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云计算行业动态 → 正文

丝路云助推“一带一路”互联互通

责任编辑:editor007 |来源:企业网D1Net  2015-03-02 17:23:41 本文摘自:中国财讯网

自习近平总书记于2013年提出共建“一带一路”战略构想后,社会各界踊跃为共建“一带一路”献策、献智、献力。随着2015年全国两会的到来,“十二五”规划即将收官,“十三五”编制工作深入开展,“一带一路”成为举国关注的焦点。作为“一带一路”的重要着力点,互联互通更是备受关注。

  “一带一路”着眼全球互联互通

在“加强互联互通伙伴关系对话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完整阐释了“互联互通”。习近平说,我们要建设的互联互通,不仅是修路架桥,不光是平面化和单线条的联通,而更应该是基础设施、制度规章、人员交流三位一体,应该是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五大领域齐头并进。这是全方位、立体化、网络状的大联通,是生机勃勃、群策群力的开放系统。

2月1日,在北京召开的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工作会议安排部署了2015年及今后一段时期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重大事项和重点工作。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张高丽强调,“一带一路”建设是一项宏大系统工程,要突出重点、远近结合,有力有序有效推进,确保“一带一路”建设工作开好局、起好步。张高丽提出,要抓好重点项目,以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为突破口,发挥对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基础性作用和示范效应。

按照中央的全新阐述,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全面展开,中国将成为全球互联互通的动力源和重要网络节点。有专家指出,网络时代,“互联”所包括的不仅仅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基础设施建设和道路联通,还包括互联网层面的新丝路互联建设。

国家重视培育信息服务新业态

国务院近日印发多份指导性文件,显示出国家对于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信息服务贸易的高度重视。

国务院于1月底印发的《关于促进云计算创新发展培育信息产业新业态的意见》指出,到2017年,我国云计算在重点领域的应用得到深化,形成若干具有较强创新能力的骨干云服务企业,一批关键技术与产品取得突破。2020年,我国云计算应用基本普及,云计算服务能力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形成若干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云计算骨干企业。云计算成为我国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形态和重要支撑,推动经济社会各领域信息化水平大幅提高。《意见》强调,各地区、各部门要高度重视云计算发展合作,认真抓好贯彻落实,出台配套政策措施,着力加强政府云计算应用的统筹推进等工作。

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加快发展服务贸易的若干意见》则指出,要充分发挥现代服务业和服务贸易集聚作用,在有条件的地区开展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要积极探索信息化背景下新的服务贸易发展模式,打造一批主业突出、竞争力强的大型跨国服务业企业,培育若干具有较强国际影响力的服务品牌,要进一步扩大服务业开放,大力推动服务业对外投资。

此外,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多措并举着力缓解企业融资成本高问题的指导意见》还提到,将尽快出台规范发展互联网金融的相关指导意见和配套管理办法。

“丝路云”服务“一带一路”大局

记者了解到,为响应 “一带一路”建设,助力互联互通,由丝绸之路经济带品牌联盟和国声传媒集团共同投资的丝绸之路国际数字平台“丝路云”项目已于今年2月8日投入建设。该项目落地于丝路起点陕西西咸新区,将借助陕西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有力推动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开展跨境云平台建设,打造国际性绿色云计算中心。同时,利用云计算自主核心技术,为陕西、甘肃、新疆等国内省区市政府、企业、社会机构提供电子政务、民生服务、战略咨询服务。

国家发展改革委高技术司副巡视员孙伟表示,当前我国已经进入经济发展新常态,培育发展新业态,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更多靠产业化创新来培育和形成新的增长点,是今后的工作着力点。云计算是使信息技术能力实现按需供给、促进信息技术和数据资源广泛利用的全新业态。发展云计算,有利于分享信息知识和创新资源,降低全社会创业成本,培育形成新产业和新消费热点,对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和建设创新型国家具有重要意义。

亚洲云计算协会负责人达尔伯格认为,亚洲的云计算市场前景十分光明,近年来应用率稳步提升,不过对于数据的利用仍然处于初级阶段。今后,一方面要加大对基础设施的建设,不断提高网络能力,对云计算提供有力支撑;另一方面则需不断完善政策、措施,在保护信息安全的前提下,实现数据的有效传输和利用。

丝绸之路国际数字平台“丝路云”项目负责人表示,将继续增强“丝路云”平台的服务能力,向社会广泛提供“一带一路”有关的云计算服务。同时,推动“一带一路”大数据的挖掘、分析、应用,提高数据处理国际竞争力,深度助力 “一带一路”互联互通。

