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中心行业动态 → 正文

UberO2O棋局:联姻穷游逐鹿中国

责任编辑:editor006 |来源:企业网D1Net  2014-11-27 15:27:29 本文摘自:百度百家

作为分享经济及移动互联网时代旅游O2O的的典型代表, 成立于2009年的移动租车应用Uber近期传出已经接近完成新一轮10亿美元以上的融资,估值或将达到350亿至400亿美元左右新高,这将比它在今年6月份融资时的170亿美元市值高一倍,并且将创下美国初创科技企业直接融资额度的记录。而已经上市的Twiiter目前市值仅为216亿美元左右,还未上市的Uber估值已经达到其市值的1.5倍以上。目前Uber在全球业务已经拓展到六大洲、两百多个城市,据Business Insider报道,Uber有望在2015年实现100亿美元的年营收额,20亿美元的净收益。

2014年初, Uber以中文名为“优步”正式宣布进入中国市场。此前,其已在上海、广州、深圳三地试运营,目前拓展到北京、成都、武汉和杭州等七个城市。作为一个有全球视野的科技企业, Uber对中国市场早已虎视眈眈,尽管Uber在中国会面临与本土竞争对手如嘀嘀、快的以及看起来和Uber模式更接近的易到用车的激烈竞争,但其进军中国的意志坚决,甚至在Uber进军北京时,其CEO特拉维斯 卡兰尼克(Travis Kalanick)亲自站台宣布,可见Uber对于中国市场的重视程度。从其在中国多个城市大规模的招聘计划也可以看出其野心,今年七月份其在多个地点放出“总经理”“运营及后勤”等职位,包括成都、重庆、宁波、北京市、杭州、南京、青岛、天津、武汉、广州、深圳、上海、苏州等。

而中国租车市场早已厮杀成一片红海,不管是巨头撑腰的滴滴、快的、易到,还是大租车市场中的至尊、宝驾、一嗨、神州以及各出租车公司等,都非等闲之辈。除此之外这个市场还受到中国政府的严格监管。那么Uber为什么一定要杀进中国市场呢?Uber真的准备好了吗?其中国O2O之路将面临哪些机遇与挑战呢?

一、中国租车市场庞大,但竞争激烈

常言道,商人无利不起早,面对中国市场激烈的竞争、严厉的政策监管以及水土不服的风险,Uber还是来了,最主要的原因无非是市场空间和机会。据艾瑞咨询最新统计数据显示,中国租车市场处于高速发展期,2013年市场规模343.4亿元,增速19.2%,预计2014年租车市场增速保持在10.0%以上。中国逐年增长的驾驶员规模表明用户对汽车使用的刚性需求,大量的潜在租车用户推动着租车市场的高速发展;另一方面,用户使用习惯正在养成,随着国内监管制度更加健全,租车企业管理模式的逐渐成熟,市场将迎来增长爆发期。而随着移动互联网的高速发展,手机、平板电脑的用户更多开始利用碎片时间,旅游O2O才开始真正爆发出巨大的潜力,作为租车O2O的典型代表,Uber进军中国正是意欲在中国这个大市场中分得一杯羹。而中国市场不管是人+车模式的易到、AA,还是单纯租车服务的神州、一嗨、宝驾、至尊还是出租车公司以及新的打车app滴滴、快的,都在这个市场中要分一杯羹的,而且已经建立起了先发优势,作为后来者Uber能否打开局面将面临严峻挑战。

二:整体租车市场环境、服务痛点多,适应需时日

随着城市环境污染的日益严重,雾霾、拥堵等城市综合症的不断爆发,北上广深等各大城市甚至二线城市都开始了限购限号,人们租车的需求一定会与日俱增,而随着消费观念的逐步转变和产业链条的日渐成熟,中国汽车租赁行业的市场前景让人期待。但租车市场要还存在诸多痛点,比如因诚信问题而产生的租车乱象,诸如骗租、黑租赁公司故意提供故障车以索赔,用户与租车公司间信任成本高等问题依然存在。

不管是租车还是打车,最根本的还是解决用户的及时用车需求,而不管是租车公司还是打车软件,在这一需求点上体验还有不小的差距,Uber提供了简单快捷的体验,无论是让用户在几秒钟之内完成一个预订,还是让他们在预订过程中有更多的控制权,都是Uber的优势,对于服务标准细致化的建立及实现也是值得本土公司学习,但同时缺乏多样化个性化的选择也是其不足。而且迫于市场竞争的压力,Uber在中国市场选择了较为狭小的中高端的租车市场,虽然未来可以降低价格和身段参与本土化竞争,但本土市场的培育及租车行业信任问题的解决都不是能一蹴而就的,适应尚需时日。

三:灵活合作,曲线救国,但合作效果待检验

尽管存在诸多挑战,Uber的O2O中国实践总体来看还是比较灵活的, 在O2O创新上,线上部分通过手机地图上的图钉用户能实现一键订车,系统会派离用户最近的空车来接,而线下部分Uber会随时记录,包括司机信息,乘客信息等以保障安全,用户用完车后还可以返回线上进行点评,这样就完成了典型的O2O闭环体验。而在闭环中Uber跟支付宝、高德地图形成了合作,这是本土化的较好选择,但面对本土化租车公司,它并不独特。

