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云计算企业动态 → 正文

IBM尾大不掉?

责任编辑:王李通 |来源:企业网D1Net  2015-02-13 09:12:30 本文摘自:中国产经新闻报

“吉尼·罗曼提(IBM首席执行官)要大开杀戒了。”

前不久,IBM登上头条,其裁员11万人的消息疯传。尽管IBM中国官方回应称“无稽之谈”,但在“残酷”的现实面前却显得脆弱无力。

根据IBM发布的2014财年第四季度及全年财报,IBM第四季度营收为241.13亿美元,比去年同期的273.85亿美元下滑11.9%;净利润为54.84亿美元,比去年同期的61.85亿美元下滑11.3%,营收已连续第11个季度下降。而中国作为IBM销售表现最好的市场,营收也下降了1%。在财报发布后的电话会议中,IBM预计2015财年该公司每股收益为15.75美元到16.50美元,这一展望不及分析师此前预期。

营收增长跌跌撞撞的IBM引发了市场担忧。去年5月,IBM首席执行官罗曼提曾公开承认IBM处于“困难时期”。事实上,自罗曼提在IBM走马上任后,裁员传闻频出,出售资产常见,股价一直都没什么起色。

裁员之外

IBM大规模裁员已不是第一次。

2014年2月,IBM宣布启动“阿波罗计划”,拟花费10亿美元裁员1.3万人。据悉,这是其2014年度“劳动力调整”计划的一部分。时间追溯到更久以前,据国外媒体报道,进入2012年以来,IBM已经累计在美国和加拿大裁员1790人。

裁员,裁员,还是裁员。在以索尼、微软、惠普、西门子为代表的老牌IT圈频繁裁员的大背景下,IBM裁员并不突兀。

IT行业分析师梁振鹏认为,IBM裁员意在战略转型。他对《中国产经新闻》记者分析,IBM现已转向云计算、大数据分析、移动互联网技术领域,并开始有意识地剥离中低端层面的硬件业务,专注高端业务。因此,与低端硬件业务相关的员工、支撑部门和售后服务部门就会受影响。加之IBM在 2014年业绩“惨淡”,为提升公司运营效率与竞争力,进一步压缩成本,IBM也会走上裁员之路。

裁员只是一小步。相比之下,裁掉盈利低的“部门”,裁掉没有用的“资产”,才是其转型核心。

早在2004年,IBM就将其曾经引以为豪的PC业务出售给联想,10年后,IBM又剥离了其x86服务器业务、半导体制造业务。这意味着x86服务器已无法带给IBM足够的利润率。

“IBM面临着很多不确定因素,尤其在连续多季度营收和净利润下滑后,股东对IBM信心渐失,裁员也是被迫之举。”梁振鹏说道。

“云”的困惑

裁员的反面是招人。IBM中国官方表示,目前IBM正在全球范围内展开更大规模的人员招聘,目标直指云计算、大数据及移动等新兴领域。

“IBM已经抛弃了部分盈利能力低的业务,在新领域投入巨资,例如大数据和云计算,云计算将成为IBM的一个机遇。”罗曼提如是说道。

据IT界第三方评估机构Gartner在2014年发布的产业趋势评估报告指出,IT业已进入到云时代,越来越多的IT基础设施与商业应用将基于云架构实现。预计到2015年,云计算市场规模可达2500亿美元。2016年,估计全球范围内超过85%的新软件、1/4的应用将有云版本。

事实上,IBM早已看中了云计算的曙光,2007年,IBM时任CEO彭明盛就和谷歌创始人之一埃里克·施密特创建了一个学术云。随后,IBM在该领域收购不断,2013年6月,IBM花费近20亿美元收购了全球最大的私人控股云计算基础架构提供商SoftLayer;与苹果公司达成排他性合作,以运用双方在各自市场中的领先优势创建一类新型业务应用,通过将IBM的大数据与分析能力嵌入到iPhone与iPad中,以推进整个企业级移动市场转型;IBM甚至斥资10亿美元,以其创始人命名成立了IBM沃森业务技术集团。

资深IT行业分析师孙永杰对《中国产经新闻》记者表示,云计算主要服务于中小型企业,将解决方案放到云端以降低成本。而此前IBM一直专注于传统大型企业业务,利率润相对较高,在云计算低利润率的语境下,IBM模式面临很大挑战。

面对规模超千亿美元的云计算市场,IT巨头们纷纷打出“物美价廉”的旗号。2006年就进入公有云市场的亚马逊云服务已历经了40多次降价;谷歌也不甘示弱,其去年下调的部分云计算功能价格,包括存储、数据库和网络选项降价幅度高达23%-79%。“我们将继续提高效率,为你降低成本。”谷歌产品管理副总裁布莱恩·史蒂文斯(Brian Stevens)曾说。

