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安全行业动态 → 正文

刨根问底 IT外企为何要淡出中国?

责任编辑:王李通 作者:Vader | |来源:企业网D1Net  2015-03-31 09:00:45 本文摘自:IT大佬

最近很多人都在谈论银监会39、317号文,兴高采烈地谈起中国的自主可控的提法和IT国产化潮流造成了一些IT行业外企不得不离开中国市场,但我非常不认同这个推断的因果关系。

是国产化潮流造成外企离开中国吗?

说起国产化,汽车工业是国产化要求最早、最高的领域之一,整车的国产化比例、零部件国产化比例都有显著的要求。工信部和发改委不断发布《汽车产业发展政策》及相关文件,规划未来的国产化举措。 但宝马退出中国了吗?奔驰退出中国了吗?大众、通用、福特呢?这些企业非但没有选择萎缩或退出,面对一个巨大的市场,服从政策、建立合资企业、从技战术手段千方百计满足国产化比例的政策要求,这些国外的汽车巨头实际上成为了这个产业发展的最大赢家。

退一步来讲,如果真的是国产化的要求造成外企退出市场,外资IT企业完全可以选择类似汽车行业的合资或者投资的方式迂回,甚至可以获得更大的市场份额。

也许有人说,这次银监会的文件和汽车等领域不同,金融安全事关国家安全,因此在斯诺登事件的阴影下,外企不得不从中国撤离。国家安全真是一剂逻辑黑洞的万能膏药,一旦用这个概念解释,很快就进入了“知道的不能说,不知道的不能问”的神秘领域,那还有什么可以探讨的。

如果仔细关注银监会39/317号文自主可控的提法其操作细则,显然可以看到银监会清醒地意识到实现自主可控是一种长期管理愿景,其中许多概念都是可以调整的。例如五年后达到的自主可控百分比到底是指建设项目数量、采购金额还是覆盖面?自主可控比率是否认可人员服务、外包的费用?如何对待贴牌产品等问题上,这些概念的弹性都是很大的。任何一个清醒的外资企业管理者都不会愚蠢在刚刚颁布这些政策的时候就落到慌不择路、自断臂膀的境地。

那么外资IT企业是不是在离开中国呢?

在此,我觉得用“淡出”这个词汇可能会更准确。在一些IT外企CEO空想“中国巨大市场机会论”破灭之后,逐渐更合理地调整在中国的收支比例,大幅度减少冗余人员造成了IT外企淡出中国的表面想象。

那所谓IT外企淡出中国的真实原因是什么呢?

这必定有许多方方面面的原因,我认为其中影响面最大的是以下两个原因:

公司政治结构僵化

IT行业的外资企业进入中国的时代,IT行业的薪酬、培训体系、国际商务旅行的机会使当时一批充满求知欲的年轻人亢奋不已。早期的外企雇员绝对是以当前所谓的创业者心态在各自的细分领域里耕耘。全力以赴的客户拜访、殚精竭虑地思索总结、不厌其烦的锻炼能力、如饥似渴地学习新知识。这些人的努力使他们不断获得更好的收入和更高的职位,这些中国雇员可以在人民币对美元1:8的时代享受美国员工的薪酬福利待遇,让周围的人羡慕不已。

IT外企就有高薪、休假、美好的福利。结果在十余年前,许多加入外企的职员的动机不再是纯粹的努力拼搏,而是期望付出不多、但回报诸多的美好生活。大家整天竞相比较着国际旅游的足迹覆盖面,甚至以和老外的电话会议数量作为自豪的来源,我还遇到过个别人把进入某个特定外企然后生个孩子、混日子作为职业生涯的终极目标。

其实,大多数IT外企本身也都是比较年轻的企业,根本经不起如此的折腾。

唯目标论与本土化的冲突

在中国的IT外资企业作为一个海外企业的分支机构,其本身的核心目标是为了销售产品,为母公司提供利润。因此许多在美国发展很快的IT企业同样也为中国市场制定了和全球一样的发展目标。可是制定目标并不会自然而然得到结果,这些国外产品的设计管理、解决的问题和长期发展计划都是以美国市场作为核心,尽管在中国雇佣了许许多多最聪明的人,这些人却不得不为了目标进行许许多多徒劳的尝试,大量的时间、智慧都浪费在全球策略执行、跟总部汇报、接受批评、继续执行、换人等循环之中,类似IT行业管理方式的特斯拉最近的中国挫折几乎是和大多数外资IT企业情况是一模一样的。

