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物联网市场动态 → 正文

物联网火热背后的冷思考 中国电信三方面入手摆脱弊端

责任编辑:editor007 作者:林想 |来源:企业网D1Net  2017-04-13 17:36:51 本文摘自:C114中国通信网

在今日召开的“2017中国通信行业物联网大会”上,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物联网分公司总经理赵建军表示,目前物联网行业热度非常高,但发展仍存在许多弊端,中国电信主要从三方面入手摆脱这些弊端。

  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物联网分公司总经理赵建军

工信部此前发布的《物联网发展规划(2016-2020年)》提出发展目标,到2020年,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物联网产业体系基本形成,包含感知制造、网络传输、智能信息服务在内的总体产业规模突破1.5万亿元,智能信息服务的比重大幅提升。推进物联网感知设施规划布局,公众网络M2M连接数突破17亿。物联网技术研发水平和创新能力显著提高,适应产业发展的标准体系初步形成,物联网规模应用不断拓展,泛在安全的物联网体系基本成型。

赵建军表示,目前各个行业对物联网的发展都充满了激情,有上千家企业都在围绕物联网开展一些工作,所以整个行业热度非常高,但物联网发展仍存在许多弊端。“在自主能力方面存在很多问题。例如,芯片、通信流程、标准、规范性。尤其在终端使用上面,由于行业之间有密切的关系,在终端的多样性方面也很多产业发展带来一定制约。此外,运营商网络也同样存在此类问题,以前2G、3G主要是面向人与人的通信,在整个容量承接方面需要适应物联网不同的速率要求。此外,资源平台在为更多用户提供更方便的资源部署方面也存在一些问题。而在应用方面,虽然有许多企业参与当中,但芯片和终端跟网络之间的配合,芯片和终端之间的一些合作都存在不少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赵建军从三个方面入手:构建一个非常完善的网络技术,提供连接基础的能力;构建自身的平台,通过平台能力的开放为厂家提供更好的开发环境;通过产业联盟共享物联网时代商业价值。

首先,第一个方面就是要构建一个非常完善的网络技术,提供连接基础的能力。“连接是物联网必然的基础,怎么样实现一个智能的、弹性的连接,实际上是物联网发展基础的能力,在构件能力基础上面我们希望打造核心的一些平台。”

据赵建军介绍,“在网络演进方面,中国电信正在打造多网并存的,能够符合各种带宽、各种速率、各种服务质量保障连接的精品网络。”

在2016年6月份NB-IoT的核心标准刚刚冻结以后,中国电信就迅速采取了行动,从10月份就开启了招标,预计全网能够部署30万的基站,跟现C网进行部署,快速形成低频4G和NB-IoT的网络覆盖,在12月份率先开通了NB-IoT的实验室。目前,全网基站的部署已经完成了接近50%,在6月底就会建成全球最大的NB-IoT的一个网络,为下一步物联网的发展坚定了坚实的基础。

同时,在合作伙伴的一些生态构建方面中国电信也有了实质性的进步。2016年,中国电信跟华为以及深圳水务就签订了NB-IoT智慧城市的建设,近期跟海尔和海信签订了智能家电的协议。

其次,在打造基础网络的同时,中国电信也在积极构建自身的平台,包括连接管理平台,也包括应用使能的平台,希望通过公共平台的搭建,并且通过平台能力的开放,为应用开发的厂家提供更好的开发环境,也为终端厂家提供更多的方便,使得我们整个开发和部署的成本周期有非常大的提高。

“在连接管理平台方面,中国电信将来会打造面向国内和国际的两个平台。”赵建军透露,“国内的平台对国内一些应用提供服务,国际平台对国际漫游的一些行业和应用提供服务和帮助。其中国内平台正在进行重构,国际和国内平台都会在5月底上线,能够为未来海量连接的一些管理提供更好的帮助。”

在业务使能的平台方面,中国电信希望通过平台的打造,能够为应用和开发厂商和终端一些厂商能够提供完整的一些开发的环境,开发的一些套路,包括轻量级终端的系统,都会通过室内管理平台为合作伙伴进行开放。通过中国电信的努力,会把使能平台打造成智能终端结合的一个平台,同时为轻量级的应用作为它的体验,也为重度的中小服务的企业提供服务,能为合作伙伴提供更多的一些帮助。

最后,通过产业联盟共享物联网时代商业价值。去年7月,在“2016年天翼智能终端交易博览会”上,中国电信联合高通、华为、中兴、英特尔、博世、SAP、IBM、爱立信、深创投、中科院上海微系统所、北邮和东南大学等12家单位,共同发起成立天翼物联产业联盟。天翼物联网产业联盟以满足需求为导向、以协同创新为手段、以规模发展为目标,发挥各领域领军企业的作用,致力于构建“资源共享平台”、“产品汇聚平台”、“创新协同平台”和“资金对接平台”四大功能,打造有向心力的生态圈,提升物联网产业链的整体竞争力。

