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云计算企业动态 → 正文

云计算的应用场景

责任编辑:editor006 作者:韩洋 |来源:企业网D1Net  2015-05-07 15:08:52 本文摘自:商业价值

半个月前的重庆,惠普全球副总裁叶健和英菲尼迪基金总经理尤启明、重庆大足区副区长黄友明、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谢飞等人一起按下电钮,宣布正式启动“汽车产业云”,多方合作共同搭建汽车大数据云公共服务平台。

这个多方联盟对“汽车产业云”的初步构想,是通过云和大数据技术为车主提供“互联网+车生活”的全面服务,利用平台为汽车产业链打造大数据开放和共享体系,以汽车后服市场为发力点,打破传统产业壁垒,而释放汽车产业市场活力。更早些时候,惠普跟重庆政府签订了大数据云方面的战略合作协议,这个“汽车产业云”只是其中的一个落地场景。

在传统产业升级和互联网化概念热炒下,惠普试图以“产业云”切入中国云计算市场。

  (惠普全球副总裁、企业集团中国区总经理叶健)

复制“城市模式”

“我们在制定中国云战略时,最主要的是考虑如何跟技术演进结合,其次是跟产业结合。”中国惠普CTO谭瑞忠说,所谓的“产业云”概念,是基于云计算基础设施升级产业,推动企业业务创新。惠普在中国的产业云落地模式,目前主要以政府主导,惠普联合其他行业的龙头企业一起推进落地。

去年9月,惠普和贵州政府合作建立医疗云平台,计划将贵阳市辖区内的70多家县级医院都覆盖到统一云平台之上,建立全市统一的电子档案库,让贵州市民在云平台上进行医保等操作,医保单位和医院也可以通过后台进行统一管理和结算。

贵州模式下的“医疗云”被视为惠普在中国的第一朵产业云,随后惠普将这个模式在国内其他城市快速“改良”和“复制”。在重庆的汽车产业云发布会上,重庆大足区副区长黄友明称,这个由惠普公司、英菲尼迪、大足区政府等共同组成的“汽车产业云”合作联盟,从提出构思到当天正式对外宣布,只用了三个月零一周时间。“三个月零一周的时间里,关于认识的问题、思路的问题、协同一致、操作步骤的问题,我们都解决了。” 黄友明说。但具体的合作和落地细节,惠普及其合作伙伴并没有对外公布。

除了在重庆刚刚达成合作的汽车大数据云,惠普今年还已经敲定了“媒体云”的落地,在今年2月与陕西省西咸新区秦汉新城签订合作框架,惠普向当地政府和企业提供媒体云服务,包括渲染、转码、媒体资产库、虚拟工作室、云计费等, 以促成西咸新区在传媒、娱乐、旅游等秦汉文化产业上的一体化。

除此之外,中国惠普还正在和青海省政府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希望在旅游产业变革中探索新的机会。“我们需要跟各方共同努力,包括政府和企业等,一起努力用云升级产业,推动企业业务创新。” 惠普全球副总裁叶健说,云计算技术会是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变革的支点,也是惠普云计算业务的机遇。

目前惠普正在和中国十余个省市政府谈合作,计划建成包括农业、文化、汽车、园区、旅游、能源、医疗和教育产业云在内的8朵产业云。最终目标是通过云计算技术为各产业连通上下游资源,打破地域限制,形成聚集效应,拓展新的商业模式和盈利模式,建立完善的生态圈,在传统产业的升级中寻找到惠普的机会。

避开公有云,中国区任务艰巨

“我们原以为人们会从我们这里购买或是租用云计算设备。然而结果却显示,(与亚马逊)在云计算领域进行面对面的竞争,对于我们来说一点意义都没有。” 惠普公司Helion产品管理高级副总裁Bill Hilf此番话曾一度被解读为惠普将退出公有云领域,不再和公有云巨头们直接竞争。

惠普在2014年5月推出云计算品牌HP Helion,把惠普现有的云产品、基于OpenStack技术的新产品和服务整合为一个产品组合。在这个组合中,既有由惠普提供、测试并支持的OpenStack商用产品线,也有为客户提供快速开发、部署和管理应用程序的开放平台,还提供云规划、实施、运营等方面的服务。

发布了一系列云产品后,惠普又宣布将在两年内投资10亿美元,用以支持和交付新的开源云产品和平台,其中美国、中国、加拿大和英国是重点投资市场。

惠普全球副总裁、云计算事业部中国区总经理张永健说,惠普云计算业务部今年给中国区布置了很高的业绩目标,而张永健所领导的云计算事业部直接向惠普全球CEO汇报。

在中国的云计算策略,惠普除了大胆介入产业云,也一直在寻找混合云市场的突破口。据CTO谭瑞忠说,惠普现在已经梳理出超过20个混合云场景,并计划逐步将这些场景在中国落地。

在发布会上,叶健还向业界证实,惠普集团将在今年10月份左右正式分拆为两家公司,一家专注于打印机、PC等个人和消费类产品的公司,另一家公司则专注包括硬件、存储、网络、云计算等在内的企业级业务。既要在纷繁多变的中国云计算市场找准惠普云的定位,还要面临自身的转型调整,中国惠普任务艰巨。(文/韩洋)