本土化绝对不只是中文/汉化,由于每个国家的IT从业人士的平均年龄、平均从业时间、平均技能水平和工作流程等各种因素都不同,各个国家的IT产品实际上也会因此产生显著不同,但由于主要的IT行业的先进企业都在美国,因此在中国拿到的产品即便有个本地技术中心进行了汉化,也仍然是和中国本地的需求相差很大的。这也是为什么许多IT行业的公司试图照搬抄袭国外知名产品、做个中文版的山寨版,但最后发现在市场上完全没有起色的实际原因。

综上,我认为一部分IT外企确实在中国淡出,但这相当大的程度是因为这些企业1、形成了僵化、复杂的政治结构,没有办法团结奋斗、让努力工作的人获得充分认可;2、缺乏产品落地的能力,被迫在全球化的标准体系下向本地用户推销并不贴合实际的所谓高科技产品而最终在市场无法成长。

显然,外企淡出绝对不会是必然的趋势。当中国市场规模继续成长,成为全球市场中的重大组成部分时,所有IT外企都会仔细权衡、制定新策略,甚至会比过去更努力地在这个市场上参与竞争。

积极拥抱并做好和世界最高水平的外资企业们同台起舞的准备,才是下一代中国企业应有的觉悟。千万要避免类似某些国内IT公司天天期待外企退出中国,然后坐等烧饼砸在脸上、不劳而获的侥幸心理。如果有些外企真的会淡出中国市场,那么这种抱有侥幸心理的国内公司更会被市场唾弃。

其实,通过银监会的政策和政府的意志,外资企业放下身段,积极服从合规性要求、从而努力适应中国市场特点,消除某个特定的外国意志凌驾于中国利益之上的意识形态,这才是最终市场未来的实际格局。

关键字:科达股份IT行业IT企业

本文摘自:IT大佬

x 刨根问底  IT外企为何要淡出中国? 扫一扫
分享本文到朋友圈
当前位置:安全行业动态 → 正文

刨根问底 IT外企为何要淡出中国?

责任编辑:王李通 作者:Vader | |来源:企业网D1Net  2015-03-31 09:00:45 本文摘自:IT大佬

最近很多人都在谈论银监会39、317号文,兴高采烈地谈起中国的自主可控的提法和IT国产化潮流造成了一些IT行业外企不得不离开中国市场,但我非常不认同这个推断的因果关系。

是国产化潮流造成外企离开中国吗?

说起国产化,汽车工业是国产化要求最早、最高的领域之一,整车的国产化比例、零部件国产化比例都有显著的要求。工信部和发改委不断发布《汽车产业发展政策》及相关文件,规划未来的国产化举措。 但宝马退出中国了吗?奔驰退出中国了吗?大众、通用、福特呢?这些企业非但没有选择萎缩或退出,面对一个巨大的市场,服从政策、建立合资企业、从技战术手段千方百计满足国产化比例的政策要求,这些国外的汽车巨头实际上成为了这个产业发展的最大赢家。

退一步来讲,如果真的是国产化的要求造成外企退出市场,外资IT企业完全可以选择类似汽车行业的合资或者投资的方式迂回,甚至可以获得更大的市场份额。

也许有人说,这次银监会的文件和汽车等领域不同,金融安全事关国家安全,因此在斯诺登事件的阴影下,外企不得不从中国撤离。国家安全真是一剂逻辑黑洞的万能膏药,一旦用这个概念解释,很快就进入了“知道的不能说,不知道的不能问”的神秘领域,那还有什么可以探讨的。

如果仔细关注银监会39/317号文自主可控的提法其操作细则,显然可以看到银监会清醒地意识到实现自主可控是一种长期管理愿景,其中许多概念都是可以调整的。例如五年后达到的自主可控百分比到底是指建设项目数量、采购金额还是覆盖面?自主可控比率是否认可人员服务、外包的费用?如何对待贴牌产品等问题上,这些概念的弹性都是很大的。任何一个清醒的外资企业管理者都不会愚蠢在刚刚颁布这些政策的时候就落到慌不择路、自断臂膀的境地。

那么外资IT企业是不是在离开中国呢?

