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物联网市场动态 → 正文

传统产业公司面对物联网浪潮:奥地利85年老牌企业的经验

责任编辑:editor007 作者:程天纵 |来源:企业网D1Net  2017-02-28 16:11:41 本文摘自: 物联之家网

 1979到1997服务于惠普,其中1992到1997担任中国惠普总裁。1997到2007担任美国德州仪器亚太区总裁;2007到2012加入富士康担任集团副总裁,2011年兼任集团子公司香港上市的富智康CEO。 2012年6月决定退休,2013年9月投入中国创客运动,协助指导创客创业。

在2月14日发表的一篇文章《亚洲制造移回欧美真的好吗?这里有些不一样的看法》之中,我谈到先前参加了一场由奥地利萨尔斯堡大学主办、十分特殊的物联网(IoT)论坛。在这三天会议中,我参加了三个论坛、参观了当地一家工厂、也接受了当地电台的采访。

这篇文章将和大家分享一下,主办单位为我们安排参观工厂时的所见所闻。这个工厂(Palfinger)位于奥德边界,风景非常优美;1965年的著名电影《真善美》(The Sound of Music),就是在这附近的大草原拍摄的。

Palfinger的历史

总部设于奥地利萨尔斯堡的Palfinger成立于1932年,成立之初只是一个钳工工厂;发展至今,已经成为全球举足轻重的液压起重、装卸、搬运设备制造商。该集团在维也纳证交所上市,欧美亚三地都设有生产组装厂房,在全球五大洲设有四千五百多个经销维修点;其中九成以上的产品营销世界一百三十多国。

Palfinger的主要产品,是曲臂伸缩式积载型起重机;该公司不但在这个领域技术超前,也是全球超过三成的市占率龙头;另外,Palfinger也是货斗升降设备、木材起重机、回收起重机、以及货柜搬运系统的全球最大制造商。

Palfinger Railway拥有高科技的铁路专业设备和桥梁检测设备,在这个领域的技术和市占率称霸全欧;另外还有农业机械、半拖车、和升降尾门,产品线十分齐全。Palfinger集团并购NDM(Davit起重机)之后,配合自有的海上与风力系统,也进军了船用起重机市场。

该公司2015年总营收超过十亿欧元,每年再以营收的2.5%投入研发,以便巩固技术领导地位;此外,Palfinger也不断扩张版图,尤其是亚洲与美洲。其中的中国市场是第一优先,短期来看甚至可能成为最大的单一市场。

该公司的另一个焦点在印度,因为这里的起重机市场发展潜力几乎无限。同时,Palfinger在南美洲也成长迅速,尤其是巴西、智利两国;北美洲也后市看俏,前几年已有并购案。

该公司也持续投资海上和离岸风力发电设备;这方面在越南的机会非常大,也是往亚洲国际化的一项重点。

 

近一世纪的发展

有趣的是,我过去服务的两家美国跨国公司,分别是成立于1939年的惠普,成立于1930年的德州仪器,再加上Palfinger这家奥地利公司,都是在1930年代成立的公司。

德州仪器成立于美国德州,成立之初的产品是石油探勘仪器;惠普公司成立于美国加州硅谷,成立之初的主要产品是电子测试仪器。由于美国在电子高科技方面的快速发展,所以德州仪器和惠普这两家公司,都蛮早就分别开始了产品的多元化。

仔细看看德州仪器和惠普这两家公司做过的产品,有90%以上都是相同的:它们分别都从仪器开始,再进入国防军工和计算机业,而且也都做过迷你计算机、工作站、桌面计算机、笔记本电脑、以及软件开发等等。

更巧的是,两家都曾经推出过手表型计算器,还有至今仍然在销售的专业用手持式计算器。德州仪器的科学计算器,是美国中小学课程指定的必备上课用具;而惠普出品的财务计算器,则是财务专业人士几乎人手一部的工具。

之后,这两家公司也分别都进入了半导体产品的领域。惠普比较偏重于砷化镓(GaAs)三五族的半导体产品,德州仪器则比较偏向于以硅(Si)为基础的半导体产品。

这两家公司都一样,在公司发展的不同阶段,都有不同的明星产品出来拯救公司,不仅让公司度过难关,并且更加快速壮大。发展至今,德州仪器已经成为一个半导体产品为主的公司;而惠普公司经过几次的分拆,至今已经是一个以打印机和计算机为主的跨国企业了。

