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物联网市场动态 → 正文

当物联网遇到人工智能,联想是怎样做的?

责任编辑:zsheng |来源:企业网D1Net  2018-10-07 08:54:02 本文摘自:极客公园

物联网的概念很早就出现了,但过去的很长一段时间里,其一直没有得以普及。而伴随着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企业为物联网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机遇。最近两年,几乎所有的科技公司都在发力智能物联网,这其中也包括联想。

有关联想在 SIoT 方面的布局以及思考,联想集团副总裁、中国区战略及业务拓展副总裁、SIoT 云平台及内容运营部总经理阿木、联想 SIoT 业务 CTO&UDS 平台高级总监张德魁、联享智云 CEO 印少荣、国家互联网应急中心研究所常务副所长陈训逊在接受了媒体采访。

以下为采访实录,经极客公园整理(略有删减)。

Q:联想 SIoT 平台强调开放,面向个人的开发者是否有一些政策?

阿木:联想去年设立了赋能中心,我们为它赋予了三项使命。第一是面向社会合作伙伴做五大赋能所有的资源协调和输出,并且成为所有合作伙伴的接口;第二是建立起广泛赋能合作的体系,这个体系当中包括了要交流和指导,也包括给他们输出其他的合作伙伴合作经营,让他们之间也能够相互联络和交流学习经验、激发灵感,这里面还会有一些资本的动作跟进;第三个使命是能够为更丰富的 SIoT 构建场景体验,不断补充产品幻想,选择合适的伙伴引进来。

第二个使命之前我们更多关注的是中小型的合作伙伴,商品厂商还有友商投资的公司我们都当做合作伙伴跟他们洽谈,个人的产品设计者或者有这方面志向个人的伙伴我觉得现在也可以尝试性地把他们纳入到这个体系里面,至少也作为一个选品的来源,作为一个指导、交流、学习的对象,同时也作为我们的五大赋能对象。

Q:联想如何看待开放平台和以 iOS 为例的封闭平台之间的优劣?

阿木:在过去 20 多年的时间里面,其实是由应用驱动体验,而应用是纯虚拟服务,应用的纯虚拟服务,要搭载在 iOS 系统上,而 iOS 系统上要由顶层驱动,提升体验的一体化,苹果确实是达到了一个很极致的水准。由于应用的 iOS 偶尔对于体验的影响比较大,所以出现了不同的使用体验,我们也可以看到,开放性的体验会更加丰富多彩,订制性会更强。

第一时代基本上是应用驱动,我们所提到的 SIoT 真正是由设备本身和云端服务能力,再加上在一部分前端的应用上体验构成的,其中体验构成的要素正在发生转移,如何能够将不同品牌不同标准、甚至是不同规格的设备在一个给定的场景当中,通过云端让用户感受到整体体验的提升,这就会产生明显的木桶效应。

只要一个设备的联动性和服务跟不上,整个场景就会因为其存在而受到局限,这跟简单的 APP 和应用的体验是不一样的,在这一点就必须要以开放的方式去做,才能够让一个居家客厅体验、居家厨房体验,或者是卧室的娱乐体验或者书房当中的学习体验,三五个设备下配合完成体验,我们才能把木桶的最短板拉高,这很难用封闭的策略完成,一旦封闭了就意味着只能够围绕设备完成了交付。

但是整个场景依然是比较糟糕的,所以在 SIoT 当中我更认为开放恰恰能够在场景智能下带来更极致的场景体验,而不单单是单个设备的应用,这种产业主要素的专业和主要矛盾的专业就意味着要采取不同的策略。

张德魁:封闭最大的优势是非常好地保证体验的一致性,开放体验有机会去团结整个业界和厂商一起围着一个大的目标努力。在 SIoT 这个领域里面有一个非常突出的特点——碎片化。

碎片化是说,产品本身的种类会非常非常丰富,几十种几百种几千种、几万中,还有就是在这个领域从事产品开发工作的厂商非常多,不像 PC 市场,它是一个高度集中的产业,三家厂商就占到了 80% 的市场份额。

IoT 尚且处于发展初期,也许五年十年整个设备开发者集中在 TOP3 里面可能很难,这就会决定着会有各自独立不同的小的生态体系,这些体系各自割裂的情况会大大影响用户的体验,你不能说联想的灯泡和联想的门联动,开联想的门能开联想的灯,但是还有一家的不能开,这从体验上就会非常差,所以我认为在 IoT 这个产业里面,开放是有助于各家厂商能在体系里面找到位置实现共赢的非常好的手段,你像苹果做 IPOD 就不如 iOS 成功,这就是封闭体制会产生的弊端和问题。

Q:联想如何实现将传统设备接入到平台中去?

