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数据中心行业动态 → 正文

联想集团一季度数据中心业务营收大涨 “智能+”落地成效明显

责任编辑:zsheng |来源:企业网D1Net  2018-08-16 20:14:41 本文摘自:钉科技

8月16日,联想集团(00992.HK)发布2018/2019财年第一季度财报。数据显示,联想营收119亿美元,年比年上升19%。其中数据中心业务(DCG)贡献明显,年比年增长68%,营收达16.29亿美元,约占集团总收入的14%。据了解,DCG业务的大幅涨势,得益于联想集团在推动智能化变革以来,“智能+”业务在制造、医疗等多个行业的扎实落地。

综合联想近几个季度的财报来看,联想DCG业务营收已经连续三个季度实现了同比增长(从2017/2018财年联想第三季度开始,同比增幅分别为16.7%、44%和67.8%)。业内人士普遍认为,盈利水平的大幅提升,证明了联想DCG集团持续推动转型的效果明显。

定位行业智能 联想“智能+”势能持续释放

联想DCG(数据中心业务集团)成立于2016年6月9日,主要为企业提供IT解决方案所需要的产品与服务,包括超大规模数据中心、软件定义的数据中心、高性能计算/AI超算和基础设施等。DCG的核心能力构成了联想发力“智能+”,提供行业智能解决方案的基础。

2017年5月8日,联想集团董事长兼CEO杨元庆发表内部信宣布成立全新的智能设备业务集团IDG,与DCG协同发力“智能设备+云”和“基础设施+云”,共同迎战智能变革时代。杨元庆在内部信中表示:“DCG为人工智能提供另一关键要素——计算力及基础设施,我们将加快发展‘基础设施+云’的业务”。

这一阐述实际上指明了DCG在联想“三波战略”中的新地位。“三波战略”由杨元庆在2016年底提出,第一波战略是保持核心PC业务的全球领先地位和盈利能力,第二波战略是把数据中心业务和移动业务逐步建设成新的增长引擎和利润引擎,第三波战略是“设备+云”和“基础设施+云”,从产品向智能生态演进。在新的组织架构下,对于DCG来说,除了支持第一波和第二波战略,重点就是推进第三波战略。

第三波战略是联想为迎接智能化时代所进行的提前布局。在联想启动智能化变革的过程中,它结合自身既是科技企业又是制造企业的双重身份,和自身在人工智能三要素数据、计算力、算法方面的核心优势,确立了以“智能+”为核心的人工智能发展方向。

区别于其他科技企业产品导向型的人工智能发展思路,联想人工智能定位行业导向。杨元庆表示,人工智能像数字化/信息化之于第三次工业革命一样,正在推动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到来,每一个企业的每一个价值链环节,每一个行业,乃至国民经济的整体运行,都能通过“智能+”提质增效。

同时杨元庆也表示,DCG业务是联想集团未来强劲的利润引擎。从财务表现来看,DCG业务已经在这个方面取得了良好进展。联想DCG业务中的超大规模数据中心业务,营业额实现了年比年近68%的增长,毛利率年同比改善11个百分点;软件定义数据中心业务收入取得年比年三位数增长(119%)。业绩表明,联想“智能+”转型势能正在持续释放。

落地“智能+” 联想迎来持续变革

杨元庆曾在今年两会上表示,人工智能技术具有很强的外溢性,必须与各行各业紧密结合,只有实现人工智能与各行业的融合创新,才能真正发挥作用。这也正是联想选择“智能+”作为人工智能落地方向的原因。

目前,联想“智能+”已经率先取得实质性落地,依托联想企业级大数据分析平台和人工智能创新中心,联想“智能+”已经赢得了包括医疗、冶金、汽车制造、烟草等诸多行业顶级客户的信赖。通过深度优化企业研发、生产、销售的各个环节,大大提升了业务效率。

