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物联网市场动态 → 正文

物联网时代需要开放、好用及可信的平台

责任编辑:editor007 作者:陈言 |来源:企业网D1Net  2017-01-05 21:20:42 本文摘自:环球网

进入2017年以后,物联网(IoT)的发展将进入到一个新的阶段,这个阶段,企业构筑的平台将以开放、好用及可信为重要概念。

前不久,英国调查公司IHS发表报告说,2015年IoT链接的网络机械数量为150亿台,主要是个人计算机、企业的办公机械及部分企业的生产机械。但十年后的2025年,按IHS公司的预测,这个数字将会增加4倍多,总数达到700亿台。

不仅是我们的电脑与电脑之间,手机与电脑之间会实现网络连接,家庭中更多电器产品会和互联网连接起来,交通、医疗、生产制造的连接也将变得更为广泛。

企业依旧是IoT的设计、运营主力军。如此多的生活、生产信息,被放到一个个平台上以后,个人、团体、国家及世界经济将会发生重大变化。掌握这个变化主动权的企业,势必能够在这轮技术革命中获得优先发展的机会。

机器人学会学习,人做最终判断

上百亿台机器通过互联网连接在一起后,信息的收集,新指令的发出等等,将成为一种趋势。

比如,装配线上的零部件不够时,由于机械与机械是互联的,生产线上的智能(AI)机械就会发出指令,采购、运送新的一定量的零部件过来。

AI的下一步该如何迈出?环球网特约记者在日立制作所看到这样一项实验。

让日立研发的AI机器人学习荡秋千,给其制定的目标是:最大程度提高荡秋千的高度。在实验开始之前,并未给AI机器人下达任何程序上的指令。通过自己在踏板上的运动,AI机器人发现弯曲膝盖、用力往下蹬,可以让秋千前后摇动起来。我们人类荡秋千也是采用这个方法。

于是AI机器人马上就学会了通过弯曲膝盖荡秋千的的方法,但日立的研发人员很快发现,人类只会向前弯曲膝盖,荡起秋千, 而AI机器人的关节前后均可弯曲,向后弯曲也能加大秋千的荡幅,由此AI机器人比人类能更快地进入到了荡秋千的最高幅度。在力学理论的使用上,超越了人的能力。

这样的学习功能,在商界有哪些可以使用的地方?

“日立在14个领域通过57个具体案例,提升了物流、呼叫中心、流通等领域企业的效率。”日立制作所东原敏昭社长对环球网特约记者说。

在物流方面,通过AI分析每天的出货作业结果,并生成第二天的改善方案,成功将作业时间缩短8%;在客户中心,AI通过计算员工行为数据,分析管理人员对员工的问候与订单转化率之间的关系,推断出问候顺序,使订单转化率提高了27%;在零售行业,AI则通过细致分析顾客和店员的行为,找出了配置店员即可提高客单价的“关键位置”,将客单价提升了15%。

把AI做成平台

东芝在2016年11月发表了一款正在研究中的AI零部件,这款新部件可以进行深层学习,可用在自动驾驶、无人机及监控摄像方面。一个比较大的特点是,新部件1.9×1.9厘米大小,但上面装载了32,000个电路,用1度电可以在1秒钟内进行48.5万亿次演算,具有了较多的“大脑”功能。同样,在2014年,IBM也公开过其设计的具有大脑功能的AI零部件。

随着AI技术的快速发展,把AI做成通用平台的需求越来越高。日立推出了“Lumada”IoT平台。在东京,环球网特约记者采访东原社长时,他说:“日立将人工智能、数据处理、大数据分析、机器人技术、即时控制技术及信息安全放到了Lumada这个平台上,实现了对多种数据进行快速、综合分析,同时将分析结果能够用可视化的方式,提供给最后发出指令的负责人。”

环球网记者采访到了这样一个事例。日立通过收购Pentaho公司实现了多种数据的迅速整合、分析、可视化,将其应用在船舶维修保养上,一年能帮助企业削减成本达50万至150万美元。通过收集传感器数据、船舶控制信息及过去维修等方面积累下来的记录,并将这些数据进行统合分析,由此对零部件更新、人员调配等做出最优选择,在提升船舶工作效率的同时,大大节省了维修保养费用。

过去人工智能往往只限于单一的工作,但将人工智能置入Lumada平台上以后,它就成为了信息的收集者之一,将现场数据、顾客需求整合分析后及时反馈到负责人那里,工作效率自然会得到大幅度提升。

把AI技术与IoT进行统合,这将是今后企业进取的一大目标。日立在构筑相关平台时,“开放、好用及可信是我们的最大特点。”东原社长说。这个平台首先能够对任何企业、组织开放,但同时又必须能够确保信息安全。为了保护信息安全,通常的做法是加入各种繁杂的手续,但日立在构建平台时,好用是首要设计理念之一。

目前,日立正在加速在中国推广Lumada平台,希望能够切实地帮助到更多的中国企业。作为有数十年IT技术积累,上百年制造经验的企业,日立在构想、设计IoT方面的做法值得关注和借鉴。