张德魁:两种方式,一个是通过联想的免开发模组,尤其是对于一些相对简单的设备,比如说开关的设备,或者开关上简单的一个设备,这时候通过模组能直接把设备连接到智能设备,还有一种方式业界有类似于万能摇控器的方式,通过万能摇控器的智能化从而实现遥控器对于传统可以遥控设备智能化的改造,业界现在通用的就是这两种方式。

首先我们在选定的设备领域里面,其实是和人工智能比较像,我们很多设备的开发工作都通过在体系里面实现了,这对设备开发来说真的很简单,实际上有很多活儿我们已经干过了,但是这种 361 的目标还是有一些前提条件的,比如说做一些灯泡开关当然是没有问题;要做特别复杂的事儿,比如说做一个带有算法的机器人,这种不可能一天就能介入的。

Q:联想的智能设备目前有几条线?它们分别是如何去定位的?

阿木:我们的设备按照大的类别有三类,第一类是少数的核心产品,培育周期更长,技术投入更多,而且市场处于培育期,需要联想这个大体量的企业去建设和推动,这类我们一般用 Lenovo 品牌来去推动。

因为我们要自主研发、投入比较多的市场费用和培养周期,包括上流的供应链也会做更多资源上的保障。对于更丰富的碎片化的这些设备,不论是新奇的还是已经大众化的,不论是创新的智能设备还是传统设备智能化的设备,这种我们会更倾向于赋能合作的方式。

这类方式有两个品牌形象,一个叫 Lecoo(来酷),一个叫 thinkplus。Lecoo 更偏向于消费时长,偏年轻化,更新颖的智能生活体验,以及产品的创新,thinkplus 更强调商务和办公场景,即面向商务人士推出 thinkplus 的个人设备。

智选设备保留了合作伙伴自有的品牌,进入到我们的营销体系,销售体系承载到服务体系上,加快它的发展速度,当然我们会尽量地在背后打通智慧联想的云平台,让它的产品不会孤零零地卖出去,用户一旦买了就可以进行更多设备的联动,大家是这样分配不同品牌的使命,大家也在探索到底什么是稳定的,也在不断迭代。

Q:咱们会像小米一样通过投资来构建一些生态链企业吗?

阿木:我们也有这样的计划,今天早上刘军所讲的成立 10 亿元的生态基金,加磅对智能开放生态的支持,就是一种资本运作的方式,来解决这些尤其是成长期的企业,要在一开始要产品化并且走向市场,占领一席之地他们缺的很重要的资源是现金,他们需要完成产品的开发并且走向市场的投入,用资本的加持也是希望他们能在这方面,但是也不限于此,我们还有云端直接合作的,不光是设备级别的,甚至是友商投资的企业,他们出于自己的发展来跟联想合作,我们也都欢迎。

Q:在联想的众多 SIoT 产品中,哪些是最能代表我们联想核心技术的?

阿木:应该都可以代表,现在在 1-3 线城市的 SIoT 设备认知度已经比较高了,购买尝鲜的用户也比较高的,但是把他们当成常态的,把它当做生活必备的用户还很少,它这种有趣、好玩儿、尝鲜的占主导地位,4-6 线地级市往下的市场其实认知度都没有达到水准,就都没有用过就更不要提反馈了。

整个产业目前所处的阶段整个是处于起势的初期,远远没有达到广泛普及,大家在同一个市场里面相互厮杀,让大家认为这个产品是对生活有价值的,让他们买走的原因不是尝鲜,而是真的解决了某些痛点,在这个方面的投入不代表技术如何。

第二点,在四大应用场景当中,其中家居场景和网络安防场景在当下这个阶段我们会倾注比较多的精力,这两个场景使用的需求是比较明确的,而且它的认知基础也更好一些。有的智能化的技术应用到这些设备当中,尤其是在跨设备的联动当中用户可以感知到它给生活带来的好处,这个好处也能够促成用户愿意可经常性使用,所以在这个领域当中会先让势起得更快一些,同时在娱乐和学习当中做布局。

还有第五个场景是可穿戴场景,可穿戴场景我们手表跟手机一起做了尝试,已经销售了四五十万台了,一直在热销,我们还会继续迭代,看看稳定的产品需求会是什么样的,会出台更多的周边的可穿戴设备,包括带蜂窝网络连接能力的耳机,这都是穿戴设备上的尝试,但是这个领域还是在普及的初期,所以我们在继续探索。

Q:联想有什么战略策略能够快速普及,在市场渠道上面有没有一些想法或者一些计划?

