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服务器企业动态 → 正文

蓝色巨人中国亮剑,IBM将开启怎样的新未来?

责任编辑:editor007 |来源:企业网D1Net  2015-08-20 17:31:38 本文摘自:比特网

摘要:

“新官上任三把火”,今年陈黎明接掌IBM大中华区董事长一职后,很快组建了新的管理团队,并颁布了一系列的新政。

近日,陈黎明携部分领导团队成员接受了记者采访,包括IBM大中华区总经理王天義、IBM大中华区云计算及软件业务总经理胡世忠、IBM大中华区科技战略合作总经理姜锡岫以及IBM中国研究院院长沈晓卫,这是新领导上任后中国的媒体首秀。

“跨界”大师陈黎明

儒雅低调,平易近人,条理分明,中西融合,宽厚睿智,采访中的IBM大中华区董事长陈黎明给人这样一种印象。

陈黎明对自己有着两个评价:“本土”和“跨界”。

陈黎明有着丰富的经历。他是土生土长的新疆人,1960年生于新疆石河子农场,本科就读于新疆石河子大学,1989年获得美国康奈尔大学硕士学位,与2003年在哈佛商学院完成了高级管理课程。

而在职业生涯中,他擅长跨界。估计所有人都不会想到,陈黎明大学所学习的是园艺专业,也曾经在新加坡从事过食品技术研究,服务过德国康迪雅化学、南非沙索公司和BP公司,这些工作都和如今他在IBM的工作风马牛不相及。

“跨界的确是我的一个特点”,有着不同行业从业经历的陈黎明坦言,在职业生涯中,他经历过转型、企业整合、也制定过企业战略,甚至做过政府关系和媒体关系的工作,这样的丰富经历使得陈黎明成为“转型”、“跨界”的个中能手。

“或许这就是IBM选择我的原因”,陈黎明笑谈。

“虽然隔行如隔山,但是隔行不隔理”,在陈黎明看来,“跨界”并不是一个新的话题,这位儒雅低调的新掌门人,并没有掩盖对于新工作的自信。

在加入IBM之前,陈黎明在BP公司担任了六年的中国区总裁,且是BP公司中国区的首任华人总裁,任职期间,陈黎明率领BP中国提升了在华地位,与合作伙伴、学术机构建立了更为紧密的联系,是一位口碑颇佳的领导者。

那么,陈黎明缘何离开了自己所熟悉的石油行业,而加入IT领域的“蓝色巨人”——IBM的大家庭?

“这个世界很美丽,我想去看看”,陈黎明的幽默回答惊倒一片记者。

当然,调侃归调侃,陈黎明对记者说,他能够下如此大的决心加入IBM,并非是一时的头脑发热,而是经过了反复的深思熟虑。甚至在第一次和IBM的高管交流之后,陈黎明再次当起了“学生”,开始阅读关于IBM的一些书籍。

“IBM的一些地方引起了我的心动”,陈黎明表示,IBM百年来所积淀的一些特质,成为他最终选择了IBM的理由。

“第一,IBM这家公司低调但绝对不平凡”,陈黎明说,IBM引领了一个行业的发展,很多技术至今都在作为行业标准;在过去的一百年中,IBM走出了六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六位图灵奖获得者以及不计其数的美国科学院院士,这是其他公司所不能比拟的。

同时,在陈黎明看来,IBM是一家善于转型的公司,从打孔机到电子计算机、从硬件业务到软件和服务、再到如今向“CAMSS”转型,每一次转型都使得IBM“浴火重生、凤凰涅槃”,成为一家更加优秀、更加卓越的公司。

此外,IBM百年来的历史、文化和价值体系也是陈黎明选择IBM的一个重要原因。在老沃森时代,IBM有着“尊重个人、客户服务、追求卓越”的价值体系;2003年,IBM又形成了“成就客户、创新为要、诚实负责”的企业价值观,陈黎明认为,从新老价值观中反映出了IBM的一贯价值传承:卓越、公平、尊重、诚信、完美、严谨、合作、沉稳、勇气、专业、质量——在加入IBM之前,陈黎明就已经给予了IBM极高的评价。