例如联想与东南大学联合成立的穿戴式心脏智能监控实验室(WearabeSHELab),针对心脏(心血管)疾病监护应用领域,开发研究实时、动态、无创、长程、系统的人体生命体征测量分析技术及实现方案。此外,联想和301医院联合建立国家医疗大数据实验室,在医疗影像、心电、病人监测等方面进行研究以及解决方案的探索。

业内人士表示,联想转型“智能+”之所以能够高效落地,主要是因为自身在人工智能三要素——数据、计算力、算法三个方面长期耕耘,累积了优势。

首先,在数据方面,作为全球领先的设备制造商,联想每年有数亿级的智能设备进入市场,这决定了联想在数据储备方面有着强大的优势。其次,在运算这些数据所需要的计算力方面,联想也拥有突出优势,目前,联想在全球TOP 500超级计算机榜单上位居第一,这意味着联想落地 “智能+”拥有强大的计算力保障。最后,在算法方面,联想拥有世界级的人工智能实验室和顶尖的AI人才,已经建立了三个人工智能创新中心,并打造了行业大数据平台,客户可以借助这个通用的平台优化自己的智能化解决方案。这些举措都让联想在各个行业拓展“智能+”成为可能。

基于上述积累和优势,以某医药企业为例,联想通过自然语言智能化处理替换传统客服的人力,把原来150人降到30人以下,人力成本降低了80%;此外,联想通过渠道自动化管理,大幅提高了数据处理的准确率和效率,准确率由92%提升到99%,时间也由原来的15天提效到现在几个小时就可以完成。在某钢铁企业案例中,联想通过实时聚类分析检测不锈钢表面,实现了毫秒级全量检测,大幅提升了该企业的产品良率。在某智慧交通项目中,联想通过多维大数据分析(包括小区用电、用水数据以及人流量制定智能改造方案),从而用1000万人民币完成了原先几个亿才能实现的改造。

两年来,联想DCG从无到有,从专注于软件定义的数据中心业务到行业智能解决方案,其在“智能+”赛道上不断进行着迭代升级。

联想“智能+”助力智慧中国

当下,中国正处于从“互联网+”到“智能+”的过渡期。经过数十年的发展,互联网已经成为基础设施并和各行各业深度融合,作为底层技术驱动力,互联网深刻改变了中国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而接下来,人工智能作为全新的技术驱动力将催生全新的智能化浪潮。

正如杨元庆所说,如果在信息化时代,中国只是一个赶超角色的话,在智能化时代,中国很有可能成为引领者。当下,中国人工智能的发展还偏重于消费端,科技企业普遍关注研发能快速抢占市场的智能化产品,而对行业端关注不够。联想从“智能+”的角度切入人工智能赛道,希望改变中国人工智能在行业端积累不足的局面。将人工智能作为一项基础技术,渗透至各行各业,助力传统行业转型升级,既是智慧中国和中国制造2025的题中之义,也是中国大国崛起的必然战略选择。

由此来看,推动“智能+”落地可谓联想第三次变革的必然选择,既契合行业发展趋势和国家战略,也能整合发挥自身优势——联想既是科技企业,有数据、算法、计算力三个方面的技术能力;又是制造企业,在产品开发、供应、生产制造、营销、服务等制造业各个环节的控制和管理上都有数据和经验。

在智能制造方面,联想已经可以为制造企业提供智能化需求预测、个性化制造、智能客服、精准市场调研解决方案;同时,在多年的实践中,联想已经形成了智能制造、智能医疗、智能教育、智能金融以及在国民经济支柱产业中广泛的“智能+”解决方案。

在智能化浪潮下,联想发力“智能+”,不仅可以助力智慧中国的实现,也让自身拥有了新的想象力和市场发展空间。

关键字:

