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IP语音行业动态 → 正文

这些网络电话骗局可千万别信 警方为你见招拆招

责任编辑:editor006 |来源:企业网D1Net  2014-11-26 17:42:14 本文摘自:广西新闻网

何权业

核心提示

“猜猜我是谁?”“你有一个包裹未取”“恭喜你中奖了”……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接到这些骗局电话,可能很多人对骗子的这些招数了然于胸近乎免疫。但是在现实生活中,被这些新老骗局骗倒的却不乏其人,被骗事件几乎天天见诸各大媒体报端,有些被骗金额甚至高达几十万上百万,令当事者欲哭无泪。如何识别这些骗局?骗子的招数有哪些?我们又如何拆解?记者试图总结出几个骗术类型,并请警方为你见招拆招,希望能助你达到“骗子围困我千重,我自岿然不动”的境界。

类型一:“冒充熟人”型

代表骗局:“猜猜我是谁?”“领导来电”等

骗子伎俩:设置圈套,引诱接电话的人自报家门,一步步引入陷阱

案例:

几日前,从事广告业务的文先生接到一自称“某领导”的男子来电,对方称电话号码换了,并嘱咐文第二天上午9时前往办公室谈业务。第二天一早,文依约拨打来电号码,对方称正陪领导视察,暂时没空,稍后联系。半小时后,对方来电称急需送领导钱,让文将2万元打入一个账号里。待文汇钱后,对方又接二连三打来电话称领导嫌钱少,让文再汇。先后向对方提供的账户汇了3.5万元后,文起了疑心,拨打被冒充的领导的电话,方知被骗了。

今年4月下旬,韦女士接到一男子电话,对方张口就问:“你猜猜我是谁?”韦听其口音,以为是远在广东的一亲戚,就随口说出亲戚名字。男子顺口就答称自己就是此人,并热情地与韦聊起来,借以套取更多信息,并表示已到柳州,到时会登门拜访。第二天,男子再次拨打韦的电话,称前一天在柳州某宾馆嫖娼被抓,经朋友协调,需交2万元担保金才能私了,请韦帮忙。韦汇款帮忙后,对方又以其它借口要钱。韦疑心之下,拨打真正亲戚的电话,方知被骗。

点评支招:

柳州市公安局河西责任区刑侦大队肖秉均警官介绍,此类骗局由来已久最为常见,却仍常有市民被骗。市民接到此类电话,首先要保持冷静,纵使对方能说出你的姓名、工作单位、家庭住址等也不必过于惊慌,信息社会个人信息泄露的途径较多,知道详细个人信息的,并不意味着是熟人。遇到此类骗局,多问几个问题就可能会使骗子露出马脚,比如追问下办公室的具体地点,说一错误的姓名看对方怎么答,若对方直接顺着你给出的信息说,那定是骗子无疑。

类型二:“威胁恐吓”型

代表骗局:“邮局包裹”“银行卡涉黑”“被警方立案调查”等

骗子伎俩:利用市民遇到麻烦事的恐惧心理,进行威胁恐吓,让当事人在失去理智的过程被骗

今年10月中旬,王女士接到一女子来电,对方称王的医保卡在上海被用于购买新康泰克283盒。在王否认后,对方建议王向上海公安局报案,并帮王拨通了上海的报警电话。电话接通后,一自称“警察”的男子接了电话,告知王涉嫌开设非法账户和洗黑钱,已被立案侦查,且同伙皆已归案。在王的极力否认下,对方称可想办法还其清白,但需要钱。随后,王按照要求,往指定账户里汇入7700元。第二天,男子再次来电,表示案子马上开庭,询问王是否能按时出庭,不能出庭则需汇入3600元,由对方代为出庭。王按对方说法又将3600元汇入账户。当对方第三次来电要钱,并称事情仍无半点进展时,王恍然醒悟,知道自己被骗了,急忙报警。

