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物联网RFID → 正文

科普了!RFID技术的这些事儿

责任编辑:editor006 |来源:企业网D1Net  2016-01-19 15:56:21 本文摘自:安防知识网

什么是RFID

RFID技术(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即射频识别,俗称“电子标签”,是一种非接触式的自动识别技术,可通过无线电讯号识别特定目标并读写相关数据,而无需识别系统与特定目标之间建立机械或光学接触,常称为感应式电子芯片或近接卡、感应卡、非接触卡、电子卷标、电子条形码等。应用非常广泛,如动物芯片、门禁管制、停车场管制、生产线自动化、物料管理等。

  三大组成部分:应答器、阅读器、天线

电子标签(Tag)又称应答器、数据载体,由耦合组件及芯片组成,每个标签具有唯一的电子编码,附着在物体上标识目标对象。

阅读器(Reader)又称读出装置、扫描器、读头、通信器、读写器(取决于电子标签是否可以无线改写数据),读取(有时还可以写入)标签信息的设备,可设计为手持式rfid读写器或固定式读写器。

天线(Antenna),在卷标和读取器间传递射频信号。

上图为RFID系统组成示意图

  RFID的工作原理

RFID系统的基本模型如下图所示。

电子卷标与阅读器之间通过耦合组件实现射频信号的空间(无接触)耦合、在耦合通道内,根据时序关系,实现能量的传递、资料的交换。

发生在阅读器和电子卷标之间的射频信号的耦合类型有两种。

电感耦合:变压器模型,通过空间高频交变磁场实现耦合,依据的是电磁感应定律,如下图所示。

 

  电感耦合方式一般适合于中、低频工作的近距离射频识别系统。

电磁反向散射耦合:雷达原理模型,发射出去的电磁波,碰到目标后反射,同时携带回目标信息,依据的是电磁波的空间传播规律,如下图所示。

电磁反向散射耦合方式一般适合于高频、微波工作的远距离射频识别系统。

  RFID是一项易于操控,简单实用且特别适合用于自动化控制的灵活性应用技术,识别工作无须人工干预,它既可支持只读工作模式也可支持读写工作模式,且无需接触或瞄准;可自由工作在各种恶劣环境下:短距离射频产品不怕油渍、灰尘污染等恶劣的环境,可以替代条码,例如用在工厂的流水线上跟踪物体;长距射频产品多用于交通上,识别距离可达几十米,如自动收费或识别车辆身份等。其所具备的独特优越性是其它识别技术无法企及的。

  主要特点:

读取方便快捷:数据的读取无需光源,甚至可以透过外包装来进行。有效识别距离更大,采用自带电池的主动标签时,有效识别距离可达到30米以上;

识别速度快:标签一进入磁场,解读器就可以即时读取其中的信息,而且能够同时处理多个标签,实现批量识别;

数据容量大:数据容量最大的二维条形码(PDF417),最多也只能存储2725个数字;若包含字母,存储量则会更少;RFID标签则可以根据用户的需要扩充到数十K;

使用寿命长,应用范围广:其无线电通信方式,使其可以应用于粉尘、油污等高污染环境和放射性环境,而且其封闭式包装使得其寿命大大超过印刷的条形码;

标签数据可动态更改:利用编程器可以向写入数据,从而赋予RFID标签交互式便携数据文件的功能,而且写入时间相比打印条形码更少;

更好的安全性:不仅可以嵌入或附着在不同形状、类型的产品上,而且可以为标签数据的读写设置密码保护,从而具有更高的安全性;

动态实时通信:标签以与每秒50~100次的频率与解读器进行通信,所以只要RFID标签所附着的物体出现在解读器的有效识别范围内,就可以对其位置进行动态的追踪和监控。