再者,陈黎明坦言,如今的IBM的确面临着一些挑战。如今IBM在绝大多数领域都面临着竞争,不仅是国际上的,也面临着国内企业的竞争。但陈黎明并不把这些竞争视为压力,而更乐于将其作为绝佳的机遇。“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必须去思考长期发展的战略,制定战略正是我擅长的一项工作。”

于是,这位跨界大师做出了一个重要的决定,再次转型,开启了在IBM的“染蓝”之旅。

色彩斑“蓝”的新组合

相比历任IBM大中华区掌门人,陈黎明的履历中并没有“IBM”的字样,他自嘲说,刚刚加入IBM不久他不是“纯蓝”、也不是“深蓝”、甚至称不上是“浅蓝”,仅仅是个“混合蓝”——这在“一片蓝色”的IBM高管团队中极其特殊。但这并非没有先例,IBM历史上的传奇领导人郭士纳先生在加入IBM之前曾服务于麦肯锡、美国运通和RJR食品烟草公司,没有一份工作和IBM有关。

不过,从职业经历上来看,陈黎明和历任大中华区掌门人有着一些共通之处,如钱大群先生曾在台湾、纽约、北京、东京、新加坡等地担任IBM公司高管;周伟焜先生曾在IBM香港公司、台湾公司、澳大利亚公司和南亚太区担任高管。陈黎明所任职的企业包括德国公司、美国公司、英国公司、南非公司和亚太公司。

一样的丰厚履历,一样的国际化视野。

再来看看新成立的领导团队。和陈黎明的背景截然不同,虽然由于档期的原因没能全部到场和媒体见面,但是从当天到场的几位代表来看却是一片“纯蓝”。

王天義,在IBM工作33年,在行业及价值创新、应用系统集成和信息科技服务、产品支持及客户业务等多个领域担任过高级领导职务。

这位新任IBM大中华区总经理是个颇为低调的IBMer,虽然外部对她知之甚少, 但在IBM公司内部却有着十足的人气,她被很多下属亲切的称作“大姐”.本次升任IBM大中华区总经理堪称众望所归。王天義女士将将致力于整合IBM的资源为客户创造价值,培育良好的客户关系及其它外部关系,推动并提升IBM大中华区的业绩。

胡世忠,在IBM工作20年,具有丰富的软件业务管理经验,在此之前曾任IBM大中华区副总裁及软件集团总经理。

姜锡岫,在IBM工作25年,此前曾任IBM大南区总经理、华东及华中区总经理、工商业务部总经理副总裁等职务,还在IBM硬件部门任职多年。

沈晓卫,现任IBM中国研究院院长,此前在IBM T.J.Watson研究中心任研究员。他领导了IBM关于物联网技术的全球技术展望。陈黎明称沈晓卫所领导的IBM中国研究院是IBM中国的最强大脑.

一位没有“蓝色”背景的新领导人,以及多位“纯蓝”的老IBMer,新成立的领导团队堪称一个色彩斑“蓝”的新组合。那么,这样的一种组合将产生怎样的化学效应?

如今,中国市场正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中国有着全球最大的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用户,“互联网+”和“中国制造2025”正在驱动企业发生新一轮的转型和升级,“自主可控”被政府提升到战略高度。

在中国的IBM,挑战和机遇并存。

这时候的IBM需要进一步的贴近中国市场,选择陈黎明这样一位并无IBM背景的跨界高管执掌大中华区业务,足见IBM的转型决心和开放的心态。陈黎明的加入给IBM的“纯蓝”团队带来了更多的中国味道,将更有利于IBM在中国制定更接地气的策略方向。此外,作为一名空降兵,他能够将以往的经验带入IBM,更有利于指出症结,做出改革。

而IBM中国的“纯蓝”班底则是一支有着丰富经验和战斗力的团队,更有利于策略的贯彻执行。这种色彩斑“蓝”的组合一方面最大限度的保留了IBM的蓝色DNA,一方面又加入了新鲜的中国DNA,其“突变”的可能性着实令人期待。

“IBM要做中国、企业、伙伴、员工的合伙人”