孙永杰指出,谷歌、亚马逊等巨头更多是通过价格战占领市场。如果IBM继续以“高大上”、高价格的形象打这场仗,胜算很小。若IBM降价,短期内其营收则会受到冲击。因此,IBM能否接受,特别是IBM的股东能否接受其盈利模式的转变,则显得格外重要。

“目前IBM面临非常激烈的同业竞争,随着IT巨头大举进军云计算领域,行业的平均利润也日趋减少。尽管IBM在云计算业务投入很多,但该业务到底能给公司带来多大的收益仍是未知数。”梁振鹏说道。

大象起舞

作为科技界的“百年老店”,转型对IBM来说已不陌生。

“从奶酪切片机到改变一个国家的整个基础设施是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有些企业一夜之间就崩溃了,要避免这种灾难,你就必须睁开双眼,不断寻找新机会。”时任IBM创新副总裁的伯尼·迈尔森如是说道。

以经营穿孔卡片数据处理设备、奶油切片机起家的IBM创立于1911年的纽约,在历经几十年的高速发展后,于 20世纪90年代陷入危机,1992年亏损达50亿美元,濒临崩溃边缘。是郭士纳接过了这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在IBM内部实施改革,改变经营模式,将IBM由一个PC生产大户转型成为以服务和技术为支柱的企业。随后郭士纳的继任者彭明盛在任职的10年中,沿着郭士纳的轨迹,推动了IBM从硬件向软件服务业继续转型。2012年,罗曼提接棒彭明盛,IBM迎来了新时代。进军云服务和大数据,与苹果合作,卖掉不挣钱的硬件制造业务……IBM犹如一条大船,随风浪随时转换方向,只为最终安全着陆。

也许是被 IBM从2001至2010年十年间的高速增长所打动,一向对科技股十分谨慎的“股神”巴菲特于2011年第一季度开始购买IBM股票,并成为IBM第一大股东。巴菲特在接受采访时直言,除了非凡的运营成就以外,他们的财务管理成就也同样辉煌。“尤其是在最近几年时间里,这家公司的财务灵活性有所改善。事实上,我觉得没有哪家大型公司拥有更好的财务管理,这种本领已经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IBM股东所能享受的利益。”

事实上,巴菲特不仅乐于看到IBM回购股票的强大历史,还在接受CNBC采访时称,现在美国商界是一个投资的好去处,尤其是那些“盈利表现非常良好、股本回报率很高、资本回报率很高以及正在迅速回购股票”的公司。而作为IBM的第一大股东,巴菲特对于资本回报率的热衷也代表了千千万万IBM股东的心声。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由此,IBM所有的目标都是最大限度地满足股东需求。IBM2015年的业务重点仍旧直指每股收益表现的主要驱动力上,比如经营杠杆、股票回购和增长战略。其中,花在回购股票、支付股息、并购交易上的资金共计近1000亿美元。

梁振鹏直言,IBM已走入思维困境,职业经理人不断对IBM做加减法,没用的资产就卖掉,有用的资产就收购,在收购与出售业务之间循环往复。

“对于IBM有技术领先优势的业务,不能因为营收出现短暂下滑就将其随意出售。相反,IBM可以通过提升运营效率和生产线自动化水平,提高产品毛利率,控制成本的方式加强业务竞争力。如此高的资产剥离率对IBM来说是很危险的,自己做不好,收购了别人的业务难道就能做好吗?”梁振鹏指出,IBM企图依靠收购获得外延式增长,然而这解决不了公司的生产效率、运营效率问题,提升不了公司的研发水平和产品创新能力。相比之下,只有通过内部经营改革取得内生式增长才能解决根本问题。

孙永杰也认为,IBM需要改变商业理念,一味地将投资用于回购股票、提升股价、“取悦”投资者上并非明智之举。今后,IBM应更多地基于市场需求做决策,将投资用于提升业务竞争力上。

“IBM曾经历过多次转型。这次转型云计算也是大势所趋,成败暂无定论,一切都是时间问题。”孙永杰说道。

年逾102岁的IBM全球雇员达40万人以上,业务遍及全球160多个国家和地区。这只蓝色大象曾是PC界的执牛耳者,而今在新时代的号角下,在IT时代的冲击下,IBM仍需洗牌重新来过。

作为不愿变成蚂蚁而后下台的大象,IBM必须学会起舞,今后在这个舞台上是否还会有IBM的身影,我们不得而知,只是郭士纳那句话仍给IBM以信心。“我们也曾因犯下错误而深受其害,毕竟没人是完美的,但本公司有一种惊人的恢复能力,这几乎是前所未见、无与伦比的。”

关键字:IBM谷歌思维困境

本文摘自:中国产经新闻报

x IBM尾大不掉? 扫一扫
分享本文到朋友圈
当前位置:云计算企业动态 → 正文

IBM尾大不掉?