在此,我觉得用“淡出”这个词汇可能会更准确。在一些IT外企CEO空想“中国巨大市场机会论”破灭之后,逐渐更合理地调整在中国的收支比例,大幅度减少冗余人员造成了IT外企淡出中国的表面想象。

那所谓IT外企淡出中国的真实原因是什么呢?

这必定有许多方方面面的原因,我认为其中影响面最大的是以下两个原因:

公司政治结构僵化

IT行业的外资企业进入中国的时代,IT行业的薪酬、培训体系、国际商务旅行的机会使当时一批充满求知欲的年轻人亢奋不已。早期的外企雇员绝对是以当前所谓的创业者心态在各自的细分领域里耕耘。全力以赴的客户拜访、殚精竭虑地思索总结、不厌其烦的锻炼能力、如饥似渴地学习新知识。这些人的努力使他们不断获得更好的收入和更高的职位,这些中国雇员可以在人民币对美元1:8的时代享受美国员工的薪酬福利待遇,让周围的人羡慕不已。

IT外企就有高薪、休假、美好的福利。结果在十余年前,许多加入外企的职员的动机不再是纯粹的努力拼搏,而是期望付出不多、但回报诸多的美好生活。大家整天竞相比较着国际旅游的足迹覆盖面,甚至以和老外的电话会议数量作为自豪的来源,我还遇到过个别人把进入某个特定外企然后生个孩子、混日子作为职业生涯的终极目标。

其实,大多数IT外企本身也都是比较年轻的企业,根本经不起如此的折腾。

唯目标论与本土化的冲突

在中国的IT外资企业作为一个海外企业的分支机构,其本身的核心目标是为了销售产品,为母公司提供利润。因此许多在美国发展很快的IT企业同样也为中国市场制定了和全球一样的发展目标。可是制定目标并不会自然而然得到结果,这些国外产品的设计管理、解决的问题和长期发展计划都是以美国市场作为核心,尽管在中国雇佣了许许多多最聪明的人,这些人却不得不为了目标进行许许多多徒劳的尝试,大量的时间、智慧都浪费在全球策略执行、跟总部汇报、接受批评、继续执行、换人等循环之中,类似IT行业管理方式的特斯拉最近的中国挫折几乎是和大多数外资IT企业情况是一模一样的。

本土化绝对不只是中文/汉化,由于每个国家的IT从业人士的平均年龄、平均从业时间、平均技能水平和工作流程等各种因素都不同,各个国家的IT产品实际上也会因此产生显著不同,但由于主要的IT行业的先进企业都在美国,因此在中国拿到的产品即便有个本地技术中心进行了汉化,也仍然是和中国本地的需求相差很大的。这也是为什么许多IT行业的公司试图照搬抄袭国外知名产品、做个中文版的山寨版,但最后发现在市场上完全没有起色的实际原因。

综上,我认为一部分IT外企确实在中国淡出,但这相当大的程度是因为这些企业1、形成了僵化、复杂的政治结构,没有办法团结奋斗、让努力工作的人获得充分认可;2、缺乏产品落地的能力,被迫在全球化的标准体系下向本地用户推销并不贴合实际的所谓高科技产品而最终在市场无法成长。

显然,外企淡出绝对不会是必然的趋势。当中国市场规模继续成长,成为全球市场中的重大组成部分时,所有IT外企都会仔细权衡、制定新策略,甚至会比过去更努力地在这个市场上参与竞争。

积极拥抱并做好和世界最高水平的外资企业们同台起舞的准备,才是下一代中国企业应有的觉悟。千万要避免类似某些国内IT公司天天期待外企退出中国,然后坐等烧饼砸在脸上、不劳而获的侥幸心理。如果有些外企真的会淡出中国市场,那么这种抱有侥幸心理的国内公司更会被市场唾弃。

其实,通过银监会的政策和政府的意志,外资企业放下身段,积极服从合规性要求、从而努力适应中国市场特点,消除某个特定的外国意志凌驾于中国利益之上的意识形态,这才是最终市场未来的实际格局。

关键字:科达股份IT行业IT企业

本文摘自:IT大佬

电子周刊
回到顶部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版权声明隐私条款广告服务友情链接投稿中心招贤纳士

企业网版权所有 ©2010-2024 京ICP备09108050号-6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9343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