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云计算云存储 → 正文

重磅来袭 中国电信发布自助式云灾备服务

责任编辑:editor006 作者:舒文琼 |来源:企业网D1Net  2015-10-28 18:04:04 本文摘自:通信世界网

还在为IT预算紧张而愁眉不展,还在担心系统不稳定而忐忑不安,还在挖空心思试图说服领导批准备份项目开建?从今天开始,这些都不再是事儿。10月28日,中国电信宣布联合VMware推出天翼混合云容灾服务。这意味着,过去需要花费巨资建设的灾备系统,现在只需要通过云计算的方式按需订购即可实现。成本大大降低,质量不打折扣,使用得心应手,云计算让灾备变得简单易行。

  传统灾备建设模式隐患重重

说起容灾备份,相信它是所有IT支撑人心中的痛。信息系统诞生的第一天,灾备系统也相伴而生。信息系统存储了大量重要数据,一旦遭遇地震、火灾、电力中断、系统故障、设备损坏等天灾人祸,信息系统中存储的数据不幸丢失,那么造成的损失将难以想象。

作为一名老电信人,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云计算分公司副总经理黄礼莲对此深有感触。“运营商要提供5个9的电信服务质量,相应的IT信息系统也必须同步到位,为此中国电信建立了高可靠的灾备系统。”

纵观其他行业,随着信息爆炸时代的来临,灾备也成为各行各业的必然要求,尤其是银行、证券、电商等与金融交易密切相关的领域,高效可靠的灾备系统更是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从政策监管角度看,政府和企业对于灾备的认知不断提高,无论是中国还是国际的相关法律法规都对灾备提出了明确要求;而客户也希望获得7X24小时的服务,为此企业纷纷提高了灾备系统的建设级别。例如,工行建立了两地三中心灾备系统,实现两地同城双活中心和异地容灾。

但是,并不是所有的公司都能像银行这样心至行至再建一套灾备系统,毕竟一套新的系统需要动辄几百上千万甚至是上亿元的资金,将这么多钱花在并不能产生直接效益的地方,对于很多公司来说,并不是把“好钢用在刀刃上”,为此大部分CEO会通盘考虑,砍掉IT灾备预算,让位于业务发展、市场扩张等。

IT预算人员只好默默接受。黄礼莲开玩笑地说,再建灾备系统无望的IT人员只好把希望寄托在了老天爷,据悉,在北京香火胜地雍和宫,熙熙攘攘的许愿者中除了考学、出国、找工作、求姻缘、求子的之外,还有一小批祈求信息系统不出意外的IT人员!

除了投资巨大之外,传统的灾备建设模式还存在着建设周期长、集成复杂度高、演练切换复杂、主站点的设备变化需要在容灾站点中相应变化等问题,改变传统的灾备建设模式须臾不容等待!

云计算突破传统模式障碍

正是看到这一市场需求,中国电信推出了天翼混合云容灾服务,这也是自今年2月发布虚拟数据中心之后,中国电信推出的天翼混合云旗下的又一产品。通过这一服务,灾备作为一项服务提供给用户,传统的自建方式变为租用的方式,在这一过程中,中国电信提供基础资源,在管理平台上则与VMware合作,自助式、容灾演练、最多恢复24天的数据成为主要特征。

天翼混合云容灾服务采用软件定义数据中心的模式,在混合云数据中心帮助客户打造与自身私有云一致的容灾环境,同时通过网络链路与私有云保持数据一致,企业数据中心发生灾难时及时启动容灾环境接管业务系统。私有云环境发生日常调整时能够及时应用软件定义更新容灾环境,保证了容灾的可靠性。

VMware全球副总裁、大中华区总裁宋家瑜表示:“在混合云市场高速发展的背景下,中国电信天翼混合云一经商用,就受到了广大本土客户的欢迎。此次推出的自助式云灾备服务,在企业数据中心发生灾难时及时启动容灾环境,有效保障企业业务的正常运行。”

“自助式”云灾备服务

与传统的容灾建设模式相比,此次中国电信发布的云容灾服务最大的特点是“自助式”。即客户可根据个性需求自助定制服务,天翼混合云容灾服务支持自定义与主站点相同的应用运行环境,用户根据自身需求最多可设置24个还原点,同时还可以自主进行还原点策略的设置,在容灾切换时可以自服务地选择数据恢复点,可意配置虚拟机的CPU和内存大小,对资源进行随意组合,自主掌控资源利用率。

而天翼混合云“8+2+X”的资源池布局模式、高速互联的IDC承载网和区域VDC网络提供的全网部署和流量调度服务,也将为用户提供分布式网络资源,减少其IT系统链接到云中心的成本,从而全面提高云灾备系统的可达性和可用性。

云计算已经成为大势所趋,运营商、传统通信设备商、IT产生都在积极布局云计算,以其分得一杯羹。然而云计算作为IT领域的技术,原本并非运营商所长,要进入这一领域需要与传统的IT巨擘进行竞争,运营商需要立足传统优势、依托优势资源、精耕细分领域,做出独具特色的产品。中国电信此次推出的混合云产品,依托于其“8+2+X”模式的资源池,以及其自身在灾备领域的丰富经验,可以说是借助传统优势、进军新领域的一次有效尝试。

