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云计算企业动态 → 正文

“IDC云化”三年窗口期我们如何把握?

责任编辑:editor007 |来源:企业网D1Net  2015-01-20 17:38:04 本文摘自:比特网

云计算的风行打破了传统的计算资源交付模式,IDC(互联网数据中心)固有的资源销售优势逐步被弱化,他们需要主动去应对这一颠覆性的变化。

“在未来的三年时间内,中国IDC将会完成云化的转型,由资源型的主机托管业态转型为服务型的云化业态。”这是华云数据副总裁曹洁在1月8日召开的第九届IDC产业大典上抛出的观点。而这一观点建立在他对IDC行业长期的观察之上。首先,机房资源的瓶颈正在一步步消除。截至目前,中国已经拥有400万平方米的机房、100万个机柜,物理主机托管产能超过1000万台。另一方面,基于按需自助服务、资源共享、快速可伸缩等云计算的基本特征,原本异常宝贵的带宽资源也在云服务模式下变得更加灵活和可调配。

云服务模式在资源调用、服务交付等方面的诸多优势让众多IDC跃跃欲试,希望通过搭建云服务的体系实现传统IDC服务模式向云的转型,这一进程也被称作“IDC云化”。但对于习惯了进行资源销售的IDC来说,向云的转型并非一蹴而就,需要经历一番脱胎换骨的转变。“在现阶段,IDC运营者向云转型的痛点首先就体现在对云服务的理解不足,云服务运营远比IDC运营要复杂,很多草根的IDC老板们不知道怎样做好云计算。”曹洁说。

但在另一方面,“IDC云化”又是一件迫在眉睫的事情。曹洁强调,IDC如果不尽快展开云化行动,恐怕会面临被淘汰的命运。“2015年很可能成为一个关键的时间节点,在这一年没有做好向云转型准备的IDC企业,恐怕连变卖的机会都会失去。”他说。目前,在中国云服务市场,已经云集了包含大型互联网企业、知名国际企业、新创企业以及部分IDC在内的众多竞争者。曹洁预计,业务增长低于复合增长率40%的IDC企业正面临被市场淘汰的巨大风险,而留给IDC运营者的时间窗口只有三年左右的时间。

与巨大的产业挑战同期携手而至的还有快速膨胀的市场空间。曹洁表示,按照现有的IDC机房规模估算,云化之后的云计算数据中心中仅云主机的年产值即可达到5000亿元,是目前IDC年产值的17倍。而要达到这样的市场规模,预计需要5年的时间。因此,向云转型不仅仅是传统IDC打开未来生存空间的有力途径,更是IDC产业发展的重要方向。“每一个有价值的云计算客户都是IDC企业在未来的衣食父母。而在IDC云化的时代,IDC企业应该重点关注品牌、目标市场的营销模式、对客户的服务模式,以及基于产业链的合作策略。”曹洁说。

那么,什么才是传统IDC企业向云转型的合理路径呢?之前有些IDC尝试自建的道路,也有些IDC希望为云服务商做代理,但是效果都不尽如人意。对此曹洁强调,IDC长期以来的优势都集中在对资源的整合能力、服务运维等方面,并且拥有一定程度的用户粘性,但是云计算的本质是服务交付的过程,在服务运营方面,传统IDC与云服务商相比并不占据优势。

“合作是IDC企业实现云化的重要方向,同时也是其在三年窗口期实现效果最大化的合理选择。”曹洁说。他认为,通过与云服务商合作,IDC可以获得更加适合中国IDC服务模式转变得云计算服务解决方案,而基于这些解决方案,IDC可以充分发挥资源整合、品牌营销的优势,并且迅速建立高水平运维的云计算服务体系。

曹洁所在华云数据正是目前IDC云化进程的重要推动者。由于自身具备多年运营IDC的经验,加上在云计算系统建设领域的深度积累,华云数据已经针对中国IDC云化归纳出13种具体的场景,并配备了专门的解决方案,例如主机租用场景、低端服务器托管转云、中高端服务器托管转云等。

目前,华云数据帮助IDC企业实现云化的主流模式包括渠道分销模式、共建包销模式和包销定制模式三种。其中,渠道分销模式可以看作是IDC云化的入门模式,其实现门槛低,可以利用华云数据目前分布于国内外的20多个云计算节点,先从渠道合作试水,并且保留IDC自己的服务品牌,华云数据则负责提供OEM云计算产品的提供与运维服务;

共建包销模式则主要针对具有资源和市场优势的IDC企业,IDC企业出机房资源,并且进行原有的IDC平台运维,华云数据提供云计算系统与产品,并且负责云计算系统的维护,双方合作开发和服务细分市场;

包销定制模式则由IDC根据自己的实际需求确定产品的特性和产品批量,并且拥有自有品牌和最终客户,华云数据负责按照双方约定的产品特性和批量进行供货。曹洁透露,现阶段,围绕这三种模式,华云数据在不同规模的IDC均取得了多个IDC云化的成功案例。

关键字:IDC云化窗口期

本文摘自:比特网

x “IDC云化”三年窗口期我们如何把握? 扫一扫
分享本文到朋友圈
当前位置:云计算企业动态 → 正文

“IDC云化”三年窗口期我们如何把握?

