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云计算行业动态 → 正文

习大大访美后签百亿合同 看中美IT合作三步走

责任编辑:jacky 作者:余祖江 |来源:企业网D1Net  2015-10-02 09:06:11 本文摘自:通信信息报

一张“史上最贵”的合影见证了两个互联网大国历史性的合作。近日在美国西雅图召开的第八届中美互联网论坛,两国互联网业界精英云集,共话互联网合作与发展。本届论坛中美互联网合作成果丰硕。据人民网报道,中美双方多家互联网科技企业达成合作,签订的协议总金额近百亿美元。业内分析人士认为,中美在互联网领域深化开放合作,意味着互联网产业将迎来更激烈的竞合态势。

中美网络合作全面开花

中美在网络安全方面已达成重要共识,双方拥有重要共同利益和合作空间,网络合作中美大有可为。正是在这样的前提下,美国的微软、Lyft、领英、思科,中国的百度、中国电子科技集团、浪潮、紫光股份、世纪互联、滴滴快的等在论坛上签订了一系列协议。

紫光股份与世纪互联、微软(中国)签署《战略合作备忘录》,搭建混合云解决方案平台,共同拓展国内云计算市场。小米公司已宣布将采用Windows Azure公有云作为“小米云服务”的云存储平台。思科与浪潮集团将共同首期投资1亿美元在中国成立合资公司,共同研发网络技术与产品。

微软还与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开展合作,为中国的政府机构和国有企业专业领域用户,提供全球领先的操作系统技术与服务。百度与微软签署协议,百度将成为微软Edge浏览器中国用户的默认搜索引擎和主页。亚马逊也在寻求与阿里巴巴达成合作。腾讯则对在美投资展现了兴趣,扩展娱乐业务版图。滴滴、快的分别和美国打车应用软件Lyft以及领英(LinkedIn)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

京东集团首席执行官刘强东表示,中美两国互联网“紧密相连、互为依存”。在谈到微软近期的合作举动时,微软资深副总裁、大中华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贺乐斌称,这些是微软“史无前例的合作模式”。与此同时,中国互联网企业正拓展全球市场,中美两国科技巨头将在更广范围、更深层次合作,且更为紧密。

互利共赢始终占据主流

全球互联网顶级企业掌门人齐聚本届论坛,释放出的信号被看成是全球互联网产业发展的风向标。中美在网络空间“二人同舟”,互利共赢是必然选择。美国是互联网的发源地,互联网技术最先进,也是中国科技企业重要市场;中国是全球最大的互联网市场,拥有接近7亿网民,也是美国高科技企业的福地。

中国互联网协会理事长邬贺铨表示,两国互联网的发展特点各有不同、形态不同,但对于促进数字经济发展的理想是相同的,双方产业界对于合作共赢的利益诉求是相同的。20多年来,中美互联网的合作主要经历了两个阶段。

第一,PC时代,美国作为互联网创新的领导者,中国互联网被认为是C2C——中国复制。早期中国互联网更多的是借鉴美国的模式、技术,积极吸收美国的成功经验,并结合中国实际进行了大量本土化的创新,诞生了一大批互联网企业,取得了不俗的成绩。

第二,移动互联网时代,中国互联网加速崛起,大力推进自主创新,中美正步入一个“平行创新”的新阶段。虽然美国在互联网基础技术上仍保持着优势,但在移动互联网市场,开始出现独立的创意和完全不同的商业模式。可以说,中国毫不逊色。互联网业界普遍认为,中国互联网已经进入了一个万众创业、大众创新的时代,已成为一个创意的摇篮和创新的引擎,并将影响和重塑世界的未来。

有数据表明,全球前50大的移动互联网公司当中,中美各占一半。猎豹移动CEO傅盛认为,移动互联网时代中国和美国已可以成为引领全球移动互联网的两极,而且中国也越来越变成独特的一级。

第三,中美互联网将进入全面竞合阶段。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副总工程师陈金桥认为,互联网领域的中美全面竞争将成为今后十年的市场主流。值得关注的变化可能发生在以下方面:中国互联网市场与产业规模超越美国预计在10年内完成。以平台化为核心的中国互联网公司借助技术创新和资本并购拓展全球化生存空间,可能形成3-5家千亿美元市值和数百亿美元营收的跨国公司。

互联网+战略推动融合发展

建设网络强国,要有自己的过硬技术和产品。“去IOE”国产化替代一度成为我国IT产业发展的方向,随即带动国内芯片、操作系统等快速发展,中美IT产业一度针锋相对,促进中国互联网从追随模仿到崛起领先。但国产化替代并非一蹴而就,随着网络安全成为全球议题,中美两国面临共同的问题与挑战,带动企业之间的优势互补、深度合作。

“互联网+”产业的迅猛发展,将使中美互联网经济合作更加活跃。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与现代制造业结合,促进电子商务、工业互联网和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引导互联网企业拓展国际市场。百度公司总裁张亚勤认为,中国的互联网+传统产业发展模式将很快被复制到其他国家市场,这是一个全球发展的大趋势。