 

Palfinger的工业4.0

Palfinger一直身处于欧洲,高科技的演变和风潮似乎没有影响到公司发展,因此一直停留在机械行业,85年来始终如一,唯一的产品就是起重机和吊车。在这个领域里,他们也发展成为所谓的“隐形冠军”:产品营销全球,市场占有率高达三成。

再来看看他们的年营业额,做个比较:Palfinger大约是十亿美元等级,德州仪器则落在百亿美元等级,惠普则是千亿美元等级。

Palfinger彷佛偏安一隅,没有受到过去半世纪高科技浪潮的冲击,平稳的待在起重机产业里;但是随着网络浪潮的来袭,物联网的趋势喊得震天价响,再加上隔邻德国不断鼓吹工业4.0,Palfinger感受到这股颠覆的力量,再也按捺不住了。

在我们参观工厂的过程中,看到了一个非常大的组装工厂。起重机产品都是几十吨的庞然大物,因此这个工厂里的零件都是以百公斤或以吨计,需要高空吊车来调动。整个工厂也就十来个工人在工作,但每一个都是老师傅,一辈子就是干这个行业的。

厂长跟我们介绍,他们这个组装厂也已经展开“工业4.0”的计划,将投资数百万欧元,建立自己的无人搬运车体系,联机到他们的生产管理和原物料管理系统。我忍不住好奇的问厂长,他们每天搬运几次这些庞大的零组件?厂长说大约两三次吧,每天也不会超过二十个。

于是我又问厂长,这套投资数百万欧元的无人搬运车系统,每天的使用率应该很低?大部分的时间可能都没有在使用?厂长回答说,应该是。

我又问,有没有算过投资报酬率?厂长说,这个不在他们的考虑范围之内。

这就是一个典型的“为了工业4.0而做工业4.0”的例子,对公司有没有任何效益和好处,似乎没有人关心。

Palfinger的物联网

接下来我们参观了公司为物联网而做的一些项目和计划。他们在起重机和各种吊车的吊臂上,装设了很多的传感器(Sensor),然后在起重机基座装了树莓派(Raspberry Pi)来做讯号搜集和计算处理;接着设计了一款双手操作的遥控指挥器,有点像电动游戏使用的遥控器,然后再用Wi-Fi和树莓派连结。

透过Wi-Fi,所有的数据和控制参数都会传送到公司的私有云,建立起用户使用产品的大数据库;透过数据分析,可以给用户产品更新、升级、维修等等的建议。

对于这些新项目的发展,我感觉非常振奋;偏安在高科技浪潮之外85年、属于传统产业的Palfinger,终于也加入物联网的行列了。

互联网所及之处,传统产业无不披靡。

传统产业公司面对物联网浪潮:奥地利85年老牌企业的经验

  传统产业翻新的冲击

在讨论当中,我也发现了在“企业体制内创新”时所产生的文化冲突和挑战:原来雇用的员工,大部分都在公司服务多年,属于机械工业黑手级的中、老年技术工人;但是参与工业4.0和物联网计划的,大部分是从外面招聘、比较年轻的电子工程师和计算机软件程序员。

传统产业受到高科技浪潮的冲击不可避免,一定要想办法转型。

这些年轻工程师在奥地利非常难找,因此薪资也比传统的机械黑手要高很多;但可以想象的,这个不到十个人的小部门,身处于这家百年老店内,日子并不好过。他们的加入对原有薪资制度造成了冲击,他们的工作方法也形成了文化上的冲突,因此受到了老员工的排挤,工作推展得不是很顺利。

同样的情况会发生在所有的传统产业里,受到高科技浪潮的冲击是不可避免的;传统产业一定要想办法转型,不管是产品、技术、营运模式等等,都会受到网络浪潮的冲击。

但是在体制内创新,就不可避免的会面临这些世代交替和冲突问题;或许外包也是可以考虑的选项之一,这样做也可以为创客带来创新创业的商机。

欧美的传统产业已经动起来了,中国的传统产业还可以继续沈睡不醒吗?