本文摘自:钉科技

x 联想集团一季度数据中心业务营收大涨 “智能+”落地成效明显 扫一扫
分享本文到朋友圈
当前位置:数据中心行业动态 → 正文

联想集团一季度数据中心业务营收大涨 “智能+”落地成效明显

责任编辑:zsheng |来源:企业网D1Net  2018-08-16 20:14:41 本文摘自:钉科技

8月16日,联想集团(00992.HK)发布2018/2019财年第一季度财报。数据显示,联想营收119亿美元,年比年上升19%。其中数据中心业务(DCG)贡献明显,年比年增长68%,营收达16.29亿美元,约占集团总收入的14%。据了解,DCG业务的大幅涨势,得益于联想集团在推动智能化变革以来,“智能+”业务在制造、医疗等多个行业的扎实落地。

综合联想近几个季度的财报来看,联想DCG业务营收已经连续三个季度实现了同比增长(从2017/2018财年联想第三季度开始,同比增幅分别为16.7%、44%和67.8%)。业内人士普遍认为,盈利水平的大幅提升,证明了联想DCG集团持续推动转型的效果明显。

定位行业智能 联想“智能+”势能持续释放

联想DCG(数据中心业务集团)成立于2016年6月9日,主要为企业提供IT解决方案所需要的产品与服务,包括超大规模数据中心、软件定义的数据中心、高性能计算/AI超算和基础设施等。DCG的核心能力构成了联想发力“智能+”,提供行业智能解决方案的基础。

2017年5月8日,联想集团董事长兼CEO杨元庆发表内部信宣布成立全新的智能设备业务集团IDG,与DCG协同发力“智能设备+云”和“基础设施+云”,共同迎战智能变革时代。杨元庆在内部信中表示:“DCG为人工智能提供另一关键要素——计算力及基础设施,我们将加快发展‘基础设施+云’的业务”。

这一阐述实际上指明了DCG在联想“三波战略”中的新地位。“三波战略”由杨元庆在2016年底提出,第一波战略是保持核心PC业务的全球领先地位和盈利能力,第二波战略是把数据中心业务和移动业务逐步建设成新的增长引擎和利润引擎,第三波战略是“设备+云”和“基础设施+云”,从产品向智能生态演进。在新的组织架构下,对于DCG来说,除了支持第一波和第二波战略,重点就是推进第三波战略。

第三波战略是联想为迎接智能化时代所进行的提前布局。在联想启动智能化变革的过程中,它结合自身既是科技企业又是制造企业的双重身份,和自身在人工智能三要素数据、计算力、算法方面的核心优势,确立了以“智能+”为核心的人工智能发展方向。

区别于其他科技企业产品导向型的人工智能发展思路,联想人工智能定位行业导向。杨元庆表示,人工智能像数字化/信息化之于第三次工业革命一样,正在推动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到来,每一个企业的每一个价值链环节,每一个行业,乃至国民经济的整体运行,都能通过“智能+”提质增效。

同时杨元庆也表示,DCG业务是联想集团未来强劲的利润引擎。从财务表现来看,DCG业务已经在这个方面取得了良好进展。联想DCG业务中的超大规模数据中心业务,营业额实现了年比年近68%的增长,毛利率年同比改善11个百分点;软件定义数据中心业务收入取得年比年三位数增长(119%)。业绩表明,联想“智能+”转型势能正在持续释放。

落地“智能+” 联想迎来持续变革

杨元庆曾在今年两会上表示,人工智能技术具有很强的外溢性,必须与各行各业紧密结合,只有实现人工智能与各行业的融合创新,才能真正发挥作用。这也正是联想选择“智能+”作为人工智能落地方向的原因。

目前,联想“智能+”已经率先取得实质性落地,依托联想企业级大数据分析平台和人工智能创新中心,联想“智能+”已经赢得了包括医疗、冶金、汽车制造、烟草等诸多行业顶级客户的信赖。通过深度优化企业研发、生产、销售的各个环节,大大提升了业务效率。