关键字:中国电信容灾

本文摘自:通信世界网

x 重磅来袭  中国电信发布自助式云灾备服务 扫一扫
分享本文到朋友圈
当前位置:云计算云存储 → 正文

重磅来袭 中国电信发布自助式云灾备服务

责任编辑:editor006 作者:舒文琼 |来源:企业网D1Net  2015-10-28 18:04:04 本文摘自:通信世界网

还在为IT预算紧张而愁眉不展,还在担心系统不稳定而忐忑不安,还在挖空心思试图说服领导批准备份项目开建?从今天开始,这些都不再是事儿。10月28日,中国电信宣布联合VMware推出天翼混合云容灾服务。这意味着,过去需要花费巨资建设的灾备系统,现在只需要通过云计算的方式按需订购即可实现。成本大大降低,质量不打折扣,使用得心应手,云计算让灾备变得简单易行。

  传统灾备建设模式隐患重重

说起容灾备份,相信它是所有IT支撑人心中的痛。信息系统诞生的第一天,灾备系统也相伴而生。信息系统存储了大量重要数据,一旦遭遇地震、火灾、电力中断、系统故障、设备损坏等天灾人祸,信息系统中存储的数据不幸丢失,那么造成的损失将难以想象。

作为一名老电信人,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云计算分公司副总经理黄礼莲对此深有感触。“运营商要提供5个9的电信服务质量,相应的IT信息系统也必须同步到位,为此中国电信建立了高可靠的灾备系统。”

纵观其他行业,随着信息爆炸时代的来临,灾备也成为各行各业的必然要求,尤其是银行、证券、电商等与金融交易密切相关的领域,高效可靠的灾备系统更是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从政策监管角度看,政府和企业对于灾备的认知不断提高,无论是中国还是国际的相关法律法规都对灾备提出了明确要求;而客户也希望获得7X24小时的服务,为此企业纷纷提高了灾备系统的建设级别。例如,工行建立了两地三中心灾备系统,实现两地同城双活中心和异地容灾。

但是,并不是所有的公司都能像银行这样心至行至再建一套灾备系统,毕竟一套新的系统需要动辄几百上千万甚至是上亿元的资金,将这么多钱花在并不能产生直接效益的地方,对于很多公司来说,并不是把“好钢用在刀刃上”,为此大部分CEO会通盘考虑,砍掉IT灾备预算,让位于业务发展、市场扩张等。

IT预算人员只好默默接受。黄礼莲开玩笑地说,再建灾备系统无望的IT人员只好把希望寄托在了老天爷,据悉,在北京香火胜地雍和宫,熙熙攘攘的许愿者中除了考学、出国、找工作、求姻缘、求子的之外,还有一小批祈求信息系统不出意外的IT人员!

除了投资巨大之外,传统的灾备建设模式还存在着建设周期长、集成复杂度高、演练切换复杂、主站点的设备变化需要在容灾站点中相应变化等问题,改变传统的灾备建设模式须臾不容等待!

云计算突破传统模式障碍

正是看到这一市场需求,中国电信推出了天翼混合云容灾服务,这也是自今年2月发布虚拟数据中心之后,中国电信推出的天翼混合云旗下的又一产品。通过这一服务,灾备作为一项服务提供给用户,传统的自建方式变为租用的方式,在这一过程中,中国电信提供基础资源,在管理平台上则与VMware合作,自助式、容灾演练、最多恢复24天的数据成为主要特征。

天翼混合云容灾服务采用软件定义数据中心的模式,在混合云数据中心帮助客户打造与自身私有云一致的容灾环境,同时通过网络链路与私有云保持数据一致,企业数据中心发生灾难时及时启动容灾环境接管业务系统。私有云环境发生日常调整时能够及时应用软件定义更新容灾环境,保证了容灾的可靠性。

VMware全球副总裁、大中华区总裁宋家瑜表示:“在混合云市场高速发展的背景下,中国电信天翼混合云一经商用,就受到了广大本土客户的欢迎。此次推出的自助式云灾备服务,在企业数据中心发生灾难时及时启动容灾环境,有效保障企业业务的正常运行。”

“自助式”云灾备服务

与传统的容灾建设模式相比,此次中国电信发布的云容灾服务最大的特点是“自助式”。即客户可根据个性需求自助定制服务,天翼混合云容灾服务支持自定义与主站点相同的应用运行环境,用户根据自身需求最多可设置24个还原点,同时还可以自主进行还原点策略的设置,在容灾切换时可以自服务地选择数据恢复点,可意配置虚拟机的CPU和内存大小,对资源进行随意组合,自主掌控资源利用率。

而天翼混合云“8+2+X”的资源池布局模式、高速互联的IDC承载网和区域VDC网络提供的全网部署和流量调度服务,也将为用户提供分布式网络资源,减少其IT系统链接到云中心的成本,从而全面提高云灾备系统的可达性和可用性。

云计算已经成为大势所趋,运营商、传统通信设备商、IT产生都在积极布局云计算,以其分得一杯羹。然而云计算作为IT领域的技术,原本并非运营商所长,要进入这一领域需要与传统的IT巨擘进行竞争,运营商需要立足传统优势、依托优势资源、精耕细分领域,做出独具特色的产品。中国电信此次推出的混合云产品,依托于其“8+2+X”模式的资源池,以及其自身在灾备领域的丰富经验,可以说是借助传统优势、进军新领域的一次有效尝试。

关键字:中国电信容灾

本文摘自:通信世界网

电子周刊
回到顶部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版权声明隐私条款广告服务友情链接投稿中心招贤纳士

企业网版权所有 ©2010-2024 京ICP备09108050号-6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9343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