关键字:Palfinger物联网

本文摘自: 物联之家网

x 传统产业公司面对物联网浪潮:奥地利85年老牌企业的经验 扫一扫
分享本文到朋友圈
当前位置:物联网市场动态 → 正文

传统产业公司面对物联网浪潮:奥地利85年老牌企业的经验

责任编辑:editor007 作者:程天纵 |来源:企业网D1Net  2017-02-28 16:11:41 本文摘自: 物联之家网

 1979到1997服务于惠普,其中1992到1997担任中国惠普总裁。1997到2007担任美国德州仪器亚太区总裁;2007到2012加入富士康担任集团副总裁,2011年兼任集团子公司香港上市的富智康CEO。 2012年6月决定退休,2013年9月投入中国创客运动,协助指导创客创业。

在2月14日发表的一篇文章《亚洲制造移回欧美真的好吗?这里有些不一样的看法》之中,我谈到先前参加了一场由奥地利萨尔斯堡大学主办、十分特殊的物联网(IoT)论坛。在这三天会议中,我参加了三个论坛、参观了当地一家工厂、也接受了当地电台的采访。

这篇文章将和大家分享一下,主办单位为我们安排参观工厂时的所见所闻。这个工厂(Palfinger)位于奥德边界,风景非常优美;1965年的著名电影《真善美》(The Sound of Music),就是在这附近的大草原拍摄的。

Palfinger的历史

总部设于奥地利萨尔斯堡的Palfinger成立于1932年,成立之初只是一个钳工工厂;发展至今,已经成为全球举足轻重的液压起重、装卸、搬运设备制造商。该集团在维也纳证交所上市,欧美亚三地都设有生产组装厂房,在全球五大洲设有四千五百多个经销维修点;其中九成以上的产品营销世界一百三十多国。

Palfinger的主要产品,是曲臂伸缩式积载型起重机;该公司不但在这个领域技术超前,也是全球超过三成的市占率龙头;另外,Palfinger也是货斗升降设备、木材起重机、回收起重机、以及货柜搬运系统的全球最大制造商。

Palfinger Railway拥有高科技的铁路专业设备和桥梁检测设备,在这个领域的技术和市占率称霸全欧;另外还有农业机械、半拖车、和升降尾门,产品线十分齐全。Palfinger集团并购NDM(Davit起重机)之后,配合自有的海上与风力系统,也进军了船用起重机市场。

该公司2015年总营收超过十亿欧元,每年再以营收的2.5%投入研发,以便巩固技术领导地位;此外,Palfinger也不断扩张版图,尤其是亚洲与美洲。其中的中国市场是第一优先,短期来看甚至可能成为最大的单一市场。

该公司的另一个焦点在印度,因为这里的起重机市场发展潜力几乎无限。同时,Palfinger在南美洲也成长迅速,尤其是巴西、智利两国;北美洲也后市看俏,前几年已有并购案。

该公司也持续投资海上和离岸风力发电设备;这方面在越南的机会非常大,也是往亚洲国际化的一项重点。

 

近一世纪的发展

有趣的是,我过去服务的两家美国跨国公司,分别是成立于1939年的惠普,成立于1930年的德州仪器,再加上Palfinger这家奥地利公司,都是在1930年代成立的公司。

德州仪器成立于美国德州,成立之初的产品是石油探勘仪器;惠普公司成立于美国加州硅谷,成立之初的主要产品是电子测试仪器。由于美国在电子高科技方面的快速发展,所以德州仪器和惠普这两家公司,都蛮早就分别开始了产品的多元化。

仔细看看德州仪器和惠普这两家公司做过的产品,有90%以上都是相同的:它们分别都从仪器开始,再进入国防军工和计算机业,而且也都做过迷你计算机、工作站、桌面计算机、笔记本电脑、以及软件开发等等。

更巧的是,两家都曾经推出过手表型计算器,还有至今仍然在销售的专业用手持式计算器。德州仪器的科学计算器,是美国中小学课程指定的必备上课用具;而惠普出品的财务计算器,则是财务专业人士几乎人手一部的工具。

之后,这两家公司也分别都进入了半导体产品的领域。惠普比较偏重于砷化镓(GaAs)三五族的半导体产品,德州仪器则比较偏向于以硅(Si)为基础的半导体产品。

这两家公司都一样,在公司发展的不同阶段,都有不同的明星产品出来拯救公司,不仅让公司度过难关,并且更加快速壮大。发展至今,德州仪器已经成为一个半导体产品为主的公司;而惠普公司经过几次的分拆,至今已经是一个以打印机和计算机为主的跨国企业了。