阿木:这个计划可以追溯到我们一年多前在中国市场的变革,就是直达客户的变革。联想在整个消费领域当中的经营策略,原来是交易模式,产品卖给经销商,经销商卖给客户,我们其实跟用户没有关系,从去年开始我们做了直达用户、以客户为中心的大调整,我们和用户之间直接建立联系,线上有官网体系、社交平台,线下有零售店面和零售体系,跟用户直接形成对话,通过这个体系加快布局。

因为智能设备再智能它也要解决生活问题才行,这个过程对体验的要求是比较高的,你不做体验只是因为它的一些噱头,只是极客会购买,而普罗大众去购买必须要感受到生活价值,这时候对我们来讲直达的体系和线下零售店面的体系对传递产品价值至关重要,这是加速的一方面。

另外一方面是智慧联想的云平台,针对我们的电脑用户,平板用户,手机用户,建立起来的直接触达用户的客户端,这块成为了比营销的直达还要高效的用户沟通渠道,我们通过这个渠道了解用户的产品偏好,期待以数据分析精准地给他推荐符合他需求的产品。

Q:联想如何理解 SIot?

阿木:手机开始 SIoT 的概念已经起势了,之后越来越多的设备开始寻求联网、智能和服务这条路,手机之后有了电视,再之后有了手表,有了平板,又有了音响,还有一些智能的摄像头,有很多这种设备都开始变成 SIoT。但是单体设备是 1.0 的一大特征,主要通过人机之间的交互,获取的主要是内容服务,消耗内容型的服务形态。到了 SIoT2.0,有更加极致的体验,还有三个更高级的特征:

第一:多设备协同感知场景。设备与设备之间可以自动地协同感知相互之间的状态,并且做出自动的反馈,这个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为你要广泛地普及不同的设备形态在各自不同的场景当中,这是第一个特点。

第二,内嵌 AI。IoT1.0 是完成了云端连接,IoT2.0 主要是完成了嵌入 AI 技术,对于边缘计算端嵌入了语音、图像识别,在远端嵌入了大数据学习,方便了解你的喜好,这是第二个特点,跟 1.0 不一样,之前是由人来判断、请求,2.0 就引入了人工智能助理的概念了。

第三,交互方式升级。交互形态继续进化,以更自然的方式进行交互,这个当下主流就是语音交互,还有一个就是直接进行图象识别交互,我们叫做自动地进行图象识别,这种更加自然的交互形态也让 SIoT2.0 的智能化程度又得到了一个提升,这几个特点连接到一块我们起了一个名字叫做 SIoT2.0。

SIoT2.0 当中,我们不再强调单体设备的智能化,而是跨设备的场景智能化,这一个场景是否交互有价值的智能体验,还是给用户创造了新的难题,让用户成为社会的俘虏。SIoT2.0,我们现在重新变成单体设备的俘虏。这个是一个新的痛点,开始浮出水面,为了这一点我们必须建立体系,否则很难实现打通。

接着还有 SIoT3,叫「全域智能」。因为我们还没有特别成熟的产品所以还没有提出,但是我们已经做了一些设想。「全域智能」的概念是围绕每个人的时间和场景,与你的个性体验相随而行,在你不同的场景切换过程中让你感受到这个技术正在跟你进行交互。

Q:SioT 设备未来的市场策略与联想现在新零售体系的结合状况如何?

