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云计算企业动态 → 正文

马云称如毕业于北大清华 就没有阿里巴巴

责任编辑:editor04 |来源:企业网D1Net  2014-12-08 20:09:40 本文摘自:新浪财经评论

上海市浙江商会第九次会员大会暨2014“全球经济新常态与企业发展之道”高峰论坛于12月7日在上海举行。阿里巴巴集团董事局主席马云出席并发表了演讲。

马云在演讲中谈到了自己对于“新常态”的理解,其认为,所谓的“新常态”是指在新经济下的“新常态”。未来30年、40年内所有的行业都会被新经济冲击。抵抗没有用,只有适应、融合。马云称,未来的新经济以客户、员工为中心。“让员工比你强大,这是未来最重要的,因为员工是创新的源泉,而不是你”。

对于企业的发展,马云认为,企业家应该预判十年以后的趋势,“三五年以后政府一定要干这个事情,我就先干,等他一号召,我转身就跑,因为等大家都上来了,机会就轮不到你了”。

谈到创新方面,马云认为,中国的创新做得不好归根到底是教育的问题。他把教育分为“教”和“育”两部分,认为“教”是没有问题的—中国的学生在全世界范围内考试都是最好,但是“育”,即培养文化、情商方面出了问题。“我毕业于杭师院,我有时候在想,如果我毕业于北大、清华,可能现在每天就在做研究了,因为我是毕业于杭师院,所以才有了现在的经历”。其称,文化是玩出来的,会玩的孩子、能玩的孩子、想玩的孩子一般都很有出息。我们是“教”把“育”的东西拿走了,企业家也要学会玩。

以下为演讲实录:

马云:各位领导好。三年以前参加商会大会的时候,我说郭广昌“终于下台了”,大家掌声雷动,我以为他不会回来了。没想到今年他又回来了,而且我自己觉得,可能这在我们商会也会变成一个“新常态”,老干部不能得罪啊,因为他还是会回来的。这两天是我们浙商的大日子,北京浙江商会沈国军也回来了。当会长很累,刚才成建讲的话很有哲理,你要知道,人开始有哲理的时候,就是吃苦多了,因为吃苦多了就懂哲理了。当会长,确实不容易。我们总觉得企业越大越好,位子坐得越高越好。其实企业越大越累,位子坐得越高越寂寞。所以我今天不敢说是恭喜,无论郭广昌还是沈国军,我只能说这是一份责任,不是一份荣誉。因为我们有机会在这个时代做点有意义的事情。期待他们把这份福报用好。

刚才周成建会长讲话,人家就职演讲讲得很精彩,他是离职演讲,都是血泪史,而郭广昌纯粹是在骗掌声。这个没有用,市场不相信掌声,也不相信眼泪,而是相信结果。所以我们希望三五年以后在“新常态”下,我们新会长带领我们一直往前。郭广昌刚才在点名的时候几乎没有落下,这是很有水平的。所以大企业家都很讲政治,不得不讲政治。

其实我们做企业,真的不容易。我经常在讲,全世界做企业的人都不容易,在中国做企业,尤其不容易。在美国做企业,如果说是100米赛跑,中国做企业是100米跨栏越野赛。我们要过很多障碍。但是这给了我们这些人机会,因为我们看到了不同,因为我们把握了机会,因为我们什么都听,但是有自己的想法。

一个优秀的企业家,一定是要学习、要倾听,但你说你的、我做我的。企业家和经济学家之间的差异就在这儿,经济学家讲完了,这个事情就过去了,企业家讲完了,事情还没开始。所以企业家要做到知行合一。知,很容易,行,要合在一起,非常难。所以我作为一个商人,自己深以为傲。

以前我当老师,觉得知识分子了不起,后来发现知识分子是了不起,但企业家更了不起,因为企业家必须懂知识、懂科学,必须懂得规律的同时,还要破坏规律—要尊重规律,同时破坏规律,所以有的时候很累。我认为企业家是社会发展过程中的科学家,艺术家。因为你很难永远同样。刚才主持人要我讲得跟昨天不一样,其实现在讲话越来越难了,我讲对了理所当然,讲错了就麻烦大了。这也是现在讲话要适应的“新常态”。

