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虚拟化行业动态 → 正文

传统电信业拥抱SDN的颠覆时代

责任编辑:editor006 |来源:企业网D1Net  2014-08-12 16:37:48 本文摘自:人民邮电报

“SDN本身就是一个全局性、颠覆性的技术,因为它彻底打破了传统电信网络的 闭架构,是革命性的变化,而发展SDN不能再等待了,否则就会错过难得的历史机遇。”

——日前,参加了“SDN产业联盟”第一次筹备会的工信部通信科技委常务副主任韦乐平在接受《人民邮电》报记者采访时,特别强调了当前发展SDN的重要性和迫切性。那么,SDN究竟如何才能实现落地呢?

SDN出现恰逢其时

SDN要实现从技术向商用的转型,必然需要成熟产业链、标准化等诸多因素的支撑,而“SDN产业联盟”必然会成为其中一个重要的驱动力。据韦乐平介绍,“SDN产业联盟”日前已经召开了第一次筹备会,有望在今年9月成立,最晚不超过今年年底。

“SDN产业联盟”为何选在此时筹备成立?对此韦乐平表示,这是一个非常好的时机,拥有着来自技术发展、运营需求以及去电信化三个层面的驱动力。

其一,从技术角度来看,通信业过去在不断地学习着计算机业,但是关键的开放架构并没有学到或者没有学到位。通信业过去所有的变革、所有的技术创新,都是建立在 闭架构不变的前提下。而SDN恰恰要在根本上打破这种传统的技术发展和演进的模式。因为SDN最重要的特征是创新的架构,是颠覆性的技术。“当技术上已经没有太多的路可走时,SDN适时出现,因此这个时机非常重要”,韦乐平强调。

其二,从运营需求来看,传统电信业正在遭遇发展的瓶颈,即量收差越来越大。当前,电信运营商的流量跟收入之间的缺口正变得越来越大,如何打破这一被动局面?对此,韦乐平指出:“SDN为我们提供了一个重要的突破方向,一方面有望带来网络成本的大幅度下降,另一方面有助于打造网络业务创新平台,提供新的收入来源。”

其三,从去电信化的层面来看,SDN提供了“真正的网络技术上的抓手”。过去,去电信化实现的最大“瓶颈”在于网络上缺乏借力点,而SDN则提供了一个抓手。也正因为如此,韦乐平对SDN的态度非常明确——“我支持SDN,因为这是多年来出现的唯一的网络架构创新,而且出现的时机刚刚好,是技术本身发展的逻辑和市场需求的交汇点。”

构建完整的SDN产业链

就“SDN产业联盟”第一次筹备会的情况来看,目前成员主要由中国的三家运营商、九个设备制造商以及若干个互联网应用提供商这三个部分组成。因此,“下一步的工作是完善产业链”,韦乐平表示。

在韦乐平看来,SDN完整的产业链还必须涵盖芯片厂家、大佬级的“纯”IT厂家以及“纯”软件开发商,因此“SDN产业联盟还必须吸收这三大类型的新成员”。目前,芯片是SDN性能的“瓶颈”,同时SDN聚焦软件,所以需要世界级的软件开发商的参与。

“SDN是一个全局性、颠覆性的技术,因此SDN产业联盟也必须采用创新的方式,做到开放、创新、协同、落地”,韦乐平强调。他认为,SDN产业联盟一定要开放,“不能把一小批中国厂商围在里面,跟世界隔绝”;通过联盟成员规模的扩大,加大创新;与此同时,联盟各类成员之间协同作战,推动SDN的产业化进程。

客观来看,中国在SDN领域并未做到与世界同步,但是“距离很近”。对此,韦乐平认为主要的差距存在于创新实力上:“SDN创新的理念是ONF提出来的,NFV是欧洲提出来的,因此目前的现状是欧美占据了主导地位”,所以中国发展SDN刻不容缓。

[page]

此外,为了加快产业化进程,“SDN产业联盟”还将积极推动SDN的标准化进程。在关于成立“SDN产业联盟”的倡议书中,围绕SDN整体架构和解决方案,明确网络架构和设备的相关技术规格接口,推动形成统一标准,支撑行业标准和国家标准的不断完善与发展,并积极参与国际标准的制定,被明确为该联盟的主要任务。

传统电信网架构

做好被颠覆准备

既然SDN带来的是对于架构的全局性、颠覆性改变,那么传统电信网络如何拥抱SDN?

