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测试行业动态 → 正文

NI姚远:5G测试面临的四大挑战

责任编辑:editor006 作者:南山 |来源:企业网D1Net  2017-01-20 17:25:01 本文摘自:C114中国通信网

5G是2016年通信行业最为热门的话题之一,丝毫不逊色于通信行业的闯入者SDN/NFV。中国政府主导的5G技术研发试验在2016年9月份完成第一阶段测试,并启动第二阶段测试,有力提振了产业链信心。日前国务院印发《“十三五”国家信息化规划》,要求加快推进5G技术研究和产业化。

在日前举办的“第六届EEVIA年度中国ICT媒体论坛暨2017产业和技术展望研讨会”上,NI中国地区市场开发经理姚远指出,5G技术发展伴随着三个方向的趋势。其一是大带宽,针对VR、AR等需求大带宽的沉浸式体验,提供强大的数据传输能力支撑,其二是广义通讯,从人与人到人与物到物与物之间的通讯能力;其三是关键应用,比如自动驾驶、远程医疗等,需要强健的网络能力。

姚远在演讲中给出了一张5G时间轴,表示业界普遍认可2020年(东京奥运会)是5G商用之年。针对未来几年5G技术和应用的演进,姚远提出了影响5G测试行业乃至整个5G产业的四个观点。

其一是原型机。目前业界各大通讯产业巨头在原型机研发上不遗余力,姚远认为这是发展过程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步骤,可以推动5G从概念到实现。怎样进行原型化,软件无线电(SDR, Software Defined Radio)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实现手段。从SDR的原型框图中,可以看出被原厂定义好的硬件元器件部分、如射频电路等,较为标准化;而位于CPU、GPU、FPGA等单元上的软件部分定义,对开发者而言是很大的挑战。

这个挑战就是能使用的软件工具都是分立的,像Matlab、C、C++、HTML、Assembly这些编程语言都可能派上用场,带5G想法的系统并不能用一种语言开发,所以科研工作者除了技术构想外,需要学习不同的工具,这在很大程度上消耗了开发者的时间与精力。在提高效率方面,NI公司有一整套完整的实现软件无线电原型化的工具。

其二是带宽。带宽是未来5G时代最重要的价值,支撑使用者的浸入式体验、数据体验,通讯发展史实际上是带宽的发展史。 从1991年的GSM、速率仅9.6Kbps,到1998年的GPRS、可以达到40Kpbs传输彩信图片,到最新的4LTE、通过载波聚合可以达到100Mbps,未来更会有超过10Gbps的带宽、即达到5G标准。

NI最新的针对5G所设计的射频测试仪器,其最大的特点就是大带宽,测试的实时带宽为1GHz,它最高可到6.5GHz,最低到10KHz的频率范围,姚远表示,这个仪器称之为矢量信号收发仪,里面还包括FPGA可以实现软件自定义。“我们因为有FPGA,可以做软件定义,可以将四块VST拼在一起。你看到这样一个频段,它是一台超过3.5GHz带宽的超级仪器!”

其三,海量连接。随着物联网和可穿戴设备的数量呈现爆发式增长,需要用到通讯工具的设备量也是爆发式增长的。据Gartner估计,截止2020年,将超过500亿个设备接入到网络中。

为了在物理层上测试这500亿个设备的数据,准备500亿个测试设备去收集数据,这显然是不切实际的。姚远说,面对联网设备的爆炸式增长,我们需要更加平台化的方式去测试测量,需要有一个更好的方式去应对。举个例子,谷歌的Nest,其内部使用了NI的诸多器件,结构上有各种各样的Sensor、WiFi模块、ZigBee模块、Battery等部分。它外表看起来是一个圆形的温度计,但它更是智能家居的大脑,可以给空调、加湿器、PM2.5计等设备实现联合开关。而去测试测量一些比如Nest的数据,NI的平台提供了模块化的仪器,作为集大成者,其有多种功能可供选择,如VST测蓝牙信号、SMU测电源、AI/AO测各种Sensor的I/O等等。

其四,时延。尤其是任务关键型的应用,对于延迟和稳定性有非常高的要求。如无人驾驶,需要能分辨人和树。紧急情况下,车可以选择撞树、但绝对不能去撞人。那么在开发过程中怎么模拟场景,怎么将场景快速的进行仿真,就需要有系统性的办法。我们可以使用不同技术来实现。在5G的定义里,端与端的时间要求是一微秒。

姚远指出,作为测试领域的领军企业,NI最大的特点是“模块化仪器架构”,拥有超过10年的积累,在产品的丰富性、多样性以及和软件无缝结合的特点远超其他竞争者,在5G领域,NI关于毫米波的信道测量方案也处于领先。此外,在软件定义方面,NI也不断“加料”,为丰富测试仪器功能提供了强大动力,应对更多元的测试环境。

