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物联网应用 → 正文

城市道路积水物联网预警平台在京投用

责任编辑:editor03 |来源:企业网D1Net  2012-11-11 21:53:06 本文摘自:来源:IT时报

“为什么大雨能淹死开车的人?”“有什么办法可以解决大雨给城市建设者带来的难题?”面对公众质疑,灾害发生后,北京市有关方面十分重视,对城市下立交积水问题展开了调查,研究人员也持续跟进。据悉,一套“城市道路积水物联网预警平台”正在北京应用,目前已经部署了85个监测点。

雨量一超标就有预警

这套预警平台是由中国电信物联网项目团队和北京微玛特公司联合开发的。中国电信物联网团队应用版块负责人赵勇说:“我们分析了大雨积水原因,主要认为有三点,一是雨量过于集中,这是天气因素,人不可控;二是排水能力不高,但短时间管网无法改进;三是缺乏监测系统,我们可以结合通信领域的优势做这块内容。”

据介绍,预警平台在城市下立交布置的采集系统包括多个传感器、电子水尺、摄像头等,采集所得数据通过WiFi传输至预警平台。在预警平台中心上,交通、水利、气象等主管部门管理人员可随时查询这些信息,可以进行水位数据分析,实现数据共享。一旦暴雨来临,下立交积水雨量超过设定标准,系统就会提前预警,报警显示屏实时显示水位高度,交通信号灯变为红灯,引导车辆不要前往积水区,同时将报警信息推送到PC、智能手机、iPad、广播等终端。

“2008年8月25日一早,上海中环吴中路等处的下立交也发生过积水,由于信息不畅通,当时仍有大量车辆向前涌去,大范围交通阻塞一直持续到下午。”赵勇说,这套预警平台最核心的技术就在于信息及时发布和共享。

在这个平台中,中国电信提供了信息推送、物联网终端等产品,其中,物联网终端还被做成了“移动终端伴侣”。据了解,“移动终端伴侣”是一个类似“苹果皮”式的配件,可随时加装在手机上。装上“伴侣”,手机就可以进行物联网采集、扫描、读卡等操作,卸下“伴侣”,手机仍可正常使用。此外,中国电信还采用了云计算分布式技术,将数据中心集中统一建设模式,实现“云端化”。

北京大雨后,研究人员发现,大雨导致的积水高度远远超过了电子水尺量程。上海防汛办也向研究人员反映,有时候车辆驶过时,积水会溅到水尺上,造成测量不准。针对应用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研究人员决定增加水尺量程,加装视频摄像头监控。

多部门协同更重要

现在,城市道路监测平台在北京的立交桥南、四惠桥等85处和上海的中环虹桥路隧道、浦东南路张杨路隧道等34处应用,受益范围还在进一步扩大。

2012年,针对环境监测领域,团队又开发了基于物联网的监测与预警云服务平台,该项目已取得初步成效,陕西已完成平台建设,部署了1000多套监测设备。“我们想做公共的物联网云平台,不仅是针对城市监测积水、降雨,还要针对山区,监测山体滑坡、泥石流,现在各地的需求也很大。”赵勇说。

记者了解到,这个项目其实早在北京暴雨之前的2011年就已在北京有所布局,但是因为没有预警功能,在北京暴雨中发挥的作用并不大。“目前无论是在北京还是上海,平台的预警功能基本上都没有实现,都只有日常的数据监测功能,现在做同类预警产品的也就我们一家。”赵勇向记者表达了项目目前所面临的困境。

“目前我们在前端联动这方面有难度:预警之后怎么更换信号灯?监控摄像头画面传送回预警中心过程中怎样确保网络传输流畅?这还需要交通、水利、电力、气象等多个部门的联动配合。我们在和各个部门进行沟通,现在北京交通部门也已经对这个项目有初步意向,但要真正做到协同比较困难,需要更高层面的决策。如果预警功能建设起来,这套平台应对暴雨的能力会很强。”赵勇说。

