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IP语音行业动态 → 正文

微信电话:免费只是“噱头”而已

责任编辑:editor008 |来源:企业网D1Net  2014-11-24 10:42:13 本文摘自:运营商观察

前几天,微信电话本这个应用一下就被“免费”2个字炒了起来,笔者很多朋友都在问关于这个软件的事情。本着我为人人的精神,笔者上周就装了微信电话本来试用一下。

试用了几天之后,笔者觉得十分有必要和大家分享一下笔者的试用体验。

首先,使用微信电话本和一般拨打语音电话的没什么两样,操作非常简单,其界面设计和“Whatsapp”和另一款应用“微话”也很类似,如果用户之前有VOIP通话的使用经验的话,会非常容易上手。微信电话本有Android和IOS 2个版本,使用不受平台限制,可以互相打电话,这点也非常不错。

另外,笔者在WIFI和3G网络环境下和数个朋友用微信电话本的通话功能相互通话。

不过,微信电话本本身也存在着一些问题,笔者要和大家探讨下。

虽然在WIFI环境下,笔者用微信电话本来打电话免费,但接电话的对方如果不在WIFI下,那对方就要支付网络流量的钱。这样就有可能会出现一方免费,另一方支付流量费用,或者双方都在使用流量费用的情况。到底实际情况是不是这样呢?

之后,笔者和朋友又实验了几次不同情况下使用微信电话本来通话,看看到底怎么个免费法。我们发现,在2台手机安装了微信电话本,且在3G或4G网络下,双方一开始通话,手机的流量就开始上升,5分钟内2台手机的流量均增加了大概1M左右。而运营商套餐里头,本地接听很多都是免费的,不存在双向收费;用了微信电话本之后,双方在接打电话时,同时都在消耗流量,并产生费用。按照目前运营商的流量和通话收费,微信电话本每分钟收费根据网络模式略有不同,大概在0.1元到0.3元之间。换句话说,如果是在本地范围内,用微信电话本不单单不免费,反而会消费更多!这个和腾讯宣传的“免费”是相反的两回事啊!

笔者在外面赶路的时候,不大可能会为了免费WIFI而停在某个地方打完电话再走。而使用运营商的移动网络边走边打吧,又变成了语音免费但要付流量费。对微信电话本用户来说,用还是不用,真是两头不靠岸,“免费”不免费啊。腾讯用免费的口号来打广告,但用户实际上还是要为这个产品而付费,甚至付的更多,而腾讯却可以靠广告费、用户数据来赚取利润。

另外,笔者在安装了微信电话本之后,每次都会提示"微信电话本获取你的通讯录权限等"。笔者手机里原来的通讯录和短信也被替换成微信电话本的通讯录和短信,想用回原来的也找不到去了哪里,电话盘等界面也被改了。

就此事,笔者问了朋友圈里一位电信行业的资深人士,他说,这个其实和一些木马自动修改和绑定PC浏览器主页的意义是一样的,通过强行置换和绑定用户来达到控制用户的目的。这种情况下用户的个人信息和联系人信息也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被泄露了。

笔者回头想想也对,现在笔者在打开微信电话本时,只能使用微信电话本的通话和短信功能来打电话和发短信,那岂不是笔者的联系人,通话和短信内容,腾讯一分钱不花就免费获得了?难道微信电话本所谓的“免费”,其实是对腾讯而言的?

说到窃取个人信息,笔者又想到之前有看到黑客利用“免费”的WIFI来吸引消费者使用,借此偷取消费者网上账号和密码的新闻。那么在WIFI网络使用微信电话本才“免费”的条件限制下,肯定会有人到处找WIFI来打免费电话,这样不更提高了用户个人信息被盗取的风险么?

不止这样,资深人士补充,在公众地方通过WIFI来打微信电话本网络电话,不单是消费者有个人信息泄露的隐患,还有极大的通讯诈骗风险。由于用微信电话本打电话无需电话卡,那么犯罪分子可以用一批电话号码就能通过WIFI来发放违法、犯罪、诈骗信息,而电信监管部门很难对此加以防范和监查。这样下去,电话诈骗、有害信息等犯罪的风险大大减少,执法成本将大大增加。

还有,资深人士又说,微信电话本其实给电信行业带来了很大的冲击,甚至会对电信监管部门的下一步走向有很大影响。传统上的VOIP电话,是指PC端对PC端的互联网业务,和通过移动互联网打语音电话是两个概念。为了对移动互联网上的网络电话进行有效监管,相关监管部门很可能会对跨技术、跨平台、跨渠道和载体的语音电话全部进行监管,就好像广电部门对不管什么渠道上映的影视作品都有监管权一样。这样对电信行业和互联网、移动互联网行业都将有深刻的影响。

经过和资深人士的一番解读,笔者才认识到微信电话本背后原来还有各种各样的意义。那么对普通消费者来说,网络电话取代通信电话时代真的即将到来了吗?

