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物联网市场动态 → 正文

解读国内可穿戴设备产业链

责任编辑:黄心怡 作者:范俊飞 |来源:企业网D1Net  2014-04-24 09:35:36 本文摘自:IT时代周刊


chaundaial

可穿戴设备真正的革命,是让专业人士在特定场景使用的设备成为大众电子消费品。IDC报告称:2014年全世界范围内将超过1900万个可穿戴设备,这是2013年的3倍,从现在到2018年,可穿戴设备的装运量将产生78.4%的复合年增长率,最终在2018年达到1.119亿的世界运载量。从数据可以看出整个行业对可穿戴市场都充满信心,也必将成为风口浪尖的产业。

国际市场较国内市场更为成熟,巨头之间的竞争也十分激烈,Google、苹果、因特尔各有杀手锏。谷歌方面,虽说Google Glass得到的评价褒贬不一,但已其江湖地位经奠定。对于谷歌自身来看,Google Glass更多的是作为试水产品,猜测其正在研发大杀器以对抗苹果iWatch。至于iWatch,相信很多人也都在期待,因为它将更多地迎合市场需求。可穿戴设备和智能手机的逻辑还不太一样,拼的更多的是后端的服务能力,谷歌推出专注可穿戴开发的SDK——Android Wear。所以笔者认为行业的标杆之争还得谷歌和苹果一决雌雄,前者有很强的数据服务,后者有很强的产品雕琢能力。英特尔则着重布局整个产业链,从上游元器件到下游终端设备,都有英特尔匆忙的身影,看看其在可穿戴设备领域交出的成绩单:收购智能手表厂商BasisScience、推可穿戴专用智能芯片Edison、启动“英特尔可穿戴创想挑战赛”、投资智能眼镜厂商Recon。

接下来我们将着重分析国内资本对可穿戴设备产业链的布局。可穿戴设备产业链上游主要包括传感器、柔性概念元件、电池。其中MEMS传感器人机互动的重要基础,可以说是可穿戴技术创新和未来发展潜力的最重要方向。另外,符合人体工学的触摸屏的柔性设计也尤其重要。目前上游产业国内主力军基本为上市公司,总共有9家:传感器厂商歌尔声学、水晶光电、苏州固锝、汉威电子,柔性概念元件厂商得润电子、丹邦科技,非晶态合金厂商安泰科技、云海金属,生产电池的德赛电池。由于上市公司在技术和市场方面的相对垄断,国内上游产业在一级市场的表现相对不活跃。根据公开数据统计,总共发生8起投资事件,基本发生在2013年,最大投资来自星星科技8亿收购触摸屏厂商Toptouch,随着可穿戴设备的不断高速发展,上游产业也会出现更多拥有核心技术的创业公司。

中游主要是交互解决方案,比较成熟的有语音、体感等,这块成熟的企业也基本是上市公司,语音领域的巨头是科大讯飞,体感领域的明星是数码视讯。由于存在很高的技术门槛,国内中游产业在一级市场的表现也不太活跃,如基于眼控技术的七鑫易维,基于体感技术的锋时互动、唯创视界等,随着虚拟现实增强技术的大热国内也出现一批VR/AR创业者。交互解决方案中还有两块比较重要,一块是骨传导耳机,未来有可能成为可穿戴设备的标配,涉及到的公司有共达电声、歌尔声学、海能达;二是无线通讯技术,对数据传输的稳定性和高效性的要求越来越高,涉及的公司有环旭电子、达华智能。综合看,整个中游产业依然取决于技术的突破。

下游终端设备厂商竞争很激烈,国外市场较为成熟,Jawbone、FitBit、Pebble等当属明星。而国内可穿戴设备处在培育市场阶段,明星创业者当属拿到B轮融资的咕咚手环,还有就是一些从专业领域切入消费市场的厂商,运动领域有滕海视阳(体记忆),健康医疗领域则较多,比如九安医疗、宝莱特。公开数据显示,在下游领域投资总共发生超过30起,轮次从种子到B轮都有,产品主要集中在手表、手环,应用领域集中在运动、健康、医疗,跟踪定位、宠物。综合来看,A轮的投资额度多超过千万,投资时间多发生在2013年,多数投资为天使/种子投资,最活跃的机构当属PreAngel,其次有深创投、英诺天使等,看样子是有意在布局。