去年4月,退休在家的覃女士接到一个电话,对方称她有一张法院传票,并提示她按人工台9字号,转“110”便可知道事情真相。覃拨打过去,接听的男子自称是“李警官”。经“查询”,他“确定”覃女士有一张法院传票,是从福州传过来的。得知覃丢失过身份证,“李警官”就接口说,可能是覃的身份证被人捡到后到银行办信用卡诈骗,这就要求覃将银行卡上的钱汇到警方账户。覃照此办理后,给“李警官”打电话,发现已是空号。

肖警官提醒,市民遇到此类骗局,最保险的办法就是拨打110,或到辖区派出所报案,由警方来负责辨别事情的真假。民警称,骗子往往是不会露面的,想方设法要求当事人给钱,但是警方绝对不会这么做。遇到骗局先要冷静,多想想,骗子的伎俩往往会隐藏着很多破绽。

类型三:“中奖退税”型

代表骗局:“××六合彩来电”“被电视节目抽中”“购车退税”等

骗子伎俩:利用贪小便宜,侥幸心理行骗

今年1月初,何先生收到一条手机短信,短信内容为“恭喜你,你已被湖南卫视《爸爸去哪儿》栏目组随机抽选为场外幸运号,将获得栏目组提供的梦想创业基金88000元和笔记本电脑一台”等内容。收到短信后,何半信半疑,但还是按短信的要求登录了网站,并拨打了电话与对方联系,对方表示想要领取奖品必须支付2200元的定金。随后,何分两次通过手机银行的方式向对方付款。定金付清后,对方却再无音讯。

肖警官提醒,不管是“领取购车退税”还是网络“QQ中奖”骗局,骗子都是先许以重奖,激起市民的贪心,然后设置陷阱,一步步引诱市民进入骗局。因此,市民收到类似中奖、补贴等短信电话,应多留个心眼,为什么会出现天上掉馅饼这等好事,并通过正规渠道,向有关单位证实。此类骗局最常见的做法就是先付钱后领奖,遇到往外掏钱时,市民就该小心了。

类型四:“网络购物”型

代表骗局:发来钓鱼网站链接 “购物退款”“货到付款”

骗子伎俩:利用科技手段以及市民对网络不熟悉的特点,让市民一不小心落入圈套

去年2月初,刘先生花了1700元,在网上订购了2张飞机票,支付成功后,收到网站发来的短信。短信称无法查询到刘支付的机票钱,需根据其指示,在网上银行重新操作才能支付成功。按照指示,刘需将卡上余额多10元的金额转入对方账户。刘心想,多10元转账,转出金额超过余额,肯定无法转账成功,抱着试一试的心态,竟然转账成功。转账后,刘发现,在他转账的1分钟前,对方将50元悄悄转入了自己账户,才导致了转出金额没有超过余额。之后,刘致电过去,对方先是百般推脱,最后直接无法联系。

去年2月,李女士在淘宝网上某网店买了一款手机充电宝。在李付款后,卖家也很快发货了。可几天后,卖家致电李,称“发错货了”。此时李已通过支付宝付了款,但该卖家称他们发的却是“货到付款”的商品,并请求李退掉支付宝的款项,等货到之后直接付款给快递员。李也没多想就同意了。3天后货到了,李将货款交给快递员,拿到了充电宝后却发现无法使用。想去退货,却发现该卖家店铺已经“关门”。

肖警官介绍,跟前几种电话短信诈骗相比,钓鱼网站的诈骗比较少见,侦查难度也较大,它往往是利用被骗者麻痹大意的心理。警方提醒,钓鱼网站等网络诈骗行为猖獗,防不胜防,市民在网上输入个人信息时,特别涉及转账支付时要格外注意,不要轻信陌生的号码和短信。通过银行卡直接支付的被骗概率是最高的,在容易发生诈骗的网络支付环节上,当被要求“重新支付”时,应先确认是否支付失败,并确认对方身份真实性后,再行操作。