关键字:计算技术汽车产业云复制

本文摘自:商业价值

x 云计算的应用场景 扫一扫
分享本文到朋友圈
当前位置:云计算企业动态 → 正文

云计算的应用场景

责任编辑:editor006 作者:韩洋 |来源:企业网D1Net  2015-05-07 15:08:52 本文摘自:商业价值

半个月前的重庆,惠普全球副总裁叶健和英菲尼迪基金总经理尤启明、重庆大足区副区长黄友明、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谢飞等人一起按下电钮,宣布正式启动“汽车产业云”,多方合作共同搭建汽车大数据云公共服务平台。

这个多方联盟对“汽车产业云”的初步构想,是通过云和大数据技术为车主提供“互联网+车生活”的全面服务,利用平台为汽车产业链打造大数据开放和共享体系,以汽车后服市场为发力点,打破传统产业壁垒,而释放汽车产业市场活力。更早些时候,惠普跟重庆政府签订了大数据云方面的战略合作协议,这个“汽车产业云”只是其中的一个落地场景。

在传统产业升级和互联网化概念热炒下,惠普试图以“产业云”切入中国云计算市场。

  (惠普全球副总裁、企业集团中国区总经理叶健)

复制“城市模式”

“我们在制定中国云战略时,最主要的是考虑如何跟技术演进结合,其次是跟产业结合。”中国惠普CTO谭瑞忠说,所谓的“产业云”概念,是基于云计算基础设施升级产业,推动企业业务创新。惠普在中国的产业云落地模式,目前主要以政府主导,惠普联合其他行业的龙头企业一起推进落地。

去年9月,惠普和贵州政府合作建立医疗云平台,计划将贵阳市辖区内的70多家县级医院都覆盖到统一云平台之上,建立全市统一的电子档案库,让贵州市民在云平台上进行医保等操作,医保单位和医院也可以通过后台进行统一管理和结算。

贵州模式下的“医疗云”被视为惠普在中国的第一朵产业云,随后惠普将这个模式在国内其他城市快速“改良”和“复制”。在重庆的汽车产业云发布会上,重庆大足区副区长黄友明称,这个由惠普公司、英菲尼迪、大足区政府等共同组成的“汽车产业云”合作联盟,从提出构思到当天正式对外宣布,只用了三个月零一周时间。“三个月零一周的时间里,关于认识的问题、思路的问题、协同一致、操作步骤的问题,我们都解决了。” 黄友明说。但具体的合作和落地细节,惠普及其合作伙伴并没有对外公布。

除了在重庆刚刚达成合作的汽车大数据云,惠普今年还已经敲定了“媒体云”的落地,在今年2月与陕西省西咸新区秦汉新城签订合作框架,惠普向当地政府和企业提供媒体云服务,包括渲染、转码、媒体资产库、虚拟工作室、云计费等, 以促成西咸新区在传媒、娱乐、旅游等秦汉文化产业上的一体化。

除此之外,中国惠普还正在和青海省政府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希望在旅游产业变革中探索新的机会。“我们需要跟各方共同努力,包括政府和企业等,一起努力用云升级产业,推动企业业务创新。” 惠普全球副总裁叶健说,云计算技术会是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变革的支点,也是惠普云计算业务的机遇。

目前惠普正在和中国十余个省市政府谈合作,计划建成包括农业、文化、汽车、园区、旅游、能源、医疗和教育产业云在内的8朵产业云。最终目标是通过云计算技术为各产业连通上下游资源,打破地域限制,形成聚集效应,拓展新的商业模式和盈利模式,建立完善的生态圈,在传统产业的升级中寻找到惠普的机会。

避开公有云,中国区任务艰巨

“我们原以为人们会从我们这里购买或是租用云计算设备。然而结果却显示,(与亚马逊)在云计算领域进行面对面的竞争,对于我们来说一点意义都没有。” 惠普公司Helion产品管理高级副总裁Bill Hilf此番话曾一度被解读为惠普将退出公有云领域,不再和公有云巨头们直接竞争。

惠普在2014年5月推出云计算品牌HP Helion,把惠普现有的云产品、基于OpenStack技术的新产品和服务整合为一个产品组合。在这个组合中,既有由惠普提供、测试并支持的OpenStack商用产品线,也有为客户提供快速开发、部署和管理应用程序的开放平台,还提供云规划、实施、运营等方面的服务。

发布了一系列云产品后,惠普又宣布将在两年内投资10亿美元,用以支持和交付新的开源云产品和平台,其中美国、中国、加拿大和英国是重点投资市场。

惠普全球副总裁、云计算事业部中国区总经理张永健说,惠普云计算业务部今年给中国区布置了很高的业绩目标,而张永健所领导的云计算事业部直接向惠普全球CEO汇报。

在中国的云计算策略,惠普除了大胆介入产业云,也一直在寻找混合云市场的突破口。据CTO谭瑞忠说,惠普现在已经梳理出超过20个混合云场景,并计划逐步将这些场景在中国落地。

在发布会上,叶健还向业界证实,惠普集团将在今年10月份左右正式分拆为两家公司,一家专注于打印机、PC等个人和消费类产品的公司,另一家公司则专注包括硬件、存储、网络、云计算等在内的企业级业务。既要在纷繁多变的中国云计算市场找准惠普云的定位,还要面临自身的转型调整,中国惠普任务艰巨。(文/韩洋)

关键字:计算技术汽车产业云复制

本文摘自:商业价值

电子周刊
回到顶部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版权声明隐私条款广告服务友情链接投稿中心招贤纳士

企业网版权所有 ©2010-2024 京ICP备09108050号-6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9343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