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数据中心行业动态 → 正文

关注数据中心网络 华为发布CloudEngine交换机

责任编辑:vivian |来源:企业网D1Net  2012-06-07 08:45:01 本文摘自:CBSi(中国)·ZOL

编者按:当云计算从口头上落实到手头上以后,也就意味着相关产品要从纸面上移植到现实中。根据IDC调研报告显示,到2020年,服务器接口速率达100倍增长;存储数据达44倍增长。如此大的数据量,基于面向数据中心的网络产品如何应对?面对从1G到10G再到未来的100G带宽增长,传统的网络设备怎样担当?

2012年6月6日,在这个全国学子即将迎来大考的前一天,华为发布的CloudEngine系列数据中心交换机先迎来了考试。此次发布的CloudEngine系列数据中心交换机可提供单框48T交换容量、高密度的100GE/40GE/10GE/GE端口、全面的网络虚拟化,计算、存储、网络的融合等特性外,而在发布会的现场,CloudEngine系列产品正在接受严格的考验,包括现场客户的考验,还有思博伦仪表对设备进行满负载的考验。

华为CloudEngine 12800系列交换机

华为企业业务集团企业网络产品线总裁刘少伟表示,华为能发布今天这款领先业界水平的产品,首先和长达几十年的技术积累有很大关系,包括芯片,平台等因素,都做了深厚的积累。举个简单的例子,CloudEngine12800系列产品的散热功能很强,很多厂商没有能够研发出同级别产品的一个很大壁垒就是散热问题。传统核心交换机通常以左右横向风道作为整机系统,CloudEngine12800系列产品采用严格的前进风、后楚风的直通风散热风道,大大提高了散热效率,但同时整体设计也要符合业界标准,包括辐射指标。恰恰在此,华为在工程设计方面有很大优势,这里也包含了在运营商积累的优势转化到企业市场。

华为企业业务集团企业网络产品线总裁刘少伟

对于产品面向的数据中心市场,刘少伟认为目前整个市场80%是大企业客户,而其中运营商也占有很高的比重,从某种意义上来讲,运营商市场最终也会释放到大企业市场,所以聚焦客户的需求就很重要,目前企业市场中需求也不尽相同,华为目前产品的第一个版本是要把平台能力做强。

随着CloudEngine系列产品的发布,纵观目前华为整个企业产品线已经比较完整了,接下来会进一步汇聚整合,集中优势。目前华为企业业务BG将近20000人,研发占到60%,可见公司对于研发的重视程度,在瞬息万变的信息化社会,尤其是云计算日新月异的发展背景下,人员的快速执行与响应能力显得尤为重要。

Cloud Fabric解决方案

其实对于数据中心的发展,更主要是在谈服务器的发展,而服务器的发展离不开用户对于带宽不断的需求。从2000年开始,服务器GE接口持续了10年左右时间,而未来10年将会是10GE/40GE/100GE三种类型接口共存的情况,这也是为什么CloudEngine系列产品可以支持数据中心业务未来5-10年发展的原因。

事实上,当企业需要将业务转型到云计算架构时,通常会面临几个问题:首先,服务器和存储的快速变化,造成网络升级频繁,增加TCO;另外,云计算网络带来的动态结果让维护更加困难,虚拟化大行其道;最后,整体网络模式面临转型,由封闭走向开放,部署和运营效率上都带来挑战。所以,一款高效、易用、高性能、可扩展的网络核心产品显得尤为重要。

刘少伟认为华为推出的CloudEngine系列产品正好可以帮助用户解决这些难题,另一方面,从产业层看,CloudEngine系列产品的发布赶上了产品更新换代的一个节点,华为的产品满足未来10年企业需求也是希望能给客户长远的发展空间,不必疲于升级换代。毕竟产品的更新换代和客户需求这个本源挂钩,驱动这个更新换代最主要就是流量上的要求。这从某个侧面反映了厂商的技术实力。围绕“弹性网络”、“易用网络”和“开放网络”,CloudEngine系列产品致力于消除客户在向云计算演进过程的疑虑,并且能够匹配云计算的发展速度和客户的需求。

刘少伟同时表示大企业数据中心网络的发展,对于部署、管理、绿色低碳上均非常看重,而降低TCO也成了基本需求,这也是业务需求增长越来越快带来的现实问题。整个采访过程中,刘少伟多次说到“聚焦客户需求”,很显然华为更清楚一切产品、方案、技术、销售的环节,最终必须要满足客户的胃口,是要帮客户解决最真切的问题,技术是否先进,产品是否惊艳、方案是否新颖等等这些“行”上的因素,都不如客户需求这个“意”上的结果更重要。

目前,已经有部分客户在测试CloudEngine系列产品,还有一些客户已经在等待交付使用,这其中涵盖了企业和运营商客户。

关键字:华为数据中心交换机

本文摘自:CBSi(中国)·ZOL

x 关注数据中心网络 华为发布CloudEngine交换机 扫一扫
分享本文到朋友圈
当前位置:数据中心行业动态 → 正文

关注数据中心网络 华为发布CloudEngine交换机

责任编辑:vivian |来源:企业网D1Net  2012-06-07 08:45:01 本文摘自:CBSi(中国)·ZOL

编者按:当云计算从口头上落实到手头上以后,也就意味着相关产品要从纸面上移植到现实中。根据IDC调研报告显示,到2020年,服务器接口速率达100倍增长;存储数据达44倍增长。如此大的数据量,基于面向数据中心的网络产品如何应对?面对从1G到10G再到未来的100G带宽增长,传统的网络设备怎样担当?

