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云计算行业动态 → 正文

云计算之智慧民生云

责任编辑:Zane |来源:企业网D1Net  2012-02-05 05:10:54 本文摘自:C114中国通信网

区域卫生医疗信息化

引言

“民生”一词最早出现在《左传·宣公十二年》,所谓“民生在勤,勤则不匮。”这里的“民”,就是百姓的意思。而《辞海》中对于“民生”的解释是“人民的生计”。

医疗卫生信息化关系国计民生,而看病难、看病贵有可能拖垮一个中等收入的幸福家庭。现在,区域医疗信息化正在成为破解这一难题的有效途径。

区域医疗信息化是整个医疗行业的信息化进程中十分重要的内容,也直接影响医疗信息化进程,在一定程度上代表区域总体信息化建设的水平,是区域现代的特征和标志。区域医疗信息化建设是提高国民医疗质量的重要基础,区域医疗信息化分析与规划贯穿于整个区域医疗信息化建设过程。

智慧民生之区域卫生信息化解决方案

背景

随着中国近年经济的高速发展,关注民生、改善生活越来越成为国家经济政策的重中之重。国家2009年4月公布的4万亿元投资清单中,其中投资医疗、教育等社会事业发展1500亿,约占总额度的4%。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2009-2011年各级政府将投入8500亿元用于推动五大改革,而医疗信息化建设将成为医疗改革的重要举措。

信息化在改革中一直处在不可或缺的地位上,我国将逐步建立构建覆盖各级卫生行政部门、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卫生监督中心、医疗机构等的高效、快速、通畅的信息网络系统,触角将延伸到城市社区和农村卫生室,并建立统一的区域医疗信息化平台。

区域医疗信息体系作为公共卫生服务网络的基本构架,也是卫生相关信息的重要采集源头。因此,完善区域医疗信息化不仅有助于完善和规范区域卫生服务的功能、提高区域卫生服务质量、推动区域卫生服务体系的深入发展,而且有助于促进医疗信息系统的整体进展、加快医疗信息化建设步伐。

区域卫生信息化的现状

由于各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医疗的发展水平、速度和目标都不一致。因此各地区域医疗信息化建设所需的硬件、软件、人力、物力、财力都存在不同的问题。

在部分医疗信息化建设好的区域,单位信息化建设已基本到位,并能够支撑各自日常业务的需要,但如果相关业务跨区域或跨单位建设,则数据和信息无法共享与协同,而且在区域医疗信息化建设上并没有进行系统的规划与设计。因此缺乏系统的完善的信息化标准,包括标识符标准、通信技术标准、内容和结构标准以及相关的代码数据标准;缺乏广度上的拓展,深度上的延伸;数据资源分割,不能达到共享。

区域卫生信息化系统带来的价值

通过信息服务平台,各卫生机构可以更加便利地进行信息共享和分工协作。对医疗机构而言,方便了医生诊疗,提高医疗质量;通过区域医疗信息共享打破了传统的条块分割,为医疗资源共享开辟一条新路。经过授权的各医院及卫生机构可以从统一的平台提取、更新、保存信息。采用以区域政府主导、第三方平台共享式的医疗协同模式,带来以区域为中心,直接共享,影响范围大,减少重复投资和建设成本的优势。

为了达到使不同层级医院、医疗管理部门以及患者之间能够在信息资源共享的条件下,实现跨组织、高效率的网络交流和协调配合,通过统一信息化平台,使消费者、医疗服务提供者和政府管理机构可以逐步建立起相互信赖的关系,进而降低成本,优化医疗服务资源配置。

远程会诊、远程预约挂号、远程代理检验、远程查询、远程医疗咨询等可为百姓就医大大提供方便,从而缓解就医难的问题;对市民来说,可以对自己的健康档案进行管理与利用,为市民自我保健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可有效避免重复检查治疗,从而有效缓解就医贵的问题;双向转诊、信息共享给患者带来更多的便利和实惠。

区域卫生信息化系统的建设方案

医疗信息化大致分为三个阶段:医院管理信息化阶段、临床管理信息化阶段和区域医疗信息化阶段。首先,必须先把基础的信息系统做好,比如先实施HIS(医院信息系统),然后在此基础上不断把RIS(放射信息系统)、LIS(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PACS(医学影像存档与通信系统)等连接起来,然后是CIS(临床信息系统),在这之后,实施公共卫生信息系统(CHSS系统),通过一体化医院信息系统将医疗服务、健康教育引入家庭,而后推动管理服务平台,如电子政务、医保信息管理及医药电子商务平台等。

在国家层面以《关于深化医疗体制改革的意见》为指引及国家卫生部的3521工程;首先从信息化角度,定义各级医疗机构主体的功能、职责、任务与范围;在医疗机构与医疗机构之间、与其他机构之间,定义诸如经费保障机构之间的关系等;其次设立区域医疗资源中心,负责区域医疗各种信息资源的建立和收集,维护和完善医疗资源库以及对管理软件的统筹规划等。

