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运营商企业业务新闻中心 → 正文

专网是座围城,运营商进出好纠结

责任编辑:editor005 作者:林紫玉—紫金山 |来源:企业网D1Net  2015-05-19 22:05:59 本文摘自:百度百家

摘要 : 高投入,低产出的小众市场,运营商怎么破

截止目前,运营公网与运营专网的交集很少。

根本原因就是专网的规模小众与高投入的矛盾。

以专业的宽带集群为例,与公网相比,本质是相似的,差别就是网络规模不同,应用场景不同,二者其实是可以打通的。

但专业集群要求基础网络对特定环境提供高优先级、高可靠性、低延时等特性,这是公网所无法承受的。

此外,专业集群在终端的一些物理特性上,也会与公网终端不同,比如待机时长、三防特性、温度适应性等等。对于公网来说,这些特性意味在这一小众市场的超高成本投入。这也是运营商不做专业集群的主要原因。

很早之前,运营商也曾试图介入过这个市场,比如中移动和诺基亚搞过POC手机、中电信搞过的PTT手机,最后全都歇菜了。根本原因就是商业模式,比如当时一个PTT手机,报价1000多,政府一般要求专用,月服务费一般就30左右,甚至会更低,而当时公网的ARPU值高达近百元,网络赔钱不说,专网用户甚至连手机都不想出钱。

因此对运营商来说,这种专网需求,还不如在现有架构上叠加一个全国V网通话包月更简单,用户更容易接受,唯一差别就是一个分组广播做不了。

目前运营商在专网的商业模式,一块就是以租代建,比如政务外网,客户基本上以政府为主,另外一块就是单纯提供传输,不管哪种形式,客户需求相对来说比较单一,基本集中在网络数据传输,极少有几种以上的业务形式。

可以说,在专网市场,运营商的角色是纯管道。

对运营商来说,通信专网无论个性化需求是什么,但是基础通信需求都是差不多的,如果为专网用户提供服务,对方通常会要求团购价,相当于变相降价,所以运营商对出售虚拟专网服务并不感冒。对运营来说,专网是一个小众市场,不大适合服务采购模式。

有一个例子可以说明运营商在专网中的角色普遍性。

某企业曾经找运营商投标其专网,需求是:1、内部电话,桌面号码与手机号码要一致,2、集群通话,比如说老总按2,就是给所有部门经理开会,3、企业内监控。

该企业的需求核心,就是因为当时员工流动性太大。企业老总需要直接拨打222,如果员工在座位上,可以直接接听,如果不在,会自动转手机上。他不需要记员工手机号,同样,老总如果在外地,直接拨打这台交换机的中继号码,然后再二次拨号,就能找到员工了。

前两个功能,如果要通过运营来实现,其实是IMS的功能,分别是IMS固话、IMS会议系统功能。但当时IMS平台还没有建设完成。

当时地方移动公司和电信公司都参加了应标,电信是给了PTT方案,但是终端和服务费的造价都太高,遭到否定,而移动是把这个需求分成几块,建议用户购买了一部松下企业交换机,购买了移动的一条E1服务,然后在交换机上开通了缩位、无应答转移、多呼、会议功能,这样不需要专用移动设备,实现了他说的内网号码与手机无关性。监控,直接根据他的企业面积,让他自已用数字微波搞了几个监控点解决。总体投资非常少,而且所有功能都是利用交换机内置功能实现的。这就是一个小专网,直到现在他还在使用。

实质上最后,移动为其提供的就是一条E1语音专线,当然这条专线的费用收入也是不错的。相对于自建或是租用来说,对用户都很合适。

在大多数情况,专网的特殊通信需求在公众网上配置一个交换平台,都能实现,除了公安等特殊部门的安全和能量要求之外。现在这种交换能力,国内大把厂家能做,电信级的设备报价也就是几千到几万,很便宜。从交换方式由硬件交换变成软交换之后,专网就没啥特殊性了。

对公众网而言,专网就是一重复建设,对设备商而言,这种重复建设越多越好。现在政府采购服务方式,平台商赚不到钱,那肯定会把压力转移给设备商。所以还不如用户自己去建好了。

不过,随着LTE部署的成熟,以及宽带集群向LTE为基础的统一,运营商通过虚拟专网的方式,向集团用户提供宽带集群服务,也在酝酿着新一轮的机遇。只不过,还需要运营商找到更加合理,解决投入产出的方式和途径。

