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云计算企业动态 → 正文

6岁的阿里云其实就是IBM小时候?

责任编辑:editor007 作者:翔snowman |来源:企业网D1Net  2015-07-24 21:21:17 本文摘自:百度百家

阿里云不是去IOE吗,怎么说它会成为另一个IBM呢?

阿里云不是对标亚马逊AWS吗,怎么会将它和IBM对比呢?

相信你的疑问一定不少,就连笔者得出这样的结论时,自己也吃了一惊。不过,在昨日即22日北京举行的阿里云6周年分享日×云栖大会上,笔者分明看到了不同维度下另一个IBM的雏形。

惊人的软件布局,就像IBM?

作为中国最大的公有云提供商,阿里云在7月迎来了6岁生日。在分享日×云栖大会上,阿里云资深总监李津一口气发布了11款新产品,覆盖了从域名、备案、解析、计算、网络、存储、数据库、安全、海量数据分析到互联网中间件等一站式服务。让笔者感叹信息量太大,干货太多,颇有眼花缭乱之感。

这些新品中最值得关注的是,阿里云首度发布与中间件相关的大量云服务,比如基于PostgreSQL并兼容Oracle的云数据库、支持Redis的KV数据库、自研大数据处理平台ODPS、分析型数据库、批量计算,甚至其StreamSQL、MangoDB、基于互联网的关系型数据库OceanBase也即将推出。

软件企业应该吓了一跳:阿里云已经具备了完整的基础软件产业链。重点聚焦系统软件、中间件等基础软件,在应用软件或SaaS上采取合作共赢的模式,这不就是IBM软件集团吗?

只不过阿里云是以公有云的租用交付模式,替代传统的许可证式的购买交付模式。如果说,关系数据库还是软件企业强势的领域,那么大数据分析相关产品则因为互联网企业海量的数据资源而天生具备了技术优势。

还有一个重要的想象空间不容忽视,那就是谁说阿里云的云技术必须以公有云的形式出现?

如果阿里云将这些云技术分装,以传统的软件许可证方式交付给行业企业用户,可不可以呢?如果阿里云将这些云技术打包在服务器中,以合作或投资其他企业的形式销售业界流行的一体机,可不可以呢?那阿里云岂不是就真的动了传统软件企业的奶酪?

互联网企业的基础软件可靠吗?以数据库为例,它们的数据库接受过海量大规模的自身实战检验,一旦过了规模关,稳定性将足以匹配传统行业企业。在分布式架构大行其道的今天,传统企业的IT架构也在向分布式转移,这些具备互联网基因的软件不论是以公有云的形式还是以许可证的形式交付,都恰好可以满足行业客户的新需求。

所以,传统基础软件企业是否感到了压力?

不做硬件设备,为何也像IBM?

阿里云不做服务器、存储、网络等系统硬件设备,为何也可与IBM硬件集团对比呢?

1943年,在纵向扩展为代表的主机大行其道之时,IBM曾经说:“世界上只需要5台计算机。”

2015年,在横向扩展为代表的公有云强势来袭之时,阿里云说:“未来,我们只需要一台计算机。”

纵向扩展架构需要的是对硬件设备从CPU、主板到任意模块的打磨,这是IBM的世界。而横向扩展架构需要公有云在全球建立更多的数据中心,配置更多的光纤冗余,提供更快的存储和计算服务。

在云时代,软件让硬件变得不再重要。如此演绎,阿里云的云主机等计算服务不就是计算模块,最新的SSD本地云盘等云存储服务不就是存储模块,所谓的万兆光纤连接、CDN等不就是网络模块,而阿里云在美国、迪拜、德国、日本、新加坡等地新建的数据中心不就是为了增强整体平台的性能?

不仅如此,就硬件本身的标准方面,阿里云等中国互联网企业和运营商还在几年前发起“天蝎计划”,对分布式硬件架构进行重新配置。你看,它们甚至可以左右硬件的技术发展。

云即服务,为何还像IBM而非AWS?

当然,IBM还有服务集团。其实,云本质上就是服务。只不过,云服务的方式发生了一定的改变。

过去在以产品和方案为核心的交付模式下,服务意味着与行业客户高频度的接触,代表着厂商个性化的技术和经验输出;服务也意味着与行业客户长达数年期的合同,因而为IBM带来稳定客观的收入。

而在美国,选择云服务的客户具备开发能力,喜欢自主开发个性化功能;他们不愿意被任何一个云平台绑定,会选择几个云平台;他们对服务很挑剔,合同和付费甚至以小时为单位。正因为美国有了从基础设施、平台软件到应用软件发展齐备的环境,才造就了亚马逊AWS面向各行各业都提供标准云服务的商业模式。

既然如此,为何阿里云还要在分享日上发布50多个行业解决方案呢?据悉,这些方案涉及电商,制造,金融、政务、医疗、视频,游戏、多媒体等多个应用领域,涵盖物联网、O2O、P2P等多个应用方向。

这是因为在中国,公有云到了传统行业就变味了。

中国各条产业链的发展才刚刚开始,尤其是应用软件发展成熟度与美国大相径庭,甚至制约了公有云的脚步。目前也只有技术能力较强的互联网企业可以通过自行开发应用软件解决实际问题,而绝大多数行业企业缺乏技术人员。

因此,阿里云不仅需要满足不同行业的个性化解决方案,更需要提供解决方案的合作伙伴。阿里云业务总经理刘松就透露,这些解决方案主要由200余家中大型合作伙伴提供,未来三年,阿里云计划将这一数字提升到2000家。

你看,阿里云的服务更像是IBM,而非亚马逊AWS.

