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云计算行业动态 → 正文

“棱镜门”之后的斯诺登

责任编辑:一三 |来源:企业网D1Net  2013-12-26 09:09:51 本文摘自:腾讯科技

企业网D1Net摘录信息要点:

1. 斯诺登在英国Channel 4频道上露面,向全世界发出了一条另类的圣诞祝福语。“出生在今天的孩子在其成长的过程中将丝毫没有隐私权这个概念。”他们永远都不会知道,自己能拥有一个私密时刻意味着什么,也不会有不被记录和分析的想法。”

2. 斯诺登还说,如果政府“真的想要知道我们的感受,那么直接来问我们总是会比监听来得更便宜些”。

3. 斯诺登此前披露了美国国家安全局的所谓“棱镜计划”(PRISM),这是自2007年小布什执政时期起开始实施的一项绝密电子监听计划,美国国家安全局可直接进入美国网际网路公司的中心服务器里挖掘数据、收集情报,包括微软、雅虎、Google、苹果等在内的9家国际网络巨头皆参与其中。

美国《华盛顿邮报》24日刊登对美国“棱镜门”曝光者爱德华·斯诺登的专访。斯诺登在采访中说,自己已经完成使命。

身处俄罗斯的斯诺登接受了《华盛顿邮报》长达14个小时的采访。报道称,就其目前的情况来看,斯诺登是一个沉默寡言的人,不愿讨论关于他私生活的细节。在超长的访问过程中,斯诺登并没有放弃他的“防卫”,但还是有一些细节浮现,比如他说自己是一个“苦行者”。

目标达成

“我不想改变社会。我想给社会一个机会去判定,是否应该改变自身。”

斯诺登说,记者能够把美国政府搜集海量因特网和电话记录的事情告诉公众,这令他感到满意。他说:“于我而言,从个人满足感的角度,使命已然完成。”

这是斯诺登6月抵达俄罗斯以及8月获准在俄临时避难后,首次接受媒体记者面对面长谈。《华盛顿邮报》记者说,连续两天的谈话几乎未受打断,采访靠“汉堡、意面、冰激凌和俄式点心支撑”。

“我已经赢了,”斯诺登说,“只要记者得以发挥作用,我一直尝试做的每一件事就产生了效力。因为,记住,我不想改变社会。我想给社会一个机会去判定,是否应该改变自身。”

美国白宫上周公布一个独立咨询小组的审核报告,提出46项针对国家安全局秘密情报监控项目的改革建议。建议在斯诺登曝光“棱镜门”后提出。但是,建议内容较为温和,未触及监控项目根本。

揭开内幕

“我正在努力让国安局进步。我现在仍为国安局工作,唯有他们看不到这一点。”

在采访中,斯诺登就美国监控项目指出,美国情报机构展开的通信监视计划原本应当是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在国会和外国情报监视法庭的监督下进行。斯诺登称,有理由相信危险的大规模监控正在不受到监管的情况下扩大。

斯诺登在采访中否认试图搞垮国安局。“我正在努力让国安局进步,”他说,“我现在仍为国安局工作,唯有他们看不到这一点。”

在谈到决定揭开内幕时,斯诺登表示,当时“发现自己很盲目,因为这没有先例”。同时,他也并不知道民众是否会认同自己的观点。但斯诺登说,他认为提出观点总比什么观点都没有要好。“你必须尝试,不能什么都不做”。

当记者问,今年刚满30岁的斯诺登,有什么资格去承担这样的责任时,斯诺登认为,整个问题在于“谁选择了我”,是美国情报机构选择了自己,“当我意识到我身边很多人都有这个站出来的能力,但他们选择不去这样做的时候,我知道,必须有人是第一个。”

修行宅男

过着修行般的生活,主要吃拉面、薯片等

斯诺登5月离开美国夏威夷的工作岗位。由于他的爆料,《华盛顿邮报》和英国《卫报》6月率先曝光国安局和联邦调查局“棱镜”秘密项目。同月,斯诺登由中国香港飞抵俄罗斯莫斯科谢列梅捷沃机场,滞留机场中转区一个多月,直至获得俄方提供的为期一年的临时避难许可,得以在俄境内自由活动。

这名崇拜者口中的“英雄”和批评者口中的“叛徒”,并未公开其在莫斯科的地址。

《华盛顿邮报》的记者发现,斯诺登与记者会面并接受采访时孤身一人,并无其他人员陪同。他的日常就是上网、与他的律师及记者通话等。

斯诺登在采访中自称“家猫”,说自己几乎不会离开住所。

“我没有那么多需求,”他说,“偶尔有事情要做,有东西要看,有人要见,有任务要完成。”

“但你知道,这真的要有目标指向,”他说,“否则只要我能坐下思考、写东西或与人谈话,那对我来说比出门观光更有意义。”

斯诺登说,他过着修行一般的生活,主要吃拉面和薯片等。前来拜会他的人有时会给他带书,但他没有读过。

对斯诺登而言,互联网就是无边无际的图书馆,以及追踪“棱镜门”后续进展的窗口。

美国前国家安全局和中情局局长迈克尔预测,斯诺登将像其他“叛逃者”一样,在莫斯科逐渐消沉,最终沦落为一个酒鬼。对此,斯诺登耸耸肩表示,他根本就不喝酒。

斯诺登还表示,自己没有选择将莫斯科作为最终目的地,当初来此是因为别无选择。

他对招致的攻击采取漠视态度,“他们爱说什么就说什么,说的不是关于我的事情”。

关键字:

本文摘自:腾讯科技

x “棱镜门”之后的斯诺登 扫一扫
分享本文到朋友圈
当前位置:云计算行业动态 → 正文

“棱镜门”之后的斯诺登

责任编辑:一三 |来源:企业网D1Net  2013-12-26 09:09:51 本文摘自:腾讯科技

企业网D1Net摘录信息要点:

1. 斯诺登在英国Channel 4频道上露面,向全世界发出了一条另类的圣诞祝福语。“出生在今天的孩子在其成长的过程中将丝毫没有隐私权这个概念。”他们永远都不会知道,自己能拥有一个私密时刻意味着什么,也不会有不被记录和分析的想法。”

2. 斯诺登还说,如果政府“真的想要知道我们的感受,那么直接来问我们总是会比监听来得更便宜些”。

3. 斯诺登此前披露了美国国家安全局的所谓“棱镜计划”(PRISM),这是自2007年小布什执政时期起开始实施的一项绝密电子监听计划,美国国家安全局可直接进入美国网际网路公司的中心服务器里挖掘数据、收集情报,包括微软、雅虎、Google、苹果等在内的9家国际网络巨头皆参与其中。

美国《华盛顿邮报》24日刊登对美国“棱镜门”曝光者爱德华·斯诺登的专访。斯诺登在采访中说,自己已经完成使命。

身处俄罗斯的斯诺登接受了《华盛顿邮报》长达14个小时的采访。报道称,就其目前的情况来看,斯诺登是一个沉默寡言的人,不愿讨论关于他私生活的细节。在超长的访问过程中,斯诺登并没有放弃他的“防卫”,但还是有一些细节浮现,比如他说自己是一个“苦行者”。

目标达成

“我不想改变社会。我想给社会一个机会去判定,是否应该改变自身。”

斯诺登说,记者能够把美国政府搜集海量因特网和电话记录的事情告诉公众,这令他感到满意。他说:“于我而言,从个人满足感的角度,使命已然完成。”

这是斯诺登6月抵达俄罗斯以及8月获准在俄临时避难后,首次接受媒体记者面对面长谈。《华盛顿邮报》记者说,连续两天的谈话几乎未受打断,采访靠“汉堡、意面、冰激凌和俄式点心支撑”。

“我已经赢了,”斯诺登说,“只要记者得以发挥作用,我一直尝试做的每一件事就产生了效力。因为,记住,我不想改变社会。我想给社会一个机会去判定,是否应该改变自身。”

美国白宫上周公布一个独立咨询小组的审核报告,提出46项针对国家安全局秘密情报监控项目的改革建议。建议在斯诺登曝光“棱镜门”后提出。但是,建议内容较为温和,未触及监控项目根本。

揭开内幕

“我正在努力让国安局进步。我现在仍为国安局工作,唯有他们看不到这一点。”

在采访中,斯诺登就美国监控项目指出,美国情报机构展开的通信监视计划原本应当是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在国会和外国情报监视法庭的监督下进行。斯诺登称,有理由相信危险的大规模监控正在不受到监管的情况下扩大。

斯诺登在采访中否认试图搞垮国安局。“我正在努力让国安局进步,”他说,“我现在仍为国安局工作,唯有他们看不到这一点。”

在谈到决定揭开内幕时,斯诺登表示,当时“发现自己很盲目,因为这没有先例”。同时,他也并不知道民众是否会认同自己的观点。但斯诺登说,他认为提出观点总比什么观点都没有要好。“你必须尝试,不能什么都不做”。

当记者问,今年刚满30岁的斯诺登,有什么资格去承担这样的责任时,斯诺登认为,整个问题在于“谁选择了我”,是美国情报机构选择了自己,“当我意识到我身边很多人都有这个站出来的能力,但他们选择不去这样做的时候,我知道,必须有人是第一个。”

修行宅男

过着修行般的生活,主要吃拉面、薯片等

斯诺登5月离开美国夏威夷的工作岗位。由于他的爆料,《华盛顿邮报》和英国《卫报》6月率先曝光国安局和联邦调查局“棱镜”秘密项目。同月,斯诺登由中国香港飞抵俄罗斯莫斯科谢列梅捷沃机场,滞留机场中转区一个多月,直至获得俄方提供的为期一年的临时避难许可,得以在俄境内自由活动。

这名崇拜者口中的“英雄”和批评者口中的“叛徒”,并未公开其在莫斯科的地址。

《华盛顿邮报》的记者发现,斯诺登与记者会面并接受采访时孤身一人,并无其他人员陪同。他的日常就是上网、与他的律师及记者通话等。

斯诺登在采访中自称“家猫”,说自己几乎不会离开住所。

“我没有那么多需求,”他说,“偶尔有事情要做,有东西要看,有人要见,有任务要完成。”

“但你知道,这真的要有目标指向,”他说,“否则只要我能坐下思考、写东西或与人谈话,那对我来说比出门观光更有意义。”

斯诺登说,他过着修行一般的生活,主要吃拉面和薯片等。前来拜会他的人有时会给他带书,但他没有读过。

对斯诺登而言,互联网就是无边无际的图书馆,以及追踪“棱镜门”后续进展的窗口。

美国前国家安全局和中情局局长迈克尔预测,斯诺登将像其他“叛逃者”一样,在莫斯科逐渐消沉,最终沦落为一个酒鬼。对此,斯诺登耸耸肩表示,他根本就不喝酒。

斯诺登还表示,自己没有选择将莫斯科作为最终目的地,当初来此是因为别无选择。

他对招致的攻击采取漠视态度,“他们爱说什么就说什么,说的不是关于我的事情”。

关键字:

本文摘自:腾讯科技

电子周刊
回到顶部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版权声明隐私条款广告服务友情链接投稿中心招贤纳士

企业网版权所有 ©2010-2024 京ICP备09108050号-6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9343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