IBM在中国的历史已经有三十年,期间,IBM在不断将先进的产品和方案引入中国,它是一个成功的商人。

而今,IBM在中国的角色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去年,IBM提出了“中国2.0”战略,以“开放、协作、创新”为主线,从过去的“针对中国客户的需要来创新和开发出适合中国客户的技术和产品”,转为“将技术和能力开放出来,与中国客户一起创新”,从“Made for China”走向“Made with China”,IBM的角色从一名国际商人,变成一名“中国合伙人”。

IBM董事长及首席执行官罗睿兰女士曾经表示:“跨国公司不能只把中国当做一个制造基地,当做为国际市场生产产品,而且也不光是国际技术引入到中国。跨国公司现在应该和中国的合作伙伴一起发展自身的IT技术。中国是一个13亿人口的大国,必须要有自己的IT技术和IT行业。我认为这是IBM一个巨大的机遇。”

近几年,我们不难发现IBM的这些变化。2013年8月,IBM联合谷歌、NVIDIA等企业成立了OpenPOWER基金会,开始向基金会成员开放POWER芯片授权,并积极联合合作伙伴创建开放协作的生态圈。如今,OpenPOWER基金会成员在全球已经有145家,其中有20家中国会员,涉及处理器、服务器、操作系统、软件应用等多个领域。

在中国,IBM采取了“科技战略合作”的模式,将POWER技术授权给中国的合作伙伴、并与本地的合作伙伴合作,使得系统加密更加符合本地安全规范,此外, IBM还从技术、资金、人才等多个方面支持中国对POWER技术的消化和应用,加速中国自主可控IT设备的落地。今年6月,中晟宏芯发布首款中国Power处理器CP1,围绕CP1,一条包括OpenPOWER服务器、国产Linux和数据库、中间件、云计算、大数据、软件应用、服务在内的完整国产POWER产业链正在形成。

其中,IBM“合伙人”角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走马上任不久的陈黎明,对于IBM“中国合伙人”的角色有着深刻的理解,他给出了更加明确的诠释:

“中国合伙人有四个基本内涵:一是我们要成为向中国政府提供支持的战略合伙人;二是我们要成为中国企业客户的合伙人;三是我们要成为中国IT产业合作伙伴的合伙人,会同IT产业的其他公司一起创建繁荣、共赢、开放有竞争力的新一代中国IT产业生态环境;四是我们要成为与员工唇齿相依、同呼吸、共命运的合伙人。”

除了前三条,中国政府、中国企业、中国合作伙伴,陈黎明又特别强调了“要做员工的合伙人”。

不难理解,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人”的因素往往是取决定作用的,同时“人”与企业的关系,是形成企业文化和价值观的基础。

IBM是一家有着40万员工的巨型企业,这家百年老店能够延续至今的秘诀不仅仅是多次成功的转型,不断创新的技术,更为重要的是保持企业凝聚力和战斗力的企业文化和价值观。就像一个帝国的传承,“人”在其中所发挥的作用无比之大。

这是一种朴素的对IBM价值观的肯定。

中国味道十足的“四有、三支柱、三支点”

如今的IBM正处于一个新的转型期,“CAMSS”(云计算、大数据分析、移动、社交、安全)成为这个时代IBM的新方向。处于“互联网+”、“中国制造2025”大潮中的中国是IBM发力的核心市场之一。

俗话说,新官上任三把火,陈黎明也不外如是。为实现IBM的转型大计,陈黎明很快搭建好了领导班子,任命王天義女士担任IBM大中华区总经理,辅助自己在大中华区的工作。同时,陈黎明还发布了一系列“中国味道”十足的新政:“四有、三支柱、三支点”。

“四有”是IBM对自身竞争力的审视,即“有能力、有价值、有意愿、有行动”。

“有能力”指的是IBM的科技实力。“有价值”指的是IBM对中国正在进行的战略和经济转型所能带来的重要价值。“有意愿”指的是IBM愿意开放自己的技术,和中国合作伙伴一起发展自己的IT技术,实现自主可控。

“有行动”则指的是IBM已经在大中华区制定好了未来的发展战略,它涵盖了“三个支柱”和“三个支点”:

