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物联网应用 → 正文

垦区智能化催芽 标准化育秧

责任编辑:qzhao 作者:井洋 蒋国华 |来源:企业网D1Net  2012-04-09 08:52:11 本文摘自:黑龙江新闻网-黑龙江日报

“智能控制浸种催芽,计算机屏幕上水稻品种、40个浸种箱和4个加热箱的水温水位、8个摄像探头监控的种芽状态一目了然,7~10天种子‘破胸’,一次可同时浸种催芽1000吨,供22万亩地育秧插秧使用……”1日,在长80米、宽50米、高13米,占地面积4000平方米、投资1300万元的钢结构水稻芽种生产基地,绥滨农场场长李思军的“现场解说”让记者大开眼界。

走进农垦宝泉岭管理局,第一站就真切感受到了垦区备春耕科技当家、智能化催芽标准化育秧的现代化大农业生产方式的“震撼”。在绥滨农场第十六居民组的智能温控大棚,“3G”智能程控系统——远程自动监控、自动卷帘、自动微喷和数据自动采集,实现了水稻育秧大棚的温湿度自动控制。

“大棚是利用拆迁居民区土地复垦建的,每栋宽7米、长60米、高2.75米;100%高台育秧,全部采用钵形毯状育秧盘专利技术,盘上三膜覆盖,可确保棚外零下11摄氏度苗床无冻害;摆盘必备筛子、耙子、耢子、磙子、刮子、模子、撮子、抹子、拍子‘九子’,流程、标准展板和营养土、腐熟有机肥‘混合小样’进大棚;4月5日开始育秧,5月10日采用高速插秧机插秧,可实现亩增产40~60公斤,稻种留样存档、从源头建立质量可追溯体系……”

李思军介绍说,绥滨农场从去年秋收结束就全面提前进入到备耕状态。2011年10月25日前完成了新开发2万亩水田的筑埂和整平,11月10日前新建百栋大棚育秧基地20处,统购化肥1.6万吨、芽种2500吨,新进水田整地机车120台、高速插秧机100台,电动播种机90台,2012年3月10日前农用物资和机械已全部到位。农场电视台从大年初五就开始每天播出新技术推广与农业标准管理讲座。植保、水稻标准化栽培、农机维修、农机驾驶和蔬菜栽培培训班累计培训4000余人次。“抢前抓早、借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加强农业科技创新’的东风,垦区已经拉开了高起点起步、高标准开局、快节奏推进的春耕大幕。”

在二九○农场和军川农场,各水稻智能浸种催芽基地和育秧大棚也是一派繁忙景象。36岁的呼志敏以前在二九○农场开出租车,如今已“转行”种水稻。他说:“种地想致富还真得靠科技。过去在炕头、房檐下育种催芽,都是土办法和作坊式儿的死看死守,动不动就因为睡着了温度高了出现‘瞎种子’,现在一色是智能化、标准化,出苗率高、秧还壮。以前一公顷水稻产量只有7500公斤,现在能达到8500公斤到9000公斤。”

关键字:大棚

本文摘自:黑龙江新闻网-黑龙江日报

x 垦区智能化催芽 标准化育秧 扫一扫
分享本文到朋友圈
当前位置:物联网应用 → 正文

垦区智能化催芽 标准化育秧

责任编辑:qzhao 作者:井洋 蒋国华 |来源:企业网D1Net  2012-04-09 08:52:11 本文摘自:黑龙江新闻网-黑龙江日报

“智能控制浸种催芽,计算机屏幕上水稻品种、40个浸种箱和4个加热箱的水温水位、8个摄像探头监控的种芽状态一目了然,7~10天种子‘破胸’,一次可同时浸种催芽1000吨,供22万亩地育秧插秧使用……”1日,在长80米、宽50米、高13米,占地面积4000平方米、投资1300万元的钢结构水稻芽种生产基地,绥滨农场场长李思军的“现场解说”让记者大开眼界。

走进农垦宝泉岭管理局,第一站就真切感受到了垦区备春耕科技当家、智能化催芽标准化育秧的现代化大农业生产方式的“震撼”。在绥滨农场第十六居民组的智能温控大棚,“3G”智能程控系统——远程自动监控、自动卷帘、自动微喷和数据自动采集,实现了水稻育秧大棚的温湿度自动控制。

“大棚是利用拆迁居民区土地复垦建的,每栋宽7米、长60米、高2.75米;100%高台育秧,全部采用钵形毯状育秧盘专利技术,盘上三膜覆盖,可确保棚外零下11摄氏度苗床无冻害;摆盘必备筛子、耙子、耢子、磙子、刮子、模子、撮子、抹子、拍子‘九子’,流程、标准展板和营养土、腐熟有机肥‘混合小样’进大棚;4月5日开始育秧,5月10日采用高速插秧机插秧,可实现亩增产40~60公斤,稻种留样存档、从源头建立质量可追溯体系……”

李思军介绍说,绥滨农场从去年秋收结束就全面提前进入到备耕状态。2011年10月25日前完成了新开发2万亩水田的筑埂和整平,11月10日前新建百栋大棚育秧基地20处,统购化肥1.6万吨、芽种2500吨,新进水田整地机车120台、高速插秧机100台,电动播种机90台,2012年3月10日前农用物资和机械已全部到位。农场电视台从大年初五就开始每天播出新技术推广与农业标准管理讲座。植保、水稻标准化栽培、农机维修、农机驾驶和蔬菜栽培培训班累计培训4000余人次。“抢前抓早、借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加强农业科技创新’的东风,垦区已经拉开了高起点起步、高标准开局、快节奏推进的春耕大幕。”

在二九○农场和军川农场,各水稻智能浸种催芽基地和育秧大棚也是一派繁忙景象。36岁的呼志敏以前在二九○农场开出租车,如今已“转行”种水稻。他说:“种地想致富还真得靠科技。过去在炕头、房檐下育种催芽,都是土办法和作坊式儿的死看死守,动不动就因为睡着了温度高了出现‘瞎种子’,现在一色是智能化、标准化,出苗率高、秧还壮。以前一公顷水稻产量只有7500公斤,现在能达到8500公斤到9000公斤。”

关键字:大棚

本文摘自:黑龙江新闻网-黑龙江日报

电子周刊
回到顶部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版权声明隐私条款广告服务友情链接投稿中心招贤纳士

企业网版权所有 ©2010-2024 京ICP备09108050号-6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9343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