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物联网市场动态 → 正文

物联网时代“摩尔定律”续写辉煌

责任编辑:hli 作者:xiaoping |来源:企业网D1Net  2011-06-10 10:43:14 本文摘自:www.rfidhuaxia.com

40多年来,半导体芯片性能一直按照“摩尔定律”的速度提升,推动了整个ICT产业的发展。但随着物联网的兴起,海量的各种各样的设备接入网络,对芯片的计算处理能力、功耗、体积、成本提出了更苛刻的要求、在集成电路工艺似乎快走到物理极致的今天,摩尔定律还能继续发挥作用吗?它还能走多远?针对业界的疑惑,2010年11月17日,英特尔(中国)董事总经理黄节在做客中国信息产业网《趋势对话》高端访谈栏目时表示,物联网的发展刺激了摩尔定律,反过来摩尔定律又使得物联网发展成为可能,物联网时代“摩尔定律”还会续写辉煌。只要有需求,英特尔就还会延续这条路,不断创新,不断地超越自我。

海量连接 物联网尚面临诸多问题

主持人申江婴:有人讲2009年是中国物联网的元年,是不是尚不敢下结论,但能肯定物联网的话题在2009年是最热的。总理提出后,相关的学者、组织都在议论。此前,物联网又被列入“十二五”重点发展领域,成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重点之一。黄总请您谈一谈,物联网时代的特点是什么?

黄节:“物联网”顾名思义,一切可以被连接的设备、电子部件等都会被联网,海量的连接应该可以说是物联网的一大特点。现在来讲,联网的设备是手机、通讯设备还有计算设备,还是以人为单位。全世界有60亿人口,也就成了联网的上限。而进入物联网时代,就进入了另外一个数量级。等到有成百上千亿的联网数量时,就会带来一些挑战,当然这也是一个机遇。总的来讲,第一大特点还是海量设备连接在了一起。

主持人申江婴:去年“物联网”非常热,很多专家学者都给予了正面关住。但也有不少企业开始炒作概念、追赶潮流,以物联网为噱头,大肆把自身的业务往物联网上框,使得社会公众混淆物联网的概念。如何搞好物联网现在却众说纷纭。您认为发展物联网现在面临哪些问题?

黄节:你刚才提的问题都指到了问题的关键。我认为,物联网在将来的发展中会面临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建网问题。这么庞大数量的设备要连在一起,怎么来组建?比如地址问题,每一个被连接物体都需要地址,IPv4已经不能支持。IPv6的地址数量够使用,但是IPv6来了以后怎么管理?管理就变成了一个很大的问题。

第二,安全问题。这里包括网络安全和信息安全。原来的设备都是单一的,坏了就坏了。而在物联网时代,一旦出现问题,就可能造成整个网络的瘫痪。比如智能电网,国外考虑的第一个问题就是安全问题。每一家的电表都智能化了,如果有人进了你家,把电表同一时间关掉,同一时间开启,网络就瘫痪了,因为不应该是同时的。还有信息安全,现在很多人用智能手机上网,在国外就出现一个问题,上网的同时账户里几十万就没了,被转到了国外,要花很长时间找出来。隐私也是很大的问题,个人行为都变成了商业信息。

第三,连接问题。对于现在的运营来说,广域网基本都是通讯网。而对于物联网来说,光是广义是不够的,很多都是局域的,怎么把这些架构、层次不同物体连在一起又是一大问题。

第四,商业模式。首先是成本问题。比如温度计,买一个挂在那儿就好了。而到了物联网,它自身有耗电的问题,运营商还要给它提供带宽服务,这些都是牵扯到成本。变成了谁建网谁掏钱,怎么回报?如果不能的话,就很难做到。

第五,标准问题。这么多的设备都没有一个标准来连,显然是有问题的。通讯设备有连接,但非通讯的设备用什么连接?这里又有一个标准出台时间的问题。是先有标准,还是先找出商品应用来扩展?这都是大家讨论的问题。从业界来讲,有很多不成功的例子作为教训,比如移动和互联网的融合,还有IMS,完全是一些做标准的想象出来的,但却有很多现实问题摆在我们面前。

市场说话 把握标准与应用的先后关系

主持人申江婴:得知黄总今天做客CNII,很多网友都积极地提出了问题。有一个网友说,现在物联网讨论很多,一些人觉得物联网不能从应用入手,应该从标准和研发着手。如果单单抓应用,国内标准的缺失对民族产业的发展就会造成影响。另一种观点则认为应该抓应用,因为没有应用物联网就无从下手。黄总您觉得,结合中国的国情,物联网从哪里入手会比较好?