关键字:合作成果访美

本文摘自:通信信息报

x 习大大访美后签百亿合同 看中美IT合作三步走 扫一扫
分享本文到朋友圈
当前位置:云计算行业动态 → 正文

习大大访美后签百亿合同 看中美IT合作三步走

责任编辑:jacky 作者:余祖江 |来源:企业网D1Net  2015-10-02 09:06:11 本文摘自:通信信息报

一张“史上最贵”的合影见证了两个互联网大国历史性的合作。近日在美国西雅图召开的第八届中美互联网论坛,两国互联网业界精英云集,共话互联网合作与发展。本届论坛中美互联网合作成果丰硕。据人民网报道,中美双方多家互联网科技企业达成合作,签订的协议总金额近百亿美元。业内分析人士认为,中美在互联网领域深化开放合作,意味着互联网产业将迎来更激烈的竞合态势。

中美网络合作全面开花

中美在网络安全方面已达成重要共识,双方拥有重要共同利益和合作空间,网络合作中美大有可为。正是在这样的前提下,美国的微软、Lyft、领英、思科,中国的百度、中国电子科技集团、浪潮、紫光股份、世纪互联、滴滴快的等在论坛上签订了一系列协议。

紫光股份与世纪互联、微软(中国)签署《战略合作备忘录》,搭建混合云解决方案平台,共同拓展国内云计算市场。小米公司已宣布将采用Windows Azure公有云作为“小米云服务”的云存储平台。思科与浪潮集团将共同首期投资1亿美元在中国成立合资公司,共同研发网络技术与产品。

微软还与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开展合作,为中国的政府机构和国有企业专业领域用户,提供全球领先的操作系统技术与服务。百度与微软签署协议,百度将成为微软Edge浏览器中国用户的默认搜索引擎和主页。亚马逊也在寻求与阿里巴巴达成合作。腾讯则对在美投资展现了兴趣,扩展娱乐业务版图。滴滴、快的分别和美国打车应用软件Lyft以及领英(LinkedIn)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

京东集团首席执行官刘强东表示,中美两国互联网“紧密相连、互为依存”。在谈到微软近期的合作举动时,微软资深副总裁、大中华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贺乐斌称,这些是微软“史无前例的合作模式”。与此同时,中国互联网企业正拓展全球市场,中美两国科技巨头将在更广范围、更深层次合作,且更为紧密。

互利共赢始终占据主流

全球互联网顶级企业掌门人齐聚本届论坛,释放出的信号被看成是全球互联网产业发展的风向标。中美在网络空间“二人同舟”,互利共赢是必然选择。美国是互联网的发源地,互联网技术最先进,也是中国科技企业重要市场;中国是全球最大的互联网市场,拥有接近7亿网民,也是美国高科技企业的福地。

中国互联网协会理事长邬贺铨表示,两国互联网的发展特点各有不同、形态不同,但对于促进数字经济发展的理想是相同的,双方产业界对于合作共赢的利益诉求是相同的。20多年来,中美互联网的合作主要经历了两个阶段。

第一,PC时代,美国作为互联网创新的领导者,中国互联网被认为是C2C——中国复制。早期中国互联网更多的是借鉴美国的模式、技术,积极吸收美国的成功经验,并结合中国实际进行了大量本土化的创新,诞生了一大批互联网企业,取得了不俗的成绩。

第二,移动互联网时代,中国互联网加速崛起,大力推进自主创新,中美正步入一个“平行创新”的新阶段。虽然美国在互联网基础技术上仍保持着优势,但在移动互联网市场,开始出现独立的创意和完全不同的商业模式。可以说,中国毫不逊色。互联网业界普遍认为,中国互联网已经进入了一个万众创业、大众创新的时代,已成为一个创意的摇篮和创新的引擎,并将影响和重塑世界的未来。

有数据表明,全球前50大的移动互联网公司当中,中美各占一半。猎豹移动CEO傅盛认为,移动互联网时代中国和美国已可以成为引领全球移动互联网的两极,而且中国也越来越变成独特的一级。

第三,中美互联网将进入全面竞合阶段。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副总工程师陈金桥认为,互联网领域的中美全面竞争将成为今后十年的市场主流。值得关注的变化可能发生在以下方面:中国互联网市场与产业规模超越美国预计在10年内完成。以平台化为核心的中国互联网公司借助技术创新和资本并购拓展全球化生存空间,可能形成3-5家千亿美元市值和数百亿美元营收的跨国公司。

互联网+战略推动融合发展

建设网络强国,要有自己的过硬技术和产品。“去IOE”国产化替代一度成为我国IT产业发展的方向,随即带动国内芯片、操作系统等快速发展,中美IT产业一度针锋相对,促进中国互联网从追随模仿到崛起领先。但国产化替代并非一蹴而就,随着网络安全成为全球议题,中美两国面临共同的问题与挑战,带动企业之间的优势互补、深度合作。

“互联网+”产业的迅猛发展,将使中美互联网经济合作更加活跃。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与现代制造业结合,促进电子商务、工业互联网和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引导互联网企业拓展国际市场。百度公司总裁张亚勤认为,中国的互联网+传统产业发展模式将很快被复制到其他国家市场,这是一个全球发展的大趋势。

关键字:合作成果访美

本文摘自:通信信息报

电子周刊
回到顶部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版权声明隐私条款广告服务友情链接投稿中心招贤纳士

企业网版权所有 ©2010-2024 京ICP备09108050号-6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9343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