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中心行业相关 → 正文

嘉赛信息庄敏:BYOD在国内是个伪命题

责任编辑:xfuesx |来源:企业网D1Net  2015-12-29 15:35:53 本文摘自:中国IT视野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在BYOD已成为见证一个企业及其信息化决策者逼格高低的当下,貌似不说两句拥抱BYOD的言辞都有点对不起头上那顶帽子。  

但潜力归潜力理想归理想,回到现实中还不是得一码归一码?专注于企业信息移动化的嘉赛信息创始人庄敏在2012年就在个人微博、长城会等公开场合多次指出:受制于技术、国情和企业文化等多项综合因素的制约,BYOD在国内可谓问题一箩筐,将成为一个被过度神话、概念化、营销化的伪命题。  

首先,国内市场移动设备种类繁杂,多数设备是Android(早在两年前安卓系统在国内活跃用户数就突破了10亿),由于Android开源的缘故,导致现在市场上安卓系统版本多如牛毛,而这些牛毛被应用于智能手机、手表、电视、数码相机、家用电器、智能眼镜、车载信息娱乐系统、游戏机等涉及到人们生活方方面面的移动终端中。  

尽管Android是当前发展最快的科技产品,但开源也使得很多硬件厂商都有了自己的安卓ROM,无形增加了BYOD的适配难度。举个最简单的例子,一个50人的企业可能有至少10个品牌的智能手机,该企业的BYOD系统如果要匹配必须得有硬件厂家在硬件及系统层面的支持,否则就是两眼一抹黑,根本做不了。试问在移动终端设备竞争一片血海的当下,绝大多数硬件厂商都在专注消费市场,少有精力把这些核心信息共享给BYOD企业。  

其次,尽管EMM具备跨平台的属性,但不同厂商的技术能力层次不齐,对于BYOD管控难度和风险程度非常高。在安卓平台恶意软件数量越来越多并日渐转向高威胁的APT攻击的当下,类似电影《007》、《碟中谍》中的窃密桥段,完全So easy!黑客通过一部被控制的智能手机,可全程监听企业内部的信息并随时上传至互联网。这也就意味着,企业部署BYOD的同时,如果安防工作不到位,企业的机密情报将面临被窃取的风险。  

再次,老生常谈的问题,中国特殊国情、体制下形成的独特企业文化、环境,也会成为BYOD部署的“拦路虎”。业内专家指出,BYOD模式只有在信任不容置疑的公司中才会成功。这就要求企业高管可以完全信任IT部门以及IT部门设定的保护员工设备的技术框架。同时,员工也可以完全放心其设备不会损害到企业,他们自己的私人数据也不可能被企业中的其他任何人看到。但这种情况在国内当前的企业文化、环境中出现的概率基本可以忽略不计,更别说绝大多数中国企业员工并不愿意拿自己的私人移动终端为企业工作。  

再再次,企业IT人员也对BYOD实施感到头疼。除了IT运维人员对上述的Android平台碎片化造成设备无法有效统一管理以外。开发人员也为大小不一的设备屏幕适配感到头疼。就算是适配了屏幕,各种BYOD设备CPU、内存等不同的配置,造成App运行效率问题;Android版本及被厂商修改裁剪过的系统造成企业App运行稳定问题,并且难以诊断。  

最后,回到最初举个大家都知道的例子,地球人都知道美国情报机构拥有非常完备的信息保全制度,但仍无法拦住前美国中央情报局(CIA)雇员斯诺登将机密文件拷贝至自己的设备,最终致使包括“棱镜”项目在内的美国政府多个秘密情报监视项目暴露在公众视线当中。尽管这一事件的正向意义非凡,但谁有能说它和BYOD就脱得了干系?  

总之,BOYD的问题一大箩筐,企业要真正做到BYOD不是那么容易的。  

在中国,由于电信运营商积极参与企业移动信息化建设,BYOD演变成:由企业IT与电信运营商进行统签话费、流量套餐,指定几款机型用于企业移动应用。事实上BYOD已经变相成为COPE(企业配发设备),已经不再是最初的那个她。最终BYOD已沦落为概念化、营销化的伪命题。  长期来看,BYOD会是企业实现移动信息化的一种有效手段,但绝不是当下。要实现这一美好的愿望尚需产业链上的各环节携手合作。前途是光明的,当然我们更希望道路不要太曲折。