黄节:这就涉及到刚才我们讲的标准切入时机问题,太早太晚都不行。我们看两个例子:一个3G。3G是先做标准,不知道杀手的应用是什么,很长一段时间里人们都在问,到底3G和2G的区别在哪儿?以前人们可能会说移动电话是有标准没应用,但是一夜之间智能手机出来了,所有3G的带宽频谱都不够用,要跳到4G了,这个显然是应用在推动发展。

[page]

再说刚才讲到的IMS,明显是标准走在了前面。搞标准的人先做一个很贵的平台,所有应用往里装,但后来却发现并没有很多应用。

总的来讲,我认为很基本的东西还是要有一个标准,要先搭架子。完全标准化然后再来做应用,可能成功的概率会小一些。

过去讲“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我引申一下,我觉得市场和消费者是检验一项技术的唯一标准。同时,政府的引导确实非常重要,应该保证一定充分自由的竞争市场环境,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出来创新。比如在美国,你会发现很多企业并没有政府的大力支持,但还是会一波接一波地涌现出来。所以我觉得政府的职能还是要保持公正、开放的环境,在这个基础上加以政策引导和支持。

物联时代 摩尔定律是否能续写辉煌

主持人申江婴:大家都知道,“摩尔定律”是由英特尔创始人之一戈登?摩尔(Gordon Moore)提出来的。随着物联网等一些概念的提出,大家开始质疑,摩尔定律还能不能继续走下去?物联网时代它又将发挥怎样的作用?请黄总给我们谈谈。

黄节:其实这是人们很长时间内在问的两个问题,第一,摩尔定律还有没有用?第二,它还能走多远?

什么是摩尔定律呢?戈登?摩尔先生在创办Intel之前就观察到这样一个规律:每隔18—24个月集成电路的密度就能翻一番,这也就是我们熟知的摩尔定律。摩尔定律不是物理定律,它需要人不断地去做,不断地追求、推动才可能。如果没有人来做的话,不可能每两年密度会提高一倍。

人们可能会问,走到现在40年了,计算机里的芯片计算量足够大了,还有必要提高密度吗?也就是摩尔定律是不是还有用?其实这个跟物联网直接相关。过去我们在做的时候,光想着例如怎样在同样一个芯片里把计算量翻一番这样的问题。做到后来却发现,计算量已经很大了,有一些地方其实不需要那么大的计算量。但用摩尔定律我们可以做低成本、体积小、功耗低的高密度芯片,而这正是物联网所需要的。所以在物联网时代,物联网的发展其实刺激了摩尔定律的,反过来摩尔定律又使得物联网发展成为可能。

对于另外一个问题,摩尔定律还能走多远?摩尔定律是说每两年芯片密度提高一倍,在周长角度来讲,也就是每一代缩小到上一代的70%。我们用纳米为单位来计量,人的头发丝是9万纳米,细菌大小是2000纳米。当两个晶管当中密度是65纳米的时候,人们发现不能做了,因为当中的漏电太大了。本来应该是通和不通两个状态,结果现在变成了通和更通。这时候Intel革命性地发现了一种新的材料,我们叫做“高K介质”的材料,一下就把漏电的问题解决了。戈登?摩尔先生当时总结称,高K介质和半导升级是最伟大的发明。所以从65纳米到45纳米的时候,我们用了第一代的全新技术,甚至成品率比65纳米是还高。去年我们又实现了32纳米的量产,今年市面上看到的计算机芯片全部是32纳米的。明年我们会出22纳米的芯片,正好又是两年,2012年的时候,大家可以买到22纳米的芯片设备。

再往下走,挑战将越来越大了。做到22米也好,32纳米也好,加工的工差可能就只有5个纳米。再往下走比如说10纳米以下,就非常非常难了。到时可能硅的材料就不行了,因为硅原子的体积太大,需要考虑其他原材料。另外,我们也在探讨用其他方法,比如说考虑用分子自旋的状态来表示,或者通过磁稠的排列,甚至可能采用多进制而非二进制。这些都在我们的研究当中,只要有需求,我们就还会延续这条路,不断创新,不断地超越自我。

主持人申江婴:黄总刚才讲摩尔定律往前推进,芯片体积缩小了,是不是接下来成本也会降低?

