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数据网络企业动态 → 正文

华三风波并非劳资冲突:一场令马云沮丧的较量

责任编辑:editor004 作者:陈广胜 |来源:企业网D1Net  2015-01-23 10:55:34 本文摘自:新浪博客

●华三风波的真正对立面,并非“劳”与“资”,而是“知”与“资”。劳资矛盾往往因绝大多数“沉默的声音”而波澜不惊,知识、“知本”却有普通劳动者无法比拟的份量,“知资冲突”的剧烈程度将远远大于前者。

●当一家公司真正确立了市场地位,它完全可以离开资本家,或至少是变换资本家,却不可以离开“知本家”的。当今的立法仍然是工业文明时代的立法,公司治理结构以资本为核心塑造。在知识经济时代越来越起决定性作用的“知本”,在许多方面反而缺乏刚性的法律保护。

●一种理性的资本,应当对“知本”保持一份尊重,甚至怀抱一点敬畏。资本与“知本”,各有各的边界,各有各的分寸。假如明白了这一点,自然有合作的默契,就有了共存、共融的智慧。 华三员工集体抗议毛渝南担任董事长的活动正愈演愈烈。

华三,即华三通信技术有限公司,是一家被惠普收购,但产品研发、生产制造都在国内,管理层原先也由清一色本土人士组成的IT企业。近年来发展势头强劲,因此突然见一位年近七旬的老人空降而来,自然引起了一场的风波。

人们普遍将华三风波视作劳资冲突,这似乎不成问题。一份抗议书,招来九成员工签字,这足以充分代表劳方。然而,华三风波的真正对立面,并非“劳”与“资”,而是“知”与“资”。劳资冲突不过是“知资冲突”的蔓延和显象而已。

劳动、资本、知识都是一种要素,但它们的市场地位却不平等。劳动是进入门槛最低的要素,稀缺性程度不高,话语权就比较弱。正因如此,劳资矛盾往往因绝大多数“沉默的声音”而波澜不惊。一般来说,劳方的组织化程度有限,即使面临集体利益受损,往往只有“想动”却没有“行动”,敢于直言诉求的寥若晨星,故容易被摆平乃至清除。可知识、“知本”却不同,它们有普通劳动者无法比拟的份量,支撑起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竞争力即战斗力,“知资冲突”的剧烈程度将远远大于前者。

华三的一般员工,显然不会在第一时间感知更换董事长带来的利益损害,唯“知本”者能未雨绸缪预料切肤之痛。所以,先有深层次的“知资冲突”,才有场面上的劳资冲突。

在这里,我只谈论冲突,而不想分析他们因何而冲突。无论是劳资冲突,还是所谓的“知资冲突”,当对抗一旦形成,资本从来不是小媳妇!为什么?因为当今的立法,仍然是工业文明时代的立法,公司治理结构以资本为核心塑造。在决策机制和制衡机制方面,不仅劳动者处于弱势,“知本家”也很难成为牛人。

按照既定的逻辑,资本的任性就有天然的合法性。相比之下,在知识经济时代越来越起决定性作用的“知本”,在许多方面反而缺乏刚性的法律保护。于是,在同资本掰手腕的时候,十有八九会陷入被动。

但是,企业毕竟不是钱的集合,而是人的集合,是管理团队加普通员工的集合。假如将“知本”的概念适当予以泛化,它在本文大致对应公司的管理层,涵盖企业的技术、管理、营销、文化等诸多高端要素。这些要素,显然是公司的立身之本,是任何资本不可忽视的力量。事实上,当一家公司真正确立了市场地位,它完全可以离开资本家,或至少是变换资本家,却不可以离开“知本家”的。因为钱是同质的、标准化的,不管美元、欧元、卢布,在中国的土地终究得转化为人民币。与之不同,人却是异质的、个性化的,以致用钱都买不来。就好比阿里巴巴,假如缺了马云,就不再是那个店、那个庙了。

从这一角度来讲,资本是不可以太鲁莽的。一种理性的资本,应当对“知本”保持一份尊重,甚至怀抱一点敬畏。因为公司不仅是人的集合,更是心的集合。炉灶是随时可以另起的,但心是不可随随便便受伤又愈合的。

话虽这么说,“知本”与资本的较量,又是何等艰难!作为“知本家”的杰出代表,马云曾与资方雅虎掰过几轮手腕,虽然全身而退,但也掉了好几斤肉。胡舒立当年曾发表社论《马云为什么错了》,认为“马云错在违背了支撑市场经济的契约原则”。以马云的长袖善舞,尚且就股权纠纷讲过一句挺沮丧的话:“跟雅虎的股权回购,能谈就谈,谈不了,我们这辈子就认了。”众所周知,马云是冒着道义、法律的巨大风险,靠破釜沉舟才解决了支付宝股权的划转问题。而普天之下,又有几人可以复制马云的路径?

