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中心行业动态 → 正文

中国移动广告时代已至 这家印度公司也要分一杯羹

责任编辑:editor007 作者:王芮 |来源:企业网D1Net  2016-09-14 21:25:37 本文摘自:凤凰科技

  InMobi CEO Naveen Tewari

2016是移动广告爆发年,根据市场调研公司的数据,今年全球数字广告市场规模达2000亿美元,其中移动广告市场规模达到1000亿美元。

在国内,移动互联网抢“用户红利”时代也已结束,为了从用户身上争抢更多利润,三大互联网巨头百度、腾讯和阿里开始在移动广告领域内布局。腾讯最近重新调整了移动广告业务架构,成立腾讯广告联盟事业部,专注第三方移动互联网流量拓展和广告变现。阿里巴巴和百度,也都在移动广告平台上有新的动作。

在BAT移动广告“火拼”之际,一家专注于做移动广告平台的印度公司InMobi倒格外显眼。InMobi在全球范围内是第三大移动广告平台,仅次于谷歌和Facebook,中国、美国、澳大利亚和印度、印度尼西亚等发展中国家是其主要市场,同时也是国内最大的第三方移动广告平台。凤凰科技采访了InMobi CEO Naveen Tewari,谈了谈InMobi在中国的发展情况和“求生之道”。

通过大数据分析用户的广告互动数据和一系列InMobi专业的定向技术,可以在用户使用一些移动应用或浏览移动网页时推送相关的广告,用户点击便会产生广告费用并向广告主收费。移动广告平台和应用开发者进行固定比例的收入分成,目前中国排名前500的应用中,大部分都集成了InMobi的移动广告。在中国,大部分手机用户都会偏向使用是免费应用,因此广告收入对开发者来说就成了营收获取的重要方式。

Naveen对凤凰科技表示,InMobi在2007年成立,从成立之初就专注于移动广告业务,是全球最早的两家移动广告平台之一,通过几年的发展,现在已经全球培养了非常庞大的主要基于APP的移动广告网络。“在中国,透过我们强大的网络网络,我们的广告几乎每天都可以触达和影响中国2亿活跃的iOS用户,他们是中国目前消费力最强的高端消费者,在全球我们拥有16亿以上的月活跃用户,可以帮助中国拥有强烈“出海”需求的广告主将其APP推向全球。”

InMobi从2011年进入中国市场,利用积累的技术优势和对中国市场的了解,在中国市场也已经获得了较深的根基。Naveen表示,目前国内的移动广告平台业务是“四分天下”,InMobi和BAT共同占据中国65%的移动广告平台市场份额,并有进一步扩大之势。

“在这样的格局之下,在BAT体系之外,InMobi是很有意思的存在,当中任何一家如果与InMobi合作,我们就会一起占据国内移动广告平台业务接近50%的市场份额。我们期待通过与BAT进行合作,通过合作来赢得市场,而不是过度依靠竞争,通过向用户展示他们可能会感兴趣的高质量移动广告,让消费者喜欢上广告,而不是讨厌广告。”Naveen表示。

而中国市场上移动电商和O2O的快速发展也给了InMobi更大的市场空间。“在移动电商和O2O领域,移动广告并不是仅仅帮广告主宣传品牌,或吸引新的用户,它更多的是要提高广告营收ROI和用户留存率,通过移动广告平台结合Mobile CRM技术的方式会更有效率,目前在中国我们约70%的收入都来自移动电商和O2O领域,”Naveen表示。

作为一家外企,InMobi背后所代表的是全球化的资源。对于面向全球用户的广告主来说,和BAT相比InMobi也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

置身InMobi北京办公室,你会看到很多“老外”同事,但是他们并不常驻中国,但却非常了解中国。实际上,InMobi在中国的业务全部由中国人负责,其中国团队拥有100%的本土化雇佣率。

可以看出强化本土化战略是InMobi的在中国的重要成功要素,当然,这并不会影响中国团队和全球总部的沟通和协作。Naveen Tewari称为了更好的了解中国市场,自己每个月会花费1~2周时间在中国。在中国,InMobi也完全依靠本土化运营团队来运作。另外,InMobi不仅仅是把全球的移动广告产品带入到中国,同时也会根据中国市场的需要,研发专门针对中国市场的产品,但是同时考虑全球复用。

“原生开屏广告在国外并不流行,但在中国市场却很受欢迎,因此我们也专门基于中国市场研发了这个产品,目前占据中国市场很大的市场份额,近期,我们将很快发布我们的开屏视频广告,”Naveen表示。

此前曾有消息称谷歌将收购InMobi,随后InMobi进行了否认。在目前的情况下, InMobi是否会考虑加入BAT其中一方的“麾下”?Naveen表示目前不予置评。"对于BAT,我们考虑更多的是合作而不是竞争,我们很乐意和BAT一起合作,共同赢得中国市场和海外市场,"Naveen说道。