黄节:这取决于什么样的应用。并不是每一个物体都是有源的,这取决于应用的需求拉动。技术方面应该是具备了,至少在目前为止绝大部分的应用是可行的。其实最大的费用在管理方面。要连接上百亿、上千亿的东西,总得有一个数据库管理,怎么拿数据库管理它呢?这个的管理成本可能会比器件本身的成本还要高。

面向未来 物联网如何健康成长

主持人申江婴:有网友提出,感觉Intel在国际上非常知名,但与运营商的合作不是特别多,或者宣传的不是特别多。刚才黄总一讲,无论是网络层,还是终端层,Intel和运营商都有非常紧密的合作。谈到运营商,很多人觉得和物联网也相关,甚至有人提出运营商要发挥主导作用、中心作用。黄总觉得物联网时代,怎样的产业链才是健康的?运营商充当一个什么样的角色才是合适的?

[page]

黄节:从网的角度来看,在广域网电信运营商肯定是有绝对优势的,而走入千家万户的室内覆盖网,是不是由他们提供还是值得讨论的。还有之前谈到的标准化问题,目前为止通讯的标准化还是做的最好的。但是每一个层面是不是都由运营商来主导,我觉得还是市场和用户说了算。

主持人申江婴:其实在这个问题上运营商也比较痛苦。有人讲,物联网的网络层要以运营商为主,而运营层的还是要以合作为主。黄总怎么看这个问题。

黄节:对于像苹果应用商店这样的,运营商很担心。收入被应用商店和开发者3、7开了,而没有运营商什么事。在有线互联网的时代,国外的运营商大多被管道化了,但至少还保有用户。苹果和谷歌这些的出现,运营商甚至都开始怀疑客户是不是我的?客户是谁的粉丝,是苹果的粉丝,不一定是运营商的,所以运营商很担心的。

反过来讲,为什么应用商店这么火?对开发者而言,为他提供了一个公平、合理、开放的平台。即便你是个人,只要你写一个最受消费者欢迎的小软件,你就可以卖很多钱,这就是它有旺盛生命力的原因。应用商店对产业链的影响是革命性的。原来,你必须有一个企业才可以卖软件。而现在,只要你有能耐,即便是个人也可以卖,这对软件业是很大的一个冲击。从这个角度来讲,政府在这方面的职责就很明显了,你需要提供开放、公平的竞争平台,创新自然也就有了。 

关键字:摩尔定律黄节谷歌

本文摘自:www.rfidhuaxia.com

x 物联网时代“摩尔定律”续写辉煌 扫一扫
分享本文到朋友圈
当前位置:物联网市场动态 → 正文

物联网时代“摩尔定律”续写辉煌

责任编辑:hli 作者:xiaoping |来源:企业网D1Net  2011-06-10 10:43:14 本文摘自:www.rfidhuaxia.com

40多年来,半导体芯片性能一直按照“摩尔定律”的速度提升,推动了整个ICT产业的发展。但随着物联网的兴起,海量的各种各样的设备接入网络,对芯片的计算处理能力、功耗、体积、成本提出了更苛刻的要求、在集成电路工艺似乎快走到物理极致的今天,摩尔定律还能继续发挥作用吗?它还能走多远?针对业界的疑惑,2010年11月17日,英特尔(中国)董事总经理黄节在做客中国信息产业网《趋势对话》高端访谈栏目时表示,物联网的发展刺激了摩尔定律,反过来摩尔定律又使得物联网发展成为可能,物联网时代“摩尔定律”还会续写辉煌。只要有需求,英特尔就还会延续这条路,不断创新,不断地超越自我。

海量连接 物联网尚面临诸多问题

主持人申江婴:有人讲2009年是中国物联网的元年,是不是尚不敢下结论,但能肯定物联网的话题在2009年是最热的。总理提出后,相关的学者、组织都在议论。此前,物联网又被列入“十二五”重点发展领域,成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重点之一。黄总请您谈一谈,物联网时代的特点是什么?

黄节:“物联网”顾名思义,一切可以被连接的设备、电子部件等都会被联网,海量的连接应该可以说是物联网的一大特点。现在来讲,联网的设备是手机、通讯设备还有计算设备,还是以人为单位。全世界有60亿人口,也就成了联网的上限。而进入物联网时代,就进入了另外一个数量级。等到有成百上千亿的联网数量时,就会带来一些挑战,当然这也是一个机遇。总的来讲,第一大特点还是海量设备连接在了一起。

主持人申江婴:去年“物联网”非常热,很多专家学者都给予了正面关住。但也有不少企业开始炒作概念、追赶潮流,以物联网为噱头,大肆把自身的业务往物联网上框,使得社会公众混淆物联网的概念。如何搞好物联网现在却众说纷纭。您认为发展物联网现在面临哪些问题?