延伸思考,颠覆全球软件TOP10

全球TOP10软件企业的名单数年未曾改变。

去年,当全球最大的SaaS企业Salesforce以年收入40亿美元挤掉Adobe冲入TOP10的时候,TOP10中的微软、IBM、甲骨文、SAP、HP等老面孔依旧长青。可就是Salesforce也在前不久接连传出要以500亿美元卖身的传闻,有意接盘者正是微软、IBM、甲骨文这些IT综合巨头。

这至少说明一点:不跨界就难逃被收购的诡运。即单一的软件企业很难撼动年收入千亿美元的IT巨头,要想颠覆这一格局,它必须来自另一个领域。

从哪个领域跨界?必然是互联网。这个领域的企业体量已经够大,技术已经够强。

从哪个国家开始突破?中国责无旁贷。全球互联网企业TOP10已经有了BAT和京东,而中国又有全球最复杂的市场,最复杂的流程,最庞大的生态。

谁说阿里云就不会颠覆长久不变的全球软件格局呢?阿里云总裁胡晓明也时常反问自己:“我们的云计算技术、硬件技术、网络技术到底为世界贡献什么。”从中可以看到阿里云的技术梦想。

回到文章题目给出的思考:6岁的阿里云,活脱脱一个成长中的IBM。马云不是一直在讲DT这个概念吗?DT和IT的差别不是技术的颠覆而是思想的变革。所以,阿里云和IBM,一个来自DT世界,一个来自IT世界;一个来自私有云,一个来自公有云。但双方的边界日渐模糊,双方的渗透与胶着已经开始。

关键字:阿里云IBMIOE

本文摘自:百度百家

x 6岁的阿里云其实就是IBM小时候? 扫一扫
分享本文到朋友圈
当前位置:云计算企业动态 → 正文

6岁的阿里云其实就是IBM小时候?

责任编辑:editor007 作者:翔snowman |来源:企业网D1Net  2015-07-24 21:21:17 本文摘自:百度百家

阿里云不是去IOE吗,怎么说它会成为另一个IBM呢?

阿里云不是对标亚马逊AWS吗,怎么会将它和IBM对比呢?

相信你的疑问一定不少,就连笔者得出这样的结论时,自己也吃了一惊。不过,在昨日即22日北京举行的阿里云6周年分享日×云栖大会上,笔者分明看到了不同维度下另一个IBM的雏形。

惊人的软件布局,就像IBM?

作为中国最大的公有云提供商,阿里云在7月迎来了6岁生日。在分享日×云栖大会上,阿里云资深总监李津一口气发布了11款新产品,覆盖了从域名、备案、解析、计算、网络、存储、数据库、安全、海量数据分析到互联网中间件等一站式服务。让笔者感叹信息量太大,干货太多,颇有眼花缭乱之感。

这些新品中最值得关注的是,阿里云首度发布与中间件相关的大量云服务,比如基于PostgreSQL并兼容Oracle的云数据库、支持Redis的KV数据库、自研大数据处理平台ODPS、分析型数据库、批量计算,甚至其StreamSQL、MangoDB、基于互联网的关系型数据库OceanBase也即将推出。

软件企业应该吓了一跳:阿里云已经具备了完整的基础软件产业链。重点聚焦系统软件、中间件等基础软件,在应用软件或SaaS上采取合作共赢的模式,这不就是IBM软件集团吗?

只不过阿里云是以公有云的租用交付模式,替代传统的许可证式的购买交付模式。如果说,关系数据库还是软件企业强势的领域,那么大数据分析相关产品则因为互联网企业海量的数据资源而天生具备了技术优势。

还有一个重要的想象空间不容忽视,那就是谁说阿里云的云技术必须以公有云的形式出现?

如果阿里云将这些云技术分装,以传统的软件许可证方式交付给行业企业用户,可不可以呢?如果阿里云将这些云技术打包在服务器中,以合作或投资其他企业的形式销售业界流行的一体机,可不可以呢?那阿里云岂不是就真的动了传统软件企业的奶酪?

互联网企业的基础软件可靠吗?以数据库为例,它们的数据库接受过海量大规模的自身实战检验,一旦过了规模关,稳定性将足以匹配传统行业企业。在分布式架构大行其道的今天,传统企业的IT架构也在向分布式转移,这些具备互联网基因的软件不论是以公有云的形式还是以许可证的形式交付,都恰好可以满足行业客户的新需求。

所以,传统基础软件企业是否感到了压力?