阿木:我们第一是直接 to C 营销,不再进行 B to B to C 的营销,直接对用户营销,这个我们做了很多改革确保我们能直达用户。

第二我们进行全网营销,把线上线下结合起来,SIoT 是有体验需求的产品,尤其在普及期, 我们很难想象在 2005 年你能通过电商买一个手机,你必须要通过体验才能买,SIoT 目前也处于这样的阶段,只有少数的产品可以达到,但是很多产品没有达到这个程度。

再就是营销过程当中我们会采取更加无中心化的粉丝营销体系,我们会用跟用户互动的方式来推广和营销,不再产品一发布联想就撤了,不会这么做,在产品发布之前就互动体验,招募体验官、预热、发布之后马上和粉丝互动,再开始迭代软件和云服务的能力,马上去迭代其他的周边和其他的碎片产品,跟粉丝的互动中完成营销行为,这都是联想已经储备好的能力,也是组织和战略变革以后新建立起来的一套能力。

至于单体的设备是不是一经发布就会形成我们通常所谓的爆款,我们的理想是这样,但是我们更希望能够逐渐地建立起与粉丝的关系,有的设备就是要慢慢地来培育,有的要尽快起量,有的要跟另外的设备搭配才能体现出价值,我们还是希望把这个交给用户,别以我为主,以企业经营思想去推,而是在用户使用过程当中不断调节,在 SIoT 市场当中调节。

Q:关于信息安全的,联想是如何去考虑的?

张德魁:其实在保护隐私和提供一些便利性上,某种程度上是有些矛盾的,还是要在某些矛盾中找到一个相对平衡的点,不使用信息肯定做不到对客户越来越深的了解和下一步的精准营销,但是为了精准营销的目的肆无忌惮地搜集用户数据,并且把这个数据泄露到外面去这肯定是不能容忍的。

其实我们现在的做法是在两个极端中间找一个平衡,我们在用户允许并且执勤知情的情况下获取一些用户使用设备和消耗互联网的行为数据,当然也肯定会符合国家法律法规严格的安全要求的, 我们会根据这些行为数据做一些群体的用户画像的分析以及个体用户行为特征的分析,根据这些分析做下一步的精准营销。

联想不会是把用户尤其是跟个人直接相关用户的数据泄露给任何我们的合作伙伴,我们可能会基于一些群体信息做一些群体营销,个人的话更多是通过算法通过系统做一些运算,不会去看这些信息,这是我们现在的做法,我们还在精准推荐和保护隐私之间还在做探索。

关键字:联想智能物联网

本文摘自:极客公园

x 当物联网遇到人工智能,联想是怎样做的? 扫一扫
分享本文到朋友圈
当前位置:物联网市场动态 → 正文

当物联网遇到人工智能,联想是怎样做的?

责任编辑:zsheng |来源:企业网D1Net  2018-10-07 08:54:02 本文摘自:极客公园

物联网的概念很早就出现了,但过去的很长一段时间里,其一直没有得以普及。而伴随着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企业为物联网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机遇。最近两年,几乎所有的科技公司都在发力智能物联网,这其中也包括联想。

有关联想在 SIoT 方面的布局以及思考,联想集团副总裁、中国区战略及业务拓展副总裁、SIoT 云平台及内容运营部总经理阿木、联想 SIoT 业务 CTO&UDS 平台高级总监张德魁、联享智云 CEO 印少荣、国家互联网应急中心研究所常务副所长陈训逊在接受了媒体采访。

以下为采访实录,经极客公园整理(略有删减)。

Q:联想 SIoT 平台强调开放,面向个人的开发者是否有一些政策?

阿木:联想去年设立了赋能中心,我们为它赋予了三项使命。第一是面向社会合作伙伴做五大赋能所有的资源协调和输出,并且成为所有合作伙伴的接口;第二是建立起广泛赋能合作的体系,这个体系当中包括了要交流和指导,也包括给他们输出其他的合作伙伴合作经营,让他们之间也能够相互联络和交流学习经验、激发灵感,这里面还会有一些资本的动作跟进;第三个使命是能够为更丰富的 SIoT 构建场景体验,不断补充产品幻想,选择合适的伙伴引进来。

第二个使命之前我们更多关注的是中小型的合作伙伴,商品厂商还有友商投资的公司我们都当做合作伙伴跟他们洽谈,个人的产品设计者或者有这方面志向个人的伙伴我觉得现在也可以尝试性地把他们纳入到这个体系里面,至少也作为一个选品的来源,作为一个指导、交流、学习的对象,同时也作为我们的五大赋能对象。

Q:联想如何看待开放平台和以 iOS 为例的封闭平台之间的优劣?

