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物联网市场动态 → 正文

物联网技术的传播应用及其伦理挑战

责任编辑:editor007 作者:董广安 吕冰汝 |来源:企业网D1Net  2017-10-26 21:05:46 本文摘自:中国社会科学网

物联网技术将人与万物置于全方位信息交互的网络之中,这不仅给物质世界带来结构性的时空重塑,还会对信息传播结构、社会既有的伦理体系造成重要影响。本文结合物联网技术的特征、发展现状和趋势,着眼于物联网技术在信息传播过程中的应用及影响,探究物联网技术可能引发的社会伦理问题,并对伦理风险的正向应对提出思考,以规范其使用边界。

一、物联网技术的传播应用及影响

物联网作为一种联通人与万物的媒介技术,将“人的延伸”发展到极致,也将会对整个社会的信息传播过程产生深刻影响。物联网技术在信息传播中的应用及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 物联网使信息生产形式得到延伸

1.增加信息资源的来源。

在物联网时代,传感器作为“触角”延伸到社会的各个角落,被广泛应用于智能基础设施建设的各个方面,一些重要的公共信息从难以捉摸到被作为数据留存了下来,这将为公共新闻的生产提供优质、丰富的信息来源。传感器新闻就是通过传感器获得数据信息,经分析整合,将其以一定的方式融入新闻报道,进而完成”讲故事”的新闻生产模式。

2.扩大新闻生产主体

在物联网社会,大数据成为极其重要的新闻资源,一些掌握数据资源、算法优势的技术公司凭借其对用户数据的掌握,逐渐地向新闻生产的核心领地渗透,新闻生产的主体扩大到掌握智能机器、传感数据的IT 巨头、物联网企业。

(二) 物联网使媒介与社会的融合更加深入

1.传播终端无所不在。

2015年7月麦肯锡发布的权威报告指出,全球物联网有望渗透的下游应用市场规模将在2025 年之前成长达到3.9-11.1 万亿美元,达到约11% 的全球经济占有率,并与城市管理、生产制造、家庭事务、汽车驾驶、能源环保、物流运输、工作办公、消费结算、个人健康等重要领域结合形成9 个千亿级规模以上的细分市场。

2.媒介终端的场景化

在万物互联时代,物联网将物理世界与虚拟空间连接起来,智能设备充斥着物理世界的空间与环境,占据着社会生活的每一个场景,这些媒介终端对社会场景的覆盖可以有效监测公共领域与个人世界的实时状态,记录甚至培养人们的生活习惯,从而提供更加人性化的基于场景的个性服务。

(三) 物联网使用户的概念更加清晰

1.用户平台的延伸。

互联网促生了多种平台型媒体和综合型信息服务商的出现,受众也从被动的信息接收者转变为积极参与内容生产、主动消费信息产品的终端使用者,也就是新媒体条件下的用户。物联网时代,用户的意义将更为凸显。

2.用户分析的多维化

大数据、传感器技术的兴起使实时检测用户的媒体使用行为成为了现实,开通了即时反馈渠道,不仅如此,对用户的分析也从传统意义上的人口统计学特征的把握,增加了对生理反应的记录和深度需求的挖掘。

二、异化与危害: 物联网传播的伦理挑战

伦理作为处理人与外界关系的价值规范与行为准则,是随着客观条件与文化实践的发展而演变的,面对物联网引领的高度媒介化社会的到来,传统的伦理体系必然面临着破坏与重建的挑战。

(一) 淡化人的主体性

物联网的核心是一种媒介技术集群,这些先进的技术无孔不入地侵占了人类生活和物质世界的方方面面,使人面向客观世界的主体地位淡化。

在物联网所勾绘的传播图景中,作为主体的个人不过是信息网络的一个“节点”,像冰箱、汽车一样,成为万物互联网络中一个“物化”的实体,“我”的存在不过是信息流中的几组数据而已。当人类成为技术的对象,被技术操控时,一种新的异化和统治就产生了。

(二) 加重社会心理隐患

物联网技术重建人类生存景观的同时,还可能会带来相应的心理层面的断裂与交往行为的异化,导致社会心理隐患的加重。1.“技术焦虑”心理更加普遍。2.“时空紧张感”加剧。3.媒介依存症加重。

