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云计算云计算与数据中心 → 正文

浅析云计算之成本优势(下)

责任编辑:Zane |来源:企业网D1Net  2011-07-21 19:43:37 原创文章 企业网D1Net

企业网D1Net.com(全球IP通信联盟旗下媒体)7月21日讯(上海)笔者认为上述观点有经验主义嫌疑,这是基于过往经验的不恰当推测。它明显低估了应用程序组消耗云 计算资源的能力。首先,尽管现今云计算服务已经可以支持高可变负载,但此类应用程序组将创建更多同样类型的应用程序;到目前为止,满足此类应用程序的资源需求仍然非常困难,因此人们甚至不愿考虑它们。不过,仅仅一个高可变负载应用程序则是可行的,人们将更多关注这方面的发展。

其次,该观点低估了未来的结果,因为它不能理解,随着组织机构认识到,在低需求阶段压缩应用程序 所占资源有助削减开支后,将采取的行为转变。研究机构Forrester分析师James Staten使用了这样的词 汇形容:"压缩和释放," 他的意思是,削减云计算开支,可以通过批量压缩或释放应用程序占用的资源来 实现。这种削减成本策略有益用户,不过又云服务提供商带来了不少麻烦。

最后,此观点认为,云计算就像过去我们所使用的基础设施一样——大多数稳定且低增长——显然,持此观点者,没能理解价格弹性将如何影响用户需求。如果云计算变得便宜了,人们对它的使用量将会上 升。这就是笔者所在HyperStratus公司曾经预测,应用大爆炸即将到来的原因;再者,它还将影响利用 率和容量规划。然而,并非所有人都能同意我们的观点——他们仅仅阅读了对于过去容量规划的评论, 但证据就在我们眼前,而且它将成为我们的大麻烦——数据中心隐患将因此爆发。没有人能够预测,当 从第一个服务器-客户端应用程序被安装到某人办公桌底下的部门电脑中后,我们何时将生活在一个企业 数据中心资源满荷的世界——但我们能,云计算将导致同样的需求爆炸。尽情期待吧!

采用运营开支(opex)方式并承担利用率风险的结果是什么?这里列出部分可能的结果:

收益管理将成为一项核心IT技能

如果用户不再能忍受利用率风险,那么,这样做的组织机构将需要 谨慎管理资源使用量,以确保足够高的资源利用率和财政可行性。为某人采购设备;采购设备,然后将 其转售给他人,再承担销售不足时出现的风险:两者完全不同!顺便说下,IT设施的5%-15%的历史利用 率简直是一种耻辱;2009年出现的史上最低产能利用率成为人们谴责经济体陷入困境的证据——即便这 样,制造业产能利用率也高达69%!IT业需要做的,还有很多,也需要做的更好。

预计未来将会出现高调登场,凄凉谢幕的IT案例

目前已经实施的云项目,其中70%项目的资源 利用率勉强可达25%,大量经济资源因此浪费。当然,在业内,高调亮相最终惨败收场这样的案例已完 全不是件新鲜事了(纽约CityTime系统项目高达6亿美元经济损耗就是最好的证明),不过此类情况也许 已经不能给这个对失败习以为常的产业带来丝毫波澜。最重要的一点是,定价直接关系到利用率,因此 ,低利用率将带来两个令人不快的结果:争取用户更多的使用,提高利用率;或者为空余容量吸引大量 的已注销用户。

IT金融人才将对组织机构运营私有云至关重要

他们能够跟踪利用率,制定价格,提高市场需求,以 及实施定价(还有价格信息收集),尽管大多数组织机构当前并不需要这些技能,不过这将在短期内改 变。人们或许会说,通过规律性预测转向某业务的IT运营,这就需要将与运营该项业务的全部相关因素置 于同一位置。

未来,风险管理将成为一个独立的分类

运营一个资本密集型业务的风险同时伴有基于资源利用率 的财务风险的概率很高——非常高!能否找到管理此风险的办法IT组织机构生死攸关的大问题。笔者最 近就经历了一个名为“蓝战略”的项目启动,它能提供相当与保险互换的服务——通过向一个中介机构 付款来避免利用率风险。然而,事实是,当一个企业家已经专注于此领域时,这就表明问题已经出现, 也许比受益还多。现在告诉企业该如何做尚且过早,不过,仅仅谈及云计算将比传统的一个应用,一个 服务的模式给IT带来更多风险倒是合适的。

如同往常,笔者再一次被技术领域的这一发展迷住了,并且深信,更多的变化,美好在等待我们,它们比我们曾在整个计算机历史中所见到的都要多。从某种意义上说,IT业正走进新的篇章,到那时,IT运营 将成为企业的一项核心能力,而不仅仅作为一个后台支持功能,尽管这将需要它来操作拥有同样规范和财务管理的其他核心组,因此,利用率风险问题将扮演一个更重要的IT角色。

作者简介:

作者Bernard Golden在咨询公司HyperStratus任职CEO,他是虚拟化、云计算以及其它相关领域专家,也迄今为止最畅销的虚拟化读物《虚拟化傻瓜书》作者。

关键字:优势云计算

原创文章 企业网D1Net

x 浅析云计算之成本优势(下) 扫一扫
分享本文到朋友圈
当前位置:云计算云计算与数据中心 → 正文

浅析云计算之成本优势(下)

