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无线WLAN → 正文

移动互联网:谱写融合协奏曲

责任编辑:企业网 |来源:企业网D1Net  2010-12-14 14:24:07 原创文章 企业网D1Net

移动互联网“蛋糕”的价值似乎正在被无限放大。由于它具备通信领域与互联网领域双向进入、融合的特性,理论上来说,两个领域原有的企业都可以进入这片新天地。事实上,电信企业和互联网企业也正在表现出极高的进入热情。

3G打造的试验田

电信运营业对于移动互联网的热情由来已久,并且在2.5G时期就开始相继规划相关战略。进入2009年,中国三大运营商围绕移动互联网,与IT及通信厂商相继推出了“3G+上网本”、“3G(上网卡、内置模块)+笔记本”、3G智能手机等不同形态的终端模式。仅上网本一项,中国三大运营商2009年集采量就将达到150万台。IDC预计,2009年上网本在中国市场的销售量将达到190万台以上,2010年将超过286万台,2012年销量更将突破500万大关,达到565万台以上。可以说,上网本这一移动互联网终端的大胆尝试取得了不小的成绩,由此可能引发更多、更大胆的尝试,并产生新的商业模式。

如果仅从浅层面理解,我们已在一定意义、一定程度上实现了移动着的互联或互联时的移动,因为有了3G的帮助,人们已经可以从固定网到宽带网,时时高速在线。至少,在3G基础上的移动互联网,第一次考验了芯片及终端厂商以多种移动终端、便携终端,以多种用户界面、操作方式,适应、满足用户需求与习惯的能力,短短数月间已经有许多经验教训可供这些厂商消化调整。这些尝试也同样考验了运营商面向移动互联网的运营、计费、服务、推广等能力,这些能力对于整个移动互联网产业链的盈利将非常关键。

融合带来的挑战

移动互联网并不是通信与互联网求同存异的简单叠加,更重要的是实现移动互联能力与各种实际业务相结合的应用。遗憾的是,在目前国内移动互联网发展的初级阶段,我们鲜见这种业务,可见的多是对传统互联网业务与应用的简单移植。这种内容软实力的打造恐怕将需要花费更大的时间和精力,它需要产业链各环节合力完成。

但不管从哪个角度来说,传统互联网的创新远远领先于基于手机的应用创新,这主要取决于传统互联网的开放性、统一的架构和广泛参与性,包括传统互联网在网络速度、基于PC高性能处理和大屏幕显示、多用户联网体验等方面的优势。因此,如何移植但不照搬传统PC业务对于移动互联网将是一个巨大的考验。

在终端方面,由于PC领域有统一的x86架构、IA架构以及WINTEL联盟的存在,相关开发者都可以给最广泛的用户提供服务。而在传统移动通信领域,因为操作系统和业务平台不统一,开发的新业务很难让更多的用户分享。以中国市场为例,目前在网终端数量达5000多种,而一般一项业务开发完之后,最多只能适配二三十款机型。这种状况不但增加了业务开发商的成本,而且无法给更多用户提供服务。因此,运营商在定制面向移动互联网应用的终端过程中,借鉴传统IT领域的发展模式乃当务之急。所以,英特尔、微软等传统IT企业的参与将对移动互联网的发展起到积极作用。

产业跨界大行动

短短两三年的时间,谷歌、中国移动开发手机操作系统,诺基亚、苹果推广网上应用商店,英特尔开发兼具通信和互联网特征的芯片,IBM、微软等企业积极推动云计算模式,跨界力度极大的业界事件正蜂拥而至,人们对这种行业边界越来越模糊的变化已经习以为常。经过各种单打独斗的移动互联网初探后,我们可以看到,一场产业关系调整的大潮也将袭来。