阿木:在过去 20 多年的时间里面,其实是由应用驱动体验,而应用是纯虚拟服务,应用的纯虚拟服务,要搭载在 iOS 系统上,而 iOS 系统上要由顶层驱动,提升体验的一体化,苹果确实是达到了一个很极致的水准。由于应用的 iOS 偶尔对于体验的影响比较大,所以出现了不同的使用体验,我们也可以看到,开放性的体验会更加丰富多彩,订制性会更强。

第一时代基本上是应用驱动,我们所提到的 SIoT 真正是由设备本身和云端服务能力,再加上在一部分前端的应用上体验构成的,其中体验构成的要素正在发生转移,如何能够将不同品牌不同标准、甚至是不同规格的设备在一个给定的场景当中,通过云端让用户感受到整体体验的提升,这就会产生明显的木桶效应。

只要一个设备的联动性和服务跟不上,整个场景就会因为其存在而受到局限,这跟简单的 APP 和应用的体验是不一样的,在这一点就必须要以开放的方式去做,才能够让一个居家客厅体验、居家厨房体验,或者是卧室的娱乐体验或者书房当中的学习体验,三五个设备下配合完成体验,我们才能把木桶的最短板拉高,这很难用封闭的策略完成,一旦封闭了就意味着只能够围绕设备完成了交付。

但是整个场景依然是比较糟糕的,所以在 SIoT 当中我更认为开放恰恰能够在场景智能下带来更极致的场景体验,而不单单是单个设备的应用,这种产业主要素的专业和主要矛盾的专业就意味着要采取不同的策略。

张德魁:封闭最大的优势是非常好地保证体验的一致性,开放体验有机会去团结整个业界和厂商一起围着一个大的目标努力。在 SIoT 这个领域里面有一个非常突出的特点——碎片化。

碎片化是说,产品本身的种类会非常非常丰富,几十种几百种几千种、几万中,还有就是在这个领域从事产品开发工作的厂商非常多,不像 PC 市场,它是一个高度集中的产业,三家厂商就占到了 80% 的市场份额。

IoT 尚且处于发展初期,也许五年十年整个设备开发者集中在 TOP3 里面可能很难,这就会决定着会有各自独立不同的小的生态体系,这些体系各自割裂的情况会大大影响用户的体验,你不能说联想的灯泡和联想的门联动,开联想的门能开联想的灯,但是还有一家的不能开,这从体验上就会非常差,所以我认为在 IoT 这个产业里面,开放是有助于各家厂商能在体系里面找到位置实现共赢的非常好的手段,你像苹果做 IPOD 就不如 iOS 成功,这就是封闭体制会产生的弊端和问题。

Q:联想如何实现将传统设备接入到平台中去?

张德魁:两种方式,一个是通过联想的免开发模组,尤其是对于一些相对简单的设备,比如说开关的设备,或者开关上简单的一个设备,这时候通过模组能直接把设备连接到智能设备,还有一种方式业界有类似于万能摇控器的方式,通过万能摇控器的智能化从而实现遥控器对于传统可以遥控设备智能化的改造,业界现在通用的就是这两种方式。

首先我们在选定的设备领域里面,其实是和人工智能比较像,我们很多设备的开发工作都通过在体系里面实现了,这对设备开发来说真的很简单,实际上有很多活儿我们已经干过了,但是这种 361 的目标还是有一些前提条件的,比如说做一些灯泡开关当然是没有问题;要做特别复杂的事儿,比如说做一个带有算法的机器人,这种不可能一天就能介入的。

Q:联想的智能设备目前有几条线?它们分别是如何去定位的?

阿木:我们的设备按照大的类别有三类,第一类是少数的核心产品,培育周期更长,技术投入更多,而且市场处于培育期,需要联想这个大体量的企业去建设和推动,这类我们一般用 Lenovo 品牌来去推动。

因为我们要自主研发、投入比较多的市场费用和培养周期,包括上流的供应链也会做更多资源上的保障。对于更丰富的碎片化的这些设备,不论是新奇的还是已经大众化的,不论是创新的智能设备还是传统设备智能化的设备,这种我们会更倾向于赋能合作的方式。

这类方式有两个品牌形象,一个叫 Lecoo(来酷),一个叫 thinkplus。Lecoo 更偏向于消费时长,偏年轻化,更新颖的智能生活体验,以及产品的创新,thinkplus 更强调商务和办公场景,即面向商务人士推出 thinkplus 的个人设备。

智选设备保留了合作伙伴自有的品牌,进入到我们的营销体系,销售体系承载到服务体系上,加快它的发展速度,当然我们会尽量地在背后打通智慧联想的云平台,让它的产品不会孤零零地卖出去,用户一旦买了就可以进行更多设备的联动,大家是这样分配不同品牌的使命,大家也在探索到底什么是稳定的,也在不断迭代。

Q:咱们会像小米一样通过投资来构建一些生态链企业吗?

