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IP语音行业动态 → 正文

云计算降低终端配置要求 传统话音业务遭冲击

责任编辑:企业网 |来源:企业网D1Net  2010-08-06 15:49:39 原创文章 企业网D1Net

并行计算、分布式计算、网格计算、虚拟化、效用计算、LaaS、PaaS、SaaS…当这些名词叠加在一起让人如坠云雾时,幸好有一个简洁的名词和一个简洁的解释解救了我们——这个名词是云计算;这个解释是:云计算是对计算能力进行贩售的方式。
 
 
正如云计算屏蔽了复杂的内部运作而向用户直接呈现交易本质一样,对云计算的解释也屏蔽掉了复杂的技术演进史,告诉人们云计算只是一种新商业模式。“与其说云计算是一项新技术,倒不如说它是一项在业务模式方面的创新。”市场分析机构IDC这样认为。

运营商的试验田

从云计算到云商业,抛开令人云山雾罩的技术术语,人们发现云海似乎近在咫尺,凡是拥有一定富余计算能力的企业或机构都可以亲历其中——包括拥有海量客户数据、复杂数据挖掘工具以及丰富带宽资源的电信运营商。

“运营商本身就是一个很巨大的信息制造者和信息处理者。”在5月22日的首届中国云计算大会上,中国移动通信研究院院长黄晓庆表示,“我们每年的数据有大量的客户数据和为客户所准备的服务数据,它需要的运算是大量的。同时希望对这些用户进行深度挖掘、深度营销,需要大量的运算。这种运算如果用云计算来实现,可以大大提高速度。”

但运营商似乎不满足于只建设内部云,富余的计算和存储能力也让他们的目光投向窗外。“我们要对消费者级进行服务,逐渐到产业级服务,为互联网企业、政府、各种需要大容量运算的企业提供服务。”黄晓庆的发言传达出向外提供计算服务的愿望。

比起中国移动对窗外云海的渴望,本身就大量开展对外IDC业务的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更需要积极面对云计算带来的压城乌云,尽管在这方面它们显得有些沉默。

业内观点认为,传统的IDC业务将整台的服务器租给用户,却不能保证当用户的负荷量突增的时候,可以马上增加机器或调配其他可用资源。而云计算可以很快满足用户需求,这是传统IDC做不到的。很多企业级软件应用,如ERP、CRM等,也可以通过云计算一站式提供。相比之下,电信运营商的传统数据中心业务则显得落后、单调、昂贵、应用不够丰富。

为了应对云计算的挑战,电信运营商需要引入诸如并行计算、宽带自动调整等技术,改变收费模式,实现水、电、煤气一样的按需供应。这当然不是简单的事情。所以也有声音提出运营商将自身的资源出租给那些更有经验的跨国公司,让他们来构建“云”基础架构,再反过来“出租”给自己。

无论这种新商业模式是否可行,对于运营商来说,数据中心的试验背后还有一张意味深长的卫星云图。

OPEC 2.0

2009年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上,中国移动董事长兼CEO王建宙谈到未来互联网的两大趋势,一个是云计算等新技术和产品,另一个则是互联网的移动化。当手机、MID等移动互联设备成为通往云端的接口时,两大趋势开始汇合。

二重汇合带给运营商二重心情。云计算可以降低对终端配置的要求,按照谷歌的设想,一个完整的浏览器加上一个完整的操作系统,就可以让手机使用者接触到所有过去基于PC基础所累积的服务和数据。可以预期的是移动互联网业务流量将会因门槛降低而增加。但同时,传统话音业务也势必遭到VoIP的进一步冲击。

对于已经将3G数据增值业务作为战略增长点的运营商来说,得失的权衡也许不那么困难。真正值得注意的是未来手机浏览器和操作系统的显赫地位,主导权也好,话语权也罢,谷歌和微软对云计算的热衷都有抢占移动互联网入口之动机。