例如联想与东南大学联合成立的穿戴式心脏智能监控实验室(WearabeSHELab),针对心脏(心血管)疾病监护应用领域,开发研究实时、动态、无创、长程、系统的人体生命体征测量分析技术及实现方案。此外,联想和301医院联合建立国家医疗大数据实验室,在医疗影像、心电、病人监测等方面进行研究以及解决方案的探索。

业内人士表示,联想转型“智能+”之所以能够高效落地,主要是因为自身在人工智能三要素——数据、计算力、算法三个方面长期耕耘,累积了优势。

首先,在数据方面,作为全球领先的设备制造商,联想每年有数亿级的智能设备进入市场,这决定了联想在数据储备方面有着强大的优势。其次,在运算这些数据所需要的计算力方面,联想也拥有突出优势,目前,联想在全球TOP 500超级计算机榜单上位居第一,这意味着联想落地 “智能+”拥有强大的计算力保障。最后,在算法方面,联想拥有世界级的人工智能实验室和顶尖的AI人才,已经建立了三个人工智能创新中心,并打造了行业大数据平台,客户可以借助这个通用的平台优化自己的智能化解决方案。这些举措都让联想在各个行业拓展“智能+”成为可能。

基于上述积累和优势,以某医药企业为例,联想通过自然语言智能化处理替换传统客服的人力,把原来150人降到30人以下,人力成本降低了80%;此外,联想通过渠道自动化管理,大幅提高了数据处理的准确率和效率,准确率由92%提升到99%,时间也由原来的15天提效到现在几个小时就可以完成。在某钢铁企业案例中,联想通过实时聚类分析检测不锈钢表面,实现了毫秒级全量检测,大幅提升了该企业的产品良率。在某智慧交通项目中,联想通过多维大数据分析(包括小区用电、用水数据以及人流量制定智能改造方案),从而用1000万人民币完成了原先几个亿才能实现的改造。

两年来,联想DCG从无到有,从专注于软件定义的数据中心业务到行业智能解决方案,其在“智能+”赛道上不断进行着迭代升级。

联想“智能+”助力智慧中国

当下,中国正处于从“互联网+”到“智能+”的过渡期。经过数十年的发展,互联网已经成为基础设施并和各行各业深度融合,作为底层技术驱动力,互联网深刻改变了中国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而接下来,人工智能作为全新的技术驱动力将催生全新的智能化浪潮。

正如杨元庆所说,如果在信息化时代,中国只是一个赶超角色的话,在智能化时代,中国很有可能成为引领者。当下,中国人工智能的发展还偏重于消费端,科技企业普遍关注研发能快速抢占市场的智能化产品,而对行业端关注不够。联想从“智能+”的角度切入人工智能赛道,希望改变中国人工智能在行业端积累不足的局面。将人工智能作为一项基础技术,渗透至各行各业,助力传统行业转型升级,既是智慧中国和中国制造2025的题中之义,也是中国大国崛起的必然战略选择。

由此来看,推动“智能+”落地可谓联想第三次变革的必然选择,既契合行业发展趋势和国家战略,也能整合发挥自身优势——联想既是科技企业,有数据、算法、计算力三个方面的技术能力;又是制造企业,在产品开发、供应、生产制造、营销、服务等制造业各个环节的控制和管理上都有数据和经验。

在智能制造方面,联想已经可以为制造企业提供智能化需求预测、个性化制造、智能客服、精准市场调研解决方案;同时,在多年的实践中,联想已经形成了智能制造、智能医疗、智能教育、智能金融以及在国民经济支柱产业中广泛的“智能+”解决方案。

在智能化浪潮下,联想发力“智能+”,不仅可以助力智慧中国的实现,也让自身拥有了新的想象力和市场发展空间。

关键字:

本文摘自:钉科技

电子周刊
回到顶部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版权声明隐私条款广告服务友情链接投稿中心招贤纳士

企业网版权所有 ©2010-2024 京ICP备09108050号-6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9343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