此外,下游做服务的平台也不少,包括软件、数据、新媒体、分享导购等,在软件和数据领域目前较专注的公司是乐动力,也已经完成天使融资,不过由于可穿戴设备开发者平台的不统一性,其适配的难度很大,相信Android Wear的出现,可以慢慢让应用开发回归统一,分享导购这块拥有很强资源的Knewbi、KnewOne均已经完成A轮融资,它们定位的是智能硬件这个大的范畴,在新媒体/垂直网站领域有不少创业者,都做的不大,多数偏草根站,目前这块也有不少投资者在重点关注。

再来看国内互联网巨头对可穿戴设备的布局和策略,有盛大果壳电子、百度和TCL合作的智能手环、360儿童卫士、东软熙康腕表、中兴的Grand Watch、华为的TalkBand手环等。由于巨头在设备的生产、组装以及后端软件、数据服务方面有很强的资本和控制力,所以这些设备目前在市面上是相对成熟的,当然小米等公司应该也在筹划类似产品。

总的来看,目前可穿戴设备市场正处于风口浪尖,国外厂商普遍对行业充满信心,国内普遍还是在试水阶段。从消费者的需求角度看,国内外差距很大,可穿戴设备的基础是真的可以穿戴,或者说能够完美延续人体原始的穿戴物品,如果违背这点初衷,强行让用户去穿戴的产品,做的好相信也是昙花一现,当然还需要一定的培育期,还有就是国内厂商在工业设计、生产代工环节欠火候,相同商业模式下,做的产品真是不尽如人意。当然我们应给予创业者更多鞭策而非批判,和他们一道等待行业的爆发。

作者范俊飞,风险投资从业者,微信ghost1943。

关键字:可穿戴设备

本文摘自:IT时代周刊

x 解读国内可穿戴设备产业链 扫一扫
分享本文到朋友圈
当前位置:物联网市场动态 → 正文

解读国内可穿戴设备产业链

责任编辑:黄心怡 作者:范俊飞 |来源:企业网D1Net  2014-04-24 09:35:36 本文摘自:IT时代周刊


chaundaial

可穿戴设备真正的革命,是让专业人士在特定场景使用的设备成为大众电子消费品。IDC报告称:2014年全世界范围内将超过1900万个可穿戴设备,这是2013年的3倍,从现在到2018年,可穿戴设备的装运量将产生78.4%的复合年增长率,最终在2018年达到1.119亿的世界运载量。从数据可以看出整个行业对可穿戴市场都充满信心,也必将成为风口浪尖的产业。

国际市场较国内市场更为成熟,巨头之间的竞争也十分激烈,Google、苹果、因特尔各有杀手锏。谷歌方面,虽说Google Glass得到的评价褒贬不一,但已其江湖地位经奠定。对于谷歌自身来看,Google Glass更多的是作为试水产品,猜测其正在研发大杀器以对抗苹果iWatch。至于iWatch,相信很多人也都在期待,因为它将更多地迎合市场需求。可穿戴设备和智能手机的逻辑还不太一样,拼的更多的是后端的服务能力,谷歌推出专注可穿戴开发的SDK——Android Wear。所以笔者认为行业的标杆之争还得谷歌和苹果一决雌雄,前者有很强的数据服务,后者有很强的产品雕琢能力。英特尔则着重布局整个产业链,从上游元器件到下游终端设备,都有英特尔匆忙的身影,看看其在可穿戴设备领域交出的成绩单:收购智能手表厂商BasisScience、推可穿戴专用智能芯片Edison、启动“英特尔可穿戴创想挑战赛”、投资智能眼镜厂商Recon。