概括来说,移动互联网所需要的崭新产业关系应该更开放、更包容,我们希望看到一切可以想象得到的产业链共荣共赢场景。

比如近期最引人注目的事件——英特尔与诺基亚的合作,这是传统IT领域与传统通信领域两巨头的碰撞。双方都在寻找一片新领域——移动互联网。随着双方从底层架构到软件协同的合作,原先各自体系的厂商可以很容易地互相进入对方领域,由此将创造巨大的新价值。在此合作之前,英特尔以8.8亿美元收购提供面向行业市场的嵌入式软件平台厂商风河,正是意在进一步增强公司在嵌入式和移动设备市场的实力。

与此同时,应用合作层面的融合迅速拓展。比如中国移动在厦门开展的TD+WLAN无线城市项目,围绕无线政务、无线产业、无线生活三大领域,积极开展与政府工作、企业运行、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无线信息化应用,一系列全国首创的举措带给厦门市民更多精彩、更多便捷,比如给城市BRT快速公交装上视频监控的“天眼”,全天候远程监控全市工地噪音,“掌上110”随时随地查询路况信息,通过手机随时随地收看“两会”现场直播,发彩信就能快速处理交通事故,好友群聊及定位服务等。

事实上,移动互联网的合作并不仅仅局限于芯片、终端和业务层面,而是已经渗透到运营商网络的各个环节,因为良好的移动互联网体验离不开网络深层次的支持,比如网络安全、数据中心(云计算、虚拟化、绿色技术)、IT支撑等。这些深层次的技术环节就需要运营商、IT厂商、软件提供商等进行深层合作才能满足需求。以前那种单纯的采购方和供货商的简单关系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变得无法适应,亟须改变。

正因为移动互联网的促进,原有产业链上彼此不相干的企业建立了新的合作关系,这种关系不是脱离关系而是扩展关系,同时极大拓展了相关企业产品和服务的范围。得益于电信运营商、芯片提供商、软件提供商、各类方案提供商的共同探索,以及政府在应用领域的大力推动,一个开放、合作、共赢、无界的移动互联网产业链新格局已形成。

关键字:wifi

原创文章 企业网D1Net

x 移动互联网:谱写融合协奏曲 扫一扫
分享本文到朋友圈
当前位置:无线WLAN → 正文

移动互联网:谱写融合协奏曲

责任编辑:企业网 |来源:企业网D1Net  2010-12-14 14:24:07 原创文章 企业网D1Net

移动互联网“蛋糕”的价值似乎正在被无限放大。由于它具备通信领域与互联网领域双向进入、融合的特性,理论上来说,两个领域原有的企业都可以进入这片新天地。事实上,电信企业和互联网企业也正在表现出极高的进入热情。

3G打造的试验田

电信运营业对于移动互联网的热情由来已久,并且在2.5G时期就开始相继规划相关战略。进入2009年,中国三大运营商围绕移动互联网,与IT及通信厂商相继推出了“3G+上网本”、“3G(上网卡、内置模块)+笔记本”、3G智能手机等不同形态的终端模式。仅上网本一项,中国三大运营商2009年集采量就将达到150万台。IDC预计,2009年上网本在中国市场的销售量将达到190万台以上,2010年将超过286万台,2012年销量更将突破500万大关,达到565万台以上。可以说,上网本这一移动互联网终端的大胆尝试取得了不小的成绩,由此可能引发更多、更大胆的尝试,并产生新的商业模式。

如果仅从浅层面理解,我们已在一定意义、一定程度上实现了移动着的互联或互联时的移动,因为有了3G的帮助,人们已经可以从固定网到宽带网,时时高速在线。至少,在3G基础上的移动互联网,第一次考验了芯片及终端厂商以多种移动终端、便携终端,以多种用户界面、操作方式,适应、满足用户需求与习惯的能力,短短数月间已经有许多经验教训可供这些厂商消化调整。这些尝试也同样考验了运营商面向移动互联网的运营、计费、服务、推广等能力,这些能力对于整个移动互联网产业链的盈利将非常关键。

融合带来的挑战

移动互联网并不是通信与互联网求同存异的简单叠加,更重要的是实现移动互联能力与各种实际业务相结合的应用。遗憾的是,在目前国内移动互联网发展的初级阶段,我们鲜见这种业务,可见的多是对传统互联网业务与应用的简单移植。这种内容软实力的打造恐怕将需要花费更大的时间和精力,它需要产业链各环节合力完成。

