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服务器企业动态 → 正文

重温IBM的电子商务随需应变战略

责任编辑:editor007 作者:方圆 |来源:企业网D1Net  2015-10-12 20:57:43 本文摘自:环球网

当郭士纳让IBM回归到正常的发展轨道上来之后,郭士纳马上启动了电子商务随需应变战略,如何理解这个电商战略呢?我们应该从这样的背景来理解,首先郭士纳入住IBM之后,他是从用户内心真实发展需要的角度对行业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郭士纳认为从用户的角度上看,每一件设备本身是纵向一体化的,也就是说要求不见之间有一个良好的配合。在设备之间也是纵向一体化的,要求设备之间有一个系统性的配合。而在设备与企业的运营流程之间,更是纵向一体化的,要求设备与企业运营流程之间配合,才能够为企业创造效益。而创造价值的关键点在于提供解决方案,在于用户如何用那个设备去创造更高的商业价值,而不完全是技术本身。电子商务随需应变是基于这样一种行业的理解提出来的。郭士纳对整个行业的理解超出了一般人的水平,在笔者看来他实际上将工业化时代的商业逻辑中的存在缺点或者不足或者局限性给完全的指出来了,那就是在工业化时代,硬件、软件和服务她们各自为阵,她们为了追求各自利益的最大化,而不顾及整个行业整体在方向上的一致性、协调性,更不用说考虑用户的内心需要了,她们给予用户的只能够是产品的功能价值(技术性能)或者说她们让用户适应产品的功能价值,这实际上就是一种不人道和不合理,是对用户选择权利的一种剥夺,基于这样的现实,她们在经营的过程中,就特别的强调细节上的完美,细节决定成败就成为了她们的信仰或者毕生追求吧!而一旦互联网信息时代到来的时候,社会结构和利益格局发生根本性变化的时候,这些各自为阵的(以硬件主导或者以软件主导或者以服务主导的企业对未来就非常的茫然,她们并不清楚用户的价值出现了一种怎样的改变,于是她们的经营就出现了困境。郭士纳对行业的理解在一定程度上暗示了技术型企业的未来,她们如果不主动的适应未来环境的发展需要的话,那么在时代的绞刑架面前,她们一定会上绞刑架,只是在上个实际九十年代末期,有几个人有这样的视野、格局呢?即便是现在又有几个人对用户的内心需求有如此清楚明了的洞察,并且是如此的透彻、具体呢?这就是我们常人与为人之间在思想认识上的差距吧!

其次郭士纳对互联网发展阶段的判断。互联网在发展的第一阶段,主要是传递信息。第二个阶段就是计算机的互联---计算机系统可以将编程的能力,存储的能力和分析能力整合在一起,自主的完成大型的分析与运算,这就是所谓的“网络计算”。网络计算的未来存在两种可能。一深层计算:一数据发掘或者叫商务智能。郭士纳不仅为互联网时代指明了发展方向,而且还直接道出了未来对企业而言最重要的资产是数据这一事实,而不是对资源的垄断或者控制,这预示着一场静悄悄的社会进步运动开始了。当然未来的发展方向到底是什么,郭士纳并没有明确而具体的为我们指出来,需要我们沿着他的思路去思考、探求,比如郭士纳并没有交代清楚互联网时代到底是是交易数据重要,还是交际数据重要。不同数据背后,对应的是不同的思维逻辑和在其下建立起来的框架体系,交易数据背后对应的是自然科学的因果逻辑或者说商业逻辑(理性),而交际数据背后对应的是社会科学的情感逻辑(感性),科学逻辑是以技术为本,而社会科学逻辑是以人为本,这也就揭示了他对互联网信息时代在理解上的局限性,这是完全可以理解的,即互联网信息时代到底是以物为本,还是以人为本呢?而对于郭士纳留给时代的难题,作为后来者,我们不仅没有沿着他的足迹走下去,更不用说沿着他的思路对未来进行进一步的探索了,而是我们依然在沿着工工业化时代的逻辑来思考问题,这揭示出作为既得利益者的我们,缺乏一种自我革命的敢量与勇气,于是我们的互联网信息时代就出在一片生机勃勃的茫然之中了,也就是我们的时代发展到了一个瓶颈期了,谁来推动这个僵化的瓶颈期呢?或者说谁来颠覆那个不合理的工业化时代呢?直到现在,笔者还没有发现那惊人的一推,于是这个时代就只能够造就许多时势英雄,而不见英雄造时势,这或许有一点悲凉吧!

