道合作伙伴收入过5000万元,20个内容合作伙伴收入过亿元。”这是刘昕代表咪咕文化向合作伙伴作出的承诺。

相比其他内容平台,咪咕文化有底气喊出这样的豪言。

第一,背靠中国移动8亿用户资源,这是咪咕文化最大的优势。而且,中国移动4G发展领先一步,用户已经超过8000万户。数据显示,中国移动4G用户平均每月使用流量已接近1GB,其中超过50%用于数字内容消费。

第二,咪咕文化在内容资源方面相当“土豪”。早在十年前的2005年,中国移动就已经在多媒体数字内容领域开始探索,先后成立了音乐、视频、阅读、游戏、动漫五大内容基地。经过十年发展,积累了相当可观的用户规模和业内领先的正版优质内容,包括超过310万首歌曲、230万小时视频、40万本书刊、30万集动漫以及2万款游戏等等。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其中仅阅读基地,2014年业务收入就达60亿元,用户数达4亿,日均网页访问量达4.5亿次。

第三,咪咕文化得到了中国移动集团资源的大力倾斜。据了解,咪咕公司成立后,中国移动各省级公司、专业公司、直属单位不能自行开展音乐、视频、阅读、游戏、动漫领域的业务经营,也不能自行与上述领域的第三方开展业务合作。

第四,咪咕文化兼具“大咖”级合作伙伴与大众级创业者的支持。目前,咪咕文化已与《求是》杂志社、央视国际网络有限公司、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出版集团、中信出版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人民网、新华网、凤凰网等合作伙伴联合发布了产业平台,着力打造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新型平台。与此同时,咪咕文化还与华谊兄弟、京东商城、掌趣科技、华为、迪信通、天音等联合启动了“咪咕创星计划”,旨在通过多种商业模式,加大与内容提供方、渠道等的合作力度。

但是,作为一个出身于国企、面向互联网的新公司,咪咕文化优势突出,劣势也很明显,面临诸多亟待破解的现实问题。例如,咪咕文化与各省级公司之间如何消解矛盾,加强协作?咪咕文化下属的音乐、视频、阅读、游戏、动漫各子公司之间如何避免内部“打架”,协同作战?如何提升现有人才的IQ(Internet Quotient 互联网商数),加强互联网人才储备?如何在加强合作的同时尽快提升咪咕文化自身开发能力,跳出“外包”陷阱?如何尽快甩掉冗长的流程包袱,加快市场响应速度,适应互联网迭代开发的趋势?这些难题,没有一个可以轻易闯关。

虽然前景可期,但等待咪咕公司更多的是创业的艰辛。今年,咪咕文化的一举一动注定将备受关注。

关键字:新媒体移动互联网

本文摘自:新浪网

x 中移动新咪咕能否担起数字化服务创新重任 扫一扫
分享本文到朋友圈
当前位置:运营商企业业务新闻中心 → 正文

中移动新咪咕能否担起数字化服务创新重任

责任编辑:editor004 作者:素文 |来源:企业网D1Net  2015-01-16 11:06:25 本文摘自:新浪网

1月15日上午,中国移动新媒体公司—咪咕文化科技有限公司在中国移动大楼正式揭牌。这家成立于2014年11月18日的新公司,整合了中国移动原音乐、视频、阅读、游戏、动漫五大基地的业务,是中国移动面向移动互联网领域投入运营的第一个专业子公司,不仅被中国移动寄予厚望,也引发了出版、传媒、影视等行业大鳄的关注。从揭牌仪式现场云集的ICT圈、媒体圈、娱乐圈等各圈大佬满是期待的目光可见:这家新公司的“前景”与“钱景”可期。

力图“去中国移动”的数字化服务创新

市场饱和、OTT业务替代加剧、产业价值快速转移、行业格局重组裂变……电信运营商的日子越来越不好过,怎么办?

中国移动董事长奚国华去年以来曾多次强调发展的“三条曲线”:一是传统通信业务已达顶峰并开始下降,二是流量业务持续上升正迎来爆发,三是以内容和应用为主的数字化服务成为未来方向。

咪咕文化的成立,正是中国移动针对移动互联网业务探索专业化运营所迈出的第一步,也是其探索数字化服务至关重要的一步。在该公司揭牌仪式上,中国移动总裁李跃回答了业界对咪咕文化成立的三大疑问。

为什么成立专业公司?因为原有的基地模式无论资源配置、业务发展还是管理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移动互联网的发展。“简单说,新媒体公司就是基地创新模式的升级版,专业公司将具有更大的资源活力、更强的市场竞争力”。

为什么将咪咕文化定位为基于新媒体的产业集团?因为原音乐、视频、阅读、游戏、动漫五大基地的产品均基于内容,服务用户相似、平台资源相似、为用户提供的产品类型相似。“更重要的是,未来媒体将是全媒体的发展模式”。