大唐在区域卫生信息化系统建设着陆点

信息化集成,形成医疗云平台

一体化是区域医疗信息化实施的重点,通过有效的信息系统手段,妥善处理好各个医疗卫生机构之间的关系。在卫生管理机构及医疗单位推行一体化的管理信息系统,将政府、医院、科研、疾病监控、政务、社区医疗及家庭在统一的平台上开展运作,并为各板块的协调发展提供联动支持。

基础设施建设,形成医疗云设施

只有公共卫生的基层机构以及各级医院自身的信息化达到一定程度,区域医疗信息化建设才具有实施的基础。因此首先需有效地建设卫生服务基础设施包括区域医疗卫生中心、专科医院、卫生监督机构、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生殖健康卫生服务中心以及各个单位自身的信息化,比如医院内部的医疗成像、视频会议、语音服务(包括VoIP)、无线访问、环境控制、楼宇门控、生物医学监控以及其它数据的应用。

保障及安全体系建设,形成医疗云安全

区域医疗信息化工程建设,通过一系列措施加以保障实施,包括政策法规上的保障,组织机构和人员的保证,政府、企业及社会的广泛支持与参与。安全体系的建设很重要,医疗系统中个人的健康记录涉及到众多个人隐私问题,病患与用药数据库关系到医院的经济利益和社会效益。所以,在区域医疗信息化过程中必须对信息存储与传输过程中的信息安全进行加密与保障。

医疗网络建设,形成医疗云网络

建设医疗专用网络,平台通过网络部署服务,数据中心和交换平台至各级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含乡镇医院)、公共卫生管理机构、社区卫生服务站(含村卫生室)为统一网络平台。网络平台同时采用无线网络及运营商有线网络等进行建设,为医疗行业提供云网络服务。

结束语

区域医疗信息化建设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系统性、社会性的复杂工程,无论其提出背景还是对社会的好处都有深远的意义。大唐移动提出的智慧民生之区域卫生信息化解决方案目的是通过协同和整合公共卫生、医疗服务等各个领域,实现互联互通、高效高质的卫生云服务和云管理,建立一个真正以患者为中心的区域医疗体系,实现信息、业务和管理的一致性、连续性、有效及可控性。

关键字:民生云计算

本文摘自:C114中国通信网

x 云计算之智慧民生云 扫一扫
分享本文到朋友圈
当前位置:云计算行业动态 → 正文

云计算之智慧民生云

责任编辑:Zane |来源:企业网D1Net  2012-02-05 05:10:54 本文摘自:C114中国通信网

区域卫生医疗信息化

引言

“民生”一词最早出现在《左传·宣公十二年》,所谓“民生在勤,勤则不匮。”这里的“民”,就是百姓的意思。而《辞海》中对于“民生”的解释是“人民的生计”。

医疗卫生信息化关系国计民生,而看病难、看病贵有可能拖垮一个中等收入的幸福家庭。现在,区域医疗信息化正在成为破解这一难题的有效途径。

区域医疗信息化是整个医疗行业的信息化进程中十分重要的内容,也直接影响医疗信息化进程,在一定程度上代表区域总体信息化建设的水平,是区域现代的特征和标志。区域医疗信息化建设是提高国民医疗质量的重要基础,区域医疗信息化分析与规划贯穿于整个区域医疗信息化建设过程。

智慧民生之区域卫生信息化解决方案

背景

随着中国近年经济的高速发展,关注民生、改善生活越来越成为国家经济政策的重中之重。国家2009年4月公布的4万亿元投资清单中,其中投资医疗、教育等社会事业发展1500亿,约占总额度的4%。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2009-2011年各级政府将投入8500亿元用于推动五大改革,而医疗信息化建设将成为医疗改革的重要举措。

信息化在改革中一直处在不可或缺的地位上,我国将逐步建立构建覆盖各级卫生行政部门、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卫生监督中心、医疗机构等的高效、快速、通畅的信息网络系统,触角将延伸到城市社区和农村卫生室,并建立统一的区域医疗信息化平台。

区域医疗信息体系作为公共卫生服务网络的基本构架,也是卫生相关信息的重要采集源头。因此,完善区域医疗信息化不仅有助于完善和规范区域卫生服务的功能、提高区域卫生服务质量、推动区域卫生服务体系的深入发展,而且有助于促进医疗信息系统的整体进展、加快医疗信息化建设步伐。

区域卫生信息化的现状

由于各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医疗的发展水平、速度和目标都不一致。因此各地区域医疗信息化建设所需的硬件、软件、人力、物力、财力都存在不同的问题。

在部分医疗信息化建设好的区域,单位信息化建设已基本到位,并能够支撑各自日常业务的需要,但如果相关业务跨区域或跨单位建设,则数据和信息无法共享与协同,而且在区域医疗信息化建设上并没有进行系统的规划与设计。因此缺乏系统的完善的信息化标准,包括标识符标准、通信技术标准、内容和结构标准以及相关的代码数据标准;缺乏广度上的拓展,深度上的延伸;数据资源分割,不能达到共享。

