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数据网络企业动态 → 正文

华为公司看互联网变革:不会颠覆实业

责任编辑:editor006 |来源:企业网D1Net  2014-10-18 22:02:47 本文摘自:新浪财经

由新浪财经主办的“2014新浪财经能源论坛”于2014年10月18日在北京海航万豪酒店召开。本届论坛主题:未来能源之路——互联与变革。华为电力Marketing与解决方案销售部部长张英梗在谈到互联网对华为的冲击时表示,华为认为互联网并没有改变世界的物质形态,只是改变了沟通的方式、销售的渠道,所以互联网不具备对实业企业的颠覆性的冲击。但其也表示,华为不会拒绝互联网的改变,而且将以积极的、包容的心态去参与到整个社会的技术变革洪流当中去。

以下为对话实录:

主持人谢丹:刚才我们在后台交流的时候,跟华为的张总也聊到,张总谈到,讨论互联网的时候,之前华为内部还是有很多争论的,我们知道华为在能源领域已经做了关于互联网的探索了,我们请张总跟我们分享一下,华为谈论互联网的时候谈论什么?

张英梗:首先非常荣幸,前面的瞿总和杨总都是前辈,他们刚才的发言已经让我受益匪浅,如果说站在华为公司的角度,站在未来能源互联网或者对互联网这个行业的看法,实际我们在内部以前是有过一点争论的,我们到底应该用怎样的心态面对互联网的冲击或者面对互联网对行业的改变,后来我们达成了一致,我们认为互联网并没有改变这个世界的物质形态,他可能改变的是一种沟通的方式、销售的一种渠道,或者市场的一种销售模型也好、商业模式也好,并没有改变事物的本质,所以说他不具备对我们这种做实业企业的颠覆性的一些冲击。

当然这不代表华为公司会去拒绝互联网的改变,我们会看到云计算的兴起是从亚马逊开始,SNS网络定义软件的概念是从谷歌和Facebook开始,当然这些技术代表未来整个全连接时代的技术方向,所以华为也会在这方面吸取互联网给我们的一些启发点,好的一些技术的方向,我们也会去投入,积极的以包容的心态去来参与到整个社会的技术变革的洪流当中去。

谈到能源互联网概念,其实在9月16日我们在上海举行的全球云计算大会的时候,华为率先发布了一个全连接指数,因为我们认为人跟人之间的连接已经解决了,人跟物的连接已经在解决中,下一步可能是物跟物的连接,未来的世界会怎么样,我们认为是一个全连接的时代,包括电网也好,包括其他行业也好,我们认为是一个全连接的时代。我们要有一个量化的指数去评判您的连接指数和您的经济效益,包括您国家的GDP等等之类的关系。实际上我们最后在全连接指数发布之后发现一个规律,当全连接指数增长1%的时候,一个国家的GDP会增长1.5%左右,就是这样大概的一个比例。我们更发现一些很好玩的数据,甚至我们会发现,肯尼亚这个第三世界的国家,他的全连接指数排名是靠前的。所以说可能以后我们的经济对这个国家或者对一个社会的评判会多了一个指数,就是华为现在正在做的。

互联网时代,华为成立了一个叫做“2012”的实验室,这个电影可能大家都很清楚,在华为的概念里面,我们认为未来的世界是一个数字洪流的世界,为什么?因为我们终端连接、我们社会连接的东西和手持设备都会越来越丰富,数据产生的时候越来越多,以前由于技术原因,我们可能无法运用这些技术,以后随着云计算的到来、分布式技术的兴起,未来一定会把这些数据变成有用的信息,以前企业的信息是变成一种无形的资产或者不产生价值,我们认为以后企业的信息会变成你的核心资产之一,会产生价值。

怎样产生价值呢?华为在基础信息领域,跟IT的融合中,去构建一个比较开放而且又智能的一个平台,来帮大家解决这个数字洪流的问题。我们在OC、在OS,在软件层面,在基础软件、在芯片、在材料科学、在4G通讯、5G通讯里面,华为已经做出很大的投资,我们每年会拿出销售收入的10%以上投入到研发领域,今天的题目很好,未来的能能源之路,我认为未来的能源之路上华为一定是一个重要的参与者,随着华为对这个越来越理解或者大家之间的沟通越来越多,我们会产生更多的、更有价值的针对能源行业的解决方案,来帮助整个能源市场走向一个更好或者更智能的一个领域。

主持人谢丹:谢谢张总。我再补充一个问题,华为现在我们主要是致力于做我们的产品,现在我们在做产品销售的公司在谈论很多互联网的公司,如何能够让别人认为我们不是在卖产品?