企望引领潮流的中国移动不会无视这一点,它既要完善3G网络建设,又要做手机浏览器BAE和操作系统OMS,还要涉足SNS、搜索、广告营销平台等需要大量计算和存储能力的互联网服务——与那些IT与互联网巨头的冲突在所难免。

但这正是体现云计算试验田价值的好机会。除了自享劳动成果、提高内部效率外,云计算还将服务于中国移动的三类外部客户:对于消费级用户而言,云计算可以支撑BAE与OMS产品以及SNS等互联网服务;对于集团用户,云计算能够提供融入通信专网的计算和存储服务;对于中小型、成长型互联网企业,云计算则带来低成本托管平台和开放开发平台。

“Web 2.0就是数字化的佃农租种地主的土地。”开源系统Request Tracker的开发者Jesse Vincent的观点令人印象深刻。Microsoft Windows Live副总裁Debra Chrapaty则表示: “未来在某人的平台上作为开发者就意味着你根植于这个基础结构。”面对互联网企业的竞争,电信运营商希望从纯粹管道变成具有高话语权和高回报的平台。

如果进一步综合考察中国移动通信研究院2008年9月推出的九大重点项目——M2M、IPv6、BAE、IMS、移动互联网络家园、云计算、WiiSE、OMS、手机支付——会更有助于理解云计算试验田并非孤立事物。网络的无线化、宽带化和扁平化使无处不在的云计算成为可能,而云计算又将支撑更大规模与更富想象力的网络应用。从基础到应用都将是运营商的战场;云计算支撑的正是运营商的下一代互联网战略。

《纽约时报》曾把带宽提供企业称为OPEC 2.0——想想它们对世界石油价格和经济波动的影响吧。而云海深处,运营商同样描绘着左右格局的版图。

设备商的似云非云

2008年,华为的内刊上刊登了一篇文章《云计算背后的商业模式变迁》。作者认为当多个供应商与多个客户发生交易时,双方往往都需要承担很高的交易成本,这种情况通常会导致一种高价值的中介业务出现,降低了买卖双方的成本。现在这一中介模式正在逐渐渗透到电信领域。

尽管电信设备商的核心业务集中在通信领域而非计算领域,但这并不妨碍他们关注云计算。至少运营商对云计算的需求为上游的设备商带来了提供新型数据中心解决方案的机会。

3月16日,一个命名为思科统一服务的平台出现在公众视野。该系统结合了思科CRS-1核心网络路由器、Nexus 7000数据交换机以及统一计算系统(UCS),其中UCS是集成了刀片服务器、交换机存储、虚拟化管理等的整体解决方案。

“从此思科将成为最新跳入云计算潮流的公司。”有报道称。当然统一计算和云计算还是有差别的,某种程度上更侧重网络能力的提供。这也许就是思科并没有直接去打云计算旗号的原因。但思科中国首席技术官梁永健表示,UCS是搭建云计算数据中心的一个非常关键的架构。此外,如果按照华为人的观点,云计算是一种可以降低交易成本的商业模式,那么思科的统一计算也体现了这一理念,据业内分析,UCS的推出“让数据中心的构建成本陡然下跌。”

同样体现这一理念的还有Avaya的Aura系统。据称,该统一架构可以解决通信网络的复杂性问题,使用户可以随时随地获得服务,并让用户设备不受限制——“与云计算的意念不谋而合”。事实上,这种跨越多厂商、多地点、多通讯方式的统一解决方案不仅旨在节约交易成本,还能为其推出者占据一个有力的渠道位置。

没有人愿意落后于潮流,但看起来电信设备商们对于云计算的参与还局限在外围和间接层面,以及理念上的借鉴。尽管思科的UCS有动了服务器厂商奶酪的意味。设备商们将是站在云边看风景,还是寻找一条云中小径?