(三) 加大信息管控难度

物联网社会的信息是生产力,也是权力。因此,信息安全在物联网社会就显得尤为重要。与互联网时代相比,物联网时代的信息管控难度更大。1.隐秘信息泄露: 信息安全风险加大。2.权力转换: 信息与空间的关系重建。3.数字鸿沟加深: 信息资源的不对称。

三、对物联网伦理挑战的应对思考

(一) 大力发展相关技术

首先,尽快突破物联网核心技术。尤其是要大力发展安全加密技术,在信息加密、身份认证系统、高级防火墙、网络检测等方面实现技术突破,保证物联网时代的信息安全;其次,尽快确立物联网技术标准体系。技术标准和体系往往体现着某种社会价值内涵,技术标准的良莠不齐和不完善,不仅会严重阻碍物联网技术的发展,还会带来一系列复杂的社会伦理问题。

(二) 完善法律法规

在物联网的感知层,传感器的布置和电子标签的使用,将面临保护、监管和回收难题; 在物联网的传输层,将遭遇非法搜集、处理、分析信息的多重围困;在物联网的应用层,利益平衡和纠纷处理也面临难题。必要时借助法律法规的强制和规导力量,可为物联网的健康发展提供强硬法律保障。

(三) 加强媒介素养教育

在物联网时代的媒介素养教育中,尤其需要帮助人们了解媒介技术如何构架现实,提高人们对虚拟与现实的反应与思辨能力,唤醒人们对媒介信息和传播环境的警觉,防止和消解技术异化,坚持人在媒介时代的主体地位。

(四) 构建完善的物联网伦理体系

一方面,在技术和终端物品的研发和设计过程中,也要充分考虑社会伦理观念,体现人的尊严和需要;另一方面,可以建立配套的物联网道德评估与监督机制,如对企业或个人成立诚信档案、建立信用评估机制等进行道德约束。

关键字:物联网技术异化

本文摘自:中国社会科学网

x 物联网技术的传播应用及其伦理挑战 扫一扫
分享本文到朋友圈
当前位置:物联网市场动态 → 正文

物联网技术的传播应用及其伦理挑战

责任编辑:editor007 作者:董广安 吕冰汝 |来源:企业网D1Net  2017-10-26 21:05:46 本文摘自:中国社会科学网

物联网技术将人与万物置于全方位信息交互的网络之中,这不仅给物质世界带来结构性的时空重塑,还会对信息传播结构、社会既有的伦理体系造成重要影响。本文结合物联网技术的特征、发展现状和趋势,着眼于物联网技术在信息传播过程中的应用及影响,探究物联网技术可能引发的社会伦理问题,并对伦理风险的正向应对提出思考,以规范其使用边界。

一、物联网技术的传播应用及影响

物联网作为一种联通人与万物的媒介技术,将“人的延伸”发展到极致,也将会对整个社会的信息传播过程产生深刻影响。物联网技术在信息传播中的应用及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 物联网使信息生产形式得到延伸

1.增加信息资源的来源。

在物联网时代,传感器作为“触角”延伸到社会的各个角落,被广泛应用于智能基础设施建设的各个方面,一些重要的公共信息从难以捉摸到被作为数据留存了下来,这将为公共新闻的生产提供优质、丰富的信息来源。传感器新闻就是通过传感器获得数据信息,经分析整合,将其以一定的方式融入新闻报道,进而完成”讲故事”的新闻生产模式。

2.扩大新闻生产主体

在物联网社会,大数据成为极其重要的新闻资源,一些掌握数据资源、算法优势的技术公司凭借其对用户数据的掌握,逐渐地向新闻生产的核心领地渗透,新闻生产的主体扩大到掌握智能机器、传感数据的IT 巨头、物联网企业。

(二) 物联网使媒介与社会的融合更加深入

1.传播终端无所不在。

2015年7月麦肯锡发布的权威报告指出,全球物联网有望渗透的下游应用市场规模将在2025 年之前成长达到3.9-11.1 万亿美元,达到约11% 的全球经济占有率,并与城市管理、生产制造、家庭事务、汽车驾驶、能源环保、物流运输、工作办公、消费结算、个人健康等重要领域结合形成9 个千亿级规模以上的细分市场。