黄节:你刚才提的问题都指到了问题的关键。我认为,物联网在将来的发展中会面临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建网问题。这么庞大数量的设备要连在一起,怎么来组建?比如地址问题,每一个被连接物体都需要地址,IPv4已经不能支持。IPv6的地址数量够使用,但是IPv6来了以后怎么管理?管理就变成了一个很大的问题。

第二,安全问题。这里包括网络安全和信息安全。原来的设备都是单一的,坏了就坏了。而在物联网时代,一旦出现问题,就可能造成整个网络的瘫痪。比如智能电网,国外考虑的第一个问题就是安全问题。每一家的电表都智能化了,如果有人进了你家,把电表同一时间关掉,同一时间开启,网络就瘫痪了,因为不应该是同时的。还有信息安全,现在很多人用智能手机上网,在国外就出现一个问题,上网的同时账户里几十万就没了,被转到了国外,要花很长时间找出来。隐私也是很大的问题,个人行为都变成了商业信息。

第三,连接问题。对于现在的运营来说,广域网基本都是通讯网。而对于物联网来说,光是广义是不够的,很多都是局域的,怎么把这些架构、层次不同物体连在一起又是一大问题。

第四,商业模式。首先是成本问题。比如温度计,买一个挂在那儿就好了。而到了物联网,它自身有耗电的问题,运营商还要给它提供带宽服务,这些都是牵扯到成本。变成了谁建网谁掏钱,怎么回报?如果不能的话,就很难做到。

第五,标准问题。这么多的设备都没有一个标准来连,显然是有问题的。通讯设备有连接,但非通讯的设备用什么连接?这里又有一个标准出台时间的问题。是先有标准,还是先找出商品应用来扩展?这都是大家讨论的问题。从业界来讲,有很多不成功的例子作为教训,比如移动和互联网的融合,还有IMS,完全是一些做标准的想象出来的,但却有很多现实问题摆在我们面前。

市场说话 把握标准与应用的先后关系

主持人申江婴:得知黄总今天做客CNII,很多网友都积极地提出了问题。有一个网友说,现在物联网讨论很多,一些人觉得物联网不能从应用入手,应该从标准和研发着手。如果单单抓应用,国内标准的缺失对民族产业的发展就会造成影响。另一种观点则认为应该抓应用,因为没有应用物联网就无从下手。黄总您觉得,结合中国的国情,物联网从哪里入手会比较好?

黄节:这就涉及到刚才我们讲的标准切入时机问题,太早太晚都不行。我们看两个例子:一个3G。3G是先做标准,不知道杀手的应用是什么,很长一段时间里人们都在问,到底3G和2G的区别在哪儿?以前人们可能会说移动电话是有标准没应用,但是一夜之间智能手机出来了,所有3G的带宽频谱都不够用,要跳到4G了,这个显然是应用在推动发展。

[page]

再说刚才讲到的IMS,明显是标准走在了前面。搞标准的人先做一个很贵的平台,所有应用往里装,但后来却发现并没有很多应用。

总的来讲,我认为很基本的东西还是要有一个标准,要先搭架子。完全标准化然后再来做应用,可能成功的概率会小一些。

过去讲“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我引申一下,我觉得市场和消费者是检验一项技术的唯一标准。同时,政府的引导确实非常重要,应该保证一定充分自由的竞争市场环境,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出来创新。比如在美国,你会发现很多企业并没有政府的大力支持,但还是会一波接一波地涌现出来。所以我觉得政府的职能还是要保持公正、开放的环境,在这个基础上加以政策引导和支持。

物联时代 摩尔定律是否能续写辉煌

主持人申江婴:大家都知道,“摩尔定律”是由英特尔创始人之一戈登?摩尔(Gordon Moore)提出来的。随着物联网等一些概念的提出,大家开始质疑,摩尔定律还能不能继续走下去?物联网时代它又将发挥怎样的作用?请黄总给我们谈谈。

黄节:其实这是人们很长时间内在问的两个问题,第一,摩尔定律还有没有用?第二,它还能走多远?