张英梗:你这个问题非常好,其实在我们内部,我们认为华为公司是在转型的,我们不再是一个设备的销售厂家,我们认为是一个价值的分享厂家,我们不仅仅说希望把我的产品卖出去,我们希望把华为的一些好的经验,包括华为走过的一些弯路,甚至华为犯过的一些错误,帮大家来分享这些东西,我认为这种价值的传递和分享可能是以后华为能走的更远的一个方向。

关键字:华为公司谷歌Facebook

本文摘自:新浪财经

x 华为公司看互联网变革:不会颠覆实业 扫一扫
分享本文到朋友圈
当前位置:数据网络企业动态 → 正文

华为公司看互联网变革:不会颠覆实业

责任编辑:editor006 |来源:企业网D1Net  2014-10-18 22:02:47 本文摘自:新浪财经

由新浪财经主办的“2014新浪财经能源论坛”于2014年10月18日在北京海航万豪酒店召开。本届论坛主题:未来能源之路——互联与变革。华为电力Marketing与解决方案销售部部长张英梗在谈到互联网对华为的冲击时表示,华为认为互联网并没有改变世界的物质形态,只是改变了沟通的方式、销售的渠道,所以互联网不具备对实业企业的颠覆性的冲击。但其也表示,华为不会拒绝互联网的改变,而且将以积极的、包容的心态去参与到整个社会的技术变革洪流当中去。

以下为对话实录:

主持人谢丹:刚才我们在后台交流的时候,跟华为的张总也聊到,张总谈到,讨论互联网的时候,之前华为内部还是有很多争论的,我们知道华为在能源领域已经做了关于互联网的探索了,我们请张总跟我们分享一下,华为谈论互联网的时候谈论什么?

张英梗:首先非常荣幸,前面的瞿总和杨总都是前辈,他们刚才的发言已经让我受益匪浅,如果说站在华为公司的角度,站在未来能源互联网或者对互联网这个行业的看法,实际我们在内部以前是有过一点争论的,我们到底应该用怎样的心态面对互联网的冲击或者面对互联网对行业的改变,后来我们达成了一致,我们认为互联网并没有改变这个世界的物质形态,他可能改变的是一种沟通的方式、销售的一种渠道,或者市场的一种销售模型也好、商业模式也好,并没有改变事物的本质,所以说他不具备对我们这种做实业企业的颠覆性的一些冲击。

当然这不代表华为公司会去拒绝互联网的改变,我们会看到云计算的兴起是从亚马逊开始,SNS网络定义软件的概念是从谷歌和Facebook开始,当然这些技术代表未来整个全连接时代的技术方向,所以华为也会在这方面吸取互联网给我们的一些启发点,好的一些技术的方向,我们也会去投入,积极的以包容的心态去来参与到整个社会的技术变革的洪流当中去。

谈到能源互联网概念,其实在9月16日我们在上海举行的全球云计算大会的时候,华为率先发布了一个全连接指数,因为我们认为人跟人之间的连接已经解决了,人跟物的连接已经在解决中,下一步可能是物跟物的连接,未来的世界会怎么样,我们认为是一个全连接的时代,包括电网也好,包括其他行业也好,我们认为是一个全连接的时代。我们要有一个量化的指数去评判您的连接指数和您的经济效益,包括您国家的GDP等等之类的关系。实际上我们最后在全连接指数发布之后发现一个规律,当全连接指数增长1%的时候,一个国家的GDP会增长1.5%左右,就是这样大概的一个比例。我们更发现一些很好玩的数据,甚至我们会发现,肯尼亚这个第三世界的国家,他的全连接指数排名是靠前的。所以说可能以后我们的经济对这个国家或者对一个社会的评判会多了一个指数,就是华为现在正在做的。

互联网时代,华为成立了一个叫做“2012”的实验室,这个电影可能大家都很清楚,在华为的概念里面,我们认为未来的世界是一个数字洪流的世界,为什么?因为我们终端连接、我们社会连接的东西和手持设备都会越来越丰富,数据产生的时候越来越多,以前由于技术原因,我们可能无法运用这些技术,以后随着云计算的到来、分布式技术的兴起,未来一定会把这些数据变成有用的信息,以前企业的信息是变成一种无形的资产或者不产生价值,我们认为以后企业的信息会变成你的核心资产之一,会产生价值。

怎样产生价值呢?华为在基础信息领域,跟IT的融合中,去构建一个比较开放而且又智能的一个平台,来帮大家解决这个数字洪流的问题。我们在OC、在OS,在软件层面,在基础软件、在芯片、在材料科学、在4G通讯、5G通讯里面,华为已经做出很大的投资,我们每年会拿出销售收入的10%以上投入到研发领域,今天的题目很好,未来的能能源之路,我认为未来的能源之路上华为一定是一个重要的参与者,随着华为对这个越来越理解或者大家之间的沟通越来越多,我们会产生更多的、更有价值的针对能源行业的解决方案,来帮助整个能源市场走向一个更好或者更智能的一个领域。

主持人谢丹:谢谢张总。我再补充一个问题,华为现在我们主要是致力于做我们的产品,现在我们在做产品销售的公司在谈论很多互联网的公司,如何能够让别人认为我们不是在卖产品?

张英梗:你这个问题非常好,其实在我们内部,我们认为华为公司是在转型的,我们不再是一个设备的销售厂家,我们认为是一个价值的分享厂家,我们不仅仅说希望把我的产品卖出去,我们希望把华为的一些好的经验,包括华为走过的一些弯路,甚至华为犯过的一些错误,帮大家来分享这些东西,我认为这种价值的传递和分享可能是以后华为能走的更远的一个方向。

关键字:华为公司谷歌Facebook

本文摘自:新浪财经

电子周刊
回到顶部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版权声明隐私条款广告服务友情链接投稿中心招贤纳士

企业网版权所有 ©2010-2024 京ICP备09108050号-6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9343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