阿木:我们也有这样的计划,今天早上刘军所讲的成立 10 亿元的生态基金,加磅对智能开放生态的支持,就是一种资本运作的方式,来解决这些尤其是成长期的企业,要在一开始要产品化并且走向市场,占领一席之地他们缺的很重要的资源是现金,他们需要完成产品的开发并且走向市场的投入,用资本的加持也是希望他们能在这方面,但是也不限于此,我们还有云端直接合作的,不光是设备级别的,甚至是友商投资的企业,他们出于自己的发展来跟联想合作,我们也都欢迎。

Q:在联想的众多 SIoT 产品中,哪些是最能代表我们联想核心技术的?

阿木:应该都可以代表,现在在 1-3 线城市的 SIoT 设备认知度已经比较高了,购买尝鲜的用户也比较高的,但是把他们当成常态的,把它当做生活必备的用户还很少,它这种有趣、好玩儿、尝鲜的占主导地位,4-6 线地级市往下的市场其实认知度都没有达到水准,就都没有用过就更不要提反馈了。

整个产业目前所处的阶段整个是处于起势的初期,远远没有达到广泛普及,大家在同一个市场里面相互厮杀,让大家认为这个产品是对生活有价值的,让他们买走的原因不是尝鲜,而是真的解决了某些痛点,在这个方面的投入不代表技术如何。

第二点,在四大应用场景当中,其中家居场景和网络安防场景在当下这个阶段我们会倾注比较多的精力,这两个场景使用的需求是比较明确的,而且它的认知基础也更好一些。有的智能化的技术应用到这些设备当中,尤其是在跨设备的联动当中用户可以感知到它给生活带来的好处,这个好处也能够促成用户愿意可经常性使用,所以在这个领域当中会先让势起得更快一些,同时在娱乐和学习当中做布局。

还有第五个场景是可穿戴场景,可穿戴场景我们手表跟手机一起做了尝试,已经销售了四五十万台了,一直在热销,我们还会继续迭代,看看稳定的产品需求会是什么样的,会出台更多的周边的可穿戴设备,包括带蜂窝网络连接能力的耳机,这都是穿戴设备上的尝试,但是这个领域还是在普及的初期,所以我们在继续探索。

Q:联想有什么战略策略能够快速普及,在市场渠道上面有没有一些想法或者一些计划?

阿木:这个计划可以追溯到我们一年多前在中国市场的变革,就是直达客户的变革。联想在整个消费领域当中的经营策略,原来是交易模式,产品卖给经销商,经销商卖给客户,我们其实跟用户没有关系,从去年开始我们做了直达用户、以客户为中心的大调整,我们和用户之间直接建立联系,线上有官网体系、社交平台,线下有零售店面和零售体系,跟用户直接形成对话,通过这个体系加快布局。

因为智能设备再智能它也要解决生活问题才行,这个过程对体验的要求是比较高的,你不做体验只是因为它的一些噱头,只是极客会购买,而普罗大众去购买必须要感受到生活价值,这时候对我们来讲直达的体系和线下零售店面的体系对传递产品价值至关重要,这是加速的一方面。

另外一方面是智慧联想的云平台,针对我们的电脑用户,平板用户,手机用户,建立起来的直接触达用户的客户端,这块成为了比营销的直达还要高效的用户沟通渠道,我们通过这个渠道了解用户的产品偏好,期待以数据分析精准地给他推荐符合他需求的产品。

Q:联想如何理解 SIot?