关键字:BYODEMM伪命题

本文摘自:中国IT视野

x 嘉赛信息庄敏:BYOD在国内是个伪命题 扫一扫
分享本文到朋友圈
当前位置:新闻中心行业相关 → 正文

嘉赛信息庄敏:BYOD在国内是个伪命题

责任编辑:xfuesx |来源:企业网D1Net  2015-12-29 15:35:53 本文摘自:中国IT视野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在BYOD已成为见证一个企业及其信息化决策者逼格高低的当下,貌似不说两句拥抱BYOD的言辞都有点对不起头上那顶帽子。  

但潜力归潜力理想归理想,回到现实中还不是得一码归一码?专注于企业信息移动化的嘉赛信息创始人庄敏在2012年就在个人微博、长城会等公开场合多次指出:受制于技术、国情和企业文化等多项综合因素的制约,BYOD在国内可谓问题一箩筐,将成为一个被过度神话、概念化、营销化的伪命题。  

首先,国内市场移动设备种类繁杂,多数设备是Android(早在两年前安卓系统在国内活跃用户数就突破了10亿),由于Android开源的缘故,导致现在市场上安卓系统版本多如牛毛,而这些牛毛被应用于智能手机、手表、电视、数码相机、家用电器、智能眼镜、车载信息娱乐系统、游戏机等涉及到人们生活方方面面的移动终端中。  

尽管Android是当前发展最快的科技产品,但开源也使得很多硬件厂商都有了自己的安卓ROM,无形增加了BYOD的适配难度。举个最简单的例子,一个50人的企业可能有至少10个品牌的智能手机,该企业的BYOD系统如果要匹配必须得有硬件厂家在硬件及系统层面的支持,否则就是两眼一抹黑,根本做不了。试问在移动终端设备竞争一片血海的当下,绝大多数硬件厂商都在专注消费市场,少有精力把这些核心信息共享给BYOD企业。  

其次,尽管EMM具备跨平台的属性,但不同厂商的技术能力层次不齐,对于BYOD管控难度和风险程度非常高。在安卓平台恶意软件数量越来越多并日渐转向高威胁的APT攻击的当下,类似电影《007》、《碟中谍》中的窃密桥段,完全So easy!黑客通过一部被控制的智能手机,可全程监听企业内部的信息并随时上传至互联网。这也就意味着,企业部署BYOD的同时,如果安防工作不到位,企业的机密情报将面临被窃取的风险。  

再次,老生常谈的问题,中国特殊国情、体制下形成的独特企业文化、环境,也会成为BYOD部署的“拦路虎”。业内专家指出,BYOD模式只有在信任不容置疑的公司中才会成功。这就要求企业高管可以完全信任IT部门以及IT部门设定的保护员工设备的技术框架。同时,员工也可以完全放心其设备不会损害到企业,他们自己的私人数据也不可能被企业中的其他任何人看到。但这种情况在国内当前的企业文化、环境中出现的概率基本可以忽略不计,更别说绝大多数中国企业员工并不愿意拿自己的私人移动终端为企业工作。  

再再次,企业IT人员也对BYOD实施感到头疼。除了IT运维人员对上述的Android平台碎片化造成设备无法有效统一管理以外。开发人员也为大小不一的设备屏幕适配感到头疼。就算是适配了屏幕,各种BYOD设备CPU、内存等不同的配置,造成App运行效率问题;Android版本及被厂商修改裁剪过的系统造成企业App运行稳定问题,并且难以诊断。  

最后,回到最初举个大家都知道的例子,地球人都知道美国情报机构拥有非常完备的信息保全制度,但仍无法拦住前美国中央情报局(CIA)雇员斯诺登将机密文件拷贝至自己的设备,最终致使包括“棱镜”项目在内的美国政府多个秘密情报监视项目暴露在公众视线当中。尽管这一事件的正向意义非凡,但谁有能说它和BYOD就脱得了干系?  

总之,BOYD的问题一大箩筐,企业要真正做到BYOD不是那么容易的。  

在中国,由于电信运营商积极参与企业移动信息化建设,BYOD演变成:由企业IT与电信运营商进行统签话费、流量套餐,指定几款机型用于企业移动应用。事实上BYOD已经变相成为COPE(企业配发设备),已经不再是最初的那个她。最终BYOD已沦落为概念化、营销化的伪命题。  长期来看,BYOD会是企业实现移动信息化的一种有效手段,但绝不是当下。要实现这一美好的愿望尚需产业链上的各环节携手合作。前途是光明的,当然我们更希望道路不要太曲折。

关键字:BYODEMM伪命题

本文摘自:中国IT视野

电子周刊
回到顶部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版权声明隐私条款广告服务友情链接投稿中心招贤纳士

企业网版权所有 ©2010-2024 京ICP备09108050号-6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9343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