需要申明,我并不了解华三风波的内情,也不会简单地支持哪一方。当一种力与另一种力较劲时,总是谁都有谁的理由。惠普并非一家低档的公司,它的资本同样有“知本”作支撑——正如今天的马云,同样也是大资本家。我在这里想说的是,真正高明的资本和“知本”,都应是理性的。两者各有各的边界,各有各的分寸。假如明白了这一点,自然有合作的默契,就有了共存、共融的智慧。

事实上,华三一路走来的这么多年,本身就见证了此种默契。据我猜想,华三风波必定是由于一次博弈,或许是一场对双方都至关重要的利益谈判,当然也与员工的整体权益紧密结合,只可惜谈着谈着竟谈僵了。那么能单纯靠法律了结吗?显然不能。因为法律永远是依据曾经的合理性所制订。随着时代的变迁,它对利益保护的平衡性,并不见得能满足当下的现实需要。依法解决是绝对不会错的选项,但简单地、机械地对照法律条文,往往只能平息事端,却无法解决问题。

对这样一场“知资冲突”,假如长时间延续,必将两败俱伤。即使毛渝南赢得了对公司事务的控制权,输掉的却是企业的成长性和生命力。就像光有砖头和锁,是组不成一个家;光有钱和毛先生,也许可以迅速办一家全新的面粉厂,却根本支撑不起IT领域的华三。

而“知本”也有脆弱的一面,因为并非铁板一块。假如惠普宁肯毁掉公司、损害自身的长远利益,那么他仍然王牌在手。但是,这种赢其实同输也差不了多少。因此,最好的方案是回归原点,平心静气地重启谈判、展开协商。这才是解决问题的智慧。

谈判的着眼点是华三的更好发展,任何一轮重组都应是华三的增值,而不是华三的缩水。协商的立足点是契约,不光是成文的法律条款,还有原先惠普之于华三的一些基本约定,甚至是多年延续下来的不成文规矩。

许多事都不是一根筋、一把尺能定的。也许只有超越浅层次的一锤子买卖,丢开锱铢必较的账本,才能寻求彼此利益的最大公约数;看似陷入了难以回旋的僵局,只要双方都略微后退一步,或许就开辟出海阔天空的未来,也随即有了“相逢一笑泯恩仇”的共赢。

——本文是看了华三副总裁王巍的一篇演讲后所写。

附:【一个华三老兵的心声(王巍)】

关键字:知本华三劳资冲突

本文摘自:新浪博客

x 华三风波并非劳资冲突:一场令马云沮丧的较量 扫一扫
分享本文到朋友圈
当前位置:数据网络企业动态 → 正文

华三风波并非劳资冲突:一场令马云沮丧的较量

责任编辑:editor004 作者:陈广胜 |来源:企业网D1Net  2015-01-23 10:55:34 本文摘自:新浪博客

●华三风波的真正对立面,并非“劳”与“资”,而是“知”与“资”。劳资矛盾往往因绝大多数“沉默的声音”而波澜不惊,知识、“知本”却有普通劳动者无法比拟的份量,“知资冲突”的剧烈程度将远远大于前者。

●当一家公司真正确立了市场地位,它完全可以离开资本家,或至少是变换资本家,却不可以离开“知本家”的。当今的立法仍然是工业文明时代的立法,公司治理结构以资本为核心塑造。在知识经济时代越来越起决定性作用的“知本”,在许多方面反而缺乏刚性的法律保护。

●一种理性的资本,应当对“知本”保持一份尊重,甚至怀抱一点敬畏。资本与“知本”,各有各的边界,各有各的分寸。假如明白了这一点,自然有合作的默契,就有了共存、共融的智慧。 华三员工集体抗议毛渝南担任董事长的活动正愈演愈烈。

华三,即华三通信技术有限公司,是一家被惠普收购,但产品研发、生产制造都在国内,管理层原先也由清一色本土人士组成的IT企业。近年来发展势头强劲,因此突然见一位年近七旬的老人空降而来,自然引起了一场的风波。

人们普遍将华三风波视作劳资冲突,这似乎不成问题。一份抗议书,招来九成员工签字,这足以充分代表劳方。然而,华三风波的真正对立面,并非“劳”与“资”,而是“知”与“资”。劳资冲突不过是“知资冲突”的蔓延和显象而已。

劳动、资本、知识都是一种要素,但它们的市场地位却不平等。劳动是进入门槛最低的要素,稀缺性程度不高,话语权就比较弱。正因如此,劳资矛盾往往因绝大多数“沉默的声音”而波澜不惊。一般来说,劳方的组织化程度有限,即使面临集体利益受损,往往只有“想动”却没有“行动”,敢于直言诉求的寥若晨星,故容易被摆平乃至清除。可知识、“知本”却不同,它们有普通劳动者无法比拟的份量,支撑起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竞争力即战斗力,“知资冲突”的剧烈程度将远远大于前者。

