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中心行业动态 → 正文

中国偏光片产业将迎来爆发式高速增长

责任编辑:editor007 作者:李雷广 |来源:企业网D1Net  2015-10-13 21:40:45 本文摘自:赛迪网-中国电子报

多个巨头的进入让中国大陆地区的偏光片产业持续升温,未来几年的产能将持续高速增长。

需求旺盛 大陆高速增长

近年来,世界范围内新建设的液晶面板产线,几乎都集中在中国大陆地区,日本、韩国以及中国台湾地区的建设步伐暂缓,甚至停滞。

中国大陆面板企业,如京东方、华星光电、中电熊猫、天马等,都在持续投资建设新的液晶面板线,未来两三年内,将有8条以上新产线开出产能。

预计到2017年,中国将有超过28条4.5代以上液晶面板线,仅8.5代线就将达11条,同时还将有几条OLED产线投产。

大规模、高速密集建设的新产线带来更大的市场空间,偏光片的需求也会呈现较高的增速。根据群智咨询(Σintell)的统计数据,2014年中国大陆地区面板厂的偏光片需求约6500万平方米,预计到2018年,所有面板产线(含LCD、AMOLED产线)的年需求量将高达1.4亿~1.8亿万平方米,年均增速接近30%。

扎堆落户 就近配套

中国在全球市场的地位可以说是越来越重要,原材料的需求也是持续快速增长,再加上对关税等方面的考虑,众多上游原材料企业纷纷进驻中国,就近配套液晶面板企业。

在偏光片产业方面,中国本土的企业主要有盛波和三利谱。由于国有资本背景的原因,盛波的投资计划相对保守,而另一家民营资本的三利谱则激进得多。

2013年12月29日,三利谱与合肥市新站区正式签署合作协议,总投资20亿元,在合肥市新站区投资建设偏光片生产基地。该项目计划10年内扩建6条宽幅TFT偏光片生产线。一期项目计划于2018年前完成,投资10亿元,4年内建成3条宽幅TFT型偏光片生产线,届时年总产量将达3500万平方米。

昆山奇美材料偏光片项目于2014年3月签约,一期项目计划建设2条生产线,年产偏光片1200万平方米。项目最终将规划建成12条生产线。

LG化学南京工厂的扩建项目已于4月动工,计划2016年上半年完工。新的产线将生产2300mm的宽幅偏光片,可应用于8代液晶面板。此次扩建将使LG化学南京工厂从目前4000万平方米的年产能增加至6400万平方米。

5月25日,三星SDI与无锡市政府签署关于成立偏光片工厂的谅解备忘录。三星SDI计划投资2000多亿韩元,在无锡建设8代规格的偏光片工厂,年产规模将达3000万~4000万平方米。

根据群智咨询(Σintell)的统计数据,2014年中国大陆地区偏光片的年产能约有4000万平方米,预计到2018年,年产能将超过1.4亿平方米,可满足大部分本地化需求。

竞争加剧 民族企业获利堪忧

偏光片产业具有较高的技术门槛。早在上世纪30年代,美国发明了偏光片的制备方法,60年代起开始在日本实现工业化生产。

1963年开始,日本三立子(SANRITZ)开始偏光片的生产,日东(NITTO)和住友(SUMITOMO)分别于1975年和1988年进入偏光片产业。

上世纪80年代末期,韩国开始偏光片生产,90年代末我国大陆与台湾地区也加入偏光片的生产阵营中。

偏光片的生产是石化工业、机械加工工业发展的结晶,光学级产品的制备有相当难度。而且在基膜的供应上,国内企业几乎全部依赖进口。

总体来讲,国外巨头掌握着更核心的技术、专利和原材料的供应,所以在偏光片产业的发展上,国内企业依然落后很多。未来几年内,随着LG化学、三星SDI、奇美材料等巨头的入驻,可以预见盛波及三利谱的获利将更加艰难。

以2014年的经营情况为例,盛波光电所属上市公司深纺织的财报显示,2014年盛波光电偏光片业务经营性亏损达1800多万元,董事会将其原因表述为“订单不足和良品率不稳定,出现较大亏损”。

为了快速发展偏光片事业,一直以来国内企业多方寻求突破,包括引进外部技术等方式,但效果不是很明显。2014年初,盛波与日东达成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拟在偏光片业务方面展开合作,但时隔一年仍未有进展,2015年初此计划宣告结束。