战略支柱1(近期):再造核心业务,开启新篇章。包括硬件、软件、GTS、GBS、研发等核心业务,做出新成绩。战略支柱2(中期):不遗余力地推进新的成长计划。包括CAMSS、科技战略计划、绿色地平线计划、物联网等。战略支柱3(长期):大胆探索,推动尖端科技落地中国。包括认知计算、公有云、前沿的芯片技术等。

三个支柱,勾勒出了IBM的昨天、今天和明天。过去的IBM注重软硬件产品、方案和服务,这为今天的CAMSS提供了基础保障;今天的新成长计划关系着IBM的可持续发展,这将是IBM转型成功与否的关键;明天的探索关系着IBM的引领地位,对于一家百年企业来说,不断创新才会保持持续的生命力。

除了三个战略支柱,陈黎明还公布了三个战略支点:

信任:巩固政府、伙伴、客户和员工对公司的信任。人才:推动文化转型、招募、培养和留住最好的人才。简化:简化流程的同时不失控,改变我们的工作方式。

信任、人才、简化,这并不仅是陈黎明的多年经验积累和感悟;在加入IBM不长的时间中,陈黎明走访了很多的地方,举行了几十场座谈会,见了几百名员工所提出的思考。

新的领导团队将塑造怎样的中国IBM?

一名有着丰富“跨界”履历、有着国际视野的本土司令,以及多位在各自领域成绩斐然的“纯蓝”IBMer,组成了一支全新的队伍,这只全新的领导团队不免让人产生很多猜想,也有很多期待。

由于时间所限,笔者并没有来的及问及一个问题:目前来看,未来IBM大中华区的转型,能否成为IBM全球转型的一个典范?

相信不久的将来,陈黎明所率领的团队能够给出一个圆满的答案。

关键字:IBM蓝色蓝色巨人

本文摘自:比特网

x 蓝色巨人中国亮剑,IBM将开启怎样的新未来? 扫一扫
分享本文到朋友圈
当前位置:服务器企业动态 → 正文

蓝色巨人中国亮剑,IBM将开启怎样的新未来?

责任编辑:editor007 |来源:企业网D1Net  2015-08-20 17:31:38 本文摘自:比特网

摘要:

“新官上任三把火”,今年陈黎明接掌IBM大中华区董事长一职后,很快组建了新的管理团队,并颁布了一系列的新政。

近日,陈黎明携部分领导团队成员接受了记者采访,包括IBM大中华区总经理王天義、IBM大中华区云计算及软件业务总经理胡世忠、IBM大中华区科技战略合作总经理姜锡岫以及IBM中国研究院院长沈晓卫,这是新领导上任后中国的媒体首秀。

“跨界”大师陈黎明

儒雅低调,平易近人,条理分明,中西融合,宽厚睿智,采访中的IBM大中华区董事长陈黎明给人这样一种印象。

陈黎明对自己有着两个评价:“本土”和“跨界”。

陈黎明有着丰富的经历。他是土生土长的新疆人,1960年生于新疆石河子农场,本科就读于新疆石河子大学,1989年获得美国康奈尔大学硕士学位,与2003年在哈佛商学院完成了高级管理课程。

而在职业生涯中,他擅长跨界。估计所有人都不会想到,陈黎明大学所学习的是园艺专业,也曾经在新加坡从事过食品技术研究,服务过德国康迪雅化学、南非沙索公司和BP公司,这些工作都和如今他在IBM的工作风马牛不相及。

“跨界的确是我的一个特点”,有着不同行业从业经历的陈黎明坦言,在职业生涯中,他经历过转型、企业整合、也制定过企业战略,甚至做过政府关系和媒体关系的工作,这样的丰富经历使得陈黎明成为“转型”、“跨界”的个中能手。

“或许这就是IBM选择我的原因”,陈黎明笑谈。

“虽然隔行如隔山,但是隔行不隔理”,在陈黎明看来,“跨界”并不是一个新的话题,这位儒雅低调的新掌门人,并没有掩盖对于新工作的自信。

在加入IBM之前,陈黎明在BP公司担任了六年的中国区总裁,且是BP公司中国区的首任华人总裁,任职期间,陈黎明率领BP中国提升了在华地位,与合作伙伴、学术机构建立了更为紧密的联系,是一位口碑颇佳的领导者。

那么,陈黎明缘何离开了自己所熟悉的石油行业,而加入IT领域的“蓝色巨人”——IBM的大家庭?

