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测试行业动态 → 正文

全球5G竞速 为运营商网络重构注入加速度

责任编辑:zsheng |来源:企业网D1Net  2018-08-02 21:15:15 本文摘自:览潮网

览潮网8月2日讯(通信信息报记者 叶晨晖)全球移动设备供应商协会(GSA)最新发布的最新报告显示,全球154家移动运营商正在进行5G技术测试或试验,探索各种关键5G技术。这表明全球5G竞速已进入加速阶段。对于国内电信运营商而言,要成为5G时代的领跑者,驱动网络架构变革将成为保持行业领先地位的重要砝码。

中国5G目标是当领跑者

经历了2G时代的一无所有、3G时代登上舞台、4G时代基本并跑,5G时代,中国的目标已变为领跑者。2017年,全球通信设备行业呈四足鼎立之势,华为、爱立信、中兴和诺基亚位居前四。中国设备商在4G时代市场份额位于全球第一位,超过美国。从运营商来看:2017年,拥有8.49亿用户的中国移动在全球运营商排名中位列第一,但美国运营商在4G时代的收入稳居第一,中国进入前三。

在前不久召开的世界移动大会·上海上,GSMA与GTI两大行业权威国际组织共同发布了《中国5G:典型行业应用》报告。根据GSMA智库预测,到2025年,全球将有12亿个5G连接,覆盖全球人口的40%,中国将拥有4.3亿个5G连接,占全球总量的三分之一,成为全球最大的5G市场。

报告认为,5G在中国市场垂直行业发展的的实践,将为全球市场提供政策制定和应用示范。GSMA会长葛瑞德认为:“中国政府正在制定积极的产业政策推动结构性改革和产业升级,这是中国在5G领域处于全球领先地位的强大动力。”

5G驱动网络架构变革

2018年是中国展开5G规模试验、进行市场布局的关键一年。在各方的推动下,5G的商用步伐正变得越来越快。数字化新时代,层出不穷的创新业务形态正在驱动运营商网络架构变革。网络重构方面,国内三大运营商早已发布了相应的战略:中国电信CTNet2025、中国联通CUBE-Net、中国移动NovoNet。

中国电信CTNet2025未来的目标网络将更加简洁、敏捷、开放、集约,未来的网络将颠覆现有网络架构、管理流程、产业链生态。网络体系方面,需要从离散的专业网向虚拟化、软件化、云化的云网一体化架构转变。基于此,中国电信的目标任务是推动“网络智能化、业务生态化、运营智慧化”三化转型,以CTNet2025为纲,打造“高速、安全、移动、泛在”的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

中国联通推出的CUBE-Net2.0+网络架构是构建AI使能的新一代智能网络。其中一个重点就是要构建网络能力开放体系,开展5G自动化相关研究工作,为5G奠定基础,目前的阶段重点是在16个城市开展5G相关的技术和业务试点,不仅是技术验证和组网试验,还有非常多的垂直应用试验。要引入AI技术,做好5G+AI的相关工作,实现5G网络运营的自动化。

中国移动的NovoNet项目是融合NFV、SDN等新技术,构建出一张资源可全局调度、能力可全面开放、容量可弹性伸缩、架构可灵活调整的新一代网络,以适应中国移动数字化服务战略布局的发展需要,为互联网+发展奠定良好的网络基础。其中,中国移动规模庞大的创新型NFV框架还包括了总体规划、测试环境搭建、虚拟化部署、虚拟化配置、NFVO/VNFM部署、MANO测试、服务启动测试和TIC交付。

云正在倒逼网络演进升级

目前我国正在进行5G商用前的最后一阶段测试,中国通信企业已率先完成室内和室外5G性能测试,单个终端速度达到3G比特每秒,整个小区传输速率超过10G比特每秒,能实现在车辆高速行驶状态下同时传送16路高清视频。

但是,发展5G网络,仅仅“快”是远远不够的。电信运营商在以数据中心为中心重构未来网络的趋势下,信息通信技术的融合趋势日渐明显,“云网一体化”已成为一股不可阻挡的趋势,“云网协同”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但传统网络在弹性能力上的缺失制约了云的发展,云正在倒逼网络演进升级。

中国电信集团有限公司原总裁刘爱力认为,作为一种规模运营的公共服务,云目前面临着更高的服务要求,而电信网传统的设计、建设、运营模式造成云、网难以协同:云无力调动网,而网对云的支撑也总是陷于被动。云计算、虚拟化、软件定义等技术在电信网中的应用实践表明,只有“高高在上”的“云”是不够的,只有“独善其身”的“网”也是不够的。

面对技术变革和需求变化,各大运营商都面临着战略抉择。刘爱力表示,成为综合业务提供商和“管道+平台+内容”运营商已逐渐成为全球主流运营商的共同战略选择。在网络体系方面,刘爱力提出,需要从离散的专业网向虚拟化、软件化、云化的云网一体化架构转变。