关键字:钓鱼网站支付宝李警官

本文摘自:广西新闻网

x 这些网络电话骗局可千万别信 警方为你见招拆招 扫一扫
分享本文到朋友圈
当前位置:IP语音行业动态 → 正文

这些网络电话骗局可千万别信 警方为你见招拆招

责任编辑:editor006 |来源:企业网D1Net  2014-11-26 17:42:14 本文摘自:广西新闻网

何权业

核心提示

“猜猜我是谁?”“你有一个包裹未取”“恭喜你中奖了”……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接到这些骗局电话,可能很多人对骗子的这些招数了然于胸近乎免疫。但是在现实生活中,被这些新老骗局骗倒的却不乏其人,被骗事件几乎天天见诸各大媒体报端,有些被骗金额甚至高达几十万上百万,令当事者欲哭无泪。如何识别这些骗局?骗子的招数有哪些?我们又如何拆解?记者试图总结出几个骗术类型,并请警方为你见招拆招,希望能助你达到“骗子围困我千重,我自岿然不动”的境界。

类型一:“冒充熟人”型

代表骗局:“猜猜我是谁?”“领导来电”等

骗子伎俩:设置圈套,引诱接电话的人自报家门,一步步引入陷阱

案例:

几日前,从事广告业务的文先生接到一自称“某领导”的男子来电,对方称电话号码换了,并嘱咐文第二天上午9时前往办公室谈业务。第二天一早,文依约拨打来电号码,对方称正陪领导视察,暂时没空,稍后联系。半小时后,对方来电称急需送领导钱,让文将2万元打入一个账号里。待文汇钱后,对方又接二连三打来电话称领导嫌钱少,让文再汇。先后向对方提供的账户汇了3.5万元后,文起了疑心,拨打被冒充的领导的电话,方知被骗了。

今年4月下旬,韦女士接到一男子电话,对方张口就问:“你猜猜我是谁?”韦听其口音,以为是远在广东的一亲戚,就随口说出亲戚名字。男子顺口就答称自己就是此人,并热情地与韦聊起来,借以套取更多信息,并表示已到柳州,到时会登门拜访。第二天,男子再次拨打韦的电话,称前一天在柳州某宾馆嫖娼被抓,经朋友协调,需交2万元担保金才能私了,请韦帮忙。韦汇款帮忙后,对方又以其它借口要钱。韦疑心之下,拨打真正亲戚的电话,方知被骗。

点评支招:

柳州市公安局河西责任区刑侦大队肖秉均警官介绍,此类骗局由来已久最为常见,却仍常有市民被骗。市民接到此类电话,首先要保持冷静,纵使对方能说出你的姓名、工作单位、家庭住址等也不必过于惊慌,信息社会个人信息泄露的途径较多,知道详细个人信息的,并不意味着是熟人。遇到此类骗局,多问几个问题就可能会使骗子露出马脚,比如追问下办公室的具体地点,说一错误的姓名看对方怎么答,若对方直接顺着你给出的信息说,那定是骗子无疑。

类型二:“威胁恐吓”型

代表骗局:“邮局包裹”“银行卡涉黑”“被警方立案调查”等

骗子伎俩:利用市民遇到麻烦事的恐惧心理,进行威胁恐吓,让当事人在失去理智的过程被骗

今年10月中旬,王女士接到一女子来电,对方称王的医保卡在上海被用于购买新康泰克283盒。在王否认后,对方建议王向上海公安局报案,并帮王拨通了上海的报警电话。电话接通后,一自称“警察”的男子接了电话,告知王涉嫌开设非法账户和洗黑钱,已被立案侦查,且同伙皆已归案。在王的极力否认下,对方称可想办法还其清白,但需要钱。随后,王按照要求,往指定账户里汇入7700元。第二天,男子再次来电,表示案子马上开庭,询问王是否能按时出庭,不能出庭则需汇入3600元,由对方代为出庭。王按对方说法又将3600元汇入账户。当对方第三次来电要钱,并称事情仍无半点进展时,王恍然醒悟,知道自己被骗了,急忙报警。