关键字:广告联盟广告平台

本文摘自:凤凰科技

x 中国移动广告时代已至 这家印度公司也要分一杯羹 扫一扫
分享本文到朋友圈
当前位置:新闻中心行业动态 → 正文

中国移动广告时代已至 这家印度公司也要分一杯羹

责任编辑:editor007 作者:王芮 |来源:企业网D1Net  2016-09-14 21:25:37 本文摘自:凤凰科技

  InMobi CEO Naveen Tewari

2016是移动广告爆发年,根据市场调研公司的数据,今年全球数字广告市场规模达2000亿美元,其中移动广告市场规模达到1000亿美元。

在国内,移动互联网抢“用户红利”时代也已结束,为了从用户身上争抢更多利润,三大互联网巨头百度、腾讯和阿里开始在移动广告领域内布局。腾讯最近重新调整了移动广告业务架构,成立腾讯广告联盟事业部,专注第三方移动互联网流量拓展和广告变现。阿里巴巴和百度,也都在移动广告平台上有新的动作。

在BAT移动广告“火拼”之际,一家专注于做移动广告平台的印度公司InMobi倒格外显眼。InMobi在全球范围内是第三大移动广告平台,仅次于谷歌和Facebook,中国、美国、澳大利亚和印度、印度尼西亚等发展中国家是其主要市场,同时也是国内最大的第三方移动广告平台。凤凰科技采访了InMobi CEO Naveen Tewari,谈了谈InMobi在中国的发展情况和“求生之道”。

通过大数据分析用户的广告互动数据和一系列InMobi专业的定向技术,可以在用户使用一些移动应用或浏览移动网页时推送相关的广告,用户点击便会产生广告费用并向广告主收费。移动广告平台和应用开发者进行固定比例的收入分成,目前中国排名前500的应用中,大部分都集成了InMobi的移动广告。在中国,大部分手机用户都会偏向使用是免费应用,因此广告收入对开发者来说就成了营收获取的重要方式。

Naveen对凤凰科技表示,InMobi在2007年成立,从成立之初就专注于移动广告业务,是全球最早的两家移动广告平台之一,通过几年的发展,现在已经全球培养了非常庞大的主要基于APP的移动广告网络。“在中国,透过我们强大的网络网络,我们的广告几乎每天都可以触达和影响中国2亿活跃的iOS用户,他们是中国目前消费力最强的高端消费者,在全球我们拥有16亿以上的月活跃用户,可以帮助中国拥有强烈“出海”需求的广告主将其APP推向全球。”

InMobi从2011年进入中国市场,利用积累的技术优势和对中国市场的了解,在中国市场也已经获得了较深的根基。Naveen表示,目前国内的移动广告平台业务是“四分天下”,InMobi和BAT共同占据中国65%的移动广告平台市场份额,并有进一步扩大之势。

“在这样的格局之下,在BAT体系之外,InMobi是很有意思的存在,当中任何一家如果与InMobi合作,我们就会一起占据国内移动广告平台业务接近50%的市场份额。我们期待通过与BAT进行合作,通过合作来赢得市场,而不是过度依靠竞争,通过向用户展示他们可能会感兴趣的高质量移动广告,让消费者喜欢上广告,而不是讨厌广告。”Naveen表示。

而中国市场上移动电商和O2O的快速发展也给了InMobi更大的市场空间。“在移动电商和O2O领域,移动广告并不是仅仅帮广告主宣传品牌,或吸引新的用户,它更多的是要提高广告营收ROI和用户留存率,通过移动广告平台结合Mobile CRM技术的方式会更有效率,目前在中国我们约70%的收入都来自移动电商和O2O领域,”Naveen表示。

作为一家外企,InMobi背后所代表的是全球化的资源。对于面向全球用户的广告主来说,和BAT相比InMobi也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

置身InMobi北京办公室,你会看到很多“老外”同事,但是他们并不常驻中国,但却非常了解中国。实际上,InMobi在中国的业务全部由中国人负责,其中国团队拥有100%的本土化雇佣率。

可以看出强化本土化战略是InMobi的在中国的重要成功要素,当然,这并不会影响中国团队和全球总部的沟通和协作。Naveen Tewari称为了更好的了解中国市场,自己每个月会花费1~2周时间在中国。在中国,InMobi也完全依靠本土化运营团队来运作。另外,InMobi不仅仅是把全球的移动广告产品带入到中国,同时也会根据中国市场的需要,研发专门针对中国市场的产品,但是同时考虑全球复用。

“原生开屏广告在国外并不流行,但在中国市场却很受欢迎,因此我们也专门基于中国市场研发了这个产品,目前占据中国市场很大的市场份额,近期,我们将很快发布我们的开屏视频广告,”Naveen表示。

此前曾有消息称谷歌将收购InMobi,随后InMobi进行了否认。在目前的情况下, InMobi是否会考虑加入BAT其中一方的“麾下”?Naveen表示目前不予置评。"对于BAT,我们考虑更多的是合作而不是竞争,我们很乐意和BAT一起合作,共同赢得中国市场和海外市场,"Naveen说道。

关键字:广告联盟广告平台

本文摘自:凤凰科技

电子周刊
回到顶部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版权声明隐私条款广告服务友情链接投稿中心招贤纳士

企业网版权所有 ©2010-2024 京ICP备09108050号-6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9343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