责任编辑:王李通 |来源:企业网D1Net  2015-02-13 09:12:30 本文摘自:中国产经新闻报

“吉尼·罗曼提(IBM首席执行官)要大开杀戒了。”

前不久,IBM登上头条,其裁员11万人的消息疯传。尽管IBM中国官方回应称“无稽之谈”,但在“残酷”的现实面前却显得脆弱无力。

根据IBM发布的2014财年第四季度及全年财报,IBM第四季度营收为241.13亿美元,比去年同期的273.85亿美元下滑11.9%;净利润为54.84亿美元,比去年同期的61.85亿美元下滑11.3%,营收已连续第11个季度下降。而中国作为IBM销售表现最好的市场,营收也下降了1%。在财报发布后的电话会议中,IBM预计2015财年该公司每股收益为15.75美元到16.50美元,这一展望不及分析师此前预期。

营收增长跌跌撞撞的IBM引发了市场担忧。去年5月,IBM首席执行官罗曼提曾公开承认IBM处于“困难时期”。事实上,自罗曼提在IBM走马上任后,裁员传闻频出,出售资产常见,股价一直都没什么起色。

裁员之外

IBM大规模裁员已不是第一次。

2014年2月,IBM宣布启动“阿波罗计划”,拟花费10亿美元裁员1.3万人。据悉,这是其2014年度“劳动力调整”计划的一部分。时间追溯到更久以前,据国外媒体报道,进入2012年以来,IBM已经累计在美国和加拿大裁员1790人。

裁员,裁员,还是裁员。在以索尼、微软、惠普、西门子为代表的老牌IT圈频繁裁员的大背景下,IBM裁员并不突兀。

IT行业分析师梁振鹏认为,IBM裁员意在战略转型。他对《中国产经新闻》记者分析,IBM现已转向云计算、大数据分析、移动互联网技术领域,并开始有意识地剥离中低端层面的硬件业务,专注高端业务。因此,与低端硬件业务相关的员工、支撑部门和售后服务部门就会受影响。加之IBM在 2014年业绩“惨淡”,为提升公司运营效率与竞争力,进一步压缩成本,IBM也会走上裁员之路。

裁员只是一小步。相比之下,裁掉盈利低的“部门”,裁掉没有用的“资产”,才是其转型核心。

早在2004年,IBM就将其曾经引以为豪的PC业务出售给联想,10年后,IBM又剥离了其x86服务器业务、半导体制造业务。这意味着x86服务器已无法带给IBM足够的利润率。

“IBM面临着很多不确定因素,尤其在连续多季度营收和净利润下滑后,股东对IBM信心渐失,裁员也是被迫之举。”梁振鹏说道。

“云”的困惑

裁员的反面是招人。IBM中国官方表示,目前IBM正在全球范围内展开更大规模的人员招聘,目标直指云计算、大数据及移动等新兴领域。

“IBM已经抛弃了部分盈利能力低的业务,在新领域投入巨资,例如大数据和云计算,云计算将成为IBM的一个机遇。”罗曼提如是说道。

据IT界第三方评估机构Gartner在2014年发布的产业趋势评估报告指出,IT业已进入到云时代,越来越多的IT基础设施与商业应用将基于云架构实现。预计到2015年,云计算市场规模可达2500亿美元。2016年,估计全球范围内超过85%的新软件、1/4的应用将有云版本。

事实上,IBM早已看中了云计算的曙光,2007年,IBM时任CEO彭明盛就和谷歌创始人之一埃里克·施密特创建了一个学术云。随后,IBM在该领域收购不断,2013年6月,IBM花费近20亿美元收购了全球最大的私人控股云计算基础架构提供商SoftLayer;与苹果公司达成排他性合作,以运用双方在各自市场中的领先优势创建一类新型业务应用,通过将IBM的大数据与分析能力嵌入到iPhone与iPad中,以推进整个企业级移动市场转型;IBM甚至斥资10亿美元,以其创始人命名成立了IBM沃森业务技术集团。

资深IT行业分析师孙永杰对《中国产经新闻》记者表示,云计算主要服务于中小型企业,将解决方案放到云端以降低成本。而此前IBM一直专注于传统大型企业业务,利率润相对较高,在云计算低利润率的语境下,IBM模式面临很大挑战。

面对规模超千亿美元的云计算市场,IT巨头们纷纷打出“物美价廉”的旗号。2006年就进入公有云市场的亚马逊云服务已历经了40多次降价;谷歌也不甘示弱,其去年下调的部分云计算功能价格,包括存储、数据库和网络选项降价幅度高达23%-79%。“我们将继续提高效率,为你降低成本。”谷歌产品管理副总裁布莱恩·史蒂文斯(Brian Stevens)曾说。