关键字:城市道路物联网

本文摘自:来源:IT时报

x 城市道路积水物联网预警平台在京投用 扫一扫
分享本文到朋友圈
当前位置:物联网应用 → 正文

城市道路积水物联网预警平台在京投用

责任编辑:editor03 |来源:企业网D1Net  2012-11-11 21:53:06 本文摘自:来源:IT时报

“为什么大雨能淹死开车的人?”“有什么办法可以解决大雨给城市建设者带来的难题?”面对公众质疑,灾害发生后,北京市有关方面十分重视,对城市下立交积水问题展开了调查,研究人员也持续跟进。据悉,一套“城市道路积水物联网预警平台”正在北京应用,目前已经部署了85个监测点。

雨量一超标就有预警

这套预警平台是由中国电信物联网项目团队和北京微玛特公司联合开发的。中国电信物联网团队应用版块负责人赵勇说:“我们分析了大雨积水原因,主要认为有三点,一是雨量过于集中,这是天气因素,人不可控;二是排水能力不高,但短时间管网无法改进;三是缺乏监测系统,我们可以结合通信领域的优势做这块内容。”

据介绍,预警平台在城市下立交布置的采集系统包括多个传感器、电子水尺、摄像头等,采集所得数据通过WiFi传输至预警平台。在预警平台中心上,交通、水利、气象等主管部门管理人员可随时查询这些信息,可以进行水位数据分析,实现数据共享。一旦暴雨来临,下立交积水雨量超过设定标准,系统就会提前预警,报警显示屏实时显示水位高度,交通信号灯变为红灯,引导车辆不要前往积水区,同时将报警信息推送到PC、智能手机、iPad、广播等终端。

“2008年8月25日一早,上海中环吴中路等处的下立交也发生过积水,由于信息不畅通,当时仍有大量车辆向前涌去,大范围交通阻塞一直持续到下午。”赵勇说,这套预警平台最核心的技术就在于信息及时发布和共享。

在这个平台中,中国电信提供了信息推送、物联网终端等产品,其中,物联网终端还被做成了“移动终端伴侣”。据了解,“移动终端伴侣”是一个类似“苹果皮”式的配件,可随时加装在手机上。装上“伴侣”,手机就可以进行物联网采集、扫描、读卡等操作,卸下“伴侣”,手机仍可正常使用。此外,中国电信还采用了云计算分布式技术,将数据中心集中统一建设模式,实现“云端化”。

北京大雨后,研究人员发现,大雨导致的积水高度远远超过了电子水尺量程。上海防汛办也向研究人员反映,有时候车辆驶过时,积水会溅到水尺上,造成测量不准。针对应用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研究人员决定增加水尺量程,加装视频摄像头监控。

多部门协同更重要

现在,城市道路监测平台在北京的立交桥南、四惠桥等85处和上海的中环虹桥路隧道、浦东南路张杨路隧道等34处应用,受益范围还在进一步扩大。

2012年,针对环境监测领域,团队又开发了基于物联网的监测与预警云服务平台,该项目已取得初步成效,陕西已完成平台建设,部署了1000多套监测设备。“我们想做公共的物联网云平台,不仅是针对城市监测积水、降雨,还要针对山区,监测山体滑坡、泥石流,现在各地的需求也很大。”赵勇说。

记者了解到,这个项目其实早在北京暴雨之前的2011年就已在北京有所布局,但是因为没有预警功能,在北京暴雨中发挥的作用并不大。“目前无论是在北京还是上海,平台的预警功能基本上都没有实现,都只有日常的数据监测功能,现在做同类预警产品的也就我们一家。”赵勇向记者表达了项目目前所面临的困境。

“目前我们在前端联动这方面有难度:预警之后怎么更换信号灯?监控摄像头画面传送回预警中心过程中怎样确保网络传输流畅?这还需要交通、水利、电力、气象等多个部门的联动配合。我们在和各个部门进行沟通,现在北京交通部门也已经对这个项目有初步意向,但要真正做到协同比较困难,需要更高层面的决策。如果预警功能建设起来,这套平台应对暴雨的能力会很强。”赵勇说。

关键字:城市道路物联网

本文摘自:来源:IT时报

电子周刊
回到顶部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版权声明隐私条款广告服务友情链接投稿中心招贤纳士

企业网版权所有 ©2010-2024 京ICP备09108050号-6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9343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