关键字:射频识别系统电感耦合

本文摘自:安防知识网

x 科普了!RFID技术的这些事儿 扫一扫
分享本文到朋友圈
当前位置:物联网RFID → 正文

科普了!RFID技术的这些事儿

责任编辑:editor006 |来源:企业网D1Net  2016-01-19 15:56:21 本文摘自:安防知识网

什么是RFID

RFID技术(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即射频识别,俗称“电子标签”,是一种非接触式的自动识别技术,可通过无线电讯号识别特定目标并读写相关数据,而无需识别系统与特定目标之间建立机械或光学接触,常称为感应式电子芯片或近接卡、感应卡、非接触卡、电子卷标、电子条形码等。应用非常广泛,如动物芯片、门禁管制、停车场管制、生产线自动化、物料管理等。

  三大组成部分:应答器、阅读器、天线

电子标签(Tag)又称应答器、数据载体,由耦合组件及芯片组成,每个标签具有唯一的电子编码,附着在物体上标识目标对象。

阅读器(Reader)又称读出装置、扫描器、读头、通信器、读写器(取决于电子标签是否可以无线改写数据),读取(有时还可以写入)标签信息的设备,可设计为手持式rfid读写器或固定式读写器。

天线(Antenna),在卷标和读取器间传递射频信号。

上图为RFID系统组成示意图

  RFID的工作原理

RFID系统的基本模型如下图所示。

电子卷标与阅读器之间通过耦合组件实现射频信号的空间(无接触)耦合、在耦合通道内,根据时序关系,实现能量的传递、资料的交换。

发生在阅读器和电子卷标之间的射频信号的耦合类型有两种。

电感耦合:变压器模型,通过空间高频交变磁场实现耦合,依据的是电磁感应定律,如下图所示。

 

  电感耦合方式一般适合于中、低频工作的近距离射频识别系统。

电磁反向散射耦合:雷达原理模型,发射出去的电磁波,碰到目标后反射,同时携带回目标信息,依据的是电磁波的空间传播规律,如下图所示。

电磁反向散射耦合方式一般适合于高频、微波工作的远距离射频识别系统。

  RFID是一项易于操控,简单实用且特别适合用于自动化控制的灵活性应用技术,识别工作无须人工干预,它既可支持只读工作模式也可支持读写工作模式,且无需接触或瞄准;可自由工作在各种恶劣环境下:短距离射频产品不怕油渍、灰尘污染等恶劣的环境,可以替代条码,例如用在工厂的流水线上跟踪物体;长距射频产品多用于交通上,识别距离可达几十米,如自动收费或识别车辆身份等。其所具备的独特优越性是其它识别技术无法企及的。

  主要特点:

读取方便快捷:数据的读取无需光源,甚至可以透过外包装来进行。有效识别距离更大,采用自带电池的主动标签时,有效识别距离可达到30米以上;

识别速度快:标签一进入磁场,解读器就可以即时读取其中的信息,而且能够同时处理多个标签,实现批量识别;

数据容量大:数据容量最大的二维条形码(PDF417),最多也只能存储2725个数字;若包含字母,存储量则会更少;RFID标签则可以根据用户的需要扩充到数十K;

使用寿命长,应用范围广:其无线电通信方式,使其可以应用于粉尘、油污等高污染环境和放射性环境,而且其封闭式包装使得其寿命大大超过印刷的条形码;

标签数据可动态更改:利用编程器可以向写入数据,从而赋予RFID标签交互式便携数据文件的功能,而且写入时间相比打印条形码更少;

更好的安全性:不仅可以嵌入或附着在不同形状、类型的产品上,而且可以为标签数据的读写设置密码保护,从而具有更高的安全性;

动态实时通信:标签以与每秒50~100次的频率与解读器进行通信,所以只要RFID标签所附着的物体出现在解读器的有效识别范围内,就可以对其位置进行动态的追踪和监控。

关键字:射频识别系统电感耦合

本文摘自:安防知识网

电子周刊
回到顶部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版权声明隐私条款广告服务友情链接投稿中心招贤纳士

企业网版权所有 ©2010-2024 京ICP备09108050号-6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9343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