 

Palfinger的工业4.0

Palfinger一直身处于欧洲,高科技的演变和风潮似乎没有影响到公司发展,因此一直停留在机械行业,85年来始终如一,唯一的产品就是起重机和吊车。在这个领域里,他们也发展成为所谓的“隐形冠军”:产品营销全球,市场占有率高达三成。

再来看看他们的年营业额,做个比较:Palfinger大约是十亿美元等级,德州仪器则落在百亿美元等级,惠普则是千亿美元等级。

Palfinger彷佛偏安一隅,没有受到过去半世纪高科技浪潮的冲击,平稳的待在起重机产业里;但是随着网络浪潮的来袭,物联网的趋势喊得震天价响,再加上隔邻德国不断鼓吹工业4.0,Palfinger感受到这股颠覆的力量,再也按捺不住了。

在我们参观工厂的过程中,看到了一个非常大的组装工厂。起重机产品都是几十吨的庞然大物,因此这个工厂里的零件都是以百公斤或以吨计,需要高空吊车来调动。整个工厂也就十来个工人在工作,但每一个都是老师傅,一辈子就是干这个行业的。

厂长跟我们介绍,他们这个组装厂也已经展开“工业4.0”的计划,将投资数百万欧元,建立自己的无人搬运车体系,联机到他们的生产管理和原物料管理系统。我忍不住好奇的问厂长,他们每天搬运几次这些庞大的零组件?厂长说大约两三次吧,每天也不会超过二十个。

于是我又问厂长,这套投资数百万欧元的无人搬运车系统,每天的使用率应该很低?大部分的时间可能都没有在使用?厂长回答说,应该是。

我又问,有没有算过投资报酬率?厂长说,这个不在他们的考虑范围之内。

这就是一个典型的“为了工业4.0而做工业4.0”的例子,对公司有没有任何效益和好处,似乎没有人关心。

Palfinger的物联网

接下来我们参观了公司为物联网而做的一些项目和计划。他们在起重机和各种吊车的吊臂上,装设了很多的传感器(Sensor),然后在起重机基座装了树莓派(Raspberry Pi)来做讯号搜集和计算处理;接着设计了一款双手操作的遥控指挥器,有点像电动游戏使用的遥控器,然后再用Wi-Fi和树莓派连结。

透过Wi-Fi,所有的数据和控制参数都会传送到公司的私有云,建立起用户使用产品的大数据库;透过数据分析,可以给用户产品更新、升级、维修等等的建议。

对于这些新项目的发展,我感觉非常振奋;偏安在高科技浪潮之外85年、属于传统产业的Palfinger,终于也加入物联网的行列了。

互联网所及之处,传统产业无不披靡。

传统产业公司面对物联网浪潮:奥地利85年老牌企业的经验

  传统产业翻新的冲击

在讨论当中,我也发现了在“企业体制内创新”时所产生的文化冲突和挑战:原来雇用的员工,大部分都在公司服务多年,属于机械工业黑手级的中、老年技术工人;但是参与工业4.0和物联网计划的,大部分是从外面招聘、比较年轻的电子工程师和计算机软件程序员。

传统产业受到高科技浪潮的冲击不可避免,一定要想办法转型。

这些年轻工程师在奥地利非常难找,因此薪资也比传统的机械黑手要高很多;但可以想象的,这个不到十个人的小部门,身处于这家百年老店内,日子并不好过。他们的加入对原有薪资制度造成了冲击,他们的工作方法也形成了文化上的冲突,因此受到了老员工的排挤,工作推展得不是很顺利。

同样的情况会发生在所有的传统产业里,受到高科技浪潮的冲击是不可避免的;传统产业一定要想办法转型,不管是产品、技术、营运模式等等,都会受到网络浪潮的冲击。

但是在体制内创新,就不可避免的会面临这些世代交替和冲突问题;或许外包也是可以考虑的选项之一,这样做也可以为创客带来创新创业的商机。

欧美的传统产业已经动起来了,中国的传统产业还可以继续沈睡不醒吗?

关键字:Palfinger物联网

本文摘自: 物联之家网

电子周刊
回到顶部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版权声明隐私条款广告服务友情链接投稿中心招贤纳士

企业网版权所有 ©2010-2024 京ICP备09108050号-6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9343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