孙永杰指出,谷歌、亚马逊等巨头更多是通过价格战占领市场。如果IBM继续以“高大上”、高价格的形象打这场仗,胜算很小。若IBM降价,短期内其营收则会受到冲击。因此,IBM能否接受,特别是IBM的股东能否接受其盈利模式的转变,则显得格外重要。

“目前IBM面临非常激烈的同业竞争,随着IT巨头大举进军云计算领域,行业的平均利润也日趋减少。尽管IBM在云计算业务投入很多,但该业务到底能给公司带来多大的收益仍是未知数。”梁振鹏说道。

大象起舞

作为科技界的“百年老店”,转型对IBM来说已不陌生。

“从奶酪切片机到改变一个国家的整个基础设施是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有些企业一夜之间就崩溃了,要避免这种灾难,你就必须睁开双眼,不断寻找新机会。”时任IBM创新副总裁的伯尼·迈尔森如是说道。

以经营穿孔卡片数据处理设备、奶油切片机起家的IBM创立于1911年的纽约,在历经几十年的高速发展后,于 20世纪90年代陷入危机,1992年亏损达50亿美元,濒临崩溃边缘。是郭士纳接过了这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在IBM内部实施改革,改变经营模式,将IBM由一个PC生产大户转型成为以服务和技术为支柱的企业。随后郭士纳的继任者彭明盛在任职的10年中,沿着郭士纳的轨迹,推动了IBM从硬件向软件服务业继续转型。2012年,罗曼提接棒彭明盛,IBM迎来了新时代。进军云服务和大数据,与苹果合作,卖掉不挣钱的硬件制造业务……IBM犹如一条大船,随风浪随时转换方向,只为最终安全着陆。

也许是被 IBM从2001至2010年十年间的高速增长所打动,一向对科技股十分谨慎的“股神”巴菲特于2011年第一季度开始购买IBM股票,并成为IBM第一大股东。巴菲特在接受采访时直言,除了非凡的运营成就以外,他们的财务管理成就也同样辉煌。“尤其是在最近几年时间里,这家公司的财务灵活性有所改善。事实上,我觉得没有哪家大型公司拥有更好的财务管理,这种本领已经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IBM股东所能享受的利益。”

事实上,巴菲特不仅乐于看到IBM回购股票的强大历史,还在接受CNBC采访时称,现在美国商界是一个投资的好去处,尤其是那些“盈利表现非常良好、股本回报率很高、资本回报率很高以及正在迅速回购股票”的公司。而作为IBM的第一大股东,巴菲特对于资本回报率的热衷也代表了千千万万IBM股东的心声。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由此,IBM所有的目标都是最大限度地满足股东需求。IBM2015年的业务重点仍旧直指每股收益表现的主要驱动力上,比如经营杠杆、股票回购和增长战略。其中,花在回购股票、支付股息、并购交易上的资金共计近1000亿美元。

梁振鹏直言,IBM已走入思维困境,职业经理人不断对IBM做加减法,没用的资产就卖掉,有用的资产就收购,在收购与出售业务之间循环往复。

“对于IBM有技术领先优势的业务,不能因为营收出现短暂下滑就将其随意出售。相反,IBM可以通过提升运营效率和生产线自动化水平,提高产品毛利率,控制成本的方式加强业务竞争力。如此高的资产剥离率对IBM来说是很危险的,自己做不好,收购了别人的业务难道就能做好吗?”梁振鹏指出,IBM企图依靠收购获得外延式增长,然而这解决不了公司的生产效率、运营效率问题,提升不了公司的研发水平和产品创新能力。相比之下,只有通过内部经营改革取得内生式增长才能解决根本问题。

孙永杰也认为,IBM需要改变商业理念,一味地将投资用于回购股票、提升股价、“取悦”投资者上并非明智之举。今后,IBM应更多地基于市场需求做决策,将投资用于提升业务竞争力上。

“IBM曾经历过多次转型。这次转型云计算也是大势所趋,成败暂无定论,一切都是时间问题。”孙永杰说道。

年逾102岁的IBM全球雇员达40万人以上,业务遍及全球160多个国家和地区。这只蓝色大象曾是PC界的执牛耳者,而今在新时代的号角下,在IT时代的冲击下,IBM仍需洗牌重新来过。

作为不愿变成蚂蚁而后下台的大象,IBM必须学会起舞,今后在这个舞台上是否还会有IBM的身影,我们不得而知,只是郭士纳那句话仍给IBM以信心。“我们也曾因犯下错误而深受其害,毕竟没人是完美的,但本公司有一种惊人的恢复能力,这几乎是前所未见、无与伦比的。”

关键字:IBM谷歌思维困境

本文摘自:中国产经新闻报

电子周刊
回到顶部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版权声明隐私条款广告服务友情链接投稿中心招贤纳士

企业网版权所有 ©2010-2024 京ICP备09108050号-6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9343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