“这个世界很美丽,我想去看看”,陈黎明的幽默回答惊倒一片记者。

当然,调侃归调侃,陈黎明对记者说,他能够下如此大的决心加入IBM,并非是一时的头脑发热,而是经过了反复的深思熟虑。甚至在第一次和IBM的高管交流之后,陈黎明再次当起了“学生”,开始阅读关于IBM的一些书籍。

“IBM的一些地方引起了我的心动”,陈黎明表示,IBM百年来所积淀的一些特质,成为他最终选择了IBM的理由。

“第一,IBM这家公司低调但绝对不平凡”,陈黎明说,IBM引领了一个行业的发展,很多技术至今都在作为行业标准;在过去的一百年中,IBM走出了六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六位图灵奖获得者以及不计其数的美国科学院院士,这是其他公司所不能比拟的。

同时,在陈黎明看来,IBM是一家善于转型的公司,从打孔机到电子计算机、从硬件业务到软件和服务、再到如今向“CAMSS”转型,每一次转型都使得IBM“浴火重生、凤凰涅槃”,成为一家更加优秀、更加卓越的公司。

此外,IBM百年来的历史、文化和价值体系也是陈黎明选择IBM的一个重要原因。在老沃森时代,IBM有着“尊重个人、客户服务、追求卓越”的价值体系;2003年,IBM又形成了“成就客户、创新为要、诚实负责”的企业价值观,陈黎明认为,从新老价值观中反映出了IBM的一贯价值传承:卓越、公平、尊重、诚信、完美、严谨、合作、沉稳、勇气、专业、质量——在加入IBM之前,陈黎明就已经给予了IBM极高的评价。

再者,陈黎明坦言,如今的IBM的确面临着一些挑战。如今IBM在绝大多数领域都面临着竞争,不仅是国际上的,也面临着国内企业的竞争。但陈黎明并不把这些竞争视为压力,而更乐于将其作为绝佳的机遇。“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必须去思考长期发展的战略,制定战略正是我擅长的一项工作。”

于是,这位跨界大师做出了一个重要的决定,再次转型,开启了在IBM的“染蓝”之旅。

色彩斑“蓝”的新组合

相比历任IBM大中华区掌门人,陈黎明的履历中并没有“IBM”的字样,他自嘲说,刚刚加入IBM不久他不是“纯蓝”、也不是“深蓝”、甚至称不上是“浅蓝”,仅仅是个“混合蓝”——这在“一片蓝色”的IBM高管团队中极其特殊。但这并非没有先例,IBM历史上的传奇领导人郭士纳先生在加入IBM之前曾服务于麦肯锡、美国运通和RJR食品烟草公司,没有一份工作和IBM有关。

不过,从职业经历上来看,陈黎明和历任大中华区掌门人有着一些共通之处,如钱大群先生曾在台湾、纽约、北京、东京、新加坡等地担任IBM公司高管;周伟焜先生曾在IBM香港公司、台湾公司、澳大利亚公司和南亚太区担任高管。陈黎明所任职的企业包括德国公司、美国公司、英国公司、南非公司和亚太公司。

一样的丰厚履历,一样的国际化视野。

再来看看新成立的领导团队。和陈黎明的背景截然不同,虽然由于档期的原因没能全部到场和媒体见面,但是从当天到场的几位代表来看却是一片“纯蓝”。

王天義,在IBM工作33年,在行业及价值创新、应用系统集成和信息科技服务、产品支持及客户业务等多个领域担任过高级领导职务。

这位新任IBM大中华区总经理是个颇为低调的IBMer,虽然外部对她知之甚少, 但在IBM公司内部却有着十足的人气,她被很多下属亲切的称作“大姐”.本次升任IBM大中华区总经理堪称众望所归。王天義女士将将致力于整合IBM的资源为客户创造价值,培育良好的客户关系及其它外部关系,推动并提升IBM大中华区的业绩。