关键字:AI船舶控制

本文摘自:环球网

x 物联网时代需要开放、好用及可信的平台 扫一扫
分享本文到朋友圈
当前位置:物联网市场动态 → 正文

物联网时代需要开放、好用及可信的平台

责任编辑:editor007 作者:陈言 |来源:企业网D1Net  2017-01-05 21:20:42 本文摘自:环球网

进入2017年以后,物联网(IoT)的发展将进入到一个新的阶段,这个阶段,企业构筑的平台将以开放、好用及可信为重要概念。

前不久,英国调查公司IHS发表报告说,2015年IoT链接的网络机械数量为150亿台,主要是个人计算机、企业的办公机械及部分企业的生产机械。但十年后的2025年,按IHS公司的预测,这个数字将会增加4倍多,总数达到700亿台。

不仅是我们的电脑与电脑之间,手机与电脑之间会实现网络连接,家庭中更多电器产品会和互联网连接起来,交通、医疗、生产制造的连接也将变得更为广泛。

企业依旧是IoT的设计、运营主力军。如此多的生活、生产信息,被放到一个个平台上以后,个人、团体、国家及世界经济将会发生重大变化。掌握这个变化主动权的企业,势必能够在这轮技术革命中获得优先发展的机会。

机器人学会学习,人做最终判断

上百亿台机器通过互联网连接在一起后,信息的收集,新指令的发出等等,将成为一种趋势。

比如,装配线上的零部件不够时,由于机械与机械是互联的,生产线上的智能(AI)机械就会发出指令,采购、运送新的一定量的零部件过来。

AI的下一步该如何迈出?环球网特约记者在日立制作所看到这样一项实验。

让日立研发的AI机器人学习荡秋千,给其制定的目标是:最大程度提高荡秋千的高度。在实验开始之前,并未给AI机器人下达任何程序上的指令。通过自己在踏板上的运动,AI机器人发现弯曲膝盖、用力往下蹬,可以让秋千前后摇动起来。我们人类荡秋千也是采用这个方法。

于是AI机器人马上就学会了通过弯曲膝盖荡秋千的的方法,但日立的研发人员很快发现,人类只会向前弯曲膝盖,荡起秋千, 而AI机器人的关节前后均可弯曲,向后弯曲也能加大秋千的荡幅,由此AI机器人比人类能更快地进入到了荡秋千的最高幅度。在力学理论的使用上,超越了人的能力。

这样的学习功能,在商界有哪些可以使用的地方?

“日立在14个领域通过57个具体案例,提升了物流、呼叫中心、流通等领域企业的效率。”日立制作所东原敏昭社长对环球网特约记者说。

在物流方面,通过AI分析每天的出货作业结果,并生成第二天的改善方案,成功将作业时间缩短8%;在客户中心,AI通过计算员工行为数据,分析管理人员对员工的问候与订单转化率之间的关系,推断出问候顺序,使订单转化率提高了27%;在零售行业,AI则通过细致分析顾客和店员的行为,找出了配置店员即可提高客单价的“关键位置”,将客单价提升了15%。

把AI做成平台

东芝在2016年11月发表了一款正在研究中的AI零部件,这款新部件可以进行深层学习,可用在自动驾驶、无人机及监控摄像方面。一个比较大的特点是,新部件1.9×1.9厘米大小,但上面装载了32,000个电路,用1度电可以在1秒钟内进行48.5万亿次演算,具有了较多的“大脑”功能。同样,在2014年,IBM也公开过其设计的具有大脑功能的AI零部件。

随着AI技术的快速发展,把AI做成通用平台的需求越来越高。日立推出了“Lumada”IoT平台。在东京,环球网特约记者采访东原社长时,他说:“日立将人工智能、数据处理、大数据分析、机器人技术、即时控制技术及信息安全放到了Lumada这个平台上,实现了对多种数据进行快速、综合分析,同时将分析结果能够用可视化的方式,提供给最后发出指令的负责人。”

环球网记者采访到了这样一个事例。日立通过收购Pentaho公司实现了多种数据的迅速整合、分析、可视化,将其应用在船舶维修保养上,一年能帮助企业削减成本达50万至150万美元。通过收集传感器数据、船舶控制信息及过去维修等方面积累下来的记录,并将这些数据进行统合分析,由此对零部件更新、人员调配等做出最优选择,在提升船舶工作效率的同时,大大节省了维修保养费用。

过去人工智能往往只限于单一的工作,但将人工智能置入Lumada平台上以后,它就成为了信息的收集者之一,将现场数据、顾客需求整合分析后及时反馈到负责人那里,工作效率自然会得到大幅度提升。

把AI技术与IoT进行统合,这将是今后企业进取的一大目标。日立在构筑相关平台时,“开放、好用及可信是我们的最大特点。”东原社长说。这个平台首先能够对任何企业、组织开放,但同时又必须能够确保信息安全。为了保护信息安全,通常的做法是加入各种繁杂的手续,但日立在构建平台时,好用是首要设计理念之一。

目前,日立正在加速在中国推广Lumada平台,希望能够切实地帮助到更多的中国企业。作为有数十年IT技术积累,上百年制造经验的企业,日立在构想、设计IoT方面的做法值得关注和借鉴。

关键字:AI船舶控制

本文摘自:环球网

电子周刊
回到顶部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版权声明隐私条款广告服务友情链接投稿中心招贤纳士

企业网版权所有 ©2010-2024 京ICP备09108050号-6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9343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