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云计算企业动态 → 正文

阿里巴巴的流量央行乌托邦能成功吗

责任编辑:editor005 |来源:企业网D1Net  2014-12-09 14:18:19 本文摘自:百度百家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流量越来越受到重视,不仅运营商开始推出可累积的流量银行,电商也纷纷加入其中,让流量开始变得更有价值。

今年的双12,阿里巴巴开始了新的玩法,只要在淘宝上面购物就可以得到奖励的流量,而这些流量还可以充值到三家运营商的手机号中进行消费。

中国电信首创却被阿里巴巴拿来主义

我们要说的是,“打工”赚流量并不是阿里巴巴发明的,而是去年中国电信就推出来的政策。但是,中国电信推出这个政策之后却一直不温不火,现在要被阿里给点燃了。

究其原因,中国电信的流量宝只是针对中国电信的用户群,并不能实现三家运营商之间的互换,这从根本上说不是移动互联网的产品,而是局势所限的运营商增值服务,加上中国电信的移动用户本来就比较少,社会反响不大是必然。

此外,电信运营商能够提供的“打工”场景太少,只能局限于网络上的APP下载或者游戏、阅读等等电子化消费,这些场景完全无法引爆社会关注,而阿里巴巴的淘宝却是以“大而全”著称,有了淘宝购物赚流量的好事,自然会反响不同。

京东通信有类似服务,但仍局限

京东是虚拟运营商,所以在170号码上市之初就推出了号码绑定京东账号享受购物送流量的好事,可是,这一很好的营销策略也没有很好的落地。

虚拟运营商半年多来放号数量有限,而又经常在京东购物的用户也会更少,同时将这170号码与京东购物账号捆绑在一起的人会少之又少,因此营销执行的结果并不好。

实际上,京东通信将手机号码与购物账号捆绑送流量,仍然仅仅是把流量当成了购物的奖品赠送,目的是拉动京东通信这家虚拟运营商的业务,视野相对较窄。

当然,同样作为电商,京东与淘宝都具有其他企业难以比拟的优势,一是购物送流量的场景比较多,二是交易和结算比较方便。

阿里目标绝非仅仅指向流量结算机制

流量货币化已经被认可,三家基础运营商也都开展了这方面的探索,但困扰货币化的最核心问题却一直得不到机制上的解决。

流量可以靠“劳动”来换取,也可以通过金钱来买到,但三家运营商之间的流量价格并不统一,也没有交易的机制,剩余的问题难以彻底形成闭环。所以,要想实现流量的货币化,就必须有一个平台能够在中间起到结算的支撑作用,形成事实上的“流量外汇”兑换,还需要同时有足够的场景来消费可能淤积下来的流量,而阿里巴巴优势得天独厚。

阿里的流量乌托邦会是这样的?

对于阿里巴巴来说,流量的产生可以依赖淘宝,流量的消费也可以依靠淘宝,因为淘宝的流量供给是来自卖家的,卖家不可能无限制的推出流量值,一定是根据社会消费品的零售利润水平来决定的,这事实上解决了流量发行的依据问题。

在淘宝这个平台上,如果用户购物来获得流量,这些流量实际上与此前推出的各种红包、金币没啥大的区别,但消费场景却已经大大拓展,因为将走出阿里巴巴的平台而进入三家运营商的系统,而通过三家运营商的系统,这些流量又在事实上去消费各种移动互联网产品,流量的流通管道彻底打通。

淘宝就是个大社会,囊括了社会的方方面面,不仅有实物产品还有服务商品,用户的流量消费场景不成问题,而且,下一步肯定会出现进行流量交易的店家,只要三家运营商接着向淘宝开放流量倒流的阀门,流量的使用将会变得畅行无阻,而流量的货币化也就完成了整个闭环。

从这个逻辑出发,未来阿里巴巴在淘宝上的流量获取及流量导流成功后会自然的转嫁至支付宝平台,一个完整的网络虚拟交易环境彻底建成。

阿里流量央行之路也充满风险

流量货币化还只是一个探索性的阶段,里面很多的法律问题并没有理清,如果未来在政策方面出现比较严格的限制,阿里流量央行计划就可能流产。所以,阿里巴巴并没有由支付宝出面,选择了比较简单的淘宝赠流量的方式来试水。

流量是否能够真正实现兑换与结算,最终还是要看三家基础运营商的态度,如果三家运营商拒绝合作,那这个机制是无论如何也建立不起来。当然,如今的基础运营商是否还有能力阻挡流量结算的大潮已经值得怀疑,恐怕在竞争与民意面前,运营商们也不得不开开心心的同意。

虽然淘宝的支付场景足够巨大,阿里巴巴整个的电商、娱乐等产业链也足够全面,但如果仅仅阿里巴巴体系内使用这些淘宝商家发行出来的流量,那还不远远不够,能不能让整个互联网世界或者线下的部分商家都认可才是最终是否成功的标准。当然,如果流量要走出虚拟时空,那肯定是要换成人民币的!