胡世忠,在IBM工作20年,具有丰富的软件业务管理经验,在此之前曾任IBM大中华区副总裁及软件集团总经理。

姜锡岫,在IBM工作25年,此前曾任IBM大南区总经理、华东及华中区总经理、工商业务部总经理副总裁等职务,还在IBM硬件部门任职多年。

沈晓卫,现任IBM中国研究院院长,此前在IBM T.J.Watson研究中心任研究员。他领导了IBM关于物联网技术的全球技术展望。陈黎明称沈晓卫所领导的IBM中国研究院是IBM中国的最强大脑.

一位没有“蓝色”背景的新领导人,以及多位“纯蓝”的老IBMer,新成立的领导团队堪称一个色彩斑“蓝”的新组合。那么,这样的一种组合将产生怎样的化学效应?

如今,中国市场正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中国有着全球最大的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用户,“互联网+”和“中国制造2025”正在驱动企业发生新一轮的转型和升级,“自主可控”被政府提升到战略高度。

在中国的IBM,挑战和机遇并存。

这时候的IBM需要进一步的贴近中国市场,选择陈黎明这样一位并无IBM背景的跨界高管执掌大中华区业务,足见IBM的转型决心和开放的心态。陈黎明的加入给IBM的“纯蓝”团队带来了更多的中国味道,将更有利于IBM在中国制定更接地气的策略方向。此外,作为一名空降兵,他能够将以往的经验带入IBM,更有利于指出症结,做出改革。

而IBM中国的“纯蓝”班底则是一支有着丰富经验和战斗力的团队,更有利于策略的贯彻执行。这种色彩斑“蓝”的组合一方面最大限度的保留了IBM的蓝色DNA,一方面又加入了新鲜的中国DNA,其“突变”的可能性着实令人期待。

“IBM要做中国、企业、伙伴、员工的合伙人”

IBM在中国的历史已经有三十年,期间,IBM在不断将先进的产品和方案引入中国,它是一个成功的商人。

而今,IBM在中国的角色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去年,IBM提出了“中国2.0”战略,以“开放、协作、创新”为主线,从过去的“针对中国客户的需要来创新和开发出适合中国客户的技术和产品”,转为“将技术和能力开放出来,与中国客户一起创新”,从“Made for China”走向“Made with China”,IBM的角色从一名国际商人,变成一名“中国合伙人”。

IBM董事长及首席执行官罗睿兰女士曾经表示:“跨国公司不能只把中国当做一个制造基地,当做为国际市场生产产品,而且也不光是国际技术引入到中国。跨国公司现在应该和中国的合作伙伴一起发展自身的IT技术。中国是一个13亿人口的大国,必须要有自己的IT技术和IT行业。我认为这是IBM一个巨大的机遇。”

近几年,我们不难发现IBM的这些变化。2013年8月,IBM联合谷歌、NVIDIA等企业成立了OpenPOWER基金会,开始向基金会成员开放POWER芯片授权,并积极联合合作伙伴创建开放协作的生态圈。如今,OpenPOWER基金会成员在全球已经有145家,其中有20家中国会员,涉及处理器、服务器、操作系统、软件应用等多个领域。

在中国,IBM采取了“科技战略合作”的模式,将POWER技术授权给中国的合作伙伴、并与本地的合作伙伴合作,使得系统加密更加符合本地安全规范,此外, IBM还从技术、资金、人才等多个方面支持中国对POWER技术的消化和应用,加速中国自主可控IT设备的落地。今年6月,中晟宏芯发布首款中国Power处理器CP1,围绕CP1,一条包括OpenPOWER服务器、国产Linux和数据库、中间件、云计算、大数据、软件应用、服务在内的完整国产POWER产业链正在形成。

其中,IBM“合伙人”角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走马上任不久的陈黎明,对于IBM“中国合伙人”的角色有着深刻的理解,他给出了更加明确的诠释:

