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运营商企业业务新闻中心 → 正文

中移动推惠民套餐 为何纷纷质疑无人买账

责任编辑:editor004 作者:付亮 |来源:企业网D1Net  2015-08-26 11:07:38 本文摘自:竞争情报应用

中移动推惠民套餐 为何纷纷质疑无人买账

中国移动要在九月份推出流量阶梯单价计费模式。“没有套餐费,客户流量使用多少就付多少钱,客户越用越便宜”。据参与试点的技术人员透露,共分为5个档次,流量单价从0.15元/M降至0.03元/M,最高阶梯收费只有套餐平均价格的三分之一。(人民邮电报)

中国移动认为这是好事,明显降低了使用门槛,用户费用更低,“使用更安心,流量更便宜”,符合国家提速降费的要求。因此,把这消息透露给了媒体。

然后看看外界的报道和评论(部分标题为网媒所加):

光明日报:阶梯定价,一场虚妄的任性

环球科技:真惠民还是摆架子?

新华每日电讯:别玩数字游戏

中国网:流量资费改革明显"流量不足"

中国青年网:谨防流量"阶梯计费"成变相涨费

南国早报:不要变成数字游戏

南方都市报:不是创新是"创薪"

长沙晚报:莫玩"明降暗升"戏码

红网:有口惠而无实惠

荆楚网:实际"让话不让钱"

长江网:①耍花招

长江网:②有自谋利之嫌

运营商本来要推的是惠民套餐,可怎么会这样?多个媒体记者曾就此套餐打电话给我,我也多次分析过各种运营商套餐计划的优劣,但这个计划真便宜吗?其实我也不知道。为什么会出现这种误解呢?

首先,运营商过去给外界造成的印象,套餐更像是套住人的“圈套”。为了方便用户,降低用户使用费,也为了应对市场竞争,运营商推出了大量的套餐(而且还在不断推出中),可用户并不买账。套餐要优化,简单、明了,运营商也都知道,可就是没做到。

其次,运营商的宣传不少,但大多没有“靶子”或者“靶子”太多。提速降费一下子推出十多条,这是“靶子”太多,流量阶梯单价计费则是没有“靶子”。某家媒体已经(含糊地)报道了,但更多的媒体却表示,没有相关资料,不知道哪些省已试点,甚至有的省市还不知道,有的省市则回应称,套餐还在制定中。难道不知道,“噱头+空窗”的宣传,最可能被外界臆想和误解?

第三,没能用媒体和大众理解的语言传播。过去两年,电信运营商明显更加重视媒体关系,重视新媒体传播。但大都局限在一个范围内,那就是通信圈内的传播。虽然也注重联系传统媒体和网络大V,但是,可能是,①套餐术语太专业了,太注重保护运营商自己了,②套餐宣讲太“高大上”了,因此,多次出现这样的情况,某运营商推出一套与此前明显优惠的套餐,开完记者发布会后,有记者反问我这个没参加发布会的人,“这个套餐便宜吗?”

第四,运营商自己的友好媒体和网评员在哪里?被误解正常,但没有解释,或解释的话传播不出去,这说明运营商的宣传网络有漏洞,注重了①自己说,②按自己理解的说,但没有关注,①读者是否能听懂,②观点是否能传播出去。运营商是向大众服务的,就必须在大众媒体和网评员中建立自己的传播网络,有媒体反对自己不怕,也应该有媒体支持自己,面向大众,“替自己说话”。

总之,电信运营商做了好事,却被当成坏事批,运营商要先从自身找原因。

关键字:套餐长江网靶子

本文摘自:竞争情报应用

x 中移动推惠民套餐 为何纷纷质疑无人买账 扫一扫
分享本文到朋友圈
当前位置:运营商企业业务新闻中心 → 正文

中移动推惠民套餐 为何纷纷质疑无人买账

责任编辑:editor004 作者:付亮 |来源:企业网D1Net  2015-08-26 11:07:38 本文摘自:竞争情报应用

中移动推惠民套餐 为何纷纷质疑无人买账

中国移动要在九月份推出流量阶梯单价计费模式。“没有套餐费,客户流量使用多少就付多少钱,客户越用越便宜”。据参与试点的技术人员透露,共分为5个档次,流量单价从0.15元/M降至0.03元/M,最高阶梯收费只有套餐平均价格的三分之一。(人民邮电报)

中国移动认为这是好事,明显降低了使用门槛,用户费用更低,“使用更安心,流量更便宜”,符合国家提速降费的要求。因此,把这消息透露给了媒体。

然后看看外界的报道和评论(部分标题为网媒所加):

光明日报:阶梯定价,一场虚妄的任性

环球科技:真惠民还是摆架子?

新华每日电讯:别玩数字游戏

中国网:流量资费改革明显"流量不足"

中国青年网:谨防流量"阶梯计费"成变相涨费

南国早报:不要变成数字游戏

南方都市报:不是创新是"创薪"

长沙晚报:莫玩"明降暗升"戏码

红网:有口惠而无实惠

荆楚网:实际"让话不让钱"

长江网:①耍花招

长江网:②有自谋利之嫌

运营商本来要推的是惠民套餐,可怎么会这样?多个媒体记者曾就此套餐打电话给我,我也多次分析过各种运营商套餐计划的优劣,但这个计划真便宜吗?其实我也不知道。为什么会出现这种误解呢?

首先,运营商过去给外界造成的印象,套餐更像是套住人的“圈套”。为了方便用户,降低用户使用费,也为了应对市场竞争,运营商推出了大量的套餐(而且还在不断推出中),可用户并不买账。套餐要优化,简单、明了,运营商也都知道,可就是没做到。

其次,运营商的宣传不少,但大多没有“靶子”或者“靶子”太多。提速降费一下子推出十多条,这是“靶子”太多,流量阶梯单价计费则是没有“靶子”。某家媒体已经(含糊地)报道了,但更多的媒体却表示,没有相关资料,不知道哪些省已试点,甚至有的省市还不知道,有的省市则回应称,套餐还在制定中。难道不知道,“噱头+空窗”的宣传,最可能被外界臆想和误解?

第三,没能用媒体和大众理解的语言传播。过去两年,电信运营商明显更加重视媒体关系,重视新媒体传播。但大都局限在一个范围内,那就是通信圈内的传播。虽然也注重联系传统媒体和网络大V,但是,可能是,①套餐术语太专业了,太注重保护运营商自己了,②套餐宣讲太“高大上”了,因此,多次出现这样的情况,某运营商推出一套与此前明显优惠的套餐,开完记者发布会后,有记者反问我这个没参加发布会的人,“这个套餐便宜吗?”

第四,运营商自己的友好媒体和网评员在哪里?被误解正常,但没有解释,或解释的话传播不出去,这说明运营商的宣传网络有漏洞,注重了①自己说,②按自己理解的说,但没有关注,①读者是否能听懂,②观点是否能传播出去。运营商是向大众服务的,就必须在大众媒体和网评员中建立自己的传播网络,有媒体反对自己不怕,也应该有媒体支持自己,面向大众,“替自己说话”。

总之,电信运营商做了好事,却被当成坏事批,运营商要先从自身找原因。

关键字:套餐长江网靶子

本文摘自:竞争情报应用

电子周刊
回到顶部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版权声明隐私条款广告服务友情链接投稿中心招贤纳士

企业网版权所有 ©2010-2024 京ICP备09108050号-6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9343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