责任编辑:Zane |来源:企业网D1Net  2011-07-21 19:43:37 原创文章 企业网D1Net

企业网D1Net.com(全球IP通信联盟旗下媒体)7月21日讯(上海)笔者认为上述观点有经验主义嫌疑,这是基于过往经验的不恰当推测。它明显低估了应用程序组消耗云 计算资源的能力。首先,尽管现今云计算服务已经可以支持高可变负载,但此类应用程序组将创建更多同样类型的应用程序;到目前为止,满足此类应用程序的资源需求仍然非常困难,因此人们甚至不愿考虑它们。不过,仅仅一个高可变负载应用程序则是可行的,人们将更多关注这方面的发展。

其次,该观点低估了未来的结果,因为它不能理解,随着组织机构认识到,在低需求阶段压缩应用程序 所占资源有助削减开支后,将采取的行为转变。研究机构Forrester分析师James Staten使用了这样的词 汇形容:"压缩和释放," 他的意思是,削减云计算开支,可以通过批量压缩或释放应用程序占用的资源来 实现。这种削减成本策略有益用户,不过又云服务提供商带来了不少麻烦。

最后,此观点认为,云计算就像过去我们所使用的基础设施一样——大多数稳定且低增长——显然,持此观点者,没能理解价格弹性将如何影响用户需求。如果云计算变得便宜了,人们对它的使用量将会上 升。这就是笔者所在HyperStratus公司曾经预测,应用大爆炸即将到来的原因;再者,它还将影响利用 率和容量规划。然而,并非所有人都能同意我们的观点——他们仅仅阅读了对于过去容量规划的评论, 但证据就在我们眼前,而且它将成为我们的大麻烦——数据中心隐患将因此爆发。没有人能够预测,当 从第一个服务器-客户端应用程序被安装到某人办公桌底下的部门电脑中后,我们何时将生活在一个企业 数据中心资源满荷的世界——但我们能,云计算将导致同样的需求爆炸。尽情期待吧!

采用运营开支(opex)方式并承担利用率风险的结果是什么?这里列出部分可能的结果:

收益管理将成为一项核心IT技能

如果用户不再能忍受利用率风险,那么,这样做的组织机构将需要 谨慎管理资源使用量,以确保足够高的资源利用率和财政可行性。为某人采购设备;采购设备,然后将 其转售给他人,再承担销售不足时出现的风险:两者完全不同!顺便说下,IT设施的5%-15%的历史利用 率简直是一种耻辱;2009年出现的史上最低产能利用率成为人们谴责经济体陷入困境的证据——即便这 样,制造业产能利用率也高达69%!IT业需要做的,还有很多,也需要做的更好。

预计未来将会出现高调登场,凄凉谢幕的IT案例

目前已经实施的云项目,其中70%项目的资源 利用率勉强可达25%,大量经济资源因此浪费。当然,在业内,高调亮相最终惨败收场这样的案例已完 全不是件新鲜事了(纽约CityTime系统项目高达6亿美元经济损耗就是最好的证明),不过此类情况也许 已经不能给这个对失败习以为常的产业带来丝毫波澜。最重要的一点是,定价直接关系到利用率,因此 ,低利用率将带来两个令人不快的结果:争取用户更多的使用,提高利用率;或者为空余容量吸引大量 的已注销用户。

IT金融人才将对组织机构运营私有云至关重要

他们能够跟踪利用率,制定价格,提高市场需求,以 及实施定价(还有价格信息收集),尽管大多数组织机构当前并不需要这些技能,不过这将在短期内改 变。人们或许会说,通过规律性预测转向某业务的IT运营,这就需要将与运营该项业务的全部相关因素置 于同一位置。

未来,风险管理将成为一个独立的分类

运营一个资本密集型业务的风险同时伴有基于资源利用率 的财务风险的概率很高——非常高!能否找到管理此风险的办法IT组织机构生死攸关的大问题。笔者最 近就经历了一个名为“蓝战略”的项目启动,它能提供相当与保险互换的服务——通过向一个中介机构 付款来避免利用率风险。然而,事实是,当一个企业家已经专注于此领域时,这就表明问题已经出现, 也许比受益还多。现在告诉企业该如何做尚且过早,不过,仅仅谈及云计算将比传统的一个应用,一个 服务的模式给IT带来更多风险倒是合适的。

如同往常,笔者再一次被技术领域的这一发展迷住了,并且深信,更多的变化,美好在等待我们,它们比我们曾在整个计算机历史中所见到的都要多。从某种意义上说,IT业正走进新的篇章,到那时,IT运营 将成为企业的一项核心能力,而不仅仅作为一个后台支持功能,尽管这将需要它来操作拥有同样规范和财务管理的其他核心组,因此,利用率风险问题将扮演一个更重要的IT角色。

作者简介:

作者Bernard Golden在咨询公司HyperStratus任职CEO,他是虚拟化、云计算以及其它相关领域专家,也迄今为止最畅销的虚拟化读物《虚拟化傻瓜书》作者。

关键字:优势云计算

原创文章 企业网D1Net

电子周刊
回到顶部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版权声明隐私条款广告服务友情链接投稿中心招贤纳士

企业网版权所有 ©2010-2024 京ICP备09108050号-6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9343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