“中国合伙人有四个基本内涵:一是我们要成为向中国政府提供支持的战略合伙人;二是我们要成为中国企业客户的合伙人;三是我们要成为中国IT产业合作伙伴的合伙人,会同IT产业的其他公司一起创建繁荣、共赢、开放有竞争力的新一代中国IT产业生态环境;四是我们要成为与员工唇齿相依、同呼吸、共命运的合伙人。”

除了前三条,中国政府、中国企业、中国合作伙伴,陈黎明又特别强调了“要做员工的合伙人”。

不难理解,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人”的因素往往是取决定作用的,同时“人”与企业的关系,是形成企业文化和价值观的基础。

IBM是一家有着40万员工的巨型企业,这家百年老店能够延续至今的秘诀不仅仅是多次成功的转型,不断创新的技术,更为重要的是保持企业凝聚力和战斗力的企业文化和价值观。就像一个帝国的传承,“人”在其中所发挥的作用无比之大。

这是一种朴素的对IBM价值观的肯定。

中国味道十足的“四有、三支柱、三支点”

如今的IBM正处于一个新的转型期,“CAMSS”(云计算、大数据分析、移动、社交、安全)成为这个时代IBM的新方向。处于“互联网+”、“中国制造2025”大潮中的中国是IBM发力的核心市场之一。

俗话说,新官上任三把火,陈黎明也不外如是。为实现IBM的转型大计,陈黎明很快搭建好了领导班子,任命王天義女士担任IBM大中华区总经理,辅助自己在大中华区的工作。同时,陈黎明还发布了一系列“中国味道”十足的新政:“四有、三支柱、三支点”。

“四有”是IBM对自身竞争力的审视,即“有能力、有价值、有意愿、有行动”。

“有能力”指的是IBM的科技实力。“有价值”指的是IBM对中国正在进行的战略和经济转型所能带来的重要价值。“有意愿”指的是IBM愿意开放自己的技术,和中国合作伙伴一起发展自己的IT技术,实现自主可控。

“有行动”则指的是IBM已经在大中华区制定好了未来的发展战略,它涵盖了“三个支柱”和“三个支点”:

战略支柱1(近期):再造核心业务,开启新篇章。包括硬件、软件、GTS、GBS、研发等核心业务,做出新成绩。战略支柱2(中期):不遗余力地推进新的成长计划。包括CAMSS、科技战略计划、绿色地平线计划、物联网等。战略支柱3(长期):大胆探索,推动尖端科技落地中国。包括认知计算、公有云、前沿的芯片技术等。

三个支柱,勾勒出了IBM的昨天、今天和明天。过去的IBM注重软硬件产品、方案和服务,这为今天的CAMSS提供了基础保障;今天的新成长计划关系着IBM的可持续发展,这将是IBM转型成功与否的关键;明天的探索关系着IBM的引领地位,对于一家百年企业来说,不断创新才会保持持续的生命力。

除了三个战略支柱,陈黎明还公布了三个战略支点:

信任:巩固政府、伙伴、客户和员工对公司的信任。人才:推动文化转型、招募、培养和留住最好的人才。简化:简化流程的同时不失控,改变我们的工作方式。

信任、人才、简化,这并不仅是陈黎明的多年经验积累和感悟;在加入IBM不长的时间中,陈黎明走访了很多的地方,举行了几十场座谈会,见了几百名员工所提出的思考。

新的领导团队将塑造怎样的中国IBM?

一名有着丰富“跨界”履历、有着国际视野的本土司令,以及多位在各自领域成绩斐然的“纯蓝”IBMer,组成了一支全新的队伍,这只全新的领导团队不免让人产生很多猜想,也有很多期待。

由于时间所限,笔者并没有来的及问及一个问题:目前来看,未来IBM大中华区的转型,能否成为IBM全球转型的一个典范?

相信不久的将来,陈黎明所率领的团队能够给出一个圆满的答案。

关键字:IBM蓝色蓝色巨人

本文摘自:比特网

电子周刊
回到顶部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版权声明隐私条款广告服务友情链接投稿中心招贤纳士

企业网版权所有 ©2010-2024 京ICP备09108050号-6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9343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