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运营商企业业务新闻中心 → 正文

虚拟运营商“钱”途不明

责任编辑:editor007 作者:刘启诚 |来源:企业网D1Net  2015-09-24 21:26:11 本文摘自:百度百家

通信展虽然是产业界的盛会,但已成为通信一份子的虚拟运营商似乎兴趣不大,42家转售企业,参展有的不过5家。在23日召开的“ICT高峰论坛移动转售分论坛”上发布的消息显示,通过一年多的试点工作,我国移动转售产业进入良好的发展势态,截至今年8月底,有31家转售企业开通了业务,预计在今年10月底还有11家转售企业将开通业务。截至8月底,移动转售业务用户总数达到1123万,平均月净增200万左右,占我国移动电话用户数的0.9%,占全国净增用户数的48%。从这个数据看,虚拟运营商发展的势头很好,但为什么他们都齐刷刷缺席通信展呢?

原因在于虚拟运营商“没赚到钱”。

尽管许多人看好移动转售业务未来发展前景广阔,但只有真正进入了这个圈子的人心里清楚,开展业务一年半,没有企业真正赚到钱,几乎所有的虚商都是在赔本赚吆喝。当然,在试点期就要求虚拟运营商赢利有些勉为其难,但从目前开展业务的大部分虚拟运营商的商业模式看,想赢利很困难。

经过去年的兴奋期后,运营一年的虚商发现,自己的那些所谓“创新”是多么的初级。所谓的“无月租,不清零”,除了让基础运营商承担了更多的骂名外,对吸引用户意义并不大;所谓的“业务捆绑创新”(细分市场,给用户提供健康服务、娱乐服务、购物特权等方面的选择),更多的是噱头而不是服务;所谓的“跨界融合创新”,除了意淫,更多是讲一个遥远的故事。对于当下的虚商来说,“伟大的创新”还是一个梦。

那么,为什么试点两年来,中国的虚拟运营商发展“钱途”就如此不堪?主要原因有三点。

一是市场环境不利。国家决定在2014年开放移动转售业务之时,国内移动通信市场已达到饱和状态,从增量市场转为存量市场,三大基础电信运商之间的竞争也日趋白热化。此时开放主要以语音为主的转售业务,对于虚商来说,没有任何的优势。而所谓“批零倒挂”、“互联互通”问题只不过是这些问题的表象反映而已。

二是虚商“浮躁”有余,准备不足。2014年年初发放虚拟转售业务试点牌照,正是移动互联网“风品论猪也能飞上天”大行其道的时候。作为国家控制的牌照资源,移动电话入口被视作为一种稀缺资源。对于许多企业来说,他们看到的是移动通信市场丰富的收入,因此,在国家开放移动通信服务市场时候,大家蜂拥而至。而在移动互联网大潮的裹胁下,加之OTT厂商的不断挑战,在许多人的眼里,基础运营商简直就是在浪费资源,他们没有互联网思维,传统运营模式已经走入死胡同,所以,拿到试点牌照后,许多虚商喊出的口号是“创新”、“颠覆”。如果说“创新”喊出了虚商的信心,“颠覆”则暴露出这些企业的“浮躁”。但正是在这种“浮躁”的心态下,虚拟运营商开始了自己的征程。一年之后的市场证明,“只见贼吃肉,不见贼挨打”的心态是要不得的。

三是商业发展模式不清晰。无论当初在申请牌照时讲的如何天花乱坠,运营一年,几乎所有已开展业务的虚商都面临一个尴尬的问题:什么样的模式才是自己的发展模式?原来设想的O2O发展用户的模式,在真正实施时才发现,那就是一个“画饼”,只能看不能吃。一个月线上发展不到10个用户的窘境,让大部分虚商选择线下渠道,于是,一个奇怪的现象发生了:虚商给“卡贩子”们打工,成了码号资源的二道贩子。于是,码号资源不足又成了虚商发展的一个“坎”。更为严重的情况在于,虚商提供的通信服务能力,与自己的主体业务关联性并不大。这从现今市场上流行的主打10元、20元的低资费市场的虚拟运营的“卡”就可以看出来。这种针对低端用户市场的产品,无论如何也无法与自己原来的业务结合起来。

虚拟运营商的“钱途”在于流量经营,在于运用大数据对自己原来主体业务的用户提供更精准的通信服务。正如巴萨罗拉足球队,他们提供给球迷的永远都是精彩的足球比赛,而不是因为球衣卖的好,专心去做一个服装提供商。虚拟运营商也是同理。

