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视频监控/安防案例应用 → 正文

用智能点亮视频 用智能诠释物联网感知

责任编辑:Zane |来源:企业网D1Net  2011-12-16 09:34:19 本文摘自:RFID世界网

众所周知,物联网也叫传感网,是物物相联的互联网,它通过各类传感器,将互联网的用户端延伸和扩展到了各类物体目标上。而物联网的三大要素是感知、连接和应用,物联网三大要素中,最核心的是感知,亦即是最前端的传感器部分。

一般概念上,传感器包括诸如RFID、各类感应探头、数据采集装置等;而具备智能视频分析功能的视频采集设备,实质上也是一种更直观和智能的传感器,它可以通过智能视频分析技术来感知视频场景内的目标及其行为。随着智能视频分析与自动识别技术的发展,视频感知将成为最重要的感知技术,成为物联网信息感知层最重要的技术之一,视频物联网也就像人眼一样,成为智慧世界的眼睛。

智能视频分析传感技术

在智能视频分析技术的方向上,飞瑞斯公司利用多年来的累积优势,创新性的将智能视频分析技术与物联网技术相结合,在视频采集设备端的嵌入式平台下,对视频场景内的深度信息(如人和物的行为、数量、状态、身份等)进行挖掘,使得智能化后的视频采集设备成为一类可以感知和采集视频画面内的关键数据和有价值信息的物联网感知器。

在感知层,主要完成的工作就是对现实的物进行虚拟化、条码化、标签化;RFID技术是一种最常见的标签化实现技术。相比于RFID技术来说,基于智能视频分析技术的传感器具有一些明显的特点:

RFID通过外加标签的方式来实现对物的条码化、标签化;而基于智能视频分析技术的传感器则通过对物的可视化特征来将物进行虚拟的条码化、标签化。

RFID和智能视频分析均可以实现非接触的数据采集、标签感知。RFID方向性限制少,智能视频分析技术对方向要求高。

智能视频分析技术作为传感技术,可获得“所见即所得”的传感效果,感知出的结果的是目标的可视化属性;RFID技术需要将标签与物的属性建立对应关系之后才可获得目标物的属性。

智能视频分析技术作为传感技术,可感知一些动态的信息,如行为、状态等抽象动态信息;RFID一般采集到的数据都是静态信息,需要经过进一步加工和逻辑处理才可能获得动态信息。

智能视频分析传感技术应用场合限制比较多,需要目标物有明显的可视化特征。

基于以上视频分析传感技术的优缺点,针对限制条件下的应用,还是由很多的实用性。现有成熟的主要应用包括:

检测、捕捉和识别人脸,感知人的身份;

分析运动目标(人和物)的行为,防范周界入侵;

感知人的流动,用于客流统计和分析、娱乐场所等公共场合逗留人数预警;

感知人或者物的消失、出现,用于财产保全、可疑遗留物识别等;

感知和捕捉运动中的车牌,用于非法占用公交车道的车辆车牌捕捉;

感知人群聚集状态、驾驶疲劳状态、人脸遮挡、车流量密度、烟雾现象等各类信息;

目前行业内提及的智能视频分析技术,最常见的应用基本上都局限于安防应用,特别是安防应用中的人体行为识别类;而植根于“物联网”感知层的智能视频分析技术的应用领域和行业方向则不然,其空间之广度和价值之深度完全不可同日而语。

关键字:

本文摘自:RFID世界网

x 用智能点亮视频 用智能诠释物联网感知 扫一扫
分享本文到朋友圈
当前位置:视频监控/安防案例应用 → 正文

用智能点亮视频 用智能诠释物联网感知

责任编辑:Zane |来源:企业网D1Net  2011-12-16 09:34:19 本文摘自:RFID世界网

众所周知,物联网也叫传感网,是物物相联的互联网,它通过各类传感器,将互联网的用户端延伸和扩展到了各类物体目标上。而物联网的三大要素是感知、连接和应用,物联网三大要素中,最核心的是感知,亦即是最前端的传感器部分。

一般概念上,传感器包括诸如RFID、各类感应探头、数据采集装置等;而具备智能视频分析功能的视频采集设备,实质上也是一种更直观和智能的传感器,它可以通过智能视频分析技术来感知视频场景内的目标及其行为。随着智能视频分析与自动识别技术的发展,视频感知将成为最重要的感知技术,成为物联网信息感知层最重要的技术之一,视频物联网也就像人眼一样,成为智慧世界的眼睛。

智能视频分析传感技术

在智能视频分析技术的方向上,飞瑞斯公司利用多年来的累积优势,创新性的将智能视频分析技术与物联网技术相结合,在视频采集设备端的嵌入式平台下,对视频场景内的深度信息(如人和物的行为、数量、状态、身份等)进行挖掘,使得智能化后的视频采集设备成为一类可以感知和采集视频画面内的关键数据和有价值信息的物联网感知器。

在感知层,主要完成的工作就是对现实的物进行虚拟化、条码化、标签化;RFID技术是一种最常见的标签化实现技术。相比于RFID技术来说,基于智能视频分析技术的传感器具有一些明显的特点:

RFID通过外加标签的方式来实现对物的条码化、标签化;而基于智能视频分析技术的传感器则通过对物的可视化特征来将物进行虚拟的条码化、标签化。

RFID和智能视频分析均可以实现非接触的数据采集、标签感知。RFID方向性限制少,智能视频分析技术对方向要求高。

智能视频分析技术作为传感技术,可获得“所见即所得”的传感效果,感知出的结果的是目标的可视化属性;RFID技术需要将标签与物的属性建立对应关系之后才可获得目标物的属性。

智能视频分析技术作为传感技术,可感知一些动态的信息,如行为、状态等抽象动态信息;RFID一般采集到的数据都是静态信息,需要经过进一步加工和逻辑处理才可能获得动态信息。

智能视频分析传感技术应用场合限制比较多,需要目标物有明显的可视化特征。

基于以上视频分析传感技术的优缺点,针对限制条件下的应用,还是由很多的实用性。现有成熟的主要应用包括:

检测、捕捉和识别人脸,感知人的身份;

分析运动目标(人和物)的行为,防范周界入侵;

感知人的流动,用于客流统计和分析、娱乐场所等公共场合逗留人数预警;

感知人或者物的消失、出现,用于财产保全、可疑遗留物识别等;

感知和捕捉运动中的车牌,用于非法占用公交车道的车辆车牌捕捉;

感知人群聚集状态、驾驶疲劳状态、人脸遮挡、车流量密度、烟雾现象等各类信息;

目前行业内提及的智能视频分析技术,最常见的应用基本上都局限于安防应用,特别是安防应用中的人体行为识别类;而植根于“物联网”感知层的智能视频分析技术的应用领域和行业方向则不然,其空间之广度和价值之深度完全不可同日而语。

关键字:

本文摘自:RFID世界网

电子周刊
回到顶部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版权声明隐私条款广告服务友情链接投稿中心招贤纳士

企业网版权所有 ©2010-2024 京ICP备09108050号-6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9343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