我们天天创新,几乎永远不能重复。我今天早上到了郭广昌那儿,他把我拉过去学习了两个小时复星集团的发展,听来下,确实觉得这三五年来复星进步非常大。我很少看到这么一家中国的企业,不管你怎么批评他,不管股价怎么掉,不管员工高兴还是不高兴,他坚持做自己。他全球化的眼光,很了不起。

这让我想到未来十年中国民营企业走出去的话题,十年以前我们探讨国进民退,但是不得不思考一个问题,我见了很多国有企业的大老板,他们学习能够非常之强,政治觉悟非常之高,全球化能力也很强,前面十年他们确实非常努力。而我们民营企业家,在这方面是欠缺的。因为改革开放前二十年我们混得太好了,以至于我们放弃了很多东西,因为中国市场本身就够大。

我早上看复星的感受是,我很少在中国再找到同样一家公司,有这样的想法、有这样的做法,至于对与错,我不敢说,不敢保证广昌的企业五年以后还能像今天这样高速成长,但是我可以保证复星跟其他企业不一样。我最担心的,就是中国企业都一样。其实有的时候,就像旅游市场,几乎所有的旅游产品都一样,弄得我们企业本身也一样,这就必须去改变。

另外,我也想和大家分享所谓的创新。我们经常讲美国、欧洲创新比我们好,中国创新不好。归根到底是教育的问题。其实我是这么觉得,中国的教是没有问题的,育是有问题的。教—中国的学生全世界考试最好,但是“育”是培养文化、情商的,我毕业于杭师院,我有时候在想,如果我毕业于北大、清华,可能现在每天就在做研究了,因为我是毕业于杭师院,所以才有了现在的经历。文化是玩出来的,会玩的孩子、能玩的孩子、想玩的孩子一般都很有出息。我们是“教”把“育”的东西拿走了。如果“新常态”下我们重新思考我们的文化,我们的育、我们的玩、我们体育,这些东西才会不断出现。很多画家是玩出来的,很多运动员是玩出来的,很多作品都是玩出来的。所以这一点,我们企业家也要学会玩。

我自己认为“新常态”,是新经济下的“新常态”。这个新经济对大家的冲击非常之大。很多人都在责怪说都是互联网、都是马云把我搞坏了,你怎么没有质问自己十年以前为什么不看到这些东西?怪别人真没有用。

万幸的是,新经济刚刚开始,未来30年、40年所有行业都会被新经济冲击。新经济冲击的不是技术,今天缺乏的不是技术,天下没有你买不到、找不到的技术。只是你想不想做,敢不敢用、接受不接受这个观点的问题。抵抗没有用,只有适应、融合。因为只有自己改变了自己,才有未来。

我们今天要改变的,不是技术,不是改变昨天跑在前面的人,而是改变自己以适应未来。我们以前做企业都是以自己为中心,未来新经济下是以别人为中心,以客户为中心,以员工为中心。让员工比你强大,这是未来最重要的,因为员工是创新的源泉,而不是你。

几年前我在台湾参加一个论坛,讨论创新问题,吴小莉对我说,台湾很多七八十岁的企业家都在谈论创新,我对她说台湾没希望了。年轻人在哪儿?难道七八十岁的人还认为自己比年轻人厉害?应该把机会给年轻人、员工、给你的客户。我认为,30岁的人应该跟别人干,40岁我们为自己干,50岁必须为别人干,为孩子干,为你的员工干。因为员工才有真正的创新。

互联网对于经济的影响,就是几个观点,以他人为中心、开放、透明、分享、责任,这是未来最重要的。而以前我们的经济不可能分享,以前都是希望自己掌握的信息别人不掌握,这样才能赚钱。而今后是你只有把自己分享出去,才可以赚钱。所以今天的成功者是最倒霉的,因为改变成功者最艰难,成功者总会告诉你这个理由那个理由,我当年怎么成功等等。但是现在已经没有“当年”了,好汉不提当年勇。

今天互联网经济对世界的冲击,相对来讲算是小的。互联网跟200年前工业革命一样伟大,工业革命的伟大,带来了蒸汽机、火车、人类的变革,社会的进步,但是工业革命给人类带来的冲击也非常之大,带来了世界强国、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