客观来看,SDN的引入,必然会对传统电信网络的演进带来巨大挑战,而架构上的颠覆则首当其冲。在韦乐平看来,传统电信网络的架构是在90年代以电话业务为主的时代确立的;今天,伴随着数据业务流量的爆炸式增长,电话业务的流量占比甚至连1%都不到,但仍然以支撑电话业务的网络架构来支撑数据流量,必然会产生矛盾,催生一大堆的问题。

引入SDN,就必须规划好网络架构的演进路径。对此,韦乐平表示可以分两步来进行。第一步,锁定3年可以看得见的变化;第二步,规划好未来5~10年的架构。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全球运营商在引入SDN的过程中,都处于“瞎子摸象”的探索期,因此不同的实施者,例如研究机构、运营商、互联网服务提供商等均给出了不同的演进路径,目前并未达成共识。

IDC成为切入点

由于SDN带来的是全局性的改变,会渗透至网络的各个层面,那么切入点又在哪里呢?在韦乐平看来,答案是IDC。

“IDC的运营主体比较简单,网络不大,技术含量也不算高,因此很容易作为切入点”,韦乐平指出。

此外,IDC对于电信运营商的价值贡献正变得越来越大。以中国电信为例,目前IDC流量在全网流量中的占比已经达到了30%,“马上就会超过50%,将来有可能达到80%”,因此IDC已成为流量经营的主体。与此相应,“将来的网络架构将从以现有交换机为核心,转向以IDC为核心的新架构”。

值得注意的是,IDC流量的快速增长,显示出未来流量依然以固网为主的趋势。一方面,移动流量在快速增长,同时拥有更高的价值,因此对产业链产生了很大影响;另一方面,从流量的绝对值来看,固网仍然占据了绝对主导的地位。例如,中国电信上海公司一个移动用户的平均月流量为196MB,而一个固网宽带用户的平均月流量则是82GB,两个数字之间是四百分之一的关系。

以IDC作为切入点引入SDN,目前已经拥有了多个小规模的案例。“这样的探索,对于SDN化固然非常重要。”韦乐平说,“但是,全局性的指导意见和顶层设计可能更加重要。”

关键字:ONF电信业颠覆性

本文摘自:人民邮电报

x 传统电信业拥抱SDN的颠覆时代 扫一扫
分享本文到朋友圈
当前位置:虚拟化行业动态 → 正文

传统电信业拥抱SDN的颠覆时代

责任编辑:editor006 |来源:企业网D1Net  2014-08-12 16:37:48 本文摘自:人民邮电报

“SDN本身就是一个全局性、颠覆性的技术,因为它彻底打破了传统电信网络的 闭架构,是革命性的变化,而发展SDN不能再等待了,否则就会错过难得的历史机遇。”

——日前,参加了“SDN产业联盟”第一次筹备会的工信部通信科技委常务副主任韦乐平在接受《人民邮电》报记者采访时,特别强调了当前发展SDN的重要性和迫切性。那么,SDN究竟如何才能实现落地呢?

SDN出现恰逢其时

SDN要实现从技术向商用的转型,必然需要成熟产业链、标准化等诸多因素的支撑,而“SDN产业联盟”必然会成为其中一个重要的驱动力。据韦乐平介绍,“SDN产业联盟”日前已经召开了第一次筹备会,有望在今年9月成立,最晚不超过今年年底。

“SDN产业联盟”为何选在此时筹备成立?对此韦乐平表示,这是一个非常好的时机,拥有着来自技术发展、运营需求以及去电信化三个层面的驱动力。

其一,从技术角度来看,通信业过去在不断地学习着计算机业,但是关键的开放架构并没有学到或者没有学到位。通信业过去所有的变革、所有的技术创新,都是建立在 闭架构不变的前提下。而SDN恰恰要在根本上打破这种传统的技术发展和演进的模式。因为SDN最重要的特征是创新的架构,是颠覆性的技术。“当技术上已经没有太多的路可走时,SDN适时出现,因此这个时机非常重要”,韦乐平强调。

其二,从运营需求来看,传统电信业正在遭遇发展的瓶颈,即量收差越来越大。当前,电信运营商的流量跟收入之间的缺口正变得越来越大,如何打破这一被动局面?对此,韦乐平指出:“SDN为我们提供了一个重要的突破方向,一方面有望带来网络成本的大幅度下降,另一方面有助于打造网络业务创新平台,提供新的收入来源。”