2012年6月6日,在这个全国学子即将迎来大考的前一天,华为发布的CloudEngine系列数据中心交换机先迎来了考试。此次发布的CloudEngine系列数据中心交换机可提供单框48T交换容量、高密度的100GE/40GE/10GE/GE端口、全面的网络虚拟化,计算、存储、网络的融合等特性外,而在发布会的现场,CloudEngine系列产品正在接受严格的考验,包括现场客户的考验,还有思博伦仪表对设备进行满负载的考验。

华为CloudEngine 12800系列交换机

华为企业业务集团企业网络产品线总裁刘少伟表示,华为能发布今天这款领先业界水平的产品,首先和长达几十年的技术积累有很大关系,包括芯片,平台等因素,都做了深厚的积累。举个简单的例子,CloudEngine12800系列产品的散热功能很强,很多厂商没有能够研发出同级别产品的一个很大壁垒就是散热问题。传统核心交换机通常以左右横向风道作为整机系统,CloudEngine12800系列产品采用严格的前进风、后楚风的直通风散热风道,大大提高了散热效率,但同时整体设计也要符合业界标准,包括辐射指标。恰恰在此,华为在工程设计方面有很大优势,这里也包含了在运营商积累的优势转化到企业市场。

华为企业业务集团企业网络产品线总裁刘少伟

对于产品面向的数据中心市场,刘少伟认为目前整个市场80%是大企业客户,而其中运营商也占有很高的比重,从某种意义上来讲,运营商市场最终也会释放到大企业市场,所以聚焦客户的需求就很重要,目前企业市场中需求也不尽相同,华为目前产品的第一个版本是要把平台能力做强。

随着CloudEngine系列产品的发布,纵观目前华为整个企业产品线已经比较完整了,接下来会进一步汇聚整合,集中优势。目前华为企业业务BG将近20000人,研发占到60%,可见公司对于研发的重视程度,在瞬息万变的信息化社会,尤其是云计算日新月异的发展背景下,人员的快速执行与响应能力显得尤为重要。

Cloud Fabric解决方案

其实对于数据中心的发展,更主要是在谈服务器的发展,而服务器的发展离不开用户对于带宽不断的需求。从2000年开始,服务器GE接口持续了10年左右时间,而未来10年将会是10GE/40GE/100GE三种类型接口共存的情况,这也是为什么CloudEngine系列产品可以支持数据中心业务未来5-10年发展的原因。

事实上,当企业需要将业务转型到云计算架构时,通常会面临几个问题:首先,服务器和存储的快速变化,造成网络升级频繁,增加TCO;另外,云计算网络带来的动态结果让维护更加困难,虚拟化大行其道;最后,整体网络模式面临转型,由封闭走向开放,部署和运营效率上都带来挑战。所以,一款高效、易用、高性能、可扩展的网络核心产品显得尤为重要。

刘少伟认为华为推出的CloudEngine系列产品正好可以帮助用户解决这些难题,另一方面,从产业层看,CloudEngine系列产品的发布赶上了产品更新换代的一个节点,华为的产品满足未来10年企业需求也是希望能给客户长远的发展空间,不必疲于升级换代。毕竟产品的更新换代和客户需求这个本源挂钩,驱动这个更新换代最主要就是流量上的要求。这从某个侧面反映了厂商的技术实力。围绕“弹性网络”、“易用网络”和“开放网络”,CloudEngine系列产品致力于消除客户在向云计算演进过程的疑虑,并且能够匹配云计算的发展速度和客户的需求。

刘少伟同时表示大企业数据中心网络的发展,对于部署、管理、绿色低碳上均非常看重,而降低TCO也成了基本需求,这也是业务需求增长越来越快带来的现实问题。整个采访过程中,刘少伟多次说到“聚焦客户需求”,很显然华为更清楚一切产品、方案、技术、销售的环节,最终必须要满足客户的胃口,是要帮客户解决最真切的问题,技术是否先进,产品是否惊艳、方案是否新颖等等这些“行”上的因素,都不如客户需求这个“意”上的结果更重要。

目前,已经有部分客户在测试CloudEngine系列产品,还有一些客户已经在等待交付使用,这其中涵盖了企业和运营商客户。

关键字:华为数据中心交换机

本文摘自:CBSi(中国)·ZOL

电子周刊
回到顶部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版权声明隐私条款广告服务友情链接投稿中心招贤纳士

企业网版权所有 ©2010-2024 京ICP备09108050号-6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9343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