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运营商企业业务新闻中心 → 正文

三大运营商流量赚取模式限制多:月底不清零难实现

责任编辑:editor005 |来源:企业网D1Net  2014-12-31 11:23:48 本文摘自:《消费者报道》

针对4G流量不够用的用户,运营商提供的流量叠加包可以解决一时之需;同时为了防止用户在使用中发生天价流量费,运营商设置了流量费用双封顶机制。据《消费者报道》对比分析,中国联通(4.84, 0.01, 0.21%)提供的流量叠加包门槛最高,而三大运营商的“双封顶”机制则显得不够人性化。

在手机网民的日常使用中,除了通过流量叠加包获得额外的流量外,还有部分用户通过手机应用赚取流量,或者接受其他用户转赠的流量。不过,《消费者报道》记者调查发现,目前主流的流量赚取应用对用户的限制较多并且帮助很有限,而允许用户将用不完的流量送人远不如允许用户“流量月底不清零”,遗憾的是运营商不愿意这么做。

流量赚取限制多收益小

2014年12月1日,阿里巴巴宣布联合三大运营商推出“流量钱包”功能。在此之前,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已分别推出了同样具有流量赚取功能的App“流量宝”和“流量银行”。对比发现,这三者的共同点在于:流量可赚取、可赠送。

在流量赚取方面,流量钱包是用户在淘宝或天猫上购物后由商家直接赠送流量,流量银行和流量宝则是用户通过完成各种任务来赚取流量币后兑换成流量,其中流量宝是三家运营商的手机号均可注册。以流量宝为例,本刊记者用移动手机号注册后,发现可通过签到、看视频、玩竞猜等赚取流量币,赚取的流量币兑换成流量后,可以提取到用户本人的手机号或转赠给他人,同时流量币还可以兑换Wi-Fi上网时长和海外流量卡。

今年11月21日,在流量宝3.0的发布会上,中国电信综合平台副总经理任伟权表示,要把流量宝打造成“让用户开心玩转免费流量、让合作伙伴通过流量经营获得真金白银的聚宝盆”。有业内人士认为,流量宝、流量银行等流量赚取应用的推出,是传统电信运营商在转型路上一次极具互联网思维的创新。

然而对于用户而言,通过流量赚取应用来获得额外流量或者转赠他人,只是看上去很美。以流量钱包为例,用户首先要有淘宝账户,然后在淘宝或天猫上购物要满一定额度,这样才能获得商家赠送的流量。目前参与这一活动的淘宝商家约20万户,而在今年4月淘宝已有约560万户商家,按此计算,参加流量钱包活动的商家仅占3.6%。

中国联通的流量银行尽管其客服表示可以为移动和电信用户提供服务,然而记者用移动和电信手机号码尝试多次均未能注册成功。中国联通流量经营支撑中心相关负责人回应称,这“有可能是移动、电信网关不稳定导致”,并表示会持续优化。不过,流量银行的流量仅能提取到中国联通的3G/4G手机号上。

相比之下,中国电信的流量宝要“包容”很多,在流量赚取和转赠上均实现了三网通行。其中,签到赚流量币最方便,不过签到1次只能赚1牛币,这样连续签到30天后才能兑换成移动规定的最低提取档位30MB流量,而兑换出的流量只在当月有效且不可漫游。

流量月底不清零难实现

上述应用在流量转赠方面同样限制多多,比如流量钱包仅限于淘宝用户之间转赠,并且要按照运营商规定的档位提取,其中移动和电信的为30MB,联通的为50MB。

事实上,运营商也推出了允许流量转赠的4G套餐,如中国电信的个人定制套餐(4G/3G版)。该套餐限定每月最多可转赠1000MB流量,每月可转赠3次,每次限1人;此外还规定转赠对象须为同一省份的同类套餐用户,转赠流量仅限当月使用并且不能二次转赠。可以看出,这样的条件并不比上述流量赚取应用的转赠条件要宽容。

艾媒咨询数据表明,2014年有约10%的手机网民会将剩余的流量转赠他人,同时有41.5%的网民对包括流量月底清零在内的使用情况表示不满。如果流量月底不清零的话,还有多少人会将流量送人呢?或许正如一位消费者对本刊记者所说:“谁会嫌自己流量多?”