去年4月,退休在家的覃女士接到一个电话,对方称她有一张法院传票,并提示她按人工台9字号,转“110”便可知道事情真相。覃拨打过去,接听的男子自称是“李警官”。经“查询”,他“确定”覃女士有一张法院传票,是从福州传过来的。得知覃丢失过身份证,“李警官”就接口说,可能是覃的身份证被人捡到后到银行办信用卡诈骗,这就要求覃将银行卡上的钱汇到警方账户。覃照此办理后,给“李警官”打电话,发现已是空号。

肖警官提醒,市民遇到此类骗局,最保险的办法就是拨打110,或到辖区派出所报案,由警方来负责辨别事情的真假。民警称,骗子往往是不会露面的,想方设法要求当事人给钱,但是警方绝对不会这么做。遇到骗局先要冷静,多想想,骗子的伎俩往往会隐藏着很多破绽。

类型三:“中奖退税”型

代表骗局:“××六合彩来电”“被电视节目抽中”“购车退税”等

骗子伎俩:利用贪小便宜,侥幸心理行骗

今年1月初,何先生收到一条手机短信,短信内容为“恭喜你,你已被湖南卫视《爸爸去哪儿》栏目组随机抽选为场外幸运号,将获得栏目组提供的梦想创业基金88000元和笔记本电脑一台”等内容。收到短信后,何半信半疑,但还是按短信的要求登录了网站,并拨打了电话与对方联系,对方表示想要领取奖品必须支付2200元的定金。随后,何分两次通过手机银行的方式向对方付款。定金付清后,对方却再无音讯。

肖警官提醒,不管是“领取购车退税”还是网络“QQ中奖”骗局,骗子都是先许以重奖,激起市民的贪心,然后设置陷阱,一步步引诱市民进入骗局。因此,市民收到类似中奖、补贴等短信电话,应多留个心眼,为什么会出现天上掉馅饼这等好事,并通过正规渠道,向有关单位证实。此类骗局最常见的做法就是先付钱后领奖,遇到往外掏钱时,市民就该小心了。

类型四:“网络购物”型

代表骗局:发来钓鱼网站链接 “购物退款”“货到付款”

骗子伎俩:利用科技手段以及市民对网络不熟悉的特点,让市民一不小心落入圈套

去年2月初,刘先生花了1700元,在网上订购了2张飞机票,支付成功后,收到网站发来的短信。短信称无法查询到刘支付的机票钱,需根据其指示,在网上银行重新操作才能支付成功。按照指示,刘需将卡上余额多10元的金额转入对方账户。刘心想,多10元转账,转出金额超过余额,肯定无法转账成功,抱着试一试的心态,竟然转账成功。转账后,刘发现,在他转账的1分钟前,对方将50元悄悄转入了自己账户,才导致了转出金额没有超过余额。之后,刘致电过去,对方先是百般推脱,最后直接无法联系。

去年2月,李女士在淘宝网上某网店买了一款手机充电宝。在李付款后,卖家也很快发货了。可几天后,卖家致电李,称“发错货了”。此时李已通过支付宝付了款,但该卖家称他们发的却是“货到付款”的商品,并请求李退掉支付宝的款项,等货到之后直接付款给快递员。李也没多想就同意了。3天后货到了,李将货款交给快递员,拿到了充电宝后却发现无法使用。想去退货,却发现该卖家店铺已经“关门”。

肖警官介绍,跟前几种电话短信诈骗相比,钓鱼网站的诈骗比较少见,侦查难度也较大,它往往是利用被骗者麻痹大意的心理。警方提醒,钓鱼网站等网络诈骗行为猖獗,防不胜防,市民在网上输入个人信息时,特别涉及转账支付时要格外注意,不要轻信陌生的号码和短信。通过银行卡直接支付的被骗概率是最高的,在容易发生诈骗的网络支付环节上,当被要求“重新支付”时,应先确认是否支付失败,并确认对方身份真实性后,再行操作。

关键字:钓鱼网站支付宝李警官

本文摘自:广西新闻网

电子周刊
回到顶部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版权声明隐私条款广告服务友情链接投稿中心招贤纳士

企业网版权所有 ©2010-2024 京ICP备09108050号-6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9343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