关键字:中国电信赵建军

本文摘自:C114中国通信网

x 物联网火热背后的冷思考 中国电信三方面入手摆脱弊端 扫一扫
分享本文到朋友圈
当前位置:物联网市场动态 → 正文

物联网火热背后的冷思考 中国电信三方面入手摆脱弊端

责任编辑:editor007 作者:林想 |来源:企业网D1Net  2017-04-13 17:36:51 本文摘自:C114中国通信网

在今日召开的“2017中国通信行业物联网大会”上,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物联网分公司总经理赵建军表示,目前物联网行业热度非常高,但发展仍存在许多弊端,中国电信主要从三方面入手摆脱这些弊端。

  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物联网分公司总经理赵建军

工信部此前发布的《物联网发展规划(2016-2020年)》提出发展目标,到2020年,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物联网产业体系基本形成,包含感知制造、网络传输、智能信息服务在内的总体产业规模突破1.5万亿元,智能信息服务的比重大幅提升。推进物联网感知设施规划布局,公众网络M2M连接数突破17亿。物联网技术研发水平和创新能力显著提高,适应产业发展的标准体系初步形成,物联网规模应用不断拓展,泛在安全的物联网体系基本成型。

赵建军表示,目前各个行业对物联网的发展都充满了激情,有上千家企业都在围绕物联网开展一些工作,所以整个行业热度非常高,但物联网发展仍存在许多弊端。“在自主能力方面存在很多问题。例如,芯片、通信流程、标准、规范性。尤其在终端使用上面,由于行业之间有密切的关系,在终端的多样性方面也很多产业发展带来一定制约。此外,运营商网络也同样存在此类问题,以前2G、3G主要是面向人与人的通信,在整个容量承接方面需要适应物联网不同的速率要求。此外,资源平台在为更多用户提供更方便的资源部署方面也存在一些问题。而在应用方面,虽然有许多企业参与当中,但芯片和终端跟网络之间的配合,芯片和终端之间的一些合作都存在不少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赵建军从三个方面入手:构建一个非常完善的网络技术,提供连接基础的能力;构建自身的平台,通过平台能力的开放为厂家提供更好的开发环境;通过产业联盟共享物联网时代商业价值。

首先,第一个方面就是要构建一个非常完善的网络技术,提供连接基础的能力。“连接是物联网必然的基础,怎么样实现一个智能的、弹性的连接,实际上是物联网发展基础的能力,在构件能力基础上面我们希望打造核心的一些平台。”

据赵建军介绍,“在网络演进方面,中国电信正在打造多网并存的,能够符合各种带宽、各种速率、各种服务质量保障连接的精品网络。”

在2016年6月份NB-IoT的核心标准刚刚冻结以后,中国电信就迅速采取了行动,从10月份就开启了招标,预计全网能够部署30万的基站,跟现C网进行部署,快速形成低频4G和NB-IoT的网络覆盖,在12月份率先开通了NB-IoT的实验室。目前,全网基站的部署已经完成了接近50%,在6月底就会建成全球最大的NB-IoT的一个网络,为下一步物联网的发展坚定了坚实的基础。

同时,在合作伙伴的一些生态构建方面中国电信也有了实质性的进步。2016年,中国电信跟华为以及深圳水务就签订了NB-IoT智慧城市的建设,近期跟海尔和海信签订了智能家电的协议。

其次,在打造基础网络的同时,中国电信也在积极构建自身的平台,包括连接管理平台,也包括应用使能的平台,希望通过公共平台的搭建,并且通过平台能力的开放,为应用开发的厂家提供更好的开发环境,也为终端厂家提供更多的方便,使得我们整个开发和部署的成本周期有非常大的提高。

“在连接管理平台方面,中国电信将来会打造面向国内和国际的两个平台。”赵建军透露,“国内的平台对国内一些应用提供服务,国际平台对国际漫游的一些行业和应用提供服务和帮助。其中国内平台正在进行重构,国际和国内平台都会在5月底上线,能够为未来海量连接的一些管理提供更好的帮助。”

在业务使能的平台方面,中国电信希望通过平台的打造,能够为应用和开发厂商和终端一些厂商能够提供完整的一些开发的环境,开发的一些套路,包括轻量级终端的系统,都会通过室内管理平台为合作伙伴进行开放。通过中国电信的努力,会把使能平台打造成智能终端结合的一个平台,同时为轻量级的应用作为它的体验,也为重度的中小服务的企业提供服务,能为合作伙伴提供更多的一些帮助。

最后,通过产业联盟共享物联网时代商业价值。去年7月,在“2016年天翼智能终端交易博览会”上,中国电信联合高通、华为、中兴、英特尔、博世、SAP、IBM、爱立信、深创投、中科院上海微系统所、北邮和东南大学等12家单位,共同发起成立天翼物联产业联盟。天翼物联网产业联盟以满足需求为导向、以协同创新为手段、以规模发展为目标,发挥各领域领军企业的作用,致力于构建“资源共享平台”、“产品汇聚平台”、“创新协同平台”和“资金对接平台”四大功能,打造有向心力的生态圈,提升物联网产业链的整体竞争力。

关键字:中国电信赵建军

本文摘自:C114中国通信网

电子周刊
回到顶部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版权声明隐私条款广告服务友情链接投稿中心招贤纳士

企业网版权所有 ©2010-2024 京ICP备09108050号-6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9343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