在合作方式上, Uber进中国与在美国以个人司机注册做Uber司机为主的模式也不同,Uber在中国采用与租车公司合作、由租车公司提供车辆和司机的模式,这样的选择不管是出于无奈还是主动,毕竟在租车这个水极深的行业,这样的选择还算灵活。

而另外一项合作则更能体现Uber在学习、适应中国市场。当然首先要做的除了政策、市场环境了解外更为重要的一点,那就是对用户习惯的了解和学习。今年11月Uber在穷游十周年发布会上宣布与其达成战略合作关系,发布会上穷游网也正式推出核心产品---“行程助手”独立APP(IOS/Android)(该APP不仅能帮助用户完成更系统的行程规划、目的地索引,还可添加旅伴及分享设置等),由此,Uber和穷游网的合作,将以行程助手APP的API接口嵌入作为开端,点击即可帮助用户在旅途当中随时实现直接叫车服务。

穷游网截至目前已汇聚超过5000万的用户,其中移动端用户达到2000多万,从穷游的角度看,Uber的切入提升了其变现能力,但从Uber的角度看,无疑可以通过对穷游几千万的出境游用户租车行为的观察和分析来更深地了解这些中国出境游游客的租车习惯,人的消费习惯是有连续性的,这些用户无疑具有成为Uber中国种子用户的潜力,Uber亚太区运营负责人AllenPenn曾表示,Uber要保证用户体验一致,目前在中国仍然是起步阶段,“我们希望能提供更本土化的服务,但现在才刚刚开始,改进针对中国用户习惯的服务要等到我们收集到足够多的用户反馈”。这样看,通过穷游收集到足够多的用户反馈也不是没有可能。

这些灵活的合作是国际化公司主动适应中国市场的表现,水土不服病在中国市场干掉了不少巨头,ebay,MSN都是前车之鉴,但主动合作能否免疫呢,这些合作涉及到很深的层面,必然触动各利益攸关方,在中国商业环境中能否经得住各种战争,Uber的中国O2O实践能否把握这些机遇,应对已知未知挑战无疑是对其国际化能力的巨大挑战,因为中国是块肥肉,想吃的主太多了。

关键字:Uber支付宝AllenPenn

本文摘自:百度百家

x UberO2O棋局:联姻穷游逐鹿中国 扫一扫
分享本文到朋友圈
当前位置:新闻中心行业动态 → 正文

UberO2O棋局:联姻穷游逐鹿中国

责任编辑:editor006 |来源:企业网D1Net  2014-11-27 15:27:29 本文摘自:百度百家

作为分享经济及移动互联网时代旅游O2O的的典型代表, 成立于2009年的移动租车应用Uber近期传出已经接近完成新一轮10亿美元以上的融资,估值或将达到350亿至400亿美元左右新高,这将比它在今年6月份融资时的170亿美元市值高一倍,并且将创下美国初创科技企业直接融资额度的记录。而已经上市的Twiiter目前市值仅为216亿美元左右,还未上市的Uber估值已经达到其市值的1.5倍以上。目前Uber在全球业务已经拓展到六大洲、两百多个城市,据Business Insider报道,Uber有望在2015年实现100亿美元的年营收额,20亿美元的净收益。

2014年初, Uber以中文名为“优步”正式宣布进入中国市场。此前,其已在上海、广州、深圳三地试运营,目前拓展到北京、成都、武汉和杭州等七个城市。作为一个有全球视野的科技企业, Uber对中国市场早已虎视眈眈,尽管Uber在中国会面临与本土竞争对手如嘀嘀、快的以及看起来和Uber模式更接近的易到用车的激烈竞争,但其进军中国的意志坚决,甚至在Uber进军北京时,其CEO特拉维斯 卡兰尼克(Travis Kalanick)亲自站台宣布,可见Uber对于中国市场的重视程度。从其在中国多个城市大规模的招聘计划也可以看出其野心,今年七月份其在多个地点放出“总经理”“运营及后勤”等职位,包括成都、重庆、宁波、北京市、杭州、南京、青岛、天津、武汉、广州、深圳、上海、苏州等。

而中国租车市场早已厮杀成一片红海,不管是巨头撑腰的滴滴、快的、易到,还是大租车市场中的至尊、宝驾、一嗨、神州以及各出租车公司等,都非等闲之辈。除此之外这个市场还受到中国政府的严格监管。那么Uber为什么一定要杀进中国市场呢?Uber真的准备好了吗?其中国O2O之路将面临哪些机遇与挑战呢?