关键字:流量支付宝央行

本文摘自:百度百家

x 阿里巴巴的流量央行乌托邦能成功吗 扫一扫
分享本文到朋友圈
当前位置:云计算企业动态 → 正文

阿里巴巴的流量央行乌托邦能成功吗

责任编辑:editor005 |来源:企业网D1Net  2014-12-09 14:18:19 本文摘自:百度百家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流量越来越受到重视,不仅运营商开始推出可累积的流量银行,电商也纷纷加入其中,让流量开始变得更有价值。

今年的双12,阿里巴巴开始了新的玩法,只要在淘宝上面购物就可以得到奖励的流量,而这些流量还可以充值到三家运营商的手机号中进行消费。

中国电信首创却被阿里巴巴拿来主义

我们要说的是,“打工”赚流量并不是阿里巴巴发明的,而是去年中国电信就推出来的政策。但是,中国电信推出这个政策之后却一直不温不火,现在要被阿里给点燃了。

究其原因,中国电信的流量宝只是针对中国电信的用户群,并不能实现三家运营商之间的互换,这从根本上说不是移动互联网的产品,而是局势所限的运营商增值服务,加上中国电信的移动用户本来就比较少,社会反响不大是必然。

此外,电信运营商能够提供的“打工”场景太少,只能局限于网络上的APP下载或者游戏、阅读等等电子化消费,这些场景完全无法引爆社会关注,而阿里巴巴的淘宝却是以“大而全”著称,有了淘宝购物赚流量的好事,自然会反响不同。

京东通信有类似服务,但仍局限

京东是虚拟运营商,所以在170号码上市之初就推出了号码绑定京东账号享受购物送流量的好事,可是,这一很好的营销策略也没有很好的落地。

虚拟运营商半年多来放号数量有限,而又经常在京东购物的用户也会更少,同时将这170号码与京东购物账号捆绑在一起的人会少之又少,因此营销执行的结果并不好。

实际上,京东通信将手机号码与购物账号捆绑送流量,仍然仅仅是把流量当成了购物的奖品赠送,目的是拉动京东通信这家虚拟运营商的业务,视野相对较窄。

当然,同样作为电商,京东与淘宝都具有其他企业难以比拟的优势,一是购物送流量的场景比较多,二是交易和结算比较方便。

阿里目标绝非仅仅指向流量结算机制

流量货币化已经被认可,三家基础运营商也都开展了这方面的探索,但困扰货币化的最核心问题却一直得不到机制上的解决。

流量可以靠“劳动”来换取,也可以通过金钱来买到,但三家运营商之间的流量价格并不统一,也没有交易的机制,剩余的问题难以彻底形成闭环。所以,要想实现流量的货币化,就必须有一个平台能够在中间起到结算的支撑作用,形成事实上的“流量外汇”兑换,还需要同时有足够的场景来消费可能淤积下来的流量,而阿里巴巴优势得天独厚。

阿里的流量乌托邦会是这样的?

对于阿里巴巴来说,流量的产生可以依赖淘宝,流量的消费也可以依靠淘宝,因为淘宝的流量供给是来自卖家的,卖家不可能无限制的推出流量值,一定是根据社会消费品的零售利润水平来决定的,这事实上解决了流量发行的依据问题。

在淘宝这个平台上,如果用户购物来获得流量,这些流量实际上与此前推出的各种红包、金币没啥大的区别,但消费场景却已经大大拓展,因为将走出阿里巴巴的平台而进入三家运营商的系统,而通过三家运营商的系统,这些流量又在事实上去消费各种移动互联网产品,流量的流通管道彻底打通。

淘宝就是个大社会,囊括了社会的方方面面,不仅有实物产品还有服务商品,用户的流量消费场景不成问题,而且,下一步肯定会出现进行流量交易的店家,只要三家运营商接着向淘宝开放流量倒流的阀门,流量的使用将会变得畅行无阻,而流量的货币化也就完成了整个闭环。

从这个逻辑出发,未来阿里巴巴在淘宝上的流量获取及流量导流成功后会自然的转嫁至支付宝平台,一个完整的网络虚拟交易环境彻底建成。

阿里流量央行之路也充满风险

流量货币化还只是一个探索性的阶段,里面很多的法律问题并没有理清,如果未来在政策方面出现比较严格的限制,阿里流量央行计划就可能流产。所以,阿里巴巴并没有由支付宝出面,选择了比较简单的淘宝赠流量的方式来试水。

流量是否能够真正实现兑换与结算,最终还是要看三家基础运营商的态度,如果三家运营商拒绝合作,那这个机制是无论如何也建立不起来。当然,如今的基础运营商是否还有能力阻挡流量结算的大潮已经值得怀疑,恐怕在竞争与民意面前,运营商们也不得不开开心心的同意。

虽然淘宝的支付场景足够巨大,阿里巴巴整个的电商、娱乐等产业链也足够全面,但如果仅仅阿里巴巴体系内使用这些淘宝商家发行出来的流量,那还不远远不够,能不能让整个互联网世界或者线下的部分商家都认可才是最终是否成功的标准。当然,如果流量要走出虚拟时空,那肯定是要换成人民币的!

关键字:流量支付宝央行

本文摘自:百度百家

电子周刊
回到顶部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版权声明隐私条款广告服务友情链接投稿中心招贤纳士

企业网版权所有 ©2010-2024 京ICP备09108050号-6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9343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