什么是摩尔定律呢?戈登?摩尔先生在创办Intel之前就观察到这样一个规律:每隔18—24个月集成电路的密度就能翻一番,这也就是我们熟知的摩尔定律。摩尔定律不是物理定律,它需要人不断地去做,不断地追求、推动才可能。如果没有人来做的话,不可能每两年密度会提高一倍。

人们可能会问,走到现在40年了,计算机里的芯片计算量足够大了,还有必要提高密度吗?也就是摩尔定律是不是还有用?其实这个跟物联网直接相关。过去我们在做的时候,光想着例如怎样在同样一个芯片里把计算量翻一番这样的问题。做到后来却发现,计算量已经很大了,有一些地方其实不需要那么大的计算量。但用摩尔定律我们可以做低成本、体积小、功耗低的高密度芯片,而这正是物联网所需要的。所以在物联网时代,物联网的发展其实刺激了摩尔定律的,反过来摩尔定律又使得物联网发展成为可能。

对于另外一个问题,摩尔定律还能走多远?摩尔定律是说每两年芯片密度提高一倍,在周长角度来讲,也就是每一代缩小到上一代的70%。我们用纳米为单位来计量,人的头发丝是9万纳米,细菌大小是2000纳米。当两个晶管当中密度是65纳米的时候,人们发现不能做了,因为当中的漏电太大了。本来应该是通和不通两个状态,结果现在变成了通和更通。这时候Intel革命性地发现了一种新的材料,我们叫做“高K介质”的材料,一下就把漏电的问题解决了。戈登?摩尔先生当时总结称,高K介质和半导升级是最伟大的发明。所以从65纳米到45纳米的时候,我们用了第一代的全新技术,甚至成品率比65纳米是还高。去年我们又实现了32纳米的量产,今年市面上看到的计算机芯片全部是32纳米的。明年我们会出22纳米的芯片,正好又是两年,2012年的时候,大家可以买到22纳米的芯片设备。

再往下走,挑战将越来越大了。做到22米也好,32纳米也好,加工的工差可能就只有5个纳米。再往下走比如说10纳米以下,就非常非常难了。到时可能硅的材料就不行了,因为硅原子的体积太大,需要考虑其他原材料。另外,我们也在探讨用其他方法,比如说考虑用分子自旋的状态来表示,或者通过磁稠的排列,甚至可能采用多进制而非二进制。这些都在我们的研究当中,只要有需求,我们就还会延续这条路,不断创新,不断地超越自我。

主持人申江婴:黄总刚才讲摩尔定律往前推进,芯片体积缩小了,是不是接下来成本也会降低?

黄节:这取决于什么样的应用。并不是每一个物体都是有源的,这取决于应用的需求拉动。技术方面应该是具备了,至少在目前为止绝大部分的应用是可行的。其实最大的费用在管理方面。要连接上百亿、上千亿的东西,总得有一个数据库管理,怎么拿数据库管理它呢?这个的管理成本可能会比器件本身的成本还要高。

面向未来 物联网如何健康成长

主持人申江婴:有网友提出,感觉Intel在国际上非常知名,但与运营商的合作不是特别多,或者宣传的不是特别多。刚才黄总一讲,无论是网络层,还是终端层,Intel和运营商都有非常紧密的合作。谈到运营商,很多人觉得和物联网也相关,甚至有人提出运营商要发挥主导作用、中心作用。黄总觉得物联网时代,怎样的产业链才是健康的?运营商充当一个什么样的角色才是合适的?

[page]

黄节:从网的角度来看,在广域网电信运营商肯定是有绝对优势的,而走入千家万户的室内覆盖网,是不是由他们提供还是值得讨论的。还有之前谈到的标准化问题,目前为止通讯的标准化还是做的最好的。但是每一个层面是不是都由运营商来主导,我觉得还是市场和用户说了算。

主持人申江婴:其实在这个问题上运营商也比较痛苦。有人讲,物联网的网络层要以运营商为主,而运营层的还是要以合作为主。黄总怎么看这个问题。

黄节:对于像苹果应用商店这样的,运营商很担心。收入被应用商店和开发者3、7开了,而没有运营商什么事。在有线互联网的时代,国外的运营商大多被管道化了,但至少还保有用户。苹果和谷歌这些的出现,运营商甚至都开始怀疑客户是不是我的?客户是谁的粉丝,是苹果的粉丝,不一定是运营商的,所以运营商很担心的。

反过来讲,为什么应用商店这么火?对开发者而言,为他提供了一个公平、合理、开放的平台。即便你是个人,只要你写一个最受消费者欢迎的小软件,你就可以卖很多钱,这就是它有旺盛生命力的原因。应用商店对产业链的影响是革命性的。原来,你必须有一个企业才可以卖软件。而现在,只要你有能耐,即便是个人也可以卖,这对软件业是很大的一个冲击。从这个角度来讲,政府在这方面的职责就很明显了,你需要提供开放、公平的竞争平台,创新自然也就有了。 

关键字:摩尔定律黄节谷歌

本文摘自:www.rfidhuaxia.com

电子周刊
回到顶部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版权声明隐私条款广告服务友情链接投稿中心招贤纳士

企业网版权所有 ©2010-2024 京ICP备09108050号-6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9343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