关键字:运营商LTE无应答转移

本文摘自:百度百家

x 专网是座围城,运营商进出好纠结 扫一扫
分享本文到朋友圈
当前位置:运营商企业业务新闻中心 → 正文

专网是座围城,运营商进出好纠结

责任编辑:editor005 作者:林紫玉—紫金山 |来源:企业网D1Net  2015-05-19 22:05:59 本文摘自:百度百家

摘要 : 高投入,低产出的小众市场,运营商怎么破

截止目前,运营公网与运营专网的交集很少。

根本原因就是专网的规模小众与高投入的矛盾。

以专业的宽带集群为例,与公网相比,本质是相似的,差别就是网络规模不同,应用场景不同,二者其实是可以打通的。

但专业集群要求基础网络对特定环境提供高优先级、高可靠性、低延时等特性,这是公网所无法承受的。

此外,专业集群在终端的一些物理特性上,也会与公网终端不同,比如待机时长、三防特性、温度适应性等等。对于公网来说,这些特性意味在这一小众市场的超高成本投入。这也是运营商不做专业集群的主要原因。

很早之前,运营商也曾试图介入过这个市场,比如中移动和诺基亚搞过POC手机、中电信搞过的PTT手机,最后全都歇菜了。根本原因就是商业模式,比如当时一个PTT手机,报价1000多,政府一般要求专用,月服务费一般就30左右,甚至会更低,而当时公网的ARPU值高达近百元,网络赔钱不说,专网用户甚至连手机都不想出钱。

因此对运营商来说,这种专网需求,还不如在现有架构上叠加一个全国V网通话包月更简单,用户更容易接受,唯一差别就是一个分组广播做不了。

目前运营商在专网的商业模式,一块就是以租代建,比如政务外网,客户基本上以政府为主,另外一块就是单纯提供传输,不管哪种形式,客户需求相对来说比较单一,基本集中在网络数据传输,极少有几种以上的业务形式。

可以说,在专网市场,运营商的角色是纯管道。

对运营商来说,通信专网无论个性化需求是什么,但是基础通信需求都是差不多的,如果为专网用户提供服务,对方通常会要求团购价,相当于变相降价,所以运营商对出售虚拟专网服务并不感冒。对运营来说,专网是一个小众市场,不大适合服务采购模式。

有一个例子可以说明运营商在专网中的角色普遍性。

某企业曾经找运营商投标其专网,需求是:1、内部电话,桌面号码与手机号码要一致,2、集群通话,比如说老总按2,就是给所有部门经理开会,3、企业内监控。

该企业的需求核心,就是因为当时员工流动性太大。企业老总需要直接拨打222,如果员工在座位上,可以直接接听,如果不在,会自动转手机上。他不需要记员工手机号,同样,老总如果在外地,直接拨打这台交换机的中继号码,然后再二次拨号,就能找到员工了。

前两个功能,如果要通过运营来实现,其实是IMS的功能,分别是IMS固话、IMS会议系统功能。但当时IMS平台还没有建设完成。

当时地方移动公司和电信公司都参加了应标,电信是给了PTT方案,但是终端和服务费的造价都太高,遭到否定,而移动是把这个需求分成几块,建议用户购买了一部松下企业交换机,购买了移动的一条E1服务,然后在交换机上开通了缩位、无应答转移、多呼、会议功能,这样不需要专用移动设备,实现了他说的内网号码与手机无关性。监控,直接根据他的企业面积,让他自已用数字微波搞了几个监控点解决。总体投资非常少,而且所有功能都是利用交换机内置功能实现的。这就是一个小专网,直到现在他还在使用。

实质上最后,移动为其提供的就是一条E1语音专线,当然这条专线的费用收入也是不错的。相对于自建或是租用来说,对用户都很合适。

在大多数情况,专网的特殊通信需求在公众网上配置一个交换平台,都能实现,除了公安等特殊部门的安全和能量要求之外。现在这种交换能力,国内大把厂家能做,电信级的设备报价也就是几千到几万,很便宜。从交换方式由硬件交换变成软交换之后,专网就没啥特殊性了。

对公众网而言,专网就是一重复建设,对设备商而言,这种重复建设越多越好。现在政府采购服务方式,平台商赚不到钱,那肯定会把压力转移给设备商。所以还不如用户自己去建好了。

不过,随着LTE部署的成熟,以及宽带集群向LTE为基础的统一,运营商通过虚拟专网的方式,向集团用户提供宽带集群服务,也在酝酿着新一轮的机遇。只不过,还需要运营商找到更加合理,解决投入产出的方式和途径。

关键字:运营商LTE无应答转移

本文摘自:百度百家

电子周刊
回到顶部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版权声明隐私条款广告服务友情链接投稿中心招贤纳士

企业网版权所有 ©2010-2024 京ICP备09108050号-6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9343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