关键字:浮躁创新转售

本文摘自:百度百家

x 虚拟运营商“钱”途不明 扫一扫
分享本文到朋友圈
当前位置:运营商企业业务新闻中心 → 正文

虚拟运营商“钱”途不明

责任编辑:editor007 作者:刘启诚 |来源:企业网D1Net  2015-09-24 21:26:11 本文摘自:百度百家

通信展虽然是产业界的盛会,但已成为通信一份子的虚拟运营商似乎兴趣不大,42家转售企业,参展有的不过5家。在23日召开的“ICT高峰论坛移动转售分论坛”上发布的消息显示,通过一年多的试点工作,我国移动转售产业进入良好的发展势态,截至今年8月底,有31家转售企业开通了业务,预计在今年10月底还有11家转售企业将开通业务。截至8月底,移动转售业务用户总数达到1123万,平均月净增200万左右,占我国移动电话用户数的0.9%,占全国净增用户数的48%。从这个数据看,虚拟运营商发展的势头很好,但为什么他们都齐刷刷缺席通信展呢?

原因在于虚拟运营商“没赚到钱”。

尽管许多人看好移动转售业务未来发展前景广阔,但只有真正进入了这个圈子的人心里清楚,开展业务一年半,没有企业真正赚到钱,几乎所有的虚商都是在赔本赚吆喝。当然,在试点期就要求虚拟运营商赢利有些勉为其难,但从目前开展业务的大部分虚拟运营商的商业模式看,想赢利很困难。

经过去年的兴奋期后,运营一年的虚商发现,自己的那些所谓“创新”是多么的初级。所谓的“无月租,不清零”,除了让基础运营商承担了更多的骂名外,对吸引用户意义并不大;所谓的“业务捆绑创新”(细分市场,给用户提供健康服务、娱乐服务、购物特权等方面的选择),更多的是噱头而不是服务;所谓的“跨界融合创新”,除了意淫,更多是讲一个遥远的故事。对于当下的虚商来说,“伟大的创新”还是一个梦。

那么,为什么试点两年来,中国的虚拟运营商发展“钱途”就如此不堪?主要原因有三点。

一是市场环境不利。国家决定在2014年开放移动转售业务之时,国内移动通信市场已达到饱和状态,从增量市场转为存量市场,三大基础电信运商之间的竞争也日趋白热化。此时开放主要以语音为主的转售业务,对于虚商来说,没有任何的优势。而所谓“批零倒挂”、“互联互通”问题只不过是这些问题的表象反映而已。

二是虚商“浮躁”有余,准备不足。2014年年初发放虚拟转售业务试点牌照,正是移动互联网“风品论猪也能飞上天”大行其道的时候。作为国家控制的牌照资源,移动电话入口被视作为一种稀缺资源。对于许多企业来说,他们看到的是移动通信市场丰富的收入,因此,在国家开放移动通信服务市场时候,大家蜂拥而至。而在移动互联网大潮的裹胁下,加之OTT厂商的不断挑战,在许多人的眼里,基础运营商简直就是在浪费资源,他们没有互联网思维,传统运营模式已经走入死胡同,所以,拿到试点牌照后,许多虚商喊出的口号是“创新”、“颠覆”。如果说“创新”喊出了虚商的信心,“颠覆”则暴露出这些企业的“浮躁”。但正是在这种“浮躁”的心态下,虚拟运营商开始了自己的征程。一年之后的市场证明,“只见贼吃肉,不见贼挨打”的心态是要不得的。

三是商业发展模式不清晰。无论当初在申请牌照时讲的如何天花乱坠,运营一年,几乎所有已开展业务的虚商都面临一个尴尬的问题:什么样的模式才是自己的发展模式?原来设想的O2O发展用户的模式,在真正实施时才发现,那就是一个“画饼”,只能看不能吃。一个月线上发展不到10个用户的窘境,让大部分虚商选择线下渠道,于是,一个奇怪的现象发生了:虚商给“卡贩子”们打工,成了码号资源的二道贩子。于是,码号资源不足又成了虚商发展的一个“坎”。更为严重的情况在于,虚商提供的通信服务能力,与自己的主体业务关联性并不大。这从现今市场上流行的主打10元、20元的低资费市场的虚拟运营的“卡”就可以看出来。这种针对低端用户市场的产品,无论如何也无法与自己原来的业务结合起来。

虚拟运营商的“钱途”在于流量经营,在于运用大数据对自己原来主体业务的用户提供更精准的通信服务。正如巴萨罗拉足球队,他们提供给球迷的永远都是精彩的足球比赛,而不是因为球衣卖的好,专心去做一个服装提供商。虚拟运营商也是同理。

关键字:浮躁创新转售

本文摘自:百度百家

电子周刊
回到顶部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版权声明隐私条款广告服务友情链接投稿中心招贤纳士

企业网版权所有 ©2010-2024 京ICP备09108050号-6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9343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