而这次互联网的冲击,只是让你改变自己的意识,重新思考未来。其实今天阿里的系统看起来很奇怪,因为7、8年前一群企业起来,一群企业倒下,很少有企业能红三年,几乎没有,所以我们设计了一个模型,干三年。经济永远不可能最好。好的企业一定是在坏的形势下建立起来的。一个伟大的企业,一定是经历过几次失败,至少经历过几次经济低迷。在座每个人如果想做一家了不起的企业,一定要记住,今天“新常态”下的挫折,是你的最大机会。因为今天所有的企业跟你一样,日子都不好过,不仅仅你不好过,有人比你更不好过。只是你是否可以比别人先起来、先改变。

另外我想跟大家分享,我们做企业,在中国这样的企业中,我们一定要思考十年以后的事情,如果你做任何事情今天做,明天就想赢,这个机会已经不多了。这样的机会为什么轮到你?你没有这样的机会。只有对未来经济预判、预测、设想,这样下去社会会怎么样,我们应该做些什么事情,才有可能有机会。

我自己是要预判十年以后的发展,三五年以后政府一定要干这个事情,我就先干,等他一号召,我转身就跑,因为等大家都上来了,机会就轮不到你了。所以把握未来,战略就是基于对未来的判断。所有的战略都是基于对未来的判断。

战略从愿景来,愿景从使命来,所以使命、愿景、战略、组织、文化、人才整套体系的建设,你才有可能做好。要跑得久,你要有组织。我们原来抓住一两个机会,成为商人,要建立强大的组织,建立文化,因为只有强大的文化、组织,才能发展,优秀的人才靠文化,而文化强,企业强。文化的本质是让你的产品有品质,什么叫品质?要有味道、要有质地、有品质的公司才能产生出有品质的产品和有品质的服务。而有品质的公司,一定是有品质的员工造成的。不要舍不得在员工身上花钱,而不是把钱花在流水线上。谁都愿意把钱贷给你买设备,但是没有一家银行愿意贷款给你培养员工。这是艺术。

如果我们考虑未来,我想跟大家讲,未来机遇应该是越来越大。不管你愿意不愿意,高不高兴,接受不接受,十年以后赚钱的人一定比今天多,有钱的人一定比今天多,大企业一定比今天多,新企业一定比今天多。十年以后在座60%的企业可能都不见了,但是你希望成为那40%在的,还是60%不在的?不管你是否愿意,一定会有一批企业倒下。你必须适应未来。

所以高品质需要对文化提升、组织提升、全球化思考,因为互联网会加速全球化。今天做生意的资源配置,已经不是中国的资源配置,是全球的资源配置。不管你是否接受,中国15年以后将有2亿中产阶级,中产阶级崛起,将会对物质、文化的需求品质要求越来越高。假如像我们今天这样继续以量而不是以质来竞争的话,我相信十年以后最倒霉的一定是你。所以品质、全球化、特别是相信年轻人,给年轻人机会是最重要的。我确实不懂技术、财务,也不懂管理,但是我懂一样,相信年轻人就是相信未来。

这些是我的点。

最后,周会长讲的,静能生定,定能生慧。很有哲理。但是另外一句话,人定胜天,天就是规律,天可能是天灾人祸,但是这个定是镇定的定,而不是一定的定。在任何经济状况下考验的是你的能力,而你的能力体现在员工的能力,组织的能力,文化的能力,对未来预判的能力。所以在新常态下我们只有镇定了,才能躲过。就像发生地震的时候,越镇定越有机会。

今天是商人的机会,我们可以展示自己能力的时候,今天我们更能展示企业家是这个社会发展过程中最重要的脊梁。只有企业家强大,中国才能强大;只有企业家昌盛,整个中国市场才能昌盛。我深以为傲,与大家一起。但有一天还是回去教书吧。