区域卫生信息化系统带来的价值

通过信息服务平台,各卫生机构可以更加便利地进行信息共享和分工协作。对医疗机构而言,方便了医生诊疗,提高医疗质量;通过区域医疗信息共享打破了传统的条块分割,为医疗资源共享开辟一条新路。经过授权的各医院及卫生机构可以从统一的平台提取、更新、保存信息。采用以区域政府主导、第三方平台共享式的医疗协同模式,带来以区域为中心,直接共享,影响范围大,减少重复投资和建设成本的优势。

为了达到使不同层级医院、医疗管理部门以及患者之间能够在信息资源共享的条件下,实现跨组织、高效率的网络交流和协调配合,通过统一信息化平台,使消费者、医疗服务提供者和政府管理机构可以逐步建立起相互信赖的关系,进而降低成本,优化医疗服务资源配置。

远程会诊、远程预约挂号、远程代理检验、远程查询、远程医疗咨询等可为百姓就医大大提供方便,从而缓解就医难的问题;对市民来说,可以对自己的健康档案进行管理与利用,为市民自我保健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可有效避免重复检查治疗,从而有效缓解就医贵的问题;双向转诊、信息共享给患者带来更多的便利和实惠。

区域卫生信息化系统的建设方案

医疗信息化大致分为三个阶段:医院管理信息化阶段、临床管理信息化阶段和区域医疗信息化阶段。首先,必须先把基础的信息系统做好,比如先实施HIS(医院信息系统),然后在此基础上不断把RIS(放射信息系统)、LIS(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PACS(医学影像存档与通信系统)等连接起来,然后是CIS(临床信息系统),在这之后,实施公共卫生信息系统(CHSS系统),通过一体化医院信息系统将医疗服务、健康教育引入家庭,而后推动管理服务平台,如电子政务、医保信息管理及医药电子商务平台等。

在国家层面以《关于深化医疗体制改革的意见》为指引及国家卫生部的3521工程;首先从信息化角度,定义各级医疗机构主体的功能、职责、任务与范围;在医疗机构与医疗机构之间、与其他机构之间,定义诸如经费保障机构之间的关系等;其次设立区域医疗资源中心,负责区域医疗各种信息资源的建立和收集,维护和完善医疗资源库以及对管理软件的统筹规划等。

大唐在区域卫生信息化系统建设着陆点

信息化集成,形成医疗云平台

一体化是区域医疗信息化实施的重点,通过有效的信息系统手段,妥善处理好各个医疗卫生机构之间的关系。在卫生管理机构及医疗单位推行一体化的管理信息系统,将政府、医院、科研、疾病监控、政务、社区医疗及家庭在统一的平台上开展运作,并为各板块的协调发展提供联动支持。

基础设施建设,形成医疗云设施

只有公共卫生的基层机构以及各级医院自身的信息化达到一定程度,区域医疗信息化建设才具有实施的基础。因此首先需有效地建设卫生服务基础设施包括区域医疗卫生中心、专科医院、卫生监督机构、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生殖健康卫生服务中心以及各个单位自身的信息化,比如医院内部的医疗成像、视频会议、语音服务(包括VoIP)、无线访问、环境控制、楼宇门控、生物医学监控以及其它数据的应用。

保障及安全体系建设,形成医疗云安全

区域医疗信息化工程建设,通过一系列措施加以保障实施,包括政策法规上的保障,组织机构和人员的保证,政府、企业及社会的广泛支持与参与。安全体系的建设很重要,医疗系统中个人的健康记录涉及到众多个人隐私问题,病患与用药数据库关系到医院的经济利益和社会效益。所以,在区域医疗信息化过程中必须对信息存储与传输过程中的信息安全进行加密与保障。

医疗网络建设,形成医疗云网络

建设医疗专用网络,平台通过网络部署服务,数据中心和交换平台至各级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含乡镇医院)、公共卫生管理机构、社区卫生服务站(含村卫生室)为统一网络平台。网络平台同时采用无线网络及运营商有线网络等进行建设,为医疗行业提供云网络服务。

结束语

区域医疗信息化建设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系统性、社会性的复杂工程,无论其提出背景还是对社会的好处都有深远的意义。大唐移动提出的智慧民生之区域卫生信息化解决方案目的是通过协同和整合公共卫生、医疗服务等各个领域,实现互联互通、高效高质的卫生云服务和云管理,建立一个真正以患者为中心的区域医疗体系,实现信息、业务和管理的一致性、连续性、有效及可控性。

关键字:民生云计算

本文摘自:C114中国通信网

电子周刊
回到顶部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版权声明隐私条款广告服务友情链接投稿中心招贤纳士

企业网版权所有 ©2010-2024 京ICP备09108050号-6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9343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