接下来我们将着重分析国内资本对可穿戴设备产业链的布局。可穿戴设备产业链上游主要包括传感器、柔性概念元件、电池。其中MEMS传感器人机互动的重要基础,可以说是可穿戴技术创新和未来发展潜力的最重要方向。另外,符合人体工学的触摸屏的柔性设计也尤其重要。目前上游产业国内主力军基本为上市公司,总共有9家:传感器厂商歌尔声学、水晶光电、苏州固锝、汉威电子,柔性概念元件厂商得润电子、丹邦科技,非晶态合金厂商安泰科技、云海金属,生产电池的德赛电池。由于上市公司在技术和市场方面的相对垄断,国内上游产业在一级市场的表现相对不活跃。根据公开数据统计,总共发生8起投资事件,基本发生在2013年,最大投资来自星星科技8亿收购触摸屏厂商Toptouch,随着可穿戴设备的不断高速发展,上游产业也会出现更多拥有核心技术的创业公司。

中游主要是交互解决方案,比较成熟的有语音、体感等,这块成熟的企业也基本是上市公司,语音领域的巨头是科大讯飞,体感领域的明星是数码视讯。由于存在很高的技术门槛,国内中游产业在一级市场的表现也不太活跃,如基于眼控技术的七鑫易维,基于体感技术的锋时互动、唯创视界等,随着虚拟现实增强技术的大热国内也出现一批VR/AR创业者。交互解决方案中还有两块比较重要,一块是骨传导耳机,未来有可能成为可穿戴设备的标配,涉及到的公司有共达电声、歌尔声学、海能达;二是无线通讯技术,对数据传输的稳定性和高效性的要求越来越高,涉及的公司有环旭电子、达华智能。综合看,整个中游产业依然取决于技术的突破。

下游终端设备厂商竞争很激烈,国外市场较为成熟,Jawbone、FitBit、Pebble等当属明星。而国内可穿戴设备处在培育市场阶段,明星创业者当属拿到B轮融资的咕咚手环,还有就是一些从专业领域切入消费市场的厂商,运动领域有滕海视阳(体记忆),健康医疗领域则较多,比如九安医疗、宝莱特。公开数据显示,在下游领域投资总共发生超过30起,轮次从种子到B轮都有,产品主要集中在手表、手环,应用领域集中在运动、健康、医疗,跟踪定位、宠物。综合来看,A轮的投资额度多超过千万,投资时间多发生在2013年,多数投资为天使/种子投资,最活跃的机构当属PreAngel,其次有深创投、英诺天使等,看样子是有意在布局。

此外,下游做服务的平台也不少,包括软件、数据、新媒体、分享导购等,在软件和数据领域目前较专注的公司是乐动力,也已经完成天使融资,不过由于可穿戴设备开发者平台的不统一性,其适配的难度很大,相信Android Wear的出现,可以慢慢让应用开发回归统一,分享导购这块拥有很强资源的Knewbi、KnewOne均已经完成A轮融资,它们定位的是智能硬件这个大的范畴,在新媒体/垂直网站领域有不少创业者,都做的不大,多数偏草根站,目前这块也有不少投资者在重点关注。

再来看国内互联网巨头对可穿戴设备的布局和策略,有盛大果壳电子、百度和TCL合作的智能手环、360儿童卫士、东软熙康腕表、中兴的Grand Watch、华为的TalkBand手环等。由于巨头在设备的生产、组装以及后端软件、数据服务方面有很强的资本和控制力,所以这些设备目前在市面上是相对成熟的,当然小米等公司应该也在筹划类似产品。

总的来看,目前可穿戴设备市场正处于风口浪尖,国外厂商普遍对行业充满信心,国内普遍还是在试水阶段。从消费者的需求角度看,国内外差距很大,可穿戴设备的基础是真的可以穿戴,或者说能够完美延续人体原始的穿戴物品,如果违背这点初衷,强行让用户去穿戴的产品,做的好相信也是昙花一现,当然还需要一定的培育期,还有就是国内厂商在工业设计、生产代工环节欠火候,相同商业模式下,做的产品真是不尽如人意。当然我们应给予创业者更多鞭策而非批判,和他们一道等待行业的爆发。

作者范俊飞,风险投资从业者,微信ghost1943。

关键字:可穿戴设备

本文摘自:IT时代周刊

电子周刊
回到顶部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版权声明隐私条款广告服务友情链接投稿中心招贤纳士

企业网版权所有 ©2010-2024 京ICP备09108050号-6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9343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