关键字:马云新常态清华

本文摘自:新浪财经评论

x 马云称如毕业于北大清华 就没有阿里巴巴 扫一扫
分享本文到朋友圈
当前位置:云计算企业动态 → 正文

马云称如毕业于北大清华 就没有阿里巴巴

责任编辑:editor04 |来源:企业网D1Net  2014-12-08 20:09:40 本文摘自:新浪财经评论

上海市浙江商会第九次会员大会暨2014“全球经济新常态与企业发展之道”高峰论坛于12月7日在上海举行。阿里巴巴集团董事局主席马云出席并发表了演讲。

马云在演讲中谈到了自己对于“新常态”的理解,其认为,所谓的“新常态”是指在新经济下的“新常态”。未来30年、40年内所有的行业都会被新经济冲击。抵抗没有用,只有适应、融合。马云称,未来的新经济以客户、员工为中心。“让员工比你强大,这是未来最重要的,因为员工是创新的源泉,而不是你”。

对于企业的发展,马云认为,企业家应该预判十年以后的趋势,“三五年以后政府一定要干这个事情,我就先干,等他一号召,我转身就跑,因为等大家都上来了,机会就轮不到你了”。

谈到创新方面,马云认为,中国的创新做得不好归根到底是教育的问题。他把教育分为“教”和“育”两部分,认为“教”是没有问题的—中国的学生在全世界范围内考试都是最好,但是“育”,即培养文化、情商方面出了问题。“我毕业于杭师院,我有时候在想,如果我毕业于北大、清华,可能现在每天就在做研究了,因为我是毕业于杭师院,所以才有了现在的经历”。其称,文化是玩出来的,会玩的孩子、能玩的孩子、想玩的孩子一般都很有出息。我们是“教”把“育”的东西拿走了,企业家也要学会玩。

以下为演讲实录:

马云:各位领导好。三年以前参加商会大会的时候,我说郭广昌“终于下台了”,大家掌声雷动,我以为他不会回来了。没想到今年他又回来了,而且我自己觉得,可能这在我们商会也会变成一个“新常态”,老干部不能得罪啊,因为他还是会回来的。这两天是我们浙商的大日子,北京浙江商会沈国军也回来了。当会长很累,刚才成建讲的话很有哲理,你要知道,人开始有哲理的时候,就是吃苦多了,因为吃苦多了就懂哲理了。当会长,确实不容易。我们总觉得企业越大越好,位子坐得越高越好。其实企业越大越累,位子坐得越高越寂寞。所以我今天不敢说是恭喜,无论郭广昌还是沈国军,我只能说这是一份责任,不是一份荣誉。因为我们有机会在这个时代做点有意义的事情。期待他们把这份福报用好。

刚才周成建会长讲话,人家就职演讲讲得很精彩,他是离职演讲,都是血泪史,而郭广昌纯粹是在骗掌声。这个没有用,市场不相信掌声,也不相信眼泪,而是相信结果。所以我们希望三五年以后在“新常态”下,我们新会长带领我们一直往前。郭广昌刚才在点名的时候几乎没有落下,这是很有水平的。所以大企业家都很讲政治,不得不讲政治。

其实我们做企业,真的不容易。我经常在讲,全世界做企业的人都不容易,在中国做企业,尤其不容易。在美国做企业,如果说是100米赛跑,中国做企业是100米跨栏越野赛。我们要过很多障碍。但是这给了我们这些人机会,因为我们看到了不同,因为我们把握了机会,因为我们什么都听,但是有自己的想法。

一个优秀的企业家,一定是要学习、要倾听,但你说你的、我做我的。企业家和经济学家之间的差异就在这儿,经济学家讲完了,这个事情就过去了,企业家讲完了,事情还没开始。所以企业家要做到知行合一。知,很容易,行,要合在一起,非常难。所以我作为一个商人,自己深以为傲。

以前我当老师,觉得知识分子了不起,后来发现知识分子是了不起,但企业家更了不起,因为企业家必须懂知识、懂科学,必须懂得规律的同时,还要破坏规律—要尊重规律,同时破坏规律,所以有的时候很累。我认为企业家是社会发展过程中的科学家,艺术家。因为你很难永远同样。刚才主持人要我讲得跟昨天不一样,其实现在讲话越来越难了,我讲对了理所当然,讲错了就麻烦大了。这也是现在讲话要适应的“新常态”。