责任编辑:editor007 |来源:企业网D1Net  2015-01-20 17:38:04 本文摘自:比特网

云计算的风行打破了传统的计算资源交付模式,IDC(互联网数据中心)固有的资源销售优势逐步被弱化,他们需要主动去应对这一颠覆性的变化。

“在未来的三年时间内,中国IDC将会完成云化的转型,由资源型的主机托管业态转型为服务型的云化业态。”这是华云数据副总裁曹洁在1月8日召开的第九届IDC产业大典上抛出的观点。而这一观点建立在他对IDC行业长期的观察之上。首先,机房资源的瓶颈正在一步步消除。截至目前,中国已经拥有400万平方米的机房、100万个机柜,物理主机托管产能超过1000万台。另一方面,基于按需自助服务、资源共享、快速可伸缩等云计算的基本特征,原本异常宝贵的带宽资源也在云服务模式下变得更加灵活和可调配。

云服务模式在资源调用、服务交付等方面的诸多优势让众多IDC跃跃欲试,希望通过搭建云服务的体系实现传统IDC服务模式向云的转型,这一进程也被称作“IDC云化”。但对于习惯了进行资源销售的IDC来说,向云的转型并非一蹴而就,需要经历一番脱胎换骨的转变。“在现阶段,IDC运营者向云转型的痛点首先就体现在对云服务的理解不足,云服务运营远比IDC运营要复杂,很多草根的IDC老板们不知道怎样做好云计算。”曹洁说。

但在另一方面,“IDC云化”又是一件迫在眉睫的事情。曹洁强调,IDC如果不尽快展开云化行动,恐怕会面临被淘汰的命运。“2015年很可能成为一个关键的时间节点,在这一年没有做好向云转型准备的IDC企业,恐怕连变卖的机会都会失去。”他说。目前,在中国云服务市场,已经云集了包含大型互联网企业、知名国际企业、新创企业以及部分IDC在内的众多竞争者。曹洁预计,业务增长低于复合增长率40%的IDC企业正面临被市场淘汰的巨大风险,而留给IDC运营者的时间窗口只有三年左右的时间。

与巨大的产业挑战同期携手而至的还有快速膨胀的市场空间。曹洁表示,按照现有的IDC机房规模估算,云化之后的云计算数据中心中仅云主机的年产值即可达到5000亿元,是目前IDC年产值的17倍。而要达到这样的市场规模,预计需要5年的时间。因此,向云转型不仅仅是传统IDC打开未来生存空间的有力途径,更是IDC产业发展的重要方向。“每一个有价值的云计算客户都是IDC企业在未来的衣食父母。而在IDC云化的时代,IDC企业应该重点关注品牌、目标市场的营销模式、对客户的服务模式,以及基于产业链的合作策略。”曹洁说。

那么,什么才是传统IDC企业向云转型的合理路径呢?之前有些IDC尝试自建的道路,也有些IDC希望为云服务商做代理,但是效果都不尽如人意。对此曹洁强调,IDC长期以来的优势都集中在对资源的整合能力、服务运维等方面,并且拥有一定程度的用户粘性,但是云计算的本质是服务交付的过程,在服务运营方面,传统IDC与云服务商相比并不占据优势。

“合作是IDC企业实现云化的重要方向,同时也是其在三年窗口期实现效果最大化的合理选择。”曹洁说。他认为,通过与云服务商合作,IDC可以获得更加适合中国IDC服务模式转变得云计算服务解决方案,而基于这些解决方案,IDC可以充分发挥资源整合、品牌营销的优势,并且迅速建立高水平运维的云计算服务体系。

曹洁所在华云数据正是目前IDC云化进程的重要推动者。由于自身具备多年运营IDC的经验,加上在云计算系统建设领域的深度积累,华云数据已经针对中国IDC云化归纳出13种具体的场景,并配备了专门的解决方案,例如主机租用场景、低端服务器托管转云、中高端服务器托管转云等。

目前,华云数据帮助IDC企业实现云化的主流模式包括渠道分销模式、共建包销模式和包销定制模式三种。其中,渠道分销模式可以看作是IDC云化的入门模式,其实现门槛低,可以利用华云数据目前分布于国内外的20多个云计算节点,先从渠道合作试水,并且保留IDC自己的服务品牌,华云数据则负责提供OEM云计算产品的提供与运维服务;

共建包销模式则主要针对具有资源和市场优势的IDC企业,IDC企业出机房资源,并且进行原有的IDC平台运维,华云数据提供云计算系统与产品,并且负责云计算系统的维护,双方合作开发和服务细分市场;

包销定制模式则由IDC根据自己的实际需求确定产品的特性和产品批量,并且拥有自有品牌和最终客户,华云数据负责按照双方约定的产品特性和批量进行供货。曹洁透露,现阶段,围绕这三种模式,华云数据在不同规模的IDC均取得了多个IDC云化的成功案例。

关键字:IDC云化窗口期

本文摘自:比特网

电子周刊
回到顶部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版权声明隐私条款广告服务友情链接投稿中心招贤纳士

企业网版权所有 ©2010-2024 京ICP备09108050号-6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9343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