其三,从去电信化的层面来看,SDN提供了“真正的网络技术上的抓手”。过去,去电信化实现的最大“瓶颈”在于网络上缺乏借力点,而SDN则提供了一个抓手。也正因为如此,韦乐平对SDN的态度非常明确——“我支持SDN,因为这是多年来出现的唯一的网络架构创新,而且出现的时机刚刚好,是技术本身发展的逻辑和市场需求的交汇点。”

构建完整的SDN产业链

就“SDN产业联盟”第一次筹备会的情况来看,目前成员主要由中国的三家运营商、九个设备制造商以及若干个互联网应用提供商这三个部分组成。因此,“下一步的工作是完善产业链”,韦乐平表示。

在韦乐平看来,SDN完整的产业链还必须涵盖芯片厂家、大佬级的“纯”IT厂家以及“纯”软件开发商,因此“SDN产业联盟还必须吸收这三大类型的新成员”。目前,芯片是SDN性能的“瓶颈”,同时SDN聚焦软件,所以需要世界级的软件开发商的参与。

“SDN是一个全局性、颠覆性的技术,因此SDN产业联盟也必须采用创新的方式,做到开放、创新、协同、落地”,韦乐平强调。他认为,SDN产业联盟一定要开放,“不能把一小批中国厂商围在里面,跟世界隔绝”;通过联盟成员规模的扩大,加大创新;与此同时,联盟各类成员之间协同作战,推动SDN的产业化进程。

客观来看,中国在SDN领域并未做到与世界同步,但是“距离很近”。对此,韦乐平认为主要的差距存在于创新实力上:“SDN创新的理念是ONF提出来的,NFV是欧洲提出来的,因此目前的现状是欧美占据了主导地位”,所以中国发展SDN刻不容缓。

[page]

此外,为了加快产业化进程,“SDN产业联盟”还将积极推动SDN的标准化进程。在关于成立“SDN产业联盟”的倡议书中,围绕SDN整体架构和解决方案,明确网络架构和设备的相关技术规格接口,推动形成统一标准,支撑行业标准和国家标准的不断完善与发展,并积极参与国际标准的制定,被明确为该联盟的主要任务。

传统电信网架构

做好被颠覆准备

既然SDN带来的是对于架构的全局性、颠覆性改变,那么传统电信网络如何拥抱SDN?

客观来看,SDN的引入,必然会对传统电信网络的演进带来巨大挑战,而架构上的颠覆则首当其冲。在韦乐平看来,传统电信网络的架构是在90年代以电话业务为主的时代确立的;今天,伴随着数据业务流量的爆炸式增长,电话业务的流量占比甚至连1%都不到,但仍然以支撑电话业务的网络架构来支撑数据流量,必然会产生矛盾,催生一大堆的问题。

引入SDN,就必须规划好网络架构的演进路径。对此,韦乐平表示可以分两步来进行。第一步,锁定3年可以看得见的变化;第二步,规划好未来5~10年的架构。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全球运营商在引入SDN的过程中,都处于“瞎子摸象”的探索期,因此不同的实施者,例如研究机构、运营商、互联网服务提供商等均给出了不同的演进路径,目前并未达成共识。

IDC成为切入点

由于SDN带来的是全局性的改变,会渗透至网络的各个层面,那么切入点又在哪里呢?在韦乐平看来,答案是IDC。

“IDC的运营主体比较简单,网络不大,技术含量也不算高,因此很容易作为切入点”,韦乐平指出。

此外,IDC对于电信运营商的价值贡献正变得越来越大。以中国电信为例,目前IDC流量在全网流量中的占比已经达到了30%,“马上就会超过50%,将来有可能达到80%”,因此IDC已成为流量经营的主体。与此相应,“将来的网络架构将从以现有交换机为核心,转向以IDC为核心的新架构”。

值得注意的是,IDC流量的快速增长,显示出未来流量依然以固网为主的趋势。一方面,移动流量在快速增长,同时拥有更高的价值,因此对产业链产生了很大影响;另一方面,从流量的绝对值来看,固网仍然占据了绝对主导的地位。例如,中国电信上海公司一个移动用户的平均月流量为196MB,而一个固网宽带用户的平均月流量则是82GB,两个数字之间是四百分之一的关系。

以IDC作为切入点引入SDN,目前已经拥有了多个小规模的案例。“这样的探索,对于SDN化固然非常重要。”韦乐平说,“但是,全局性的指导意见和顶层设计可能更加重要。”

关键字:ONF电信业颠覆性

本文摘自:人民邮电报

电子周刊
回到顶部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版权声明隐私条款广告服务友情链接投稿中心招贤纳士

企业网版权所有 ©2010-2024 京ICP备09108050号-6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9343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