 

 

关键字:VOIP云计算laaSPaaSSaaS

原创文章 企业网D1Net

x 云计算降低终端配置要求 传统话音业务遭冲击 扫一扫
分享本文到朋友圈
当前位置:IP语音行业动态 → 正文

云计算降低终端配置要求 传统话音业务遭冲击

责任编辑:企业网 |来源:企业网D1Net  2010-08-06 15:49:39 原创文章 企业网D1Net

并行计算、分布式计算、网格计算、虚拟化、效用计算、LaaS、PaaS、SaaS…当这些名词叠加在一起让人如坠云雾时,幸好有一个简洁的名词和一个简洁的解释解救了我们——这个名词是云计算;这个解释是:云计算是对计算能力进行贩售的方式。
 
 
正如云计算屏蔽了复杂的内部运作而向用户直接呈现交易本质一样,对云计算的解释也屏蔽掉了复杂的技术演进史,告诉人们云计算只是一种新商业模式。“与其说云计算是一项新技术,倒不如说它是一项在业务模式方面的创新。”市场分析机构IDC这样认为。

运营商的试验田

从云计算到云商业,抛开令人云山雾罩的技术术语,人们发现云海似乎近在咫尺,凡是拥有一定富余计算能力的企业或机构都可以亲历其中——包括拥有海量客户数据、复杂数据挖掘工具以及丰富带宽资源的电信运营商。

“运营商本身就是一个很巨大的信息制造者和信息处理者。”在5月22日的首届中国云计算大会上,中国移动通信研究院院长黄晓庆表示,“我们每年的数据有大量的客户数据和为客户所准备的服务数据,它需要的运算是大量的。同时希望对这些用户进行深度挖掘、深度营销,需要大量的运算。这种运算如果用云计算来实现,可以大大提高速度。”

但运营商似乎不满足于只建设内部云,富余的计算和存储能力也让他们的目光投向窗外。“我们要对消费者级进行服务,逐渐到产业级服务,为互联网企业、政府、各种需要大容量运算的企业提供服务。”黄晓庆的发言传达出向外提供计算服务的愿望。

比起中国移动对窗外云海的渴望,本身就大量开展对外IDC业务的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更需要积极面对云计算带来的压城乌云,尽管在这方面它们显得有些沉默。

业内观点认为,传统的IDC业务将整台的服务器租给用户,却不能保证当用户的负荷量突增的时候,可以马上增加机器或调配其他可用资源。而云计算可以很快满足用户需求,这是传统IDC做不到的。很多企业级软件应用,如ERP、CRM等,也可以通过云计算一站式提供。相比之下,电信运营商的传统数据中心业务则显得落后、单调、昂贵、应用不够丰富。

为了应对云计算的挑战,电信运营商需要引入诸如并行计算、宽带自动调整等技术,改变收费模式,实现水、电、煤气一样的按需供应。这当然不是简单的事情。所以也有声音提出运营商将自身的资源出租给那些更有经验的跨国公司,让他们来构建“云”基础架构,再反过来“出租”给自己。

无论这种新商业模式是否可行,对于运营商来说,数据中心的试验背后还有一张意味深长的卫星云图。

OPEC 2.0

2009年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上,中国移动董事长兼CEO王建宙谈到未来互联网的两大趋势,一个是云计算等新技术和产品,另一个则是互联网的移动化。当手机、MID等移动互联设备成为通往云端的接口时,两大趋势开始汇合。

二重汇合带给运营商二重心情。云计算可以降低对终端配置的要求,按照谷歌的设想,一个完整的浏览器加上一个完整的操作系统,就可以让手机使用者接触到所有过去基于PC基础所累积的服务和数据。可以预期的是移动互联网业务流量将会因门槛降低而增加。但同时,传统话音业务也势必遭到VoIP的进一步冲击。

对于已经将3G数据增值业务作为战略增长点的运营商来说,得失的权衡也许不那么困难。真正值得注意的是未来手机浏览器和操作系统的显赫地位,主导权也好,话语权也罢,谷歌和微软对云计算的热衷都有抢占移动互联网入口之动机。