我们天天创新,几乎永远不能重复。我今天早上到了郭广昌那儿,他把我拉过去学习了两个小时复星集团的发展,听来下,确实觉得这三五年来复星进步非常大。我很少看到这么一家中国的企业,不管你怎么批评他,不管股价怎么掉,不管员工高兴还是不高兴,他坚持做自己。他全球化的眼光,很了不起。

这让我想到未来十年中国民营企业走出去的话题,十年以前我们探讨国进民退,但是不得不思考一个问题,我见了很多国有企业的大老板,他们学习能够非常之强,政治觉悟非常之高,全球化能力也很强,前面十年他们确实非常努力。而我们民营企业家,在这方面是欠缺的。因为改革开放前二十年我们混得太好了,以至于我们放弃了很多东西,因为中国市场本身就够大。

我早上看复星的感受是,我很少在中国再找到同样一家公司,有这样的想法、有这样的做法,至于对与错,我不敢说,不敢保证广昌的企业五年以后还能像今天这样高速成长,但是我可以保证复星跟其他企业不一样。我最担心的,就是中国企业都一样。其实有的时候,就像旅游市场,几乎所有的旅游产品都一样,弄得我们企业本身也一样,这就必须去改变。

另外,我也想和大家分享所谓的创新。我们经常讲美国、欧洲创新比我们好,中国创新不好。归根到底是教育的问题。其实我是这么觉得,中国的教是没有问题的,育是有问题的。教—中国的学生全世界考试最好,但是“育”是培养文化、情商的,我毕业于杭师院,我有时候在想,如果我毕业于北大、清华,可能现在每天就在做研究了,因为我是毕业于杭师院,所以才有了现在的经历。文化是玩出来的,会玩的孩子、能玩的孩子、想玩的孩子一般都很有出息。我们是“教”把“育”的东西拿走了。如果“新常态”下我们重新思考我们的文化,我们的育、我们的玩、我们体育,这些东西才会不断出现。很多画家是玩出来的,很多运动员是玩出来的,很多作品都是玩出来的。所以这一点,我们企业家也要学会玩。

我自己认为“新常态”,是新经济下的“新常态”。这个新经济对大家的冲击非常之大。很多人都在责怪说都是互联网、都是马云把我搞坏了,你怎么没有质问自己十年以前为什么不看到这些东西?怪别人真没有用。

万幸的是,新经济刚刚开始,未来30年、40年所有行业都会被新经济冲击。新经济冲击的不是技术,今天缺乏的不是技术,天下没有你买不到、找不到的技术。只是你想不想做,敢不敢用、接受不接受这个观点的问题。抵抗没有用,只有适应、融合。因为只有自己改变了自己,才有未来。

我们今天要改变的,不是技术,不是改变昨天跑在前面的人,而是改变自己以适应未来。我们以前做企业都是以自己为中心,未来新经济下是以别人为中心,以客户为中心,以员工为中心。让员工比你强大,这是未来最重要的,因为员工是创新的源泉,而不是你。

几年前我在台湾参加一个论坛,讨论创新问题,吴小莉对我说,台湾很多七八十岁的企业家都在谈论创新,我对她说台湾没希望了。年轻人在哪儿?难道七八十岁的人还认为自己比年轻人厉害?应该把机会给年轻人、员工、给你的客户。我认为,30岁的人应该跟别人干,40岁我们为自己干,50岁必须为别人干,为孩子干,为你的员工干。因为员工才有真正的创新。

互联网对于经济的影响,就是几个观点,以他人为中心、开放、透明、分享、责任,这是未来最重要的。而以前我们的经济不可能分享,以前都是希望自己掌握的信息别人不掌握,这样才能赚钱。而今后是你只有把自己分享出去,才可以赚钱。所以今天的成功者是最倒霉的,因为改变成功者最艰难,成功者总会告诉你这个理由那个理由,我当年怎么成功等等。但是现在已经没有“当年”了,好汉不提当年勇。

今天互联网经济对世界的冲击,相对来讲算是小的。互联网跟200年前工业革命一样伟大,工业革命的伟大,带来了蒸汽机、火车、人类的变革,社会的进步,但是工业革命给人类带来的冲击也非常之大,带来了世界强国、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