阿木:手机开始 SIoT 的概念已经起势了,之后越来越多的设备开始寻求联网、智能和服务这条路,手机之后有了电视,再之后有了手表,有了平板,又有了音响,还有一些智能的摄像头,有很多这种设备都开始变成 SIoT。但是单体设备是 1.0 的一大特征,主要通过人机之间的交互,获取的主要是内容服务,消耗内容型的服务形态。到了 SIoT2.0,有更加极致的体验,还有三个更高级的特征:

第一:多设备协同感知场景。设备与设备之间可以自动地协同感知相互之间的状态,并且做出自动的反馈,这个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为你要广泛地普及不同的设备形态在各自不同的场景当中,这是第一个特点。

第二,内嵌 AI。IoT1.0 是完成了云端连接,IoT2.0 主要是完成了嵌入 AI 技术,对于边缘计算端嵌入了语音、图像识别,在远端嵌入了大数据学习,方便了解你的喜好,这是第二个特点,跟 1.0 不一样,之前是由人来判断、请求,2.0 就引入了人工智能助理的概念了。

第三,交互方式升级。交互形态继续进化,以更自然的方式进行交互,这个当下主流就是语音交互,还有一个就是直接进行图象识别交互,我们叫做自动地进行图象识别,这种更加自然的交互形态也让 SIoT2.0 的智能化程度又得到了一个提升,这几个特点连接到一块我们起了一个名字叫做 SIoT2.0。

SIoT2.0 当中,我们不再强调单体设备的智能化,而是跨设备的场景智能化,这一个场景是否交互有价值的智能体验,还是给用户创造了新的难题,让用户成为社会的俘虏。SIoT2.0,我们现在重新变成单体设备的俘虏。这个是一个新的痛点,开始浮出水面,为了这一点我们必须建立体系,否则很难实现打通。

接着还有 SIoT3,叫「全域智能」。因为我们还没有特别成熟的产品所以还没有提出,但是我们已经做了一些设想。「全域智能」的概念是围绕每个人的时间和场景,与你的个性体验相随而行,在你不同的场景切换过程中让你感受到这个技术正在跟你进行交互。

Q:SioT 设备未来的市场策略与联想现在新零售体系的结合状况如何?

阿木:我们第一是直接 to C 营销,不再进行 B to B to C 的营销,直接对用户营销,这个我们做了很多改革确保我们能直达用户。

第二我们进行全网营销,把线上线下结合起来,SIoT 是有体验需求的产品,尤其在普及期, 我们很难想象在 2005 年你能通过电商买一个手机,你必须要通过体验才能买,SIoT 目前也处于这样的阶段,只有少数的产品可以达到,但是很多产品没有达到这个程度。

再就是营销过程当中我们会采取更加无中心化的粉丝营销体系,我们会用跟用户互动的方式来推广和营销,不再产品一发布联想就撤了,不会这么做,在产品发布之前就互动体验,招募体验官、预热、发布之后马上和粉丝互动,再开始迭代软件和云服务的能力,马上去迭代其他的周边和其他的碎片产品,跟粉丝的互动中完成营销行为,这都是联想已经储备好的能力,也是组织和战略变革以后新建立起来的一套能力。

至于单体的设备是不是一经发布就会形成我们通常所谓的爆款,我们的理想是这样,但是我们更希望能够逐渐地建立起与粉丝的关系,有的设备就是要慢慢地来培育,有的要尽快起量,有的要跟另外的设备搭配才能体现出价值,我们还是希望把这个交给用户,别以我为主,以企业经营思想去推,而是在用户使用过程当中不断调节,在 SIoT 市场当中调节。

Q:关于信息安全的,联想是如何去考虑的?

张德魁:其实在保护隐私和提供一些便利性上,某种程度上是有些矛盾的,还是要在某些矛盾中找到一个相对平衡的点,不使用信息肯定做不到对客户越来越深的了解和下一步的精准营销,但是为了精准营销的目的肆无忌惮地搜集用户数据,并且把这个数据泄露到外面去这肯定是不能容忍的。

其实我们现在的做法是在两个极端中间找一个平衡,我们在用户允许并且执勤知情的情况下获取一些用户使用设备和消耗互联网的行为数据,当然也肯定会符合国家法律法规严格的安全要求的, 我们会根据这些行为数据做一些群体的用户画像的分析以及个体用户行为特征的分析,根据这些分析做下一步的精准营销。

联想不会是把用户尤其是跟个人直接相关用户的数据泄露给任何我们的合作伙伴,我们可能会基于一些群体信息做一些群体营销,个人的话更多是通过算法通过系统做一些运算,不会去看这些信息,这是我们现在的做法,我们还在精准推荐和保护隐私之间还在做探索。

关键字:联想智能物联网

本文摘自:极客公园

电子周刊
回到顶部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版权声明隐私条款广告服务友情链接投稿中心招贤纳士

企业网版权所有 ©2010-2024 京ICP备09108050号-6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9343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