经验告诉我们,过度依赖外资力量并不一定能实现偏光片事业的长远发展。毕竟核心的技术、专利、设备等,他们并不愿意交给我们。

所以,国内企业唯有自主创新,才能杀出重围。我们要努力提高工艺水平,提高良品率,确保各批次产品的性能一致性。国内企业也要加强合作,团结一致,单打独斗将异常艰难。

关键字:偏光片AMOLED

本文摘自:赛迪网-中国电子报

x 中国偏光片产业将迎来爆发式高速增长 扫一扫
分享本文到朋友圈
当前位置:新闻中心行业动态 → 正文

中国偏光片产业将迎来爆发式高速增长

责任编辑:editor007 作者:李雷广 |来源:企业网D1Net  2015-10-13 21:40:45 本文摘自:赛迪网-中国电子报

多个巨头的进入让中国大陆地区的偏光片产业持续升温,未来几年的产能将持续高速增长。

需求旺盛 大陆高速增长

近年来,世界范围内新建设的液晶面板产线,几乎都集中在中国大陆地区,日本、韩国以及中国台湾地区的建设步伐暂缓,甚至停滞。

中国大陆面板企业,如京东方、华星光电、中电熊猫、天马等,都在持续投资建设新的液晶面板线,未来两三年内,将有8条以上新产线开出产能。

预计到2017年,中国将有超过28条4.5代以上液晶面板线,仅8.5代线就将达11条,同时还将有几条OLED产线投产。

大规模、高速密集建设的新产线带来更大的市场空间,偏光片的需求也会呈现较高的增速。根据群智咨询(Σintell)的统计数据,2014年中国大陆地区面板厂的偏光片需求约6500万平方米,预计到2018年,所有面板产线(含LCD、AMOLED产线)的年需求量将高达1.4亿~1.8亿万平方米,年均增速接近30%。

扎堆落户 就近配套

中国在全球市场的地位可以说是越来越重要,原材料的需求也是持续快速增长,再加上对关税等方面的考虑,众多上游原材料企业纷纷进驻中国,就近配套液晶面板企业。

在偏光片产业方面,中国本土的企业主要有盛波和三利谱。由于国有资本背景的原因,盛波的投资计划相对保守,而另一家民营资本的三利谱则激进得多。

2013年12月29日,三利谱与合肥市新站区正式签署合作协议,总投资20亿元,在合肥市新站区投资建设偏光片生产基地。该项目计划10年内扩建6条宽幅TFT偏光片生产线。一期项目计划于2018年前完成,投资10亿元,4年内建成3条宽幅TFT型偏光片生产线,届时年总产量将达3500万平方米。

昆山奇美材料偏光片项目于2014年3月签约,一期项目计划建设2条生产线,年产偏光片1200万平方米。项目最终将规划建成12条生产线。

LG化学南京工厂的扩建项目已于4月动工,计划2016年上半年完工。新的产线将生产2300mm的宽幅偏光片,可应用于8代液晶面板。此次扩建将使LG化学南京工厂从目前4000万平方米的年产能增加至6400万平方米。

5月25日,三星SDI与无锡市政府签署关于成立偏光片工厂的谅解备忘录。三星SDI计划投资2000多亿韩元,在无锡建设8代规格的偏光片工厂,年产规模将达3000万~4000万平方米。

根据群智咨询(Σintell)的统计数据,2014年中国大陆地区偏光片的年产能约有4000万平方米,预计到2018年,年产能将超过1.4亿平方米,可满足大部分本地化需求。

竞争加剧 民族企业获利堪忧

偏光片产业具有较高的技术门槛。早在上世纪30年代,美国发明了偏光片的制备方法,60年代起开始在日本实现工业化生产。

1963年开始,日本三立子(SANRITZ)开始偏光片的生产,日东(NITTO)和住友(SUMITOMO)分别于1975年和1988年进入偏光片产业。

上世纪80年代末期,韩国开始偏光片生产,90年代末我国大陆与台湾地区也加入偏光片的生产阵营中。

偏光片的生产是石化工业、机械加工工业发展的结晶,光学级产品的制备有相当难度。而且在基膜的供应上,国内企业几乎全部依赖进口。

总体来讲,国外巨头掌握着更核心的技术、专利和原材料的供应,所以在偏光片产业的发展上,国内企业依然落后很多。未来几年内,随着LG化学、三星SDI、奇美材料等巨头的入驻,可以预见盛波及三利谱的获利将更加艰难。

以2014年的经营情况为例,盛波光电所属上市公司深纺织的财报显示,2014年盛波光电偏光片业务经营性亏损达1800多万元,董事会将其原因表述为“订单不足和良品率不稳定,出现较大亏损”。

为了快速发展偏光片事业,一直以来国内企业多方寻求突破,包括引进外部技术等方式,但效果不是很明显。2014年初,盛波与日东达成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拟在偏光片业务方面展开合作,但时隔一年仍未有进展,2015年初此计划宣告结束。

经验告诉我们,过度依赖外资力量并不一定能实现偏光片事业的长远发展。毕竟核心的技术、专利、设备等,他们并不愿意交给我们。

所以,国内企业唯有自主创新,才能杀出重围。我们要努力提高工艺水平,提高良品率,确保各批次产品的性能一致性。国内企业也要加强合作,团结一致,单打独斗将异常艰难。

关键字:偏光片AMOLED

本文摘自:赛迪网-中国电子报

电子周刊
回到顶部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版权声明隐私条款广告服务友情链接投稿中心招贤纳士

企业网版权所有 ©2010-2024 京ICP备09108050号-6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9343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