不做硬件设备,为何也像IBM?

阿里云不做服务器、存储、网络等系统硬件设备,为何也可与IBM硬件集团对比呢?

1943年,在纵向扩展为代表的主机大行其道之时,IBM曾经说:“世界上只需要5台计算机。”

2015年,在横向扩展为代表的公有云强势来袭之时,阿里云说:“未来,我们只需要一台计算机。”

纵向扩展架构需要的是对硬件设备从CPU、主板到任意模块的打磨,这是IBM的世界。而横向扩展架构需要公有云在全球建立更多的数据中心,配置更多的光纤冗余,提供更快的存储和计算服务。

在云时代,软件让硬件变得不再重要。如此演绎,阿里云的云主机等计算服务不就是计算模块,最新的SSD本地云盘等云存储服务不就是存储模块,所谓的万兆光纤连接、CDN等不就是网络模块,而阿里云在美国、迪拜、德国、日本、新加坡等地新建的数据中心不就是为了增强整体平台的性能?

不仅如此,就硬件本身的标准方面,阿里云等中国互联网企业和运营商还在几年前发起“天蝎计划”,对分布式硬件架构进行重新配置。你看,它们甚至可以左右硬件的技术发展。

云即服务,为何还像IBM而非AWS?

当然,IBM还有服务集团。其实,云本质上就是服务。只不过,云服务的方式发生了一定的改变。

过去在以产品和方案为核心的交付模式下,服务意味着与行业客户高频度的接触,代表着厂商个性化的技术和经验输出;服务也意味着与行业客户长达数年期的合同,因而为IBM带来稳定客观的收入。

而在美国,选择云服务的客户具备开发能力,喜欢自主开发个性化功能;他们不愿意被任何一个云平台绑定,会选择几个云平台;他们对服务很挑剔,合同和付费甚至以小时为单位。正因为美国有了从基础设施、平台软件到应用软件发展齐备的环境,才造就了亚马逊AWS面向各行各业都提供标准云服务的商业模式。

既然如此,为何阿里云还要在分享日上发布50多个行业解决方案呢?据悉,这些方案涉及电商,制造,金融、政务、医疗、视频,游戏、多媒体等多个应用领域,涵盖物联网、O2O、P2P等多个应用方向。

这是因为在中国,公有云到了传统行业就变味了。

中国各条产业链的发展才刚刚开始,尤其是应用软件发展成熟度与美国大相径庭,甚至制约了公有云的脚步。目前也只有技术能力较强的互联网企业可以通过自行开发应用软件解决实际问题,而绝大多数行业企业缺乏技术人员。

因此,阿里云不仅需要满足不同行业的个性化解决方案,更需要提供解决方案的合作伙伴。阿里云业务总经理刘松就透露,这些解决方案主要由200余家中大型合作伙伴提供,未来三年,阿里云计划将这一数字提升到2000家。

你看,阿里云的服务更像是IBM,而非亚马逊AWS.

延伸思考,颠覆全球软件TOP10

全球TOP10软件企业的名单数年未曾改变。

去年,当全球最大的SaaS企业Salesforce以年收入40亿美元挤掉Adobe冲入TOP10的时候,TOP10中的微软、IBM、甲骨文、SAP、HP等老面孔依旧长青。可就是Salesforce也在前不久接连传出要以500亿美元卖身的传闻,有意接盘者正是微软、IBM、甲骨文这些IT综合巨头。

这至少说明一点:不跨界就难逃被收购的诡运。即单一的软件企业很难撼动年收入千亿美元的IT巨头,要想颠覆这一格局,它必须来自另一个领域。

从哪个领域跨界?必然是互联网。这个领域的企业体量已经够大,技术已经够强。

从哪个国家开始突破?中国责无旁贷。全球互联网企业TOP10已经有了BAT和京东,而中国又有全球最复杂的市场,最复杂的流程,最庞大的生态。

谁说阿里云就不会颠覆长久不变的全球软件格局呢?阿里云总裁胡晓明也时常反问自己:“我们的云计算技术、硬件技术、网络技术到底为世界贡献什么。”从中可以看到阿里云的技术梦想。

回到文章题目给出的思考:6岁的阿里云,活脱脱一个成长中的IBM。马云不是一直在讲DT这个概念吗?DT和IT的差别不是技术的颠覆而是思想的变革。所以,阿里云和IBM,一个来自DT世界,一个来自IT世界;一个来自私有云,一个来自公有云。但双方的边界日渐模糊,双方的渗透与胶着已经开始。

关键字:阿里云IBMIOE

本文摘自:百度百家

电子周刊
回到顶部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版权声明隐私条款广告服务友情链接投稿中心招贤纳士

企业网版权所有 ©2010-2024 京ICP备09108050号-6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9343号

^