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智慧城市产业动态 → 正文

危机警示:江西南昌智慧城市运行陷入停滞!!!!

责任编辑:王李通 作者:佚名 |来源:企业网D1Net  2015-05-19 10:52:24 本文摘自:深圳市智慧城市研究会

红谷滩区社发局局长邓斌告诉记者,最大的瓶颈还是各大电信运营商的融合问题,由于智慧城市的不同的区块分包给了不同的电信运营商,技术标准的不统一,成为矛盾点。

智慧社区只是智慧城市的一个分支,智慧城市的建设更为繁杂,所面临的问题更多。随着新余、鹰潭等市县进入第二、第三批的智慧城市,目前江西共有11个市县区正在建设智慧城市。由于没有建设标准和规范,虽然计划很宏大,但缺乏基本的要素资源和支撑能力。中国移动新余分公司信息化项目主管付春燕说,他们在制作服务类APP时,发现想要从相关部门获得数据,很费力。

丁朝阳:目前人才是一个比较大的瓶颈,术业有专攻,他不可能是又懂网络,又懂硬件,又懂软件,还能运行维护。我们现在的状况确实是遇到了一些瓶颈。

另外,在一些城市,由于缺乏统筹规划和综合协调,各部门只有简单地将自己拟建的信息化项目拼成一个大包,再贴上“智慧城市”的标签就自称是智慧化了,造成投入产出率低下。新余市信息化服务中心电子政务科科长宋强说,他在基层调查,感受比较强烈。宋强认为,各试点城市和社区不能统筹推进智慧城市建设,没有统一的技术标准,势必会造成新一轮大规模重复建设,浪费巨额投资、缺乏应用失效,造成信息安全隐患等后果,应值得警惕。

眼下,一些城市和社区的智慧工程还主要停留在系统规划,管理和发展目标上,这显然不够。新余市信息化服务中心主任丁朝阳认为,还应该引入第三方机构,政府花钱购买服务,弥补人才断层的同时,激活市场资本。

丁朝阳:好处第一个是解决我们人才的断层,作为我们一个部门而言,不可能什么样的人才都挪到我部门来,第二个有利于项目整个在运行维护过程当中所遇到的一些技术问题,这些问题可能随着引进第三方的方式之后,也符合中央相关PPP的模式。

李林教授:这都是因为没有标准和顶层规划没有很好解决“信息孤岛”及重复建设的问题而造成的。有些城市的领导对智慧城市建设的科学性、复杂性、长期性认识不足。江西南昌智慧城市出现的问题具有普遍的警示意义。所有正在规划和建设的智慧城市必须吸取教训,避免发生类似的情况。



 

关键字:运行维护电信运营商滩区

本文摘自:深圳市智慧城市研究会

x 危机警示:江西南昌智慧城市运行陷入停滞!!!! 扫一扫
分享本文到朋友圈
当前位置:智慧城市产业动态 → 正文

危机警示:江西南昌智慧城市运行陷入停滞!!!!

责任编辑:王李通 作者:佚名 |来源:企业网D1Net  2015-05-19 10:52:24 本文摘自:深圳市智慧城市研究会

红谷滩区社发局局长邓斌告诉记者,最大的瓶颈还是各大电信运营商的融合问题,由于智慧城市的不同的区块分包给了不同的电信运营商,技术标准的不统一,成为矛盾点。

智慧社区只是智慧城市的一个分支,智慧城市的建设更为繁杂,所面临的问题更多。随着新余、鹰潭等市县进入第二、第三批的智慧城市,目前江西共有11个市县区正在建设智慧城市。由于没有建设标准和规范,虽然计划很宏大,但缺乏基本的要素资源和支撑能力。中国移动新余分公司信息化项目主管付春燕说,他们在制作服务类APP时,发现想要从相关部门获得数据,很费力。

丁朝阳:目前人才是一个比较大的瓶颈,术业有专攻,他不可能是又懂网络,又懂硬件,又懂软件,还能运行维护。我们现在的状况确实是遇到了一些瓶颈。

另外,在一些城市,由于缺乏统筹规划和综合协调,各部门只有简单地将自己拟建的信息化项目拼成一个大包,再贴上“智慧城市”的标签就自称是智慧化了,造成投入产出率低下。新余市信息化服务中心电子政务科科长宋强说,他在基层调查,感受比较强烈。宋强认为,各试点城市和社区不能统筹推进智慧城市建设,没有统一的技术标准,势必会造成新一轮大规模重复建设,浪费巨额投资、缺乏应用失效,造成信息安全隐患等后果,应值得警惕。

眼下,一些城市和社区的智慧工程还主要停留在系统规划,管理和发展目标上,这显然不够。新余市信息化服务中心主任丁朝阳认为,还应该引入第三方机构,政府花钱购买服务,弥补人才断层的同时,激活市场资本。

丁朝阳:好处第一个是解决我们人才的断层,作为我们一个部门而言,不可能什么样的人才都挪到我部门来,第二个有利于项目整个在运行维护过程当中所遇到的一些技术问题,这些问题可能随着引进第三方的方式之后,也符合中央相关PPP的模式。

李林教授:这都是因为没有标准和顶层规划没有很好解决“信息孤岛”及重复建设的问题而造成的。有些城市的领导对智慧城市建设的科学性、复杂性、长期性认识不足。江西南昌智慧城市出现的问题具有普遍的警示意义。所有正在规划和建设的智慧城市必须吸取教训,避免发生类似的情况。



 

关键字:运行维护电信运营商滩区

本文摘自:深圳市智慧城市研究会

电子周刊
回到顶部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版权声明隐私条款广告服务友情链接投稿中心招贤纳士

企业网版权所有 ©2010-2024 京ICP备09108050号-6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9343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