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云计算行业动态 → 正文

“云概念”实有阴谋 业务涉嫌挂羊头卖狗肉

责任编辑:Jane |来源:企业网D1Net  2011-09-16 09:04:00 本文摘自:中关村在线

火烧云会红透半边天,如今,以“云计算”为基础的云概念,就如同火烧云一般。IT、通信以及家电厂商,甚至是传统制造企业,无不与云扯上关系。云平台、云手机、云电视以及云音乐、云搜索等云词组一时难以尽计。然而,在厂商“人云亦云”的同时,消费者却对此“蒙查查”甚至是心存疑虑。由西方厂商掀起的云旋风,到底打的是什么算盘?

“谈‘云’其实算是忽悠,西方通过创造概念,期望静悄悄地实现云管端,以云平台控制下游产业链。”业内有资深人士表示。消费者则担心,云平台一旦受到黑客、病毒的攻击,泄密的范围将不可估量。记者了解到,国内一些地方政府,也已经意识到云概念泛滥,开始收紧云计算企业认定的标准。

“云调调”满天飞:人云亦云大跃进

云计算在亚马逊、谷歌、IBM、苹果等知名厂商的鼓吹之下,已经被认定为新一轮的IT热潮,甚至有专家将云计算定义为继大型机、PC机、互联网之后的第四次IT产业革命。“国内学习风潮很浓,相关厂商和地方政府似乎都不愿意错失这一轮机遇,推波助澜地加入云大军。”业内观察人士杨群称。

因此,无论实力是否够、对概念是否理解、措施是否可行,国内IT互联网、通信、家电厂商几乎无一不在“诠释”自己的云产品和服务。然而,没有一个厂商能标准化地界定何谓“云”。有业内人士称,厂商连智能手机和智能电视都还没有完全搞明白,就推云手机和云电视,很大程度是迎合概念,搞噱头。“与人谈合作,如果别人都有云计算,自己没有,岂不是很落伍?”一位不愿具名的IT人士称,有些企业也是被逼唱起了云调调。而地方政府给“云计算”企业的优惠,也激励了大家“人云亦云”。

各路厂家还在云里雾里便全力做“云”,一方面,解决数据容量急速增长是各企业采用“云”的一个重要原因。据IDC调研报告,全球通用计算信息容量将以58%的年增长率增长,到2020年,全球数字信息总量将达到35×10的12次方GB,数据量之大超乎想象。

更重要的是,谁不随新概念而动谁就要在市场中落伍。“这就是包装的功能,将原有的服务贴上新标签,摇身一变成了最新科技。”业内人士说,在一些国际公司带动造势中,云似乎成了万能的框,无论新旧东西都能装:把多台服务器集中就能叫云,音乐、搜索、微博、社交网络等应用也能被纳入云范畴,提供云服务和产品成为时髦。因此,不管是否最实用,是否真有性变化,只管最新潮,造成如今虚云一片。

云背后的角力:云管端还是端管云

尽管不可避免地赶搭云概念的班车,但同时,业内人士认为背后另有玄机。“这个概念最早由谷歌提出,它是从搜索引擎技术发展需要出发的。”中兴通讯架构师孟彪表示,这就要求网络设备快、容量大、成本低而且还可以容灾备份。于是,谷歌将全球分布在上千个地方的服务器集中到38个地点,采用刀片服务器,然后宣称“云服务”。

无非就是租借运营商的服务器,中兴、华为等许多厂商其实早就这么做。“将处理能力说成一片云,哪里有云?”他说,架构创新美国人做得最好,比如IP地址分配,能创造游戏规则,让人跟着玩。现在,“云服务”再次成为一种游戏规则:云管端。这无疑是告诉竞争对手,云是核心,能够管住客户端——让所有制造客户端的厂家唯马首是瞻。

业内资深人士程先生表示,当年谷歌将服务器分散到全球各地,为的是防范黑客攻击等,避免网络瘫痪。如今则又将服务器集中,个中变化值得玩味。

“这为用户带来新价值了吗?与以前的服务有本质性的变化吗?”孟彪说,国内厂商采取的对策应该是,端管云。立足为用户做事情,从用户体验需求来建网络和服务。

消费者看云:蒙查查如云里雾里

“我觉得云概念可能是国外厂商的阴谋,通过造概念将中国等国家的厂商都整入自己的游戏规则之中,从而占据科技先机和制高点,再次成为‘主宰者’。”业内人士黄女士表示,她问了多名唱云的人士,都没有得到关于云的清晰描述,“大家多是以打比方的法子来解释,很不科学也不严谨”。

像黄女士这样的消费者大有人在。还有一些消费者担心,服务器集中,一旦遭遇黑客攻击或者感染病毒,受害的用户基数会更大,损失也更厉害。

“中国应该走自己的路子,坚持市场决定技术方向。这方面比较成功的一个是TD-SCDMA标准,如今TD-LTE上我们基本不落下风。另一个WAPI标准,坚持住了,就能够获得与WIFI一样的市场机会。”程先生说,政府对云概念的吹捧不应过头,而要“以我为主”。

事实上,上海市相关部门已经收紧了对云计算企业的认定标准,大部分Web2。0企业将不再被看作是云计算企业,也就享受不到政府的专项扶持。“标准不定,云业务还有许多不确定性。一些企业挂羊头卖狗肉。”业内人士朱江说。

关键字:云计算

本文摘自:中关村在线

x “云概念”实有阴谋 业务涉嫌挂羊头卖狗肉 扫一扫
分享本文到朋友圈
当前位置:云计算行业动态 → 正文

“云概念”实有阴谋 业务涉嫌挂羊头卖狗肉

责任编辑:Jane |来源:企业网D1Net  2011-09-16 09:04:00 本文摘自:中关村在线

火烧云会红透半边天,如今,以“云计算”为基础的云概念,就如同火烧云一般。IT、通信以及家电厂商,甚至是传统制造企业,无不与云扯上关系。云平台、云手机、云电视以及云音乐、云搜索等云词组一时难以尽计。然而,在厂商“人云亦云”的同时,消费者却对此“蒙查查”甚至是心存疑虑。由西方厂商掀起的云旋风,到底打的是什么算盘?