而这次互联网的冲击,只是让你改变自己的意识,重新思考未来。其实今天阿里的系统看起来很奇怪,因为7、8年前一群企业起来,一群企业倒下,很少有企业能红三年,几乎没有,所以我们设计了一个模型,干三年。经济永远不可能最好。好的企业一定是在坏的形势下建立起来的。一个伟大的企业,一定是经历过几次失败,至少经历过几次经济低迷。在座每个人如果想做一家了不起的企业,一定要记住,今天“新常态”下的挫折,是你的最大机会。因为今天所有的企业跟你一样,日子都不好过,不仅仅你不好过,有人比你更不好过。只是你是否可以比别人先起来、先改变。

另外我想跟大家分享,我们做企业,在中国这样的企业中,我们一定要思考十年以后的事情,如果你做任何事情今天做,明天就想赢,这个机会已经不多了。这样的机会为什么轮到你?你没有这样的机会。只有对未来经济预判、预测、设想,这样下去社会会怎么样,我们应该做些什么事情,才有可能有机会。

我自己是要预判十年以后的发展,三五年以后政府一定要干这个事情,我就先干,等他一号召,我转身就跑,因为等大家都上来了,机会就轮不到你了。所以把握未来,战略就是基于对未来的判断。所有的战略都是基于对未来的判断。

战略从愿景来,愿景从使命来,所以使命、愿景、战略、组织、文化、人才整套体系的建设,你才有可能做好。要跑得久,你要有组织。我们原来抓住一两个机会,成为商人,要建立强大的组织,建立文化,因为只有强大的文化、组织,才能发展,优秀的人才靠文化,而文化强,企业强。文化的本质是让你的产品有品质,什么叫品质?要有味道、要有质地、有品质的公司才能产生出有品质的产品和有品质的服务。而有品质的公司,一定是有品质的员工造成的。不要舍不得在员工身上花钱,而不是把钱花在流水线上。谁都愿意把钱贷给你买设备,但是没有一家银行愿意贷款给你培养员工。这是艺术。

如果我们考虑未来,我想跟大家讲,未来机遇应该是越来越大。不管你愿意不愿意,高不高兴,接受不接受,十年以后赚钱的人一定比今天多,有钱的人一定比今天多,大企业一定比今天多,新企业一定比今天多。十年以后在座60%的企业可能都不见了,但是你希望成为那40%在的,还是60%不在的?不管你是否愿意,一定会有一批企业倒下。你必须适应未来。

所以高品质需要对文化提升、组织提升、全球化思考,因为互联网会加速全球化。今天做生意的资源配置,已经不是中国的资源配置,是全球的资源配置。不管你是否接受,中国15年以后将有2亿中产阶级,中产阶级崛起,将会对物质、文化的需求品质要求越来越高。假如像我们今天这样继续以量而不是以质来竞争的话,我相信十年以后最倒霉的一定是你。所以品质、全球化、特别是相信年轻人,给年轻人机会是最重要的。我确实不懂技术、财务,也不懂管理,但是我懂一样,相信年轻人就是相信未来。

这些是我的点。

最后,周会长讲的,静能生定,定能生慧。很有哲理。但是另外一句话,人定胜天,天就是规律,天可能是天灾人祸,但是这个定是镇定的定,而不是一定的定。在任何经济状况下考验的是你的能力,而你的能力体现在员工的能力,组织的能力,文化的能力,对未来预判的能力。所以在新常态下我们只有镇定了,才能躲过。就像发生地震的时候,越镇定越有机会。

今天是商人的机会,我们可以展示自己能力的时候,今天我们更能展示企业家是这个社会发展过程中最重要的脊梁。只有企业家强大,中国才能强大;只有企业家昌盛,整个中国市场才能昌盛。我深以为傲,与大家一起。但有一天还是回去教书吧。

关键字:马云新常态清华

本文摘自:新浪财经评论

电子周刊
回到顶部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版权声明隐私条款广告服务友情链接投稿中心招贤纳士

企业网版权所有 ©2010-2024 京ICP备09108050号-6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9343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