关键字:NI姚远大带宽

本文摘自:C114中国通信网

x NI姚远:5G测试面临的四大挑战 扫一扫
分享本文到朋友圈
当前位置:测试行业动态 → 正文

NI姚远:5G测试面临的四大挑战

责任编辑:editor006 作者:南山 |来源:企业网D1Net  2017-01-20 17:25:01 本文摘自:C114中国通信网

5G是2016年通信行业最为热门的话题之一,丝毫不逊色于通信行业的闯入者SDN/NFV。中国政府主导的5G技术研发试验在2016年9月份完成第一阶段测试,并启动第二阶段测试,有力提振了产业链信心。日前国务院印发《“十三五”国家信息化规划》,要求加快推进5G技术研究和产业化。

在日前举办的“第六届EEVIA年度中国ICT媒体论坛暨2017产业和技术展望研讨会”上,NI中国地区市场开发经理姚远指出,5G技术发展伴随着三个方向的趋势。其一是大带宽,针对VR、AR等需求大带宽的沉浸式体验,提供强大的数据传输能力支撑,其二是广义通讯,从人与人到人与物到物与物之间的通讯能力;其三是关键应用,比如自动驾驶、远程医疗等,需要强健的网络能力。

姚远在演讲中给出了一张5G时间轴,表示业界普遍认可2020年(东京奥运会)是5G商用之年。针对未来几年5G技术和应用的演进,姚远提出了影响5G测试行业乃至整个5G产业的四个观点。

其一是原型机。目前业界各大通讯产业巨头在原型机研发上不遗余力,姚远认为这是发展过程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步骤,可以推动5G从概念到实现。怎样进行原型化,软件无线电(SDR, Software Defined Radio)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实现手段。从SDR的原型框图中,可以看出被原厂定义好的硬件元器件部分、如射频电路等,较为标准化;而位于CPU、GPU、FPGA等单元上的软件部分定义,对开发者而言是很大的挑战。

这个挑战就是能使用的软件工具都是分立的,像Matlab、C、C++、HTML、Assembly这些编程语言都可能派上用场,带5G想法的系统并不能用一种语言开发,所以科研工作者除了技术构想外,需要学习不同的工具,这在很大程度上消耗了开发者的时间与精力。在提高效率方面,NI公司有一整套完整的实现软件无线电原型化的工具。

其二是带宽。带宽是未来5G时代最重要的价值,支撑使用者的浸入式体验、数据体验,通讯发展史实际上是带宽的发展史。 从1991年的GSM、速率仅9.6Kbps,到1998年的GPRS、可以达到40Kpbs传输彩信图片,到最新的4LTE、通过载波聚合可以达到100Mbps,未来更会有超过10Gbps的带宽、即达到5G标准。

NI最新的针对5G所设计的射频测试仪器,其最大的特点就是大带宽,测试的实时带宽为1GHz,它最高可到6.5GHz,最低到10KHz的频率范围,姚远表示,这个仪器称之为矢量信号收发仪,里面还包括FPGA可以实现软件自定义。“我们因为有FPGA,可以做软件定义,可以将四块VST拼在一起。你看到这样一个频段,它是一台超过3.5GHz带宽的超级仪器!”

其三,海量连接。随着物联网和可穿戴设备的数量呈现爆发式增长,需要用到通讯工具的设备量也是爆发式增长的。据Gartner估计,截止2020年,将超过500亿个设备接入到网络中。

为了在物理层上测试这500亿个设备的数据,准备500亿个测试设备去收集数据,这显然是不切实际的。姚远说,面对联网设备的爆炸式增长,我们需要更加平台化的方式去测试测量,需要有一个更好的方式去应对。举个例子,谷歌的Nest,其内部使用了NI的诸多器件,结构上有各种各样的Sensor、WiFi模块、ZigBee模块、Battery等部分。它外表看起来是一个圆形的温度计,但它更是智能家居的大脑,可以给空调、加湿器、PM2.5计等设备实现联合开关。而去测试测量一些比如Nest的数据,NI的平台提供了模块化的仪器,作为集大成者,其有多种功能可供选择,如VST测蓝牙信号、SMU测电源、AI/AO测各种Sensor的I/O等等。

其四,时延。尤其是任务关键型的应用,对于延迟和稳定性有非常高的要求。如无人驾驶,需要能分辨人和树。紧急情况下,车可以选择撞树、但绝对不能去撞人。那么在开发过程中怎么模拟场景,怎么将场景快速的进行仿真,就需要有系统性的办法。我们可以使用不同技术来实现。在5G的定义里,端与端的时间要求是一微秒。

姚远指出,作为测试领域的领军企业,NI最大的特点是“模块化仪器架构”,拥有超过10年的积累,在产品的丰富性、多样性以及和软件无缝结合的特点远超其他竞争者,在5G领域,NI关于毫米波的信道测量方案也处于领先。此外,在软件定义方面,NI也不断“加料”,为丰富测试仪器功能提供了强大动力,应对更多元的测试环境。

关键字:NI姚远大带宽

本文摘自:C114中国通信网

电子周刊
回到顶部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版权声明隐私条款广告服务友情链接投稿中心招贤纳士

企业网版权所有 ©2010-2024 京ICP备09108050号-6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9343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