“谈‘云’其实算是忽悠,西方通过创造概念,期望静悄悄地实现云管端,以云平台控制下游产业链。”业内有资深人士表示。消费者则担心,云平台一旦受到黑客、病毒的攻击,泄密的范围将不可估量。记者了解到,国内一些地方政府,也已经意识到云概念泛滥,开始收紧云计算企业认定的标准。

“云调调”满天飞:人云亦云大跃进

云计算在亚马逊、谷歌、IBM、苹果等知名厂商的鼓吹之下,已经被认定为新一轮的IT热潮,甚至有专家将云计算定义为继大型机、PC机、互联网之后的第四次IT产业革命。“国内学习风潮很浓,相关厂商和地方政府似乎都不愿意错失这一轮机遇,推波助澜地加入云大军。”业内观察人士杨群称。

因此,无论实力是否够、对概念是否理解、措施是否可行,国内IT互联网、通信、家电厂商几乎无一不在“诠释”自己的云产品和服务。然而,没有一个厂商能标准化地界定何谓“云”。有业内人士称,厂商连智能手机和智能电视都还没有完全搞明白,就推云手机和云电视,很大程度是迎合概念,搞噱头。“与人谈合作,如果别人都有云计算,自己没有,岂不是很落伍?”一位不愿具名的IT人士称,有些企业也是被逼唱起了云调调。而地方政府给“云计算”企业的优惠,也激励了大家“人云亦云”。

各路厂家还在云里雾里便全力做“云”,一方面,解决数据容量急速增长是各企业采用“云”的一个重要原因。据IDC调研报告,全球通用计算信息容量将以58%的年增长率增长,到2020年,全球数字信息总量将达到35×10的12次方GB,数据量之大超乎想象。

更重要的是,谁不随新概念而动谁就要在市场中落伍。“这就是包装的功能,将原有的服务贴上新标签,摇身一变成了最新科技。”业内人士说,在一些国际公司带动造势中,云似乎成了万能的框,无论新旧东西都能装:把多台服务器集中就能叫云,音乐、搜索、微博、社交网络等应用也能被纳入云范畴,提供云服务和产品成为时髦。因此,不管是否最实用,是否真有性变化,只管最新潮,造成如今虚云一片。

云背后的角力:云管端还是端管云

尽管不可避免地赶搭云概念的班车,但同时,业内人士认为背后另有玄机。“这个概念最早由谷歌提出,它是从搜索引擎技术发展需要出发的。”中兴通讯架构师孟彪表示,这就要求网络设备快、容量大、成本低而且还可以容灾备份。于是,谷歌将全球分布在上千个地方的服务器集中到38个地点,采用刀片服务器,然后宣称“云服务”。

无非就是租借运营商的服务器,中兴、华为等许多厂商其实早就这么做。“将处理能力说成一片云,哪里有云?”他说,架构创新美国人做得最好,比如IP地址分配,能创造游戏规则,让人跟着玩。现在,“云服务”再次成为一种游戏规则:云管端。这无疑是告诉竞争对手,云是核心,能够管住客户端——让所有制造客户端的厂家唯马首是瞻。

业内资深人士程先生表示,当年谷歌将服务器分散到全球各地,为的是防范黑客攻击等,避免网络瘫痪。如今则又将服务器集中,个中变化值得玩味。

“这为用户带来新价值了吗?与以前的服务有本质性的变化吗?”孟彪说,国内厂商采取的对策应该是,端管云。立足为用户做事情,从用户体验需求来建网络和服务。

消费者看云:蒙查查如云里雾里

“我觉得云概念可能是国外厂商的阴谋,通过造概念将中国等国家的厂商都整入自己的游戏规则之中,从而占据科技先机和制高点,再次成为‘主宰者’。”业内人士黄女士表示,她问了多名唱云的人士,都没有得到关于云的清晰描述,“大家多是以打比方的法子来解释,很不科学也不严谨”。

像黄女士这样的消费者大有人在。还有一些消费者担心,服务器集中,一旦遭遇黑客攻击或者感染病毒,受害的用户基数会更大,损失也更厉害。

“中国应该走自己的路子,坚持市场决定技术方向。这方面比较成功的一个是TD-SCDMA标准,如今TD-LTE上我们基本不落下风。另一个WAPI标准,坚持住了,就能够获得与WIFI一样的市场机会。”程先生说,政府对云概念的吹捧不应过头,而要“以我为主”。

事实上,上海市相关部门已经收紧了对云计算企业的认定标准,大部分Web2。0企业将不再被看作是云计算企业,也就享受不到政府的专项扶持。“标准不定,云业务还有许多不确定性。一些企业挂羊头卖狗肉。”业内人士朱江说。

关键字:云计算

本文摘自:中关村在线

电子周刊
回到顶部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版权声明隐私条款广告服务友情链接投稿中心招贤纳士

企业网版权所有 ©2010-2024 京ICP备09108050号-6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9343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