但不管从哪个角度来说,传统互联网的创新远远领先于基于手机的应用创新,这主要取决于传统互联网的开放性、统一的架构和广泛参与性,包括传统互联网在网络速度、基于PC高性能处理和大屏幕显示、多用户联网体验等方面的优势。因此,如何移植但不照搬传统PC业务对于移动互联网将是一个巨大的考验。

在终端方面,由于PC领域有统一的x86架构、IA架构以及WINTEL联盟的存在,相关开发者都可以给最广泛的用户提供服务。而在传统移动通信领域,因为操作系统和业务平台不统一,开发的新业务很难让更多的用户分享。以中国市场为例,目前在网终端数量达5000多种,而一般一项业务开发完之后,最多只能适配二三十款机型。这种状况不但增加了业务开发商的成本,而且无法给更多用户提供服务。因此,运营商在定制面向移动互联网应用的终端过程中,借鉴传统IT领域的发展模式乃当务之急。所以,英特尔、微软等传统IT企业的参与将对移动互联网的发展起到积极作用。

产业跨界大行动

短短两三年的时间,谷歌、中国移动开发手机操作系统,诺基亚、苹果推广网上应用商店,英特尔开发兼具通信和互联网特征的芯片,IBM、微软等企业积极推动云计算模式,跨界力度极大的业界事件正蜂拥而至,人们对这种行业边界越来越模糊的变化已经习以为常。经过各种单打独斗的移动互联网初探后,我们可以看到,一场产业关系调整的大潮也将袭来。

概括来说,移动互联网所需要的崭新产业关系应该更开放、更包容,我们希望看到一切可以想象得到的产业链共荣共赢场景。

比如近期最引人注目的事件——英特尔与诺基亚的合作,这是传统IT领域与传统通信领域两巨头的碰撞。双方都在寻找一片新领域——移动互联网。随着双方从底层架构到软件协同的合作,原先各自体系的厂商可以很容易地互相进入对方领域,由此将创造巨大的新价值。在此合作之前,英特尔以8.8亿美元收购提供面向行业市场的嵌入式软件平台厂商风河,正是意在进一步增强公司在嵌入式和移动设备市场的实力。

与此同时,应用合作层面的融合迅速拓展。比如中国移动在厦门开展的TD+WLAN无线城市项目,围绕无线政务、无线产业、无线生活三大领域,积极开展与政府工作、企业运行、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无线信息化应用,一系列全国首创的举措带给厦门市民更多精彩、更多便捷,比如给城市BRT快速公交装上视频监控的“天眼”,全天候远程监控全市工地噪音,“掌上110”随时随地查询路况信息,通过手机随时随地收看“两会”现场直播,发彩信就能快速处理交通事故,好友群聊及定位服务等。

事实上,移动互联网的合作并不仅仅局限于芯片、终端和业务层面,而是已经渗透到运营商网络的各个环节,因为良好的移动互联网体验离不开网络深层次的支持,比如网络安全、数据中心(云计算、虚拟化、绿色技术)、IT支撑等。这些深层次的技术环节就需要运营商、IT厂商、软件提供商等进行深层合作才能满足需求。以前那种单纯的采购方和供货商的简单关系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变得无法适应,亟须改变。

正因为移动互联网的促进,原有产业链上彼此不相干的企业建立了新的合作关系,这种关系不是脱离关系而是扩展关系,同时极大拓展了相关企业产品和服务的范围。得益于电信运营商、芯片提供商、软件提供商、各类方案提供商的共同探索,以及政府在应用领域的大力推动,一个开放、合作、共赢、无界的移动互联网产业链新格局已形成。

关键字:wifi

原创文章 企业网D1Net

电子周刊
回到顶部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版权声明隐私条款广告服务友情链接投稿中心招贤纳士

企业网版权所有 ©2010-2024 京ICP备09108050号-6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9343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