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安全行业动态 → 正文

“互联网+”时代我们如何对信息进行保护?

责任编辑:editor006 |来源:企业网D1Net  2016-10-26 17:02:25 本文摘自:河南法制报

在“互联网+”时代,移动互联网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便利,我们如何在享受这些便利的同时,保护自己的信息安全呢?来听听三门峡网络信息安全专家怎么说吧。

从泄露途径上来看,主要体现在以下4个方面:

一是个人隐私数据的过度搜集。二是个人隐私数据的不当使用。三是个人隐私数据的非法窃取。四是个人隐私数据的故意散布。

从泄漏原因上看,主要体现在以下4个方面:

一是个人隐私数据买卖黑产巨大利益驱使。二是缺乏专门针对个人隐私数据保护的法律法规。

三是缺乏统一协调的行业监管措施。四是个人网络隐私保护意识淡薄。我们如何保护自己的信息?

有效保护用户个人隐私需要社会力量的广泛参与。从国家立法、行业监管、社会宣传、技术保护、个人意识5个方面入手,全面提升用户个人隐私保护能力水平。

一是加强个人隐私数据保护的立法工作。由于我国目前个人信息数据安全立法尚处于空白,侵犯个人隐私信息的行为得不到应有的制裁致使个人隐私信息泄露情况日趋严重。因此,国家应健全完善相关个人数据隐私保护法律法规,形成全方位立体化的个人数据信息保障体系。

二是加强个人隐私数据应用的行业监管。建立统一规范的网络行为标准体系,成立个人信息安全综合监管机构。定期对相关系统运营商、平台服务商进行评估审核,保证其在个人数据搜集、加工、存储和使用过程中符合法律法规。

三是加强社会媒体的宣传引导。新闻媒体应主动承担起舆论引导责任,主动曝光侵害个人隐私安全的企业、行为,积极宣传个人隐私数据安全防护方法,组织协调相关个人信息安全教育培训。

四是加强网络平台信息安全防护水平。网络运营商及平台服务商在日常运营过程中应定期对系统进行修补维护,及时更新软件版本,消除系统漏洞,从技术上防范拖库、撞库及其他黑客数据窃取行为的发生。

五是加强个人隐私信息保护意识。具体如下:

(1)网上注册时尽量减少个人私密信息填写,不在身份不明网站上填写个人信息。

(2)远离社交平台来源不明的互动类活动,如各种测评、分享、抽奖。

(3)使用安全的计算机上网,尽量避免在网吧等公共场合输入账号密码,安装并定时更新防病毒软件及防火墙软件。

(4)公共场所上网不连接陌生wifi,警惕钓鱼陷阱。

(5)警惕电信诈骗,不轻信各类中奖、汇款信息。

(6)妥善处理废弃个人信息数据单据,如银行小票、快递单、消费小票等。

关键字:信息泄露信息保护

本文摘自:河南法制报

x “互联网+”时代我们如何对信息进行保护? 扫一扫
分享本文到朋友圈
当前位置:安全行业动态 → 正文

“互联网+”时代我们如何对信息进行保护?

责任编辑:editor006 |来源:企业网D1Net  2016-10-26 17:02:25 本文摘自:河南法制报

在“互联网+”时代,移动互联网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便利,我们如何在享受这些便利的同时,保护自己的信息安全呢?来听听三门峡网络信息安全专家怎么说吧。

从泄露途径上来看,主要体现在以下4个方面:

一是个人隐私数据的过度搜集。二是个人隐私数据的不当使用。三是个人隐私数据的非法窃取。四是个人隐私数据的故意散布。

从泄漏原因上看,主要体现在以下4个方面:

一是个人隐私数据买卖黑产巨大利益驱使。二是缺乏专门针对个人隐私数据保护的法律法规。

三是缺乏统一协调的行业监管措施。四是个人网络隐私保护意识淡薄。我们如何保护自己的信息?

有效保护用户个人隐私需要社会力量的广泛参与。从国家立法、行业监管、社会宣传、技术保护、个人意识5个方面入手,全面提升用户个人隐私保护能力水平。

一是加强个人隐私数据保护的立法工作。由于我国目前个人信息数据安全立法尚处于空白,侵犯个人隐私信息的行为得不到应有的制裁致使个人隐私信息泄露情况日趋严重。因此,国家应健全完善相关个人数据隐私保护法律法规,形成全方位立体化的个人数据信息保障体系。

二是加强个人隐私数据应用的行业监管。建立统一规范的网络行为标准体系,成立个人信息安全综合监管机构。定期对相关系统运营商、平台服务商进行评估审核,保证其在个人数据搜集、加工、存储和使用过程中符合法律法规。

三是加强社会媒体的宣传引导。新闻媒体应主动承担起舆论引导责任,主动曝光侵害个人隐私安全的企业、行为,积极宣传个人隐私数据安全防护方法,组织协调相关个人信息安全教育培训。

四是加强网络平台信息安全防护水平。网络运营商及平台服务商在日常运营过程中应定期对系统进行修补维护,及时更新软件版本,消除系统漏洞,从技术上防范拖库、撞库及其他黑客数据窃取行为的发生。

五是加强个人隐私信息保护意识。具体如下:

(1)网上注册时尽量减少个人私密信息填写,不在身份不明网站上填写个人信息。

(2)远离社交平台来源不明的互动类活动,如各种测评、分享、抽奖。

(3)使用安全的计算机上网,尽量避免在网吧等公共场合输入账号密码,安装并定时更新防病毒软件及防火墙软件。

(4)公共场所上网不连接陌生wifi,警惕钓鱼陷阱。

(5)警惕电信诈骗,不轻信各类中奖、汇款信息。

(6)妥善处理废弃个人信息数据单据,如银行小票、快递单、消费小票等。

关键字:信息泄露信息保护

本文摘自:河南法制报

电子周刊
回到顶部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版权声明隐私条款广告服务友情链接投稿中心招贤纳士

企业网版权所有 ©2010-2024 京ICP备09108050号-6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9343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