2.媒介终端的场景化

在万物互联时代,物联网将物理世界与虚拟空间连接起来,智能设备充斥着物理世界的空间与环境,占据着社会生活的每一个场景,这些媒介终端对社会场景的覆盖可以有效监测公共领域与个人世界的实时状态,记录甚至培养人们的生活习惯,从而提供更加人性化的基于场景的个性服务。

(三) 物联网使用户的概念更加清晰

1.用户平台的延伸。

互联网促生了多种平台型媒体和综合型信息服务商的出现,受众也从被动的信息接收者转变为积极参与内容生产、主动消费信息产品的终端使用者,也就是新媒体条件下的用户。物联网时代,用户的意义将更为凸显。

2.用户分析的多维化

大数据、传感器技术的兴起使实时检测用户的媒体使用行为成为了现实,开通了即时反馈渠道,不仅如此,对用户的分析也从传统意义上的人口统计学特征的把握,增加了对生理反应的记录和深度需求的挖掘。

二、异化与危害: 物联网传播的伦理挑战

伦理作为处理人与外界关系的价值规范与行为准则,是随着客观条件与文化实践的发展而演变的,面对物联网引领的高度媒介化社会的到来,传统的伦理体系必然面临着破坏与重建的挑战。

(一) 淡化人的主体性

物联网的核心是一种媒介技术集群,这些先进的技术无孔不入地侵占了人类生活和物质世界的方方面面,使人面向客观世界的主体地位淡化。

在物联网所勾绘的传播图景中,作为主体的个人不过是信息网络的一个“节点”,像冰箱、汽车一样,成为万物互联网络中一个“物化”的实体,“我”的存在不过是信息流中的几组数据而已。当人类成为技术的对象,被技术操控时,一种新的异化和统治就产生了。

(二) 加重社会心理隐患

物联网技术重建人类生存景观的同时,还可能会带来相应的心理层面的断裂与交往行为的异化,导致社会心理隐患的加重。1.“技术焦虑”心理更加普遍。2.“时空紧张感”加剧。3.媒介依存症加重。

(三) 加大信息管控难度

物联网社会的信息是生产力,也是权力。因此,信息安全在物联网社会就显得尤为重要。与互联网时代相比,物联网时代的信息管控难度更大。1.隐秘信息泄露: 信息安全风险加大。2.权力转换: 信息与空间的关系重建。3.数字鸿沟加深: 信息资源的不对称。

三、对物联网伦理挑战的应对思考

(一) 大力发展相关技术

首先,尽快突破物联网核心技术。尤其是要大力发展安全加密技术,在信息加密、身份认证系统、高级防火墙、网络检测等方面实现技术突破,保证物联网时代的信息安全;其次,尽快确立物联网技术标准体系。技术标准和体系往往体现着某种社会价值内涵,技术标准的良莠不齐和不完善,不仅会严重阻碍物联网技术的发展,还会带来一系列复杂的社会伦理问题。

(二) 完善法律法规

在物联网的感知层,传感器的布置和电子标签的使用,将面临保护、监管和回收难题; 在物联网的传输层,将遭遇非法搜集、处理、分析信息的多重围困;在物联网的应用层,利益平衡和纠纷处理也面临难题。必要时借助法律法规的强制和规导力量,可为物联网的健康发展提供强硬法律保障。

(三) 加强媒介素养教育

在物联网时代的媒介素养教育中,尤其需要帮助人们了解媒介技术如何构架现实,提高人们对虚拟与现实的反应与思辨能力,唤醒人们对媒介信息和传播环境的警觉,防止和消解技术异化,坚持人在媒介时代的主体地位。

(四) 构建完善的物联网伦理体系

一方面,在技术和终端物品的研发和设计过程中,也要充分考虑社会伦理观念,体现人的尊严和需要;另一方面,可以建立配套的物联网道德评估与监督机制,如对企业或个人成立诚信档案、建立信用评估机制等进行道德约束。

关键字:物联网技术异化

本文摘自:中国社会科学网

电子周刊
回到顶部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版权声明隐私条款广告服务友情链接投稿中心招贤纳士

企业网版权所有 ©2010-2024 京ICP备09108050号-6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9343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