D1Net评论:

由此可见, 只有在高速移动网络普及且资费较低的情况下,网络电话才真正有实际意义。微信电话本,不单是打着“免费”的旗号来炒作,还有涉及到使用虚假广告,误导消费者的可能。

关键字:微信电话噱头

本文摘自:运营商观察

x 微信电话:免费只是“噱头”而已 扫一扫
分享本文到朋友圈
当前位置:IP语音行业动态 → 正文

微信电话:免费只是“噱头”而已

责任编辑:editor008 |来源:企业网D1Net  2014-11-24 10:42:13 本文摘自:运营商观察

前几天,微信电话本这个应用一下就被“免费”2个字炒了起来,笔者很多朋友都在问关于这个软件的事情。本着我为人人的精神,笔者上周就装了微信电话本来试用一下。

试用了几天之后,笔者觉得十分有必要和大家分享一下笔者的试用体验。

首先,使用微信电话本和一般拨打语音电话的没什么两样,操作非常简单,其界面设计和“Whatsapp”和另一款应用“微话”也很类似,如果用户之前有VOIP通话的使用经验的话,会非常容易上手。微信电话本有Android和IOS 2个版本,使用不受平台限制,可以互相打电话,这点也非常不错。

另外,笔者在WIFI和3G网络环境下和数个朋友用微信电话本的通话功能相互通话。

不过,微信电话本本身也存在着一些问题,笔者要和大家探讨下。

虽然在WIFI环境下,笔者用微信电话本来打电话免费,但接电话的对方如果不在WIFI下,那对方就要支付网络流量的钱。这样就有可能会出现一方免费,另一方支付流量费用,或者双方都在使用流量费用的情况。到底实际情况是不是这样呢?

之后,笔者和朋友又实验了几次不同情况下使用微信电话本来通话,看看到底怎么个免费法。我们发现,在2台手机安装了微信电话本,且在3G或4G网络下,双方一开始通话,手机的流量就开始上升,5分钟内2台手机的流量均增加了大概1M左右。而运营商套餐里头,本地接听很多都是免费的,不存在双向收费;用了微信电话本之后,双方在接打电话时,同时都在消耗流量,并产生费用。按照目前运营商的流量和通话收费,微信电话本每分钟收费根据网络模式略有不同,大概在0.1元到0.3元之间。换句话说,如果是在本地范围内,用微信电话本不单单不免费,反而会消费更多!这个和腾讯宣传的“免费”是相反的两回事啊!

笔者在外面赶路的时候,不大可能会为了免费WIFI而停在某个地方打完电话再走。而使用运营商的移动网络边走边打吧,又变成了语音免费但要付流量费。对微信电话本用户来说,用还是不用,真是两头不靠岸,“免费”不免费啊。腾讯用免费的口号来打广告,但用户实际上还是要为这个产品而付费,甚至付的更多,而腾讯却可以靠广告费、用户数据来赚取利润。

另外,笔者在安装了微信电话本之后,每次都会提示"微信电话本获取你的通讯录权限等"。笔者手机里原来的通讯录和短信也被替换成微信电话本的通讯录和短信,想用回原来的也找不到去了哪里,电话盘等界面也被改了。

就此事,笔者问了朋友圈里一位电信行业的资深人士,他说,这个其实和一些木马自动修改和绑定PC浏览器主页的意义是一样的,通过强行置换和绑定用户来达到控制用户的目的。这种情况下用户的个人信息和联系人信息也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被泄露了。

笔者回头想想也对,现在笔者在打开微信电话本时,只能使用微信电话本的通话和短信功能来打电话和发短信,那岂不是笔者的联系人,通话和短信内容,腾讯一分钱不花就免费获得了?难道微信电话本所谓的“免费”,其实是对腾讯而言的?

说到窃取个人信息,笔者又想到之前有看到黑客利用“免费”的WIFI来吸引消费者使用,借此偷取消费者网上账号和密码的新闻。那么在WIFI网络使用微信电话本才“免费”的条件限制下,肯定会有人到处找WIFI来打免费电话,这样不更提高了用户个人信息被盗取的风险么?

不止这样,资深人士补充,在公众地方通过WIFI来打微信电话本网络电话,不单是消费者有个人信息泄露的隐患,还有极大的通讯诈骗风险。由于用微信电话本打电话无需电话卡,那么犯罪分子可以用一批电话号码就能通过WIFI来发放违法、犯罪、诈骗信息,而电信监管部门很难对此加以防范和监查。这样下去,电话诈骗、有害信息等犯罪的风险大大减少,执法成本将大大增加。

还有,资深人士又说,微信电话本其实给电信行业带来了很大的冲击,甚至会对电信监管部门的下一步走向有很大影响。传统上的VOIP电话,是指PC端对PC端的互联网业务,和通过移动互联网打语音电话是两个概念。为了对移动互联网上的网络电话进行有效监管,相关监管部门很可能会对跨技术、跨平台、跨渠道和载体的语音电话全部进行监管,就好像广电部门对不管什么渠道上映的影视作品都有监管权一样。这样对电信行业和互联网、移动互联网行业都将有深刻的影响。

经过和资深人士的一番解读,笔者才认识到微信电话本背后原来还有各种各样的意义。那么对普通消费者来说,网络电话取代通信电话时代真的即将到来了吗?

D1Net评论:

由此可见, 只有在高速移动网络普及且资费较低的情况下,网络电话才真正有实际意义。微信电话本,不单是打着“免费”的旗号来炒作,还有涉及到使用虚假广告,误导消费者的可能。

关键字:微信电话噱头

本文摘自:运营商观察

电子周刊
回到顶部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版权声明隐私条款广告服务友情链接投稿中心招贤纳士

企业网版权所有 ©2010-2024 京ICP备09108050号-6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9343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