关键字:互联互通一带一路

本文摘自:中国财讯网

x 丝路云助推“一带一路”互联互通 扫一扫
分享本文到朋友圈
当前位置:云计算行业动态 → 正文

丝路云助推“一带一路”互联互通

责任编辑:editor007 |来源:企业网D1Net  2015-03-02 17:23:41 本文摘自:中国财讯网

自习近平总书记于2013年提出共建“一带一路”战略构想后,社会各界踊跃为共建“一带一路”献策、献智、献力。随着2015年全国两会的到来,“十二五”规划即将收官,“十三五”编制工作深入开展,“一带一路”成为举国关注的焦点。作为“一带一路”的重要着力点,互联互通更是备受关注。

  “一带一路”着眼全球互联互通

在“加强互联互通伙伴关系对话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完整阐释了“互联互通”。习近平说,我们要建设的互联互通,不仅是修路架桥,不光是平面化和单线条的联通,而更应该是基础设施、制度规章、人员交流三位一体,应该是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五大领域齐头并进。这是全方位、立体化、网络状的大联通,是生机勃勃、群策群力的开放系统。

2月1日,在北京召开的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工作会议安排部署了2015年及今后一段时期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重大事项和重点工作。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张高丽强调,“一带一路”建设是一项宏大系统工程,要突出重点、远近结合,有力有序有效推进,确保“一带一路”建设工作开好局、起好步。张高丽提出,要抓好重点项目,以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为突破口,发挥对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基础性作用和示范效应。

按照中央的全新阐述,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全面展开,中国将成为全球互联互通的动力源和重要网络节点。有专家指出,网络时代,“互联”所包括的不仅仅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基础设施建设和道路联通,还包括互联网层面的新丝路互联建设。

国家重视培育信息服务新业态

国务院近日印发多份指导性文件,显示出国家对于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信息服务贸易的高度重视。

国务院于1月底印发的《关于促进云计算创新发展培育信息产业新业态的意见》指出,到2017年,我国云计算在重点领域的应用得到深化,形成若干具有较强创新能力的骨干云服务企业,一批关键技术与产品取得突破。2020年,我国云计算应用基本普及,云计算服务能力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形成若干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云计算骨干企业。云计算成为我国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形态和重要支撑,推动经济社会各领域信息化水平大幅提高。《意见》强调,各地区、各部门要高度重视云计算发展合作,认真抓好贯彻落实,出台配套政策措施,着力加强政府云计算应用的统筹推进等工作。

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加快发展服务贸易的若干意见》则指出,要充分发挥现代服务业和服务贸易集聚作用,在有条件的地区开展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要积极探索信息化背景下新的服务贸易发展模式,打造一批主业突出、竞争力强的大型跨国服务业企业,培育若干具有较强国际影响力的服务品牌,要进一步扩大服务业开放,大力推动服务业对外投资。

此外,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多措并举着力缓解企业融资成本高问题的指导意见》还提到,将尽快出台规范发展互联网金融的相关指导意见和配套管理办法。

“丝路云”服务“一带一路”大局

记者了解到,为响应 “一带一路”建设,助力互联互通,由丝绸之路经济带品牌联盟和国声传媒集团共同投资的丝绸之路国际数字平台“丝路云”项目已于今年2月8日投入建设。该项目落地于丝路起点陕西西咸新区,将借助陕西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有力推动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开展跨境云平台建设,打造国际性绿色云计算中心。同时,利用云计算自主核心技术,为陕西、甘肃、新疆等国内省区市政府、企业、社会机构提供电子政务、民生服务、战略咨询服务。

国家发展改革委高技术司副巡视员孙伟表示,当前我国已经进入经济发展新常态,培育发展新业态,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更多靠产业化创新来培育和形成新的增长点,是今后的工作着力点。云计算是使信息技术能力实现按需供给、促进信息技术和数据资源广泛利用的全新业态。发展云计算,有利于分享信息知识和创新资源,降低全社会创业成本,培育形成新产业和新消费热点,对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和建设创新型国家具有重要意义。

亚洲云计算协会负责人达尔伯格认为,亚洲的云计算市场前景十分光明,近年来应用率稳步提升,不过对于数据的利用仍然处于初级阶段。今后,一方面要加大对基础设施的建设,不断提高网络能力,对云计算提供有力支撑;另一方面则需不断完善政策、措施,在保护信息安全的前提下,实现数据的有效传输和利用。

丝绸之路国际数字平台“丝路云”项目负责人表示,将继续增强“丝路云”平台的服务能力,向社会广泛提供“一带一路”有关的云计算服务。同时,推动“一带一路”大数据的挖掘、分析、应用,提高数据处理国际竞争力,深度助力 “一带一路”互联互通。

关键字:互联互通一带一路

本文摘自:中国财讯网

电子周刊
回到顶部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版权声明隐私条款广告服务友情链接投稿中心招贤纳士

企业网版权所有 ©2010-2024 京ICP备09108050号-6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9343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