企望引领潮流的中国移动不会无视这一点,它既要完善3G网络建设,又要做手机浏览器BAE和操作系统OMS,还要涉足SNS、搜索、广告营销平台等需要大量计算和存储能力的互联网服务——与那些IT与互联网巨头的冲突在所难免。

但这正是体现云计算试验田价值的好机会。除了自享劳动成果、提高内部效率外,云计算还将服务于中国移动的三类外部客户:对于消费级用户而言,云计算可以支撑BAE与OMS产品以及SNS等互联网服务;对于集团用户,云计算能够提供融入通信专网的计算和存储服务;对于中小型、成长型互联网企业,云计算则带来低成本托管平台和开放开发平台。

“Web 2.0就是数字化的佃农租种地主的土地。”开源系统Request Tracker的开发者Jesse Vincent的观点令人印象深刻。Microsoft Windows Live副总裁Debra Chrapaty则表示: “未来在某人的平台上作为开发者就意味着你根植于这个基础结构。”面对互联网企业的竞争,电信运营商希望从纯粹管道变成具有高话语权和高回报的平台。

如果进一步综合考察中国移动通信研究院2008年9月推出的九大重点项目——M2M、IPv6、BAE、IMS、移动互联网络家园、云计算、WiiSE、OMS、手机支付——会更有助于理解云计算试验田并非孤立事物。网络的无线化、宽带化和扁平化使无处不在的云计算成为可能,而云计算又将支撑更大规模与更富想象力的网络应用。从基础到应用都将是运营商的战场;云计算支撑的正是运营商的下一代互联网战略。

《纽约时报》曾把带宽提供企业称为OPEC 2.0——想想它们对世界石油价格和经济波动的影响吧。而云海深处,运营商同样描绘着左右格局的版图。

设备商的似云非云

2008年,华为的内刊上刊登了一篇文章《云计算背后的商业模式变迁》。作者认为当多个供应商与多个客户发生交易时,双方往往都需要承担很高的交易成本,这种情况通常会导致一种高价值的中介业务出现,降低了买卖双方的成本。现在这一中介模式正在逐渐渗透到电信领域。

尽管电信设备商的核心业务集中在通信领域而非计算领域,但这并不妨碍他们关注云计算。至少运营商对云计算的需求为上游的设备商带来了提供新型数据中心解决方案的机会。

3月16日,一个命名为思科统一服务的平台出现在公众视野。该系统结合了思科CRS-1核心网络路由器、Nexus 7000数据交换机以及统一计算系统(UCS),其中UCS是集成了刀片服务器、交换机存储、虚拟化管理等的整体解决方案。

“从此思科将成为最新跳入云计算潮流的公司。”有报道称。当然统一计算和云计算还是有差别的,某种程度上更侧重网络能力的提供。这也许就是思科并没有直接去打云计算旗号的原因。但思科中国首席技术官梁永健表示,UCS是搭建云计算数据中心的一个非常关键的架构。此外,如果按照华为人的观点,云计算是一种可以降低交易成本的商业模式,那么思科的统一计算也体现了这一理念,据业内分析,UCS的推出“让数据中心的构建成本陡然下跌。”

同样体现这一理念的还有Avaya的Aura系统。据称,该统一架构可以解决通信网络的复杂性问题,使用户可以随时随地获得服务,并让用户设备不受限制——“与云计算的意念不谋而合”。事实上,这种跨越多厂商、多地点、多通讯方式的统一解决方案不仅旨在节约交易成本,还能为其推出者占据一个有力的渠道位置。

没有人愿意落后于潮流,但看起来电信设备商们对于云计算的参与还局限在外围和间接层面,以及理念上的借鉴。尽管思科的UCS有动了服务器厂商奶酪的意味。设备商们将是站在云边看风景,还是寻找一条云中小径?

 

 

关键字:VOIP云计算laaSPaaSSaaS

原创文章 企业网D1Net

电子周刊
回到顶部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版权声明隐私条款广告服务友情链接投稿中心招贤纳士

企业网版权所有 ©2010-2024 京ICP备09108050号-6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9343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