一、中国租车市场庞大,但竞争激烈

常言道,商人无利不起早,面对中国市场激烈的竞争、严厉的政策监管以及水土不服的风险,Uber还是来了,最主要的原因无非是市场空间和机会。据艾瑞咨询最新统计数据显示,中国租车市场处于高速发展期,2013年市场规模343.4亿元,增速19.2%,预计2014年租车市场增速保持在10.0%以上。中国逐年增长的驾驶员规模表明用户对汽车使用的刚性需求,大量的潜在租车用户推动着租车市场的高速发展;另一方面,用户使用习惯正在养成,随着国内监管制度更加健全,租车企业管理模式的逐渐成熟,市场将迎来增长爆发期。而随着移动互联网的高速发展,手机、平板电脑的用户更多开始利用碎片时间,旅游O2O才开始真正爆发出巨大的潜力,作为租车O2O的典型代表,Uber进军中国正是意欲在中国这个大市场中分得一杯羹。而中国市场不管是人+车模式的易到、AA,还是单纯租车服务的神州、一嗨、宝驾、至尊还是出租车公司以及新的打车app滴滴、快的,都在这个市场中要分一杯羹的,而且已经建立起了先发优势,作为后来者Uber能否打开局面将面临严峻挑战。

二:整体租车市场环境、服务痛点多,适应需时日

随着城市环境污染的日益严重,雾霾、拥堵等城市综合症的不断爆发,北上广深等各大城市甚至二线城市都开始了限购限号,人们租车的需求一定会与日俱增,而随着消费观念的逐步转变和产业链条的日渐成熟,中国汽车租赁行业的市场前景让人期待。但租车市场要还存在诸多痛点,比如因诚信问题而产生的租车乱象,诸如骗租、黑租赁公司故意提供故障车以索赔,用户与租车公司间信任成本高等问题依然存在。

不管是租车还是打车,最根本的还是解决用户的及时用车需求,而不管是租车公司还是打车软件,在这一需求点上体验还有不小的差距,Uber提供了简单快捷的体验,无论是让用户在几秒钟之内完成一个预订,还是让他们在预订过程中有更多的控制权,都是Uber的优势,对于服务标准细致化的建立及实现也是值得本土公司学习,但同时缺乏多样化个性化的选择也是其不足。而且迫于市场竞争的压力,Uber在中国市场选择了较为狭小的中高端的租车市场,虽然未来可以降低价格和身段参与本土化竞争,但本土市场的培育及租车行业信任问题的解决都不是能一蹴而就的,适应尚需时日。

三:灵活合作,曲线救国,但合作效果待检验

尽管存在诸多挑战,Uber的O2O中国实践总体来看还是比较灵活的, 在O2O创新上,线上部分通过手机地图上的图钉用户能实现一键订车,系统会派离用户最近的空车来接,而线下部分Uber会随时记录,包括司机信息,乘客信息等以保障安全,用户用完车后还可以返回线上进行点评,这样就完成了典型的O2O闭环体验。而在闭环中Uber跟支付宝、高德地图形成了合作,这是本土化的较好选择,但面对本土化租车公司,它并不独特。

在合作方式上, Uber进中国与在美国以个人司机注册做Uber司机为主的模式也不同,Uber在中国采用与租车公司合作、由租车公司提供车辆和司机的模式,这样的选择不管是出于无奈还是主动,毕竟在租车这个水极深的行业,这样的选择还算灵活。

而另外一项合作则更能体现Uber在学习、适应中国市场。当然首先要做的除了政策、市场环境了解外更为重要的一点,那就是对用户习惯的了解和学习。今年11月Uber在穷游十周年发布会上宣布与其达成战略合作关系,发布会上穷游网也正式推出核心产品---“行程助手”独立APP(IOS/Android)(该APP不仅能帮助用户完成更系统的行程规划、目的地索引,还可添加旅伴及分享设置等),由此,Uber和穷游网的合作,将以行程助手APP的API接口嵌入作为开端,点击即可帮助用户在旅途当中随时实现直接叫车服务。

穷游网截至目前已汇聚超过5000万的用户,其中移动端用户达到2000多万,从穷游的角度看,Uber的切入提升了其变现能力,但从Uber的角度看,无疑可以通过对穷游几千万的出境游用户租车行为的观察和分析来更深地了解这些中国出境游游客的租车习惯,人的消费习惯是有连续性的,这些用户无疑具有成为Uber中国种子用户的潜力,Uber亚太区运营负责人AllenPenn曾表示,Uber要保证用户体验一致,目前在中国仍然是起步阶段,“我们希望能提供更本土化的服务,但现在才刚刚开始,改进针对中国用户习惯的服务要等到我们收集到足够多的用户反馈”。这样看,通过穷游收集到足够多的用户反馈也不是没有可能。

这些灵活的合作是国际化公司主动适应中国市场的表现,水土不服病在中国市场干掉了不少巨头,ebay,MSN都是前车之鉴,但主动合作能否免疫呢,这些合作涉及到很深的层面,必然触动各利益攸关方,在中国商业环境中能否经得住各种战争,Uber的中国O2O实践能否把握这些机遇,应对已知未知挑战无疑是对其国际化能力的巨大挑战,因为中国是块肥肉,想吃的主太多了。

关键字:Uber支付宝AllenPenn

本文摘自:百度百家

电子周刊
回到顶部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版权声明隐私条款广告服务友情链接投稿中心招贤纳士

企业网版权所有 ©2010-2024 京ICP备09108050号-6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9343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