华三的一般员工,显然不会在第一时间感知更换董事长带来的利益损害,唯“知本”者能未雨绸缪预料切肤之痛。所以,先有深层次的“知资冲突”,才有场面上的劳资冲突。

在这里,我只谈论冲突,而不想分析他们因何而冲突。无论是劳资冲突,还是所谓的“知资冲突”,当对抗一旦形成,资本从来不是小媳妇!为什么?因为当今的立法,仍然是工业文明时代的立法,公司治理结构以资本为核心塑造。在决策机制和制衡机制方面,不仅劳动者处于弱势,“知本家”也很难成为牛人。

按照既定的逻辑,资本的任性就有天然的合法性。相比之下,在知识经济时代越来越起决定性作用的“知本”,在许多方面反而缺乏刚性的法律保护。于是,在同资本掰手腕的时候,十有八九会陷入被动。

但是,企业毕竟不是钱的集合,而是人的集合,是管理团队加普通员工的集合。假如将“知本”的概念适当予以泛化,它在本文大致对应公司的管理层,涵盖企业的技术、管理、营销、文化等诸多高端要素。这些要素,显然是公司的立身之本,是任何资本不可忽视的力量。事实上,当一家公司真正确立了市场地位,它完全可以离开资本家,或至少是变换资本家,却不可以离开“知本家”的。因为钱是同质的、标准化的,不管美元、欧元、卢布,在中国的土地终究得转化为人民币。与之不同,人却是异质的、个性化的,以致用钱都买不来。就好比阿里巴巴,假如缺了马云,就不再是那个店、那个庙了。

从这一角度来讲,资本是不可以太鲁莽的。一种理性的资本,应当对“知本”保持一份尊重,甚至怀抱一点敬畏。因为公司不仅是人的集合,更是心的集合。炉灶是随时可以另起的,但心是不可随随便便受伤又愈合的。

话虽这么说,“知本”与资本的较量,又是何等艰难!作为“知本家”的杰出代表,马云曾与资方雅虎掰过几轮手腕,虽然全身而退,但也掉了好几斤肉。胡舒立当年曾发表社论《马云为什么错了》,认为“马云错在违背了支撑市场经济的契约原则”。以马云的长袖善舞,尚且就股权纠纷讲过一句挺沮丧的话:“跟雅虎的股权回购,能谈就谈,谈不了,我们这辈子就认了。”众所周知,马云是冒着道义、法律的巨大风险,靠破釜沉舟才解决了支付宝股权的划转问题。而普天之下,又有几人可以复制马云的路径?

需要申明,我并不了解华三风波的内情,也不会简单地支持哪一方。当一种力与另一种力较劲时,总是谁都有谁的理由。惠普并非一家低档的公司,它的资本同样有“知本”作支撑——正如今天的马云,同样也是大资本家。我在这里想说的是,真正高明的资本和“知本”,都应是理性的。两者各有各的边界,各有各的分寸。假如明白了这一点,自然有合作的默契,就有了共存、共融的智慧。

事实上,华三一路走来的这么多年,本身就见证了此种默契。据我猜想,华三风波必定是由于一次博弈,或许是一场对双方都至关重要的利益谈判,当然也与员工的整体权益紧密结合,只可惜谈着谈着竟谈僵了。那么能单纯靠法律了结吗?显然不能。因为法律永远是依据曾经的合理性所制订。随着时代的变迁,它对利益保护的平衡性,并不见得能满足当下的现实需要。依法解决是绝对不会错的选项,但简单地、机械地对照法律条文,往往只能平息事端,却无法解决问题。

对这样一场“知资冲突”,假如长时间延续,必将两败俱伤。即使毛渝南赢得了对公司事务的控制权,输掉的却是企业的成长性和生命力。就像光有砖头和锁,是组不成一个家;光有钱和毛先生,也许可以迅速办一家全新的面粉厂,却根本支撑不起IT领域的华三。

而“知本”也有脆弱的一面,因为并非铁板一块。假如惠普宁肯毁掉公司、损害自身的长远利益,那么他仍然王牌在手。但是,这种赢其实同输也差不了多少。因此,最好的方案是回归原点,平心静气地重启谈判、展开协商。这才是解决问题的智慧。

谈判的着眼点是华三的更好发展,任何一轮重组都应是华三的增值,而不是华三的缩水。协商的立足点是契约,不光是成文的法律条款,还有原先惠普之于华三的一些基本约定,甚至是多年延续下来的不成文规矩。

许多事都不是一根筋、一把尺能定的。也许只有超越浅层次的一锤子买卖,丢开锱铢必较的账本,才能寻求彼此利益的最大公约数;看似陷入了难以回旋的僵局,只要双方都略微后退一步,或许就开辟出海阔天空的未来,也随即有了“相逢一笑泯恩仇”的共赢。

——本文是看了华三副总裁王巍的一篇演讲后所写。

附:【一个华三老兵的心声(王巍)】

关键字:知本华三劳资冲突

本文摘自:新浪博客

电子周刊
回到顶部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版权声明隐私条款广告服务友情链接投稿中心招贤纳士

企业网版权所有 ©2010-2024 京ICP备09108050号-6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9343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