随着云计算、大数据等通信新技术的日新月异,“云网一体化”将面临更大的发展空间和挑战。

关键字:重构网络全球

本文摘自:览潮网

x 全球5G竞速 为运营商网络重构注入加速度 扫一扫
分享本文到朋友圈
当前位置:测试行业动态 → 正文

全球5G竞速 为运营商网络重构注入加速度

责任编辑:zsheng |来源:企业网D1Net  2018-08-02 21:15:15 本文摘自:览潮网

览潮网8月2日讯(通信信息报记者 叶晨晖)全球移动设备供应商协会(GSA)最新发布的最新报告显示,全球154家移动运营商正在进行5G技术测试或试验,探索各种关键5G技术。这表明全球5G竞速已进入加速阶段。对于国内电信运营商而言,要成为5G时代的领跑者,驱动网络架构变革将成为保持行业领先地位的重要砝码。

中国5G目标是当领跑者

经历了2G时代的一无所有、3G时代登上舞台、4G时代基本并跑,5G时代,中国的目标已变为领跑者。2017年,全球通信设备行业呈四足鼎立之势,华为、爱立信、中兴和诺基亚位居前四。中国设备商在4G时代市场份额位于全球第一位,超过美国。从运营商来看:2017年,拥有8.49亿用户的中国移动在全球运营商排名中位列第一,但美国运营商在4G时代的收入稳居第一,中国进入前三。

在前不久召开的世界移动大会·上海上,GSMA与GTI两大行业权威国际组织共同发布了《中国5G:典型行业应用》报告。根据GSMA智库预测,到2025年,全球将有12亿个5G连接,覆盖全球人口的40%,中国将拥有4.3亿个5G连接,占全球总量的三分之一,成为全球最大的5G市场。

报告认为,5G在中国市场垂直行业发展的的实践,将为全球市场提供政策制定和应用示范。GSMA会长葛瑞德认为:“中国政府正在制定积极的产业政策推动结构性改革和产业升级,这是中国在5G领域处于全球领先地位的强大动力。”

5G驱动网络架构变革

2018年是中国展开5G规模试验、进行市场布局的关键一年。在各方的推动下,5G的商用步伐正变得越来越快。数字化新时代,层出不穷的创新业务形态正在驱动运营商网络架构变革。网络重构方面,国内三大运营商早已发布了相应的战略:中国电信CTNet2025、中国联通CUBE-Net、中国移动NovoNet。

中国电信CTNet2025未来的目标网络将更加简洁、敏捷、开放、集约,未来的网络将颠覆现有网络架构、管理流程、产业链生态。网络体系方面,需要从离散的专业网向虚拟化、软件化、云化的云网一体化架构转变。基于此,中国电信的目标任务是推动“网络智能化、业务生态化、运营智慧化”三化转型,以CTNet2025为纲,打造“高速、安全、移动、泛在”的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

中国联通推出的CUBE-Net2.0+网络架构是构建AI使能的新一代智能网络。其中一个重点就是要构建网络能力开放体系,开展5G自动化相关研究工作,为5G奠定基础,目前的阶段重点是在16个城市开展5G相关的技术和业务试点,不仅是技术验证和组网试验,还有非常多的垂直应用试验。要引入AI技术,做好5G+AI的相关工作,实现5G网络运营的自动化。

中国移动的NovoNet项目是融合NFV、SDN等新技术,构建出一张资源可全局调度、能力可全面开放、容量可弹性伸缩、架构可灵活调整的新一代网络,以适应中国移动数字化服务战略布局的发展需要,为互联网+发展奠定良好的网络基础。其中,中国移动规模庞大的创新型NFV框架还包括了总体规划、测试环境搭建、虚拟化部署、虚拟化配置、NFVO/VNFM部署、MANO测试、服务启动测试和TIC交付。

云正在倒逼网络演进升级

目前我国正在进行5G商用前的最后一阶段测试,中国通信企业已率先完成室内和室外5G性能测试,单个终端速度达到3G比特每秒,整个小区传输速率超过10G比特每秒,能实现在车辆高速行驶状态下同时传送16路高清视频。

但是,发展5G网络,仅仅“快”是远远不够的。电信运营商在以数据中心为中心重构未来网络的趋势下,信息通信技术的融合趋势日渐明显,“云网一体化”已成为一股不可阻挡的趋势,“云网协同”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但传统网络在弹性能力上的缺失制约了云的发展,云正在倒逼网络演进升级。

中国电信集团有限公司原总裁刘爱力认为,作为一种规模运营的公共服务,云目前面临着更高的服务要求,而电信网传统的设计、建设、运营模式造成云、网难以协同:云无力调动网,而网对云的支撑也总是陷于被动。云计算、虚拟化、软件定义等技术在电信网中的应用实践表明,只有“高高在上”的“云”是不够的,只有“独善其身”的“网”也是不够的。

面对技术变革和需求变化,各大运营商都面临着战略抉择。刘爱力表示,成为综合业务提供商和“管道+平台+内容”运营商已逐渐成为全球主流运营商的共同战略选择。在网络体系方面,刘爱力提出,需要从离散的专业网向虚拟化、软件化、云化的云网一体化架构转变。

随着云计算、大数据等通信新技术的日新月异,“云网一体化”将面临更大的发展空间和挑战。

关键字:重构网络全球

本文摘自:览潮网

电子周刊
回到顶部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版权声明隐私条款广告服务友情链接投稿中心招贤纳士

企业网版权所有 ©2010-2024 京ICP备09108050号-6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9343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