为什么今天成立?李跃表示:“党的十八大以后,中国传统文化呈现勃勃发展生机,这是最大的政治背景;中国影响力提升,中华文化的生命力提高,这是社会基础;各种信息技术不断涌现,使得文化产品的展现形式更加丰富,这是科技基础;中国4G的发展为文化创新提供了难得的平台。咪咕文化的成立恰逢其时,现在正是最好的发展时机,中国移动希望利用现代科技为传统文化插上腾飞翅膀。”

记者了解到,此前中国移动已经进行了专业化公司的积极探索,先后成立了终端公司、政企公司、物联网公司、财务公司、在线服务公司等子公司。这些公司有一个共同特点,均带有“中国移动”的大帽子,而咪咕文化则十分“另类”,从名称上就直接“去中国移动”,采用了原音乐基地的咪咕品牌。一方面,这固然是因为源于音乐基地的“咪咕”品牌在上亿青年用户中影响巨大;另一方面,则是因为中国移动希望咪咕文化能够尽量跳出国企机制体制的限制,真正用互联网的理念和思维运营。业内专家评论说,互联网时代,电信运营商原有的组织机制、生产关系已难以适应新生产力的发展。据透露,未来咪咕文化将在专业化公司转型的基础上尝试混合所有制改革,包括运作上市。

优势明显,劣势突出

对咪咕文化的发展,中国移动信心勃勃。中国移动数据部总经理、咪咕文化法人代表刘昕表示,咪咕文化的新梦想是“四个全”:全产品、全渠道、全终端、全用户。

为了实现这一梦想,咪咕文化将携手合作伙伴打造三大平台:一是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新型平台;二是合作共赢的服务平台,咪咕文化将优化商业模式,丰富买断、保底+分成等多种合作模式;三是保护正版版权和扶持原创内容平台,为创业者提供更多创业机会。据了解,2015年咪咕文化将面向产业链推出五大举措,通过更优化的商业模式、更完善的服务能力、更具有激励性的渠道政策,加强正版保护,加大原创扶持力度,与产业链各方合作,为用户提供更加满意的服务。其中,仅投入正版内容购买的资金就达数亿元。

“2015年,实现60个单品内容收入过千万元,30个渠道合作伙伴收入过5000万元,20个内容合作伙伴收入过亿元。”这是刘昕代表咪咕文化向合作伙伴作出的承诺。

相比其他内容平台,咪咕文化有底气喊出这样的豪言。

第一,背靠中国移动8亿用户资源,这是咪咕文化最大的优势。而且,中国移动4G发展领先一步,用户已经超过8000万户。数据显示,中国移动4G用户平均每月使用流量已接近1GB,其中超过50%用于数字内容消费。

第二,咪咕文化在内容资源方面相当“土豪”。早在十年前的2005年,中国移动就已经在多媒体数字内容领域开始探索,先后成立了音乐、视频、阅读、游戏、动漫五大内容基地。经过十年发展,积累了相当可观的用户规模和业内领先的正版优质内容,包括超过310万首歌曲、230万小时视频、40万本书刊、30万集动漫以及2万款游戏等等。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其中仅阅读基地,2014年业务收入就达60亿元,用户数达4亿,日均网页访问量达4.5亿次。

第三,咪咕文化得到了中国移动集团资源的大力倾斜。据了解,咪咕公司成立后,中国移动各省级公司、专业公司、直属单位不能自行开展音乐、视频、阅读、游戏、动漫领域的业务经营,也不能自行与上述领域的第三方开展业务合作。

第四,咪咕文化兼具“大咖”级合作伙伴与大众级创业者的支持。目前,咪咕文化已与《求是》杂志社、央视国际网络有限公司、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出版集团、中信出版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人民网、新华网、凤凰网等合作伙伴联合发布了产业平台,着力打造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新型平台。与此同时,咪咕文化还与华谊兄弟、京东商城、掌趣科技、华为、迪信通、天音等联合启动了“咪咕创星计划”,旨在通过多种商业模式,加大与内容提供方、渠道等的合作力度。

但是,作为一个出身于国企、面向互联网的新公司,咪咕文化优势突出,劣势也很明显,面临诸多亟待破解的现实问题。例如,咪咕文化与各省级公司之间如何消解矛盾,加强协作?咪咕文化下属的音乐、视频、阅读、游戏、动漫各子公司之间如何避免内部“打架”,协同作战?如何提升现有人才的IQ(Internet Quotient 互联网商数),加强互联网人才储备?如何在加强合作的同时尽快提升咪咕文化自身开发能力,跳出“外包”陷阱?如何尽快甩掉冗长的流程包袱,加快市场响应速度,适应互联网迭代开发的趋势?这些难题,没有一个可以轻易闯关。

虽然前景可期,但等待咪咕公司更多的是创业的艰辛。今年,咪咕文化的一举一动注定将备受关注。

关键字:新媒体移动互联网

本文摘自:新浪网

电子周刊
回到顶部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版权声明隐私条款广告服务友情链接投稿中心招贤纳士

企业网版权所有 ©2010-2024 京ICP备09108050号-6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9343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