今年11月底,长沙消费者诉中国移动流量清零案二审败诉,流量月底清零这一“霸王条款”再度引发舆论热议。

据了解,北京电信曾于今年7月推出iFree卡,其卖点之一便是“流量一年不清零”。而三大运营商推出的季度包、半年包等流量叠加包,则已然表明流量月底不清零从技术角度来说并无任何困难。

关键字:运营商套餐用户iFree

本文摘自:《消费者报道》

x 三大运营商流量赚取模式限制多:月底不清零难实现 扫一扫
分享本文到朋友圈
当前位置:运营商企业业务新闻中心 → 正文

三大运营商流量赚取模式限制多:月底不清零难实现

责任编辑:editor005 |来源:企业网D1Net  2014-12-31 11:23:48 本文摘自:《消费者报道》

针对4G流量不够用的用户,运营商提供的流量叠加包可以解决一时之需;同时为了防止用户在使用中发生天价流量费,运营商设置了流量费用双封顶机制。据《消费者报道》对比分析,中国联通(4.84, 0.01, 0.21%)提供的流量叠加包门槛最高,而三大运营商的“双封顶”机制则显得不够人性化。

在手机网民的日常使用中,除了通过流量叠加包获得额外的流量外,还有部分用户通过手机应用赚取流量,或者接受其他用户转赠的流量。不过,《消费者报道》记者调查发现,目前主流的流量赚取应用对用户的限制较多并且帮助很有限,而允许用户将用不完的流量送人远不如允许用户“流量月底不清零”,遗憾的是运营商不愿意这么做。

流量赚取限制多收益小

2014年12月1日,阿里巴巴宣布联合三大运营商推出“流量钱包”功能。在此之前,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已分别推出了同样具有流量赚取功能的App“流量宝”和“流量银行”。对比发现,这三者的共同点在于:流量可赚取、可赠送。

在流量赚取方面,流量钱包是用户在淘宝或天猫上购物后由商家直接赠送流量,流量银行和流量宝则是用户通过完成各种任务来赚取流量币后兑换成流量,其中流量宝是三家运营商的手机号均可注册。以流量宝为例,本刊记者用移动手机号注册后,发现可通过签到、看视频、玩竞猜等赚取流量币,赚取的流量币兑换成流量后,可以提取到用户本人的手机号或转赠给他人,同时流量币还可以兑换Wi-Fi上网时长和海外流量卡。

今年11月21日,在流量宝3.0的发布会上,中国电信综合平台副总经理任伟权表示,要把流量宝打造成“让用户开心玩转免费流量、让合作伙伴通过流量经营获得真金白银的聚宝盆”。有业内人士认为,流量宝、流量银行等流量赚取应用的推出,是传统电信运营商在转型路上一次极具互联网思维的创新。

然而对于用户而言,通过流量赚取应用来获得额外流量或者转赠他人,只是看上去很美。以流量钱包为例,用户首先要有淘宝账户,然后在淘宝或天猫上购物要满一定额度,这样才能获得商家赠送的流量。目前参与这一活动的淘宝商家约20万户,而在今年4月淘宝已有约560万户商家,按此计算,参加流量钱包活动的商家仅占3.6%。

中国联通的流量银行尽管其客服表示可以为移动和电信用户提供服务,然而记者用移动和电信手机号码尝试多次均未能注册成功。中国联通流量经营支撑中心相关负责人回应称,这“有可能是移动、电信网关不稳定导致”,并表示会持续优化。不过,流量银行的流量仅能提取到中国联通的3G/4G手机号上。

相比之下,中国电信的流量宝要“包容”很多,在流量赚取和转赠上均实现了三网通行。其中,签到赚流量币最方便,不过签到1次只能赚1牛币,这样连续签到30天后才能兑换成移动规定的最低提取档位30MB流量,而兑换出的流量只在当月有效且不可漫游。

流量月底不清零难实现

上述应用在流量转赠方面同样限制多多,比如流量钱包仅限于淘宝用户之间转赠,并且要按照运营商规定的档位提取,其中移动和电信的为30MB,联通的为50MB。

事实上,运营商也推出了允许流量转赠的4G套餐,如中国电信的个人定制套餐(4G/3G版)。该套餐限定每月最多可转赠1000MB流量,每月可转赠3次,每次限1人;此外还规定转赠对象须为同一省份的同类套餐用户,转赠流量仅限当月使用并且不能二次转赠。可以看出,这样的条件并不比上述流量赚取应用的转赠条件要宽容。

艾媒咨询数据表明,2014年有约10%的手机网民会将剩余的流量转赠他人,同时有41.5%的网民对包括流量月底清零在内的使用情况表示不满。如果流量月底不清零的话,还有多少人会将流量送人呢?或许正如一位消费者对本刊记者所说:“谁会嫌自己流量多?”

今年11月底,长沙消费者诉中国移动流量清零案二审败诉,流量月底清零这一“霸王条款”再度引发舆论热议。

据了解,北京电信曾于今年7月推出iFree卡,其卖点之一便是“流量一年不清零”。而三大运营商推出的季度包、半年包等流量叠加包,则已然表明流量月底不清零从技术角度来说并无任何困难。

关键字:运营商套餐用户iFree

本文摘自:《消费者报道》

电子周刊
回到顶部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版权声明隐私条款广告服务友情链接投稿中心招贤纳士

企业网版权所有 ©2010-2024 京ICP备09108050号-6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9343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