关键字:郭士纳随需应变IBM

本文摘自:环球网

x 重温IBM的电子商务随需应变战略 扫一扫
分享本文到朋友圈
当前位置:服务器企业动态 → 正文

重温IBM的电子商务随需应变战略

责任编辑:editor007 作者:方圆 |来源:企业网D1Net  2015-10-12 20:57:43 本文摘自:环球网

当郭士纳让IBM回归到正常的发展轨道上来之后,郭士纳马上启动了电子商务随需应变战略,如何理解这个电商战略呢?我们应该从这样的背景来理解,首先郭士纳入住IBM之后,他是从用户内心真实发展需要的角度对行业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郭士纳认为从用户的角度上看,每一件设备本身是纵向一体化的,也就是说要求不见之间有一个良好的配合。在设备之间也是纵向一体化的,要求设备之间有一个系统性的配合。而在设备与企业的运营流程之间,更是纵向一体化的,要求设备与企业运营流程之间配合,才能够为企业创造效益。而创造价值的关键点在于提供解决方案,在于用户如何用那个设备去创造更高的商业价值,而不完全是技术本身。电子商务随需应变是基于这样一种行业的理解提出来的。郭士纳对整个行业的理解超出了一般人的水平,在笔者看来他实际上将工业化时代的商业逻辑中的存在缺点或者不足或者局限性给完全的指出来了,那就是在工业化时代,硬件、软件和服务她们各自为阵,她们为了追求各自利益的最大化,而不顾及整个行业整体在方向上的一致性、协调性,更不用说考虑用户的内心需要了,她们给予用户的只能够是产品的功能价值(技术性能)或者说她们让用户适应产品的功能价值,这实际上就是一种不人道和不合理,是对用户选择权利的一种剥夺,基于这样的现实,她们在经营的过程中,就特别的强调细节上的完美,细节决定成败就成为了她们的信仰或者毕生追求吧!而一旦互联网信息时代到来的时候,社会结构和利益格局发生根本性变化的时候,这些各自为阵的(以硬件主导或者以软件主导或者以服务主导的企业对未来就非常的茫然,她们并不清楚用户的价值出现了一种怎样的改变,于是她们的经营就出现了困境。郭士纳对行业的理解在一定程度上暗示了技术型企业的未来,她们如果不主动的适应未来环境的发展需要的话,那么在时代的绞刑架面前,她们一定会上绞刑架,只是在上个实际九十年代末期,有几个人有这样的视野、格局呢?即便是现在又有几个人对用户的内心需求有如此清楚明了的洞察,并且是如此的透彻、具体呢?这就是我们常人与为人之间在思想认识上的差距吧!

其次郭士纳对互联网发展阶段的判断。互联网在发展的第一阶段,主要是传递信息。第二个阶段就是计算机的互联---计算机系统可以将编程的能力,存储的能力和分析能力整合在一起,自主的完成大型的分析与运算,这就是所谓的“网络计算”。网络计算的未来存在两种可能。一深层计算:一数据发掘或者叫商务智能。郭士纳不仅为互联网时代指明了发展方向,而且还直接道出了未来对企业而言最重要的资产是数据这一事实,而不是对资源的垄断或者控制,这预示着一场静悄悄的社会进步运动开始了。当然未来的发展方向到底是什么,郭士纳并没有明确而具体的为我们指出来,需要我们沿着他的思路去思考、探求,比如郭士纳并没有交代清楚互联网时代到底是是交易数据重要,还是交际数据重要。不同数据背后,对应的是不同的思维逻辑和在其下建立起来的框架体系,交易数据背后对应的是自然科学的因果逻辑或者说商业逻辑(理性),而交际数据背后对应的是社会科学的情感逻辑(感性),科学逻辑是以技术为本,而社会科学逻辑是以人为本,这也就揭示了他对互联网信息时代在理解上的局限性,这是完全可以理解的,即互联网信息时代到底是以物为本,还是以人为本呢?而对于郭士纳留给时代的难题,作为后来者,我们不仅没有沿着他的足迹走下去,更不用说沿着他的思路对未来进行进一步的探索了,而是我们依然在沿着工工业化时代的逻辑来思考问题,这揭示出作为既得利益者的我们,缺乏一种自我革命的敢量与勇气,于是我们的互联网信息时代就出在一片生机勃勃的茫然之中了,也就是我们的时代发展到了一个瓶颈期了,谁来推动这个僵化的瓶颈期呢?或者说谁来颠覆那个不合理的工业化时代呢?直到现在,笔者还没有发现那惊人的一推,于是这个时代就只能够造就许多时势英雄,而不见英雄造时势,这或许有一点悲凉吧!

关键字:郭士纳随需应变IBM

本文摘自:环球网

电子周刊
回到顶部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版权声明隐私条款广告服务友情链接投稿中心